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探究永兴县冰糖橙果园土壤肥力特征及其综合性状,为果园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永兴县冰糖橙主产区采集了284处具有代表性果园表层土壤(0-40cm),测定了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养分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永兴县冰糖橙果园及其北、中和南3个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比较3个区域的土壤肥力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永兴县冰糖橙果园土壤肥力为中等水平,土壤为酸性,平均仅5.47;有机质含量较丰富,为较高等水平,平均为25g/kg;土壤全氮含量为较高等水平,平均为1.86g/kg,碱解氮含量为中等水平,平均109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25.2mg/kg,为中等水平;缓效钾含量偏低,为较低等水平,平均132mg/kg;速效钾含量处于较高等水平,平均153mg/kg。果园的3个区域土壤综合肥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受地形地貌、成土母质、果园管理及其他因素影响,中部区果园综合肥力高于北部和南部果园。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土壤养分的测定,了解掌握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提出合理施肥数量和施肥方法。结论如下: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2g/kg,比第二次普查结果 12.1 g/kg上升了4.1 g/kg,属于三级地力水平;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15.12mg/kg,比第二次普查结果 78.9mg/kg上升了36.22mg/kg,从四等地力级别上升到三等地力级别,为中等地力;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8.65mg/kg,比第二次普查结果 8.51mg/kg上升10.14mg/kg,达到了较丰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22.12mg/kg,比第二次普查结果 118.3mg/kg上升了3.82mg/kg,为中等地力,地力级别没有太大变化。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土壤养分丰缺程度,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每亩增施有机肥2000—3000kg;每亩施用氮素8—15kg;有效磷每亩施用P2O53—8kg;速效钾每亩施用K2O5—10kg。对贫磷和严重缺钾地区,要因地制宜地侧重施用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省桐庐县桑园土壤性质与肥力状况进行调查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桑园土壤总体肥力水平中等,土壤酸化明显,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较为丰富.在不同乡(镇)之间,土壤肥力水平差异性变化较大,桑园土壤总体肥力水平是分水镇最高,为中等偏上水平;其次是合村乡和瑶琳镇,桑园土壤肥力为中等偏低水平;百江镇最低,桑园土壤肥力处于低等水平,且土壤酸化程度最高.结合各乡(镇)桑园土壤的肥力状况,提出要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加强有机肥投入,分水镇需调整氮、磷、钾投入比例,严格控制磷肥施用;合村乡主要考虑增加钾肥投入,适当增氮,稳磷;瑶琳镇要注重氮肥和钾肥的投入;百江镇则需要全面增氮、补钾,稳磷等措施,以提升桑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齐齐哈尔城市绿地土壤肥力情况,试验采集齐齐哈尔市城市中心城区主要公园绿地、道路绿地、沿岸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和生产绿地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研究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p 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容重偏紧,土壤孔隙度偏高;土壤p H值以碱性为主;有机质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或低等水平;土壤速效氮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土壤全钾含量处于低等水平;几乎所有的土壤全磷含量都小于0.4 g/kg,处于低级水平。0~≤10 cm土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全钾和全磷都高于10~≤20 cm和20~≤30 cm土层。说明齐齐哈尔市城市绿地土壤以壤质土为主,缺乏有机质。  相似文献   

5.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阴山北麓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5.12±6.56),(0.63±0.08),(0.76±0.10),(31.99±1.07) g/kg;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9.87±9.14),(6.72±3.75),(175.83±105.45) mg/kg;pH为(7.74±0.14)。2) 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速效氮、全钾和pH的影响不显著(P>0.05)。3) 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和pH值在垂直剖面上(0~25 cm自上而下)表现为无规律的波动状态,但整体上变幅不大;而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4)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的排序为封育草地(0.506)>放牧草地(0.417)>耕地(0.361)>弃耕地(0.357),封育草地与放牧草地的土壤肥力为中等级水平,而耕地和弃耕地的肥力为低等级水平,说明草地比耕地更有利于土壤保肥。