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成美 《甘肃农业》2006,14(11):245-246
本文从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监督体系的现状及表现出的问题,进而分析了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必要性和重要现实意义,最后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司法现状,总结了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诉范围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
行政权是我国确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时考量的重要因素。现代行政民主化、法治化的要求, 导致行政权多元化与非专属性的加强, 行政权的发展变化导致行政主体多元化, 行政主体是行政行为的实施者, 其多元化的趋势意味着行政行为的范围的扩大, 部分公共行政行为也将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3.
行政行为是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学和行政法的一个核心范畴,意义重大,但是直到今天,它的概念仍然是莫衷一是,它的内涵和外延依旧是众说纷纭。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行政行为概念有关学说的基础上,尝试厘定行政行为概念。  相似文献   

4.
行政公益诉讼是近年来学界、媒体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未来的行政公益诉讼立法中,应将原告的资格问题、受案范围问题、诉讼请求和处分权等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应立足于我国国情,对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应依起诉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5.
6.
行政诉讼是对会民权益提供保护的救济途径.而现实生活中大量受不法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不敢、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这就要求建立行政诉讼的公诉制度。而行政诉讼的公诉制度不仅具有法理基础,而且具有现实依据。且行政诉讼的公诉制度应注意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等多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李瑶 《甘肃农业》2005,(10):116-116
长期以来,行政法学理论界对行政事实行为的关注是比较少的,对行政事实行为的研究是行政法学领域里比较薄弱的一环,这是不利于行政法制建设和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健全的。从现有的状况来看,随着《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以后,行政法学理论界逐渐关注行政事实行为问题。本文将从行政事实行为概念辨析、行政事实行为的特征、行政事实行为的地位以及其诉讼价值、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问题四个方面谈谈对行政事实行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由于《国家赔偿法》的缺陷,对行政侵权行为范围的规定不周密,导致若干类型行政行为是否产生行政赔偿责任不甚明了,本文就此对抽象行政行为、行政自由裁量行为、行政指导行为、民事争议行政处理行为、行政终局的具体行政行为等五类特珠的行政行为是否产生行政赔偿责任问题进行了较为审慎细致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行政行为的通说概念, 面临着内涵与外延不对等、无法包容公共行政背景下的新行政方式及与法律定义相冲突的窘境。为化解窘境, 应找出窘境的根源, 借鉴域外行政行为概念确立的有益成果,重构一个宽泛式的行政行为概念。  相似文献   

11.
在行政主体和行政诉讼被告的关系上,传统行政法理念认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即行政主体,除此之外其他的组织和个人都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这一观点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行政法发展现状来说,其弊端已暴露无疑,构建行政主体理论和行政诉讼被告制度的标准不一定要一致,在我国实行“谁行为、谁被告”和行政诉讼被告与行政责任主体相对分离的制度,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以弥补传统思维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维权背景:实施行政行为损害到当事人利益,可以通过上诉维护个人利益。但行政行为界定标准是什么,许多人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3.
农业豁免制度不是无条件的豁免,农业主体的行为是其能否得到豁免的重要衡量因素之一.中国《反垄断法》第56条虽对农业主体可豁免的行为类型作了规定,但未对可豁免的范围及性质作详细的规定,不利于农业豁免行为在司法中的审查.美国是最早设立农业豁免制度的国家,美国立法和判例都对农业豁免的行为有十分详细的规定,研究和探讨美国在农业豁免行为范围的界定,对中国的农业豁免行为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与民事、刑事诉讼相比,它具有"原告资格"这一独特概念,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指公民或组织充当行政诉讼原告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具有其理论存在价值,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原告资格的范围较小,原告资格标准不明确等,所以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就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胡剑敏  岳根国 《甘肃农业》2005,(11):162-162
无效行政行为是否应引入行政法领域?无效行政行为的效力及法律后果又如何?这在法学界以及理论实务界都是一道难题,也是需要迫切解决得的一个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无效行政行为的内涵演变、发展理论以及各国立法例的有益探索,针对我国具体实际做出了一定的阐述,以期能对我国的行政法中无效行为理论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行政行为的无效问题是近年来行政法学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从行政行为的公定力角度诠释该问题。在关于公定力的界限的两种学说中,完全公定力较好的解释了行政行为的无效问题。行政行为具有完全的公定力,公民只有通过有权的国家机关的裁决,才能行使抵抗权,也才能确认行政行为的无效。  相似文献   

17.
行政机关及公务人员的行政权缺少限制和规范是产生行政腐败的主要原因。要在严格的范围内限定任何可能滥用的权力,增强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还要严格规范行政程序,以最大限度的防治行政腐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WTO后 ,反垄断特别是反行政垄断的紧迫性日益增强。行政垄断实际上是个复合性概念 ,包括行政主体的行政垄断行为与市场主体的经济垄断两个部分。其中行政垄断行为实质上是行政主体滥用经济行政权排斥、妨碍、限制市场竞争的行政违法行为 ,属于典型的行政法问题。从行政法学视野探讨行政垄断的内涵、特征、表现形式及其规制路径 ,有利于弥补经济法学界传统反垄断体制在规制行政垄断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影响公务员个体行政行为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双因素理论视角对公务员个体行政行为进行研究,指出我国政府在改善公务员个体行政行为方面应着力于提升公务员个体的新媒介素养、职业认同感,完善公务员队伍的奖励机制以及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20.
行政行为公定力成为我国行政行为效力领域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公定力宣告行政行为具有绝对的权威,任何人都必须服从,这可能符合传统的行政法理论强调行政效率。但是,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在我们强调效率的同时,更多的是追求公平价值的实现。那么,在这个法治与人权的社会里这种完全的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是否还继续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呢?在现有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的基础上,如何去实现行政效率与人权保障功能之平衡将会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