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阿丁枫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高阿丁枫和蒙自阿丁枫驯化栽培的营林技术。1989年开始在普文试验林场进行造林试验,至1995年已造林172hm ̄2。通过种子贮藏,两段式育苗、袋苗培育、整地方式、造林季节、造林密度、裸根苗和袋苗的造林对比、年度重复等的栽培试验研究,得出了高阿丁枫和蒙自阿丁枫适生区的造林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不同营养土配方,追肥次数,不同营养袋规格三种因素的多重处理,考察其对蒙自阿丁枫苗木的株高、地径、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分析三个因素中影响蒙自阿丁枫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水平间的合理组合。试验得出影响蒙自阿丁枫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是营养土配方;并得出采用森林土+农家肥(100:20)作营养土,用规格7.8cm(径)、16cm(高)的塑料袋育苗,育苗期不追肥,为本试验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3.
高阿丁枫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高阿丁枫苗龄为100天的苗木分级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了此苗龄下的高阿丁枫苗木分级标准:Ⅰ级苗,苗高≥13.0 cm,地径≥0.26 cm;Ⅱ级苗:13.0 cm>苗高≥10.6 cm,0.26 cm>地径≥0.21 cm;Ⅲ级苗:苗高<10.6 cm,地径<0.21 cm。  相似文献   

4.
对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的21年生高阿丁枫人工林进行了样地调查, 选取平均木作树干解析, 据此全面分析了高阿丁枫人工林幼中林期的直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以及林分状态、林木的年生长节律和结实状况,结果表明在此期间高阿丁枫人工林林木的树高生长旺盛期在3~5年, 胸径在3~7年, 材积在15年以后增长较快; 林分中林木分化不明显; 年生长期长。林分尚未进入数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5.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高阿丁枫人工林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知:高阿丁枫人工林的土壤分含量1993-1995年呈下降趋势,1995-1998年有所回升,但总的变化趋势是下降。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上升状态、有效N含量变化平稳,稍有上升,全N、有效P、有效K则呈下降趋势,因此,高阿丁枫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下降的土壤全N、有效P、有效K呈下降趋势。在高阿丁枫营林生产中,应考虑补充土壤中的N、P、K  相似文献   

6.
在莆田市开展东方杉不同规格营养袋苗培育及其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东方杉袋苗苗高、冠幅均随着营养袋的规格增大而增高,但不同规格营养袋间苗木高生长量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从不显著到显著,苗木冠幅生长量间差异也逐渐加大;东方杉袋苗造林与带土球苗木造林相比,成活率高、缓苗期短,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普洱江城苦丁茶场及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西南桦与高阿丁枫不同混交模式的生长量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10年生前,西南桦的胸径较高阿丁枫速生,林木的平均胸径西南桦大于高阿丁枫;11年生后,林木的平均胸径高阿丁枫大于西南桦;(2)10年生时,普文林场混交林的西南桦和高阿丁枫胸径生长一致(11.7 cm),西南桦树高超出高阿丁枫树高3.0 m。说明混交林中西南桦为早期速生树种;幼林阶段,西南桦和高阿丁枫胸径于不同的时期呈现错峰生长。同时,西南桦和高阿丁枫的地理分布、立地的生态适宜条件和林学特征等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树种在适宜的混交模式下属混交匹配的树种。建议采用非均匀密度控制混交,以实现2个树种的良好生长和长期混交。  相似文献   

8.
Pt菌剂对高阿丁枫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高阿丁枫接种Pt菌剂的育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Pt菌剂对高阿丁枫苗木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Pt菌剂处理后高阿丁枫苗木的苗高、地径、侧根数、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全重及一级侧根长分别较不经Pt菌剂处理的对照提高了23.1%、8.7%、23.1%、21.0%、25%、33.3%、26.7%、49.2%。且苗木的径高比不失衡。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高阿丁枫人工林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知:高阿丁枫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含量1993~1995年呈下降趋势,1995~1998年有所回升,但总的变化趋势是下降。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上升状态,有效N含量变化平稳,稍有上升,全N、有效P、有效K则呈下降趋势。因此,高阿丁枫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下降的原因是土壤全N、有效P、有效K呈下降趋势。在高阿丁枫营林生产中,应考虑补充土壤中的N、P、K。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营养袋苗、裸根苗及直播造林试验对照调查,结果显示营养袋苗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量均高于直播苗和裸根苗,各项指标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完全一致,在荒山造林实践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常见香菇树种的优化选择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食用菌原料林资源面临枯竭的严重现状 ,对福建省常见阔叶树进行袋栽香菇对比试验 ,并调查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与造林学特性。以不同树种栽培香菇效果、林木生长特性、造林学特性为主目标 ,采用多目标决策法 ,筛选出具有栽培香菇产量高、品质好、生长快、造林更新容易等特性的细柄阿丁枫、火力楠、闽粤栲等优良树种。并对营造优良菇的效益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开发利用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设计设置N、P、K 3因素3水平的施肥试验,分析N、P、K配比施肥对高阿丁枫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素对高阿丁枫苗期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N素,而K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的N、P、K配比施肥对试验苗有不同的影响,最适合高阿丁枫苗期生长的施肥处理是N1P1K1,即氮肥1.25g·株-1、磷肥5g·株-1、钾肥1.25g·株-1。  相似文献   