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玉米/紫花苜蓿间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置了3种种植模式,分别为玉米单作、紫花苜蓿单作和玉米/紫花苜蓿间作,玉米单作行距分别为30,50,70 cm(DY30、DY50和DY70);紫花苜蓿单作行距为30 cm(DZ30);玉米与紫花苜蓿间作,紫花苜蓿行距为30 cm,玉米行距分别为30,50,70 cm(JYZ30、JYZ50和JYZ70),玉米与紫花苜蓿的行距均为30 cm,分别在玉米抽穗期、灌浆期和蜡熟期测定各处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7个化学指标含量,并采用平均隶属函数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单作随着行距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及有效磷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均在DY50处理时降到最低,各指标值分别介于31.98~40.31 g/kg、1.57~1.77 g/kg、108.42~143.50 mg/kg、0.67~0.84 g/kg及11.09~20.56 mg/kg之间;全钾与速效钾大致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DY50处理时含量达到最大,介于7.93~9.86 g/kg与85.00~140.33 mg/kg之间;与紫花苜蓿单作相比,间作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大致呈下降趋势,尤其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含量介于14.50~23.03 mg/kg之间;与玉米单作相比,间作土壤中各指标含量变化不同,但均呈增加趋势;玉米/紫花苜蓿间作随着玉米行距的增加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均在JYZ50处理时降到最低,各指标值分别介于1.60~1.78 g/kg、70.00~110.00 mg/kg之间;此外,无论玉米单作还是间作,灌浆期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及碱解氮含量大致低于抽穗期和蜡熟期。隶属函数分析表明相应行距的单作玉米土壤肥力小于间作(除玉米行距为70 cm外)。说明玉米与紫花苜蓿间作可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省丰县426个农业用地和213个蚕桑用地的样本土壤养分进行了调查化验,结果显示:丰县蚕桑用地有机质含量为8.8 g/kg,比一般农业用地低3.2 g/kg;全氮含量为0.99 g/kg,比一般农业用地高0.17 g/kg;速效磷含量为24.2 mg/kg,比一般农业用地低0.4 mg/kg;速效钾含量为66.2 mg/kg,比一般农业用地低40.2 mg/kg.并在此基础上对丰县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丰县蚕农“轻有机、重氮肥,少施磷、不施钾”的不当施肥习惯和合理施肥、平衡施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苏州市吴中区茶园的土壤肥力状况,对吴中区代表性茶园的30个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状分析,结果显示:吴中区的茶园土壤酸化程度较高,有机质含量普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全氮含量多数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较低水平,速效钾含量有40%处于较低水平,26.7%土壤有效镁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海南省澄迈县主要蕉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估其土壤肥力状况,为澄迈县植蕉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76.19%的土壤pH大于5.5,适合香蕉生长; 90.48%的蕉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0~30.0g/Kg,66.67%的蕉园土壤全氮含量中等,比较适合香蕉生长,仅有9.52%的蕉园土壤全氮含量偏低,76.19%土壤有效磷在10~40 mg/K,54.76%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250.0 mg/Kg,仅有11.9%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100.0 mg/Kg,有效铜含量均高于0.2 mg/Kg,61.9%%蕉园土壤有效铜含量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59.52%%蕉园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目前澄迈县蕉园养分含量适中,适合香蕉生长,因为还有小部分蕉园土壤养分含量偏低,为了实现蕉园合理施肥和可持续发展,建议用有机肥培肥地力,在施肥用机肥建议使用含铜、锌含量低的有机肥,在施用化肥时,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北疆平原荒漠区小麦-苜蓿轮作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揭示粮草轮作过程中土壤盐碱度和养分的消长规律,旨在为该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小麦轮作苜蓿的中低产田中,连续5年调查土壤全盐量、pH值、有机质和氮磷钾.结果 表明:小麦地轮作苜蓿有效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和pH值,轮作第4年土壤含盐量由轮作前0.79 g/kg降低到0.63 g/kg,土壤pH值平均降幅为6.64%,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幅为19.07%;土壤中全氮含量增加,由轮作前0.52 g/kg提高到0.65 g/kg,水解性氮含量较轮作前显著降低;磷含量呈上下波动,轮作4 a全磷由0.98 g/kg降至0.93 g/kg,有效磷由6.18 g/kg降至2.97 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轮作后速效钾含量的最低值为260.44 mg/kg,处于富钾状态.在北疆平原荒漠区的粮食耕作系统中引入苜蓿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全氮的储备量,降低盐碱度.在苜蓿生长第4 a需适当补充氮肥和磷肥,无需施入钾肥.  相似文献   

11.
