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火龙果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品种类型火龙果说其果皮果肉颜色可分为红皮白肉、红皮红肉、黄皮白肉3类。栽种红肉火龙果,比白肉果更有经济价值。在台湾,红肉火龙果的地方品种有尊龙(单果重600-1500克)、大龙(单果重600-1200克)、祥龙(单果重400-800克)及香龙(又称珠龙、莲花果)、天龙(又称西龙)等。野生品种有台湾三角柱(俗称番花)、白肉火龙果等。 二、种苗选择采用实生苗或嫁接苗种植。实生苗目前多用性状稳定。自花结实的种子播种。也有用白肉火龙果与台湾三角柱杂交,用杂交种了繁殖,但因自花结实率低、易裂果、甜度不…  相似文献   

2.
火龙果 ,又称红龙果、仙人掌果 ,是原产于美洲的仙人掌类植物。越南和我国的台湾也有种植。火龙果外观独特 ,色泽艳丽。1 品种类型火龙果说其果皮果肉颜色可分为红皮白肉、红皮红肉、黄皮白肉 3类。栽培种红肉火龙果 ,比白肉果更有经济价值。在台湾 ,红肉火龙果的地方品种有尊龙 (单果重 6 0 0~ 15 0 0g)、大龙 (单果重 6 0 0~ 12 0 0g)、祥龙 (单果重 40 0~ 80 0g)及香龙 (又称珠龙、莲花果 )、天龙(又称西龙 )等。野生资源在台湾三角柱 (俗称番花 )白肉火龙果等。2 种苗选择采用实生苗或嫁接苗种植。实生苗目前多用性状稳定、自花…  相似文献   

3.
不同花粉源对红肉型火龙果座果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人工授粉技术,研究了不同花粉源对红肉型火龙果座果率、经济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花授粉处理的座果率极显著低于对照(自然授粉)及其它处理;红肉型火龙果、台湾火龙果(白肉型)、越南火龙果(白肉型)处理的果实纵横径、平均单果重、可食率极显著和显著高于对照,而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还原糖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试验表明红肉型火龙果自花亲合性差;用红肉型火龙果、台湾火龙果、越南火龙果花粉对红肉型火龙果授粉,能提高红肉型火龙果的产量,但对其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火龙果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了解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火龙果的营养成分含量,以广东从化、贵州罗甸山区产的红肉火龙果和白肉火龙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火龙果中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火龙果含有丰富的糖、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及膳食纤维(2.33%),是一种果形优美、颜色鲜亮,风味细腻爽口,香气独特,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新型水果;从化产火龙果的含糖量高于罗甸产火龙果,红肉火龙果的含糖量高于白肉火龙果。  相似文献   

5.
为我市产业发展,以引进山东7个大樱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初步筛选适宜陇东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适生品种。对各品种的物候特性、树体发育、丰产性、果品品质等指标进行定株观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排序。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物候表现与树体发育情况均能够适应庆阳气候和立地条件,综合分析各品种的树体生长状况、单株产量以及果实品质认为,"早大果""红灯""拉宾斯"最具优势,可以作为陇东地区大力推广的樱桃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花粉源对仙蜜6号火龙果坐果率、产量、单果重及内在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自花花粉处理的坐果率显著低于对照及其它处理;花粉源为异品种、同品种处理的产量、果实纵横径、平均单果重、可食率显著高于对照(自然坐果),而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与对照相当;表明仙蜜6号火龙果具备一定的自花亲合性,自然条件下能取得一定的经济产量,采集异品种或同品种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有利于提高仙蜜6号火龙果的产量,而对其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火龙果北方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火龙果属热带果树,经过多年试验,在北方日光温室条件下,创造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并选择适宜的品种,通过合理的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防治等能够正常生长结果,果实品质优良,早果丰产,实现了南果北栽,效益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业实用技术》2021,(5):94-95
秦州区林业和草原局从陕西扶风采用大树移栽方式引进阳丰甜柿1 060株,经过3年的引种栽培管理试验,通过对成活、栽后长势、挂果、丰产、单果质量及抗逆性的观察,发现该品种在天水地区易成活、长势良好、易成花、坐果率高,调查结果显示,该品种品质优良、丰产性好,具有引种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2012年至2016年对收集引进的21个省内外枣品种进行日光温室对比试验,连续3 a对其丰产稳产性、品质、抗性、结果整齐度等性状进行了综合评比。筛选出了适宜山西省高寒区设施栽培的优良鲜食品种6个及兼用品种2个,旨在为该区枣树设施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外李品种区域化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速河南省李树品种结构调整,引进了国外李品种22个,并进行了区域化栽培试验。通过调查国外李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果实品质,确定了评价标准。采用综合评分的评价方法,筛选出了10个适合河南省发展的早、中、晚熟配套国外李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花楸果皮色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楸果皮色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花楸果皮含有水溶性的红色素和脂溶性的黄色素;红色素为花青素类色素,而黄色素为类胡萝卜素类色素;黄色素在四氢呋喃中溶解性最好,其次为石油醚,甲醇效果最差;用薄层层析法证实,花楸果皮的乙醇提取物至少含有1种黄色成分和2种无色成分,而石油醚提取物仅含有1种黄色成分;对花楸黄色素的乙醇提取物来说,加大展开剂中石油醚的比例,可以使色素得到更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果皮色泽和芳香族化合物含量与果实内在品质的关系,以‘湖景蜜露’水蜜桃为试材,对果皮色泽及其所含芳香族化合物和果肉中糖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果皮中花色苷含量的上升伴随着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1-己醇、顺-3-己烯醇、己醛、反式β-紫罗兰酮、乙酸乙酯、乙酸己酯、γ-六内酯、δ-癸内酯和γ-癸内酯为果皮中特征性芳香族化合物。果肉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果皮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中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与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肉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果皮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肉中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分别与果皮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己醛、乙酸乙酯和γ-六内酯与果实内在品质关联度较高。调控果皮特征性物质的代谢是提升果实内在品质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核桃果实发育过程中青皮和果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早实核桃辽宁1号和晚实核桃清香果实生长发育过程青皮和种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皮和种仁中的矿质元素以钾的含量最高,氮、磷和锌含量较低。随着果实生长发育,青皮和种仁中钾变化趋势不同,青皮和种仁中钾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矿质元素的含量;青皮中钾含量变化趋势基本是先增加后降低,种仁中钾含量逐渐降低。青皮中钾含量高于种仁中钾的含量,清香青皮中钾平均含量是种仁中钾平均含量的2.44倍,辽宁1号青皮中钾含量是种仁中钾平均含量的2.93倍。  相似文献   