13.
为给油茶低成本造林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分别以2年生油茶嫁接容器苗和嫁接裸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栽培方法进行了6 a的造林对比试验,比较了以不同方法栽培的种苗保存率、生长量(树高和冠幅)、产量及投资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栽培保存率的平均值,裸根苗造林新方法与容器苗造林方法的相差2.1%,其差值为1.2%~10.0%;但栽培后第5年的油茶生长量(树高和冠幅),裸根苗造林的油茶树高、冠幅生长量均值比容器苗造林的分别增大了44~86.8、70.4~129.7 cm;栽培第6年的油茶果产量均值,裸根苗造林比容器苗造林的提高了1 960.5 kg;投资效益方面,栽培6 a内,容器苗造林的需要投入6.94元才能收回1.00元的成本,而裸根苗造林的只需投入3.29元就能收回1.00元的成本。综合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在生产应用中,裸根苗造林方法比容器苗造林方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对细柄阿丁枫天然次生林火烧更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火烧措施,有利于促进细柄阿丁枫的更新,在一定范围内,用火强度越大,幼苗更新数量越大,幼苗生长量也越大,细柄阿丁枫在更新林分的树种组成中所占的比例也越大。细柄阿丁枫适宜采用火烧更新。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容器苗造林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容器苗造林效果初报钟德华(武平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为解决马尾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造林效益差的难题,武平县十方林业站于1988年12月中旬播种5万袋马尾松容器苗,苗期140天,出圃率86%,1989年5月5日造林,面积12.12hm2,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6.
容器苗造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容器苗造林可以延长造林季节。容器苗当年育苗,当年造林的成活率高,一般在早春育苗,雨季、晚秋或来年早春造林,但以雨季造林效果最佳。造林时应认真栽植,先挖大穴,回填细土.将容器苗放人,填土踩实容器与土壤间的空隙并及时浇水。容器袋如果是苗根不易穿透的厚塑料袋,栽前须将袋两边底角剪除,以利根系伸展。由于容器苗通常较幼小,一般比袋面深1—2厘米为宜。在地势高燥的山地阳坡、陡坡宜适当深些,并采用靠壁栽植法;在低湿的阴坡、缓坡宜浅,可采用穴植法。在干旱季节造林宜深;雨季造林宜浅,并注意排涝,防滞水。在沙质土…  相似文献   

17.
杉木、细柄阿丁枫混交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细柄阿丁枫混交试验结果表明,营造杉木、细柄阿丁枫混交林,能促进林木生长,提高产量,具有明显的速生性、协调性和合理性,对林分生长的影响显著,种间竞争趋于明显.混交林中杉木与杉木纯林比较,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17.3%和4.5%;混交林中细柄丁枫与细柄阿丁枫纯林比较,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16.3%和24%;混交林中立木材积比杉木纯林和细柄阿丁枫纯林分别增加了86.3%和36.8%.  相似文献   

18.
从云南乡土树种高阿丁枫鲜叶中提取精油,经GC/MS/DS定性、定量分析,鉴定了其中40个化学成分,为精油总量的93.41%,主要成分为蒎烯和水芹烯。经评香鉴定,该精油有一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探索引来满山翠─—峨山县云南松袋苗造林的调查郑子英云南松袋苗造林的提出在玉溪地区,峨山是最早提出云南松袋苗造林的县。峨山是滇中重要的产材县,云南松是其主要用材和造林树种。1985年以前,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森林一度受到了严重破坏,全县224万亩的林业...  相似文献   

20.
采用什么等级的杨树苗木造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既有传统习惯问题,也有因自然条件或无性系特性不同而得出的结论。本试验目的是为了确定欧美杨(奈瓦)和欧美杨1—72两个无性系,3~4个苗木等级,在淮北市粉煤灰复垦地上,造林后4年间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用欧美杨(奈瓦)大苗造林(2/3或1/2苗)有明显的缓苗现象;用小苗造林(1/1笛),到第2年末,便消除了与大苗林木的高、粗生长差异。用不同等级的1—72杨苗木造林,缓苗情况差异不大,因此,用大苗造林的林木生长量到第4年仍然领先于用小苗造林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