库布齐沙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最主要环节,也是评价大气中CO2浓度增减和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对半干旱区自然状况下的库布齐沙地土壤呼吸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半干旱地区沙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值与土壤含水量具有相关性,但在小时间尺度上与土壤温度没有相关性;2)半干旱地区沙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值与土壤细菌数量、土壤固氮菌数量具有相关性,但与土壤真菌数量、土壤放线菌数量没有相关性;3)干旱地区沙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值与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具有相关性。这些结论将增进人们对半干旱区沙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最终更准确地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下黄土高原作物轮作系统土壤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以4个耕作处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和免耕+秸秆覆盖(nts)]的2年3熟粮豆轮作系统为对象,研究了0~5和5~10 cm土壤全碳、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7年后,有机碳含量在ts、nt和nts处理下比t处理显著增加22.9%、25.3%和42.6%,0~5 cm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以nts最高,t处理最低。在0~10 cm土层内,免耕促进了土壤碳的表聚化,但耕作有助于秸秆有机碳在土壤剖面的均匀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尺度下微生物量碳和氮是反映耕作措施的敏感指标,中期尺度下土壤有机碳可以敏感反映土壤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托木尔峰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特性及其与海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特性与海拔的关系,对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台兰河上游河谷不同海拔下草地、灌木地和森林地的表层(0-10 cm)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度随海拔的增加而趋于细化;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自然含水率差异明显,与其相应的海拔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2)草地土壤中的变异系数(CV)1.0,属强变异;森林土壤中全盐的CV≤0.1,为弱变异;其它所有样地的盐分离子的CV均在0.1~1.0,为中等变异。灌木地土壤中Na Cl和K~++Na~+及森林地土壤中Cl~-和SO_4~(2-)与海拔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3)土壤p H与海拔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森林地草地灌木地,全磷含量表现为为森林地灌木地草地,全氮含量表现为草地森林地灌木地,碳氮比表现森林地灌木地草地;有机质、全氮、碳氮比均属中等变异,全磷属弱变异。除草地的土壤碳氮比以及森林的土壤碳氮比和全磷以外,土壤各养分指标与海拔间均表现出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性。本研究可为根据不同海拔植被类型的土壤理化特征对该保护区采取合理的管护模式,改善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壤改良剂对草坪床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土壤改良剂(康乐)对草坪床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改良剂(康乐)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渗透系数、田间持水量,丰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调节速效养分,能有效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在试验范围内,随改良剂用量的增加,改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星星草对碱化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孙国荣  阎秀峰  李晶 《草地学报》2002,10(2):118-123
研究不同生长年限的星星草对碱化土壤及对应碱斑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孔隙度、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星星草生长1、2和3年后,粘粒和细砂所占比例减小,而粗粉和细粉所占比例增大。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随着生长年数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土壤容重则越来越小,>0.25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随之增加。星星草地土壤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高于碱斑土壤。星星草改善了碱化土壤结构、通透性、保水性和土壤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土壤资料数据,分析了新疆(0!50cm)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以期对研究区土壤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有助于合理地耕作和科学地施肥,同时也为研究新疆碳循环机制提供丰富而准确的信息。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的相关性最大(P0.000 1,R2=0.936 7);土壤pH、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全磷、全钾、土壤孔隙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系统、科学地分析干旱区土壤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贡献及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果园生草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是果园集约、高效、生态、可持续生产的重要基础。生草栽培可降低土壤容重4.7%~13.0%,提高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含量,进而改善土壤的导水性能和保水性能,也有助于拦截降雨,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干旱少雨的季节可能会出现牧草与果树争水的现象,需要通过选择适宜的草种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来减小争水对果树造成的不利影响;生草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连续生草6年可使土壤表层有机碳增加19.6%~27.8%,有机碳的累积量会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生草覆盖可调节果园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酶活性;生草还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同时豆科牧草也可通过固氮作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总体而言,果园多年种植牧草对土壤养分的积累具有正效应。本研究可为有关的研究工作和生草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西藏锦鸡儿沙堆内与沙堆间的土壤粒径组成特征,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西藏锦鸡儿群落表层土壤粒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西藏锦鸡儿资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沙堆内与沙堆间土壤粒径组成以细沙粒为主,占50%以上,粗沙粒和粗粉粒占9%~18%,且沙堆内与沙堆间石砾、粗沙粒和细沙粒含量差异显著(P0.05)。西藏锦鸡儿群落土壤细沙粒的空间异质性最大,空间自相关距离最小,各土壤粒级的空间自相关距离在0.86~1.85m。土壤水分与细沙粒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石砾和粗沙粒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黄玺  李秀璋  柴青  李春杰 《草业科学》2013,30(3):352-356
本研究以我国西北部天然草原广泛分布的烈性毒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为对象,分析内生真菌共生体对根系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自桑科、甘加和榆中3个地区的醉马草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为其伴生种根际土壤中对应菌的1.31~1.56倍、细菌数量为1.56~2.65倍。土壤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醉马草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伴生种,而全磷和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蚂蚁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晰蚂蚁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作用,于甘肃天祝高寒草地上研究了蚂蚁对土壤水分、容重、养分、土壤种子库和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蚁丘0~10cm的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邻近土壤,蚁丘0~10cm的土壤容重比距离蚁丘1m同等深度的容重小59%。蚂蚁具有向蚁丘土壤富集营养和种子的作用。蚁丘0~10,10~20cm深与距离蚁丘1m处土壤总种子密度和种子多样性最大的是蚁丘0~10cm,其次为蚁丘10~20cm,最小的是距离蚁丘1m处的对照。除蚁丘0~10cm深处的碱解氮略小于对照外,前者的全氮、全磷、速效钾和有机质显著高于蚁丘10~20cm和邻近土壤。蚁丘的中央部分为裸地,蚁丘外围的草产量显著低于邻近无蚁丘草地的草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