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仔猪下痢,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常见病之一,也是导致仔猪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疾病,它不仅给养猪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间接地影响到仔猪的生长发育。近几年来,虽然已研制了多种预防仔猪下痢的生物菌苗,如k88、k99、k987p、Ny10和多价苗等,应用后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是由于病因的多样性和防治体系不近完善,所以一直无法根治该病。  相似文献   

2.
仔猪下痢是仔猪常见的疾病,主要有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严重影响了仔猪生产,其病原体是大肠杆菌,而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所以预防仔猪下痢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才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在养猪生产中,哺乳期仔猪死亡率占生猪饲养周期死亡率的80%以上,哺乳期是对养猪生产威胁最大的阶段,而哺乳仔猪下痢又是造成哺乳仔猪死亡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预防哺乳仔猪下痢,尤为关键。当前预防哺乳仔猪下痢,仍以运用抗生素为  相似文献   

4.
吴平 《吉林畜牧兽医》2014,35(12):32-33
<正>我们在养猪场经常能够发现仔猪下痢这一疾病,而且这种疾病非常严重,甚至导致仔猪死亡,尤其在一些小型养猪场,没有很好的卫生条件,仔猪下痢的发病率、死亡率更是极具飙升,从而使猪的出栏量不升反降,让养猪场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一严重疾病,笔者要从病因入手,加以分析,并进行预防。1仔猪下痢的病因分析目前,从养猪场仔猪的发病情况来看,仔猪下痢的范围非常广,涉及各个大小的养猪场和不  相似文献   

5.
仔猪白肌病,主要多发60日龄之里的小猪。本病是仔猪诸病中较为多发的疾病,并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猪业带来很大危害。一、病因分析黄泥河林业局饲养场,几年来仔猪下痢病一直是连续不断发生,兽医人员也曾采用过不少对症治疗措施进行治疗,但收效甚小。在过去一个时期里,我们忽视了其他方面因素。单纯认为是怀孕母猪饲料单纯,青饲料不足及圈舍卫生条件不良等情况下引起大肠杆菌的感染而导致成的。当消除了这些不利因素后,仔猪下痢病仍继续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仔猪白痢病在养猪产业中发病率较高,一般5~25日龄的哺乳仔猪较多发。病的特征主要是下痢,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糊状,有腥臭味,下痢1~2日后,病猪精神萎靡,毛焦肷吊,日渐消瘦,吃奶减少。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以前,我们一般以常用广谱抗菌  相似文献   

7.
生态制剂—制痢康防治仔猪下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制剂-制痢康对仔猪下痢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发病率下降38%,死亡率下降60%。区域试验治愈率为95.4%,制痢康与敌菌净防治仔猪下痢的比较试验证明,制痢康组较敌菌净组发病率下降5%,病程缩短0.5d。长期喂饲制痢康对仔猪无毒副作用并可促生长,平均提高增重5.45%。  相似文献   

8.
仔猪下痢是常发性疾病,多发生于生后1—3周龄,发病率、死亡率均高,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发病率45%以上,死亡仔猪中下痢约占  相似文献   

9.
仔猪下痢,通常是指新生仔猪所发生的白痢、黄痢、红痢等疾病的总称,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传染病。资料记载:新生仔猪发病率为67.2%,死亡率为32%。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仔猪白痢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以频频腹泻、下痢、排白色或白色稀粪为特征的疾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大肠杆菌在肠道内产生毒素,引起肠毒败血症,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如不发生肠毒败血症,则死亡率低,但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形成僵猪,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仔猪下痢历来是困扰养猪业的一大难题,不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下痢的原因错综复杂,有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致病因子和其它非病原性因素。因此,要预防仔猪下痢,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加以控制。l饲养管理措施1.l做好临产母猪的准备工作。母猪从妊娠舍调进分娩舍前必须对猪身进行冲洗和消毒,并用新洁尔灭或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外阴部和洗擦奶头,以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1.2控制母猪采食量。母猪产前2天减料,产仔当天不喂料或只喂给少量鼓皮,产…  相似文献   

12.
仔猪下痢是引起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大量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 ,是困扰养猪业的一大难题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给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下痢的原因错综复杂 ,常因外界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猪舍潮湿 ,以及母猪体质、营养等多种因素 ,导致仔猪肠道生理机能紊乱 ,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从而发生下痢 ,故应针对具体病因 ,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以控制。1 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每批猪进栏前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 ,并空置 1周后再转入。这种方式有利于采取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 ,根据猪群的生长发育阶段采取更合适的饲养环境条件。由于实…  相似文献   