14.
冬枣不同采收成熟度对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通过对不同成熟度冬枣进行贮藏保鲜试验.确定了最适宜冬枣贮藏的采收成熟度为初红成熟度。该成熟度冬枣贮藏65d,好果率高达97.8%.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增加10.8%,硬度降低13.2%.Vc含量增加0.2%。可滴定酸仅降低4.5%。  相似文献   

15.
笔者采用石蜡切片法结合电镜扫描分析法,从果实白熟期到果实成熟期,对壶瓶枣果皮细胞解剖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枣果的逐渐成熟,果皮细胞层数和细胞大小均由大变小,果皮表面蜡质层随着果实的成熟龟裂变多并加深;果皮细胞内大部分细胞器消失,内含物降解,细胞木栓化和空泡化现象严重,但细胞壁仍然保留。  相似文献   

16.
马家柚是1980年代中期,在江西省广丰县大南镇马家自然村地方柚群体中选出的实生变异。该品种果大、囊红、优质、丰产、抗冻、耐贮,适应性强,果实中富含对人体有重要保健价值的番茄红素。1991年在江西省柚类鉴评会上被评为全省地方柚类第一名,2009年由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同年被国家柑桔育种中心选入果树品种资源库。目前已在我国南方诸省推广栽植3 600 hm2。  相似文献   

17.
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及其与若干宏观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果长、果宽、果厚、果形指数、果实千粒质量、果皮含胶率、果实含胶率和单果含胶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供试的35个无性系中,果皮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4个无性系,果实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5个无性系;无性系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与果实主要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单果含胶量则与果长、果宽、果厚、果实千粒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果皮含胶率和果实含胶率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无患子属种质资源种实性状变异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国及越南无患子属3种1变种的天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定向筛选最优种质,为无患子属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选育材料。【方法】基于我国14省(市、自治区)及越南1地区的无患子、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及石屏无患子共200份无患子属种质资源,针对20个种实性状,利用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种实性状变异,量化评价各种质。【结果】 1)无患子属种实性状变异系数(CV)在5.46%~38.19%,平均变异系数为17.42%,以果皮皂苷质量分数(CV=38.19%)、种仁百粒质量(30.23%)和果皮百粒质量(30.29%)变异较大,果型指数(5.46%)和种型指数(5.70%)变异较小。种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在1.47~2.04之间,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5。2)果实百粒质量与果皮百粒质量( r^2=0.927)、种子百粒质量(0.768)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百粒质量与种壳百粒质量(0.863)、种仁百粒质量(0.635)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脂质量分数与果皮皂苷质量分数(-0.382)呈极显著负相关。3)聚类分析将种质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为小果型,类群Ⅲ为中果型,类群Ⅱ为大果型。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Ⅰ,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石屏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Ⅱ、Ⅲ。类群Ⅱ集中分布于贵州、云南区域。4)针对无患子产业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开展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类无患子属优良种质各10份,主要为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种质,综合利用优良种质较平均水平增益36.85%。【结论】无患子属果皮皂苷质量分数、种仁百粒质量和果皮百粒质量为代表的产量指标变异幅度最大,为无患子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空间;无患子属对皂苷产物积累过程投入的增加要以减少对油脂积累的投入为代价,这体现了无患子属在特定生态环境中的权衡策略;筛选出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3类各10份无患子属最优种质,普遍分布于云南、贵州区域,推测这些区域拥有更适合发展无患子产业的优良种质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