13.
仔猪生后3—4天到一个月内,最常见的疾病是下痢.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例如,在妊娠期间,仔猪的营养和管理不良;对初生仔猪的饲养、看护与管理的不良;以及外界气候湿度等都是引起仔猪下痢的根本原因。一个兽医工作者,在治疗仔猪下痢的同时,必须首先注意仔猪的卫生、管理的条件和哺乳母猪的乳质与泌乳量,因为这方面不仅对治疗仔猪下痢有直接的联系,而且也是预防下  相似文献   

14.
集约化猪场仔猪球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科等孢属球虫寄生于仔猪肠道内引起的以腹泻、下痢为主要症状的原虫病.常常会伴发一些继发性疾病(比如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但养殖户往往却按着仔猪下痢治疗,实际效果不佳,造成仔猪的死亡率升高.目前,在治疗药物不多的情况下,仔猪球虫病的控制和预防必须依靠采取综合卫生措施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仔猪腹泻是目前我国养猪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猪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一直困扰着养猪业的发展。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将仔猪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仔猪胃肠消化能力差 ,抗病力低下 ,对环境不适应 ,发生下痢 ,严重威胁着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存活。为控制仔猪下痢 ,必须摸清和掌握仔猪下痢的发病规律和其易发的 3个阶段 ,以有利于仔猪下痢的病前预防 ,使其不发病或少发病。1 仔猪下痢的发病规律从仔猪新生后的哺乳期 ,到断奶后的半个月内 ,通过了应激变化最大的两个关口 ,即仔猪初生关和断奶关 ,遭受了 3次大的下痢侵害 ,是下痢病易发的 3个阶段。1.1 第 1次下痢多为仔猪黄痢期 ,常发生在仔猪新生后的 3日龄前后 ,即早发性大肠杆菌下痢。发病和死亡率高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但以严寒的…  相似文献   

17.
仔猪早期断奶(3~5周)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分娩猪舍及其设施的利用率。但由于早期断奶的仔猪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极易发生腹泻和下痢,成为阻碍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断奶仔猪的日增重和成活率。因此,预防断奶仔猪腹泻和下痢,是养好早期断奶仔猪的关键。仔猪下痢虽然可以通过被动免疫加以预防,但实践证明,这种预防只能起到减少发病率和减轻发病症状的效果。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断奶仔猪消化道组织学和形态结构的损伤性变化是导致仔猪腹泻和下痢的根本原因所在。由于消化道损伤,一方面,使…  相似文献   

18.
仔猪下痢病是我国养猪事业中普遍发生的一种幼畜疾病。据各地研究报导,因下痢而死亡的仔猪较多,对养猪事业的危害较为严重。在兽医临床上,对仔猪下痢病有了不少的研究和探讨,都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1~5日龄的仔猪下痢的研究还很少报导。今春我院养猪场1~5日龄的仔猪发生了严重的下痢,自1960年1月27日到4月10日,共产仔1,122头,仅1~5日龄仔猪患下痢的就有448关,发病率为39.92%,死亡134头,死亡率为29.9%。为了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最短期间内控制本病发生,在院党委直接领导下及省兽医诊断室的共同协作下进行了防治试  相似文献   

19.
猪腹泻性疾病在养猪生产中无论是规模场还是散养户一直都是一大难题,其发病率死亡率之高,危害程度之大一直困扰我们养殖户的一大难题,通过结合工作中所见的病例,总结出农村仔猪腹泻病主要是环境卫生条件差应激、猪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等引起腹泻,通过改善环境、药物治疗和预防或疫苗预防等综合防控都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目前仔猪腹泻病流行特点以及个人的实际接触工作情况,做以下的简要分析及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仔猪下痢是导致仔猪高致死率的重要疾病,这些年,规模养猪中仔猪下痢极为普遍。有资料统计:仔猪30kg以下的仔猪下痢平均发病率在46.5%,死亡率高达10.3%,为养猪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更好防控此病,提升仔猪成活率,就成为养猪生产实践中极为重要的课题。1症状及诊断仔猪下痢诱因症状复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但是,临床症状差异显著。比较而言,哺乳仔猪以致病性大肠杆菌诱发的黄白痢、魏氏梭菌诱发的红痢、冠状病毒诱发的传染性肠胃炎为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