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2009年秋季在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乔木西拜,系统采集了重引入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蒙古野驴(E.hemionus)和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的新鲜粪便,运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三者的秋季食性及其食物生态位。结果显示:普氏野马、鹅喉羚和蒙古野驴采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2.
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调查普氏野马野放区的社区牧民对保护区的认识、保护野放普氏野马意识以及积极主动参与保护等。结果表明:① 野放区4个乡镇社区牧民对调查涉及的保护区及普氏野马的认识有显著的差异,但对保护普氏野马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② 野放普氏野马和家畜争夺草场的矛盾,与各乡镇到野放核心区的距离具有相关性;③ 随着到野放核心区距离的增加,社区牧民保护野放普氏野马的意识逐渐减弱;④ 社区牧民对野放普氏野马等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普遍了解较少。根据调查情况及卡拉麦里山保护区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逐步理顺社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Ⅰ级保护的兽类(14种):紫貂、貂熊、新疆虎(认已绝灭)、雪豹、蒙古野驴、西藏野驴、普氏野马、野骆驼、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北山羊、河狸。二、Ⅱ级保护的兽类(17种):豺、棕熊、藏马熊、石貂、水獭、草原斑猫、荒漠猫、猞猁、免狲、麝、马鹿、藏原羚、鹅喉羚、岩羊、盘羊(大头羊)、雪兔、塔里木兔。  相似文献   

4.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鹅喉羚的采食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通过野外直接观察采样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动物保护区内鹅喉羚的采食地特征。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春夏秋三季鹅喉羚采食地内的植物种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可食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地中相应成分。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研究区内春夏秋三季鹅喉羚采食地选择的关键环境因子是食物因子(植物种数,可食生物量和各季节大宗食物密度)、警戒因子(坡位和植被盖度)、温度因子(坡向和植被高度),以及水分因子(富含水分的食物)。冬季鹅喉羚经受严重的放牧干扰,采食地呈现为生存而被迫选择局部次适宜区域栖息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不同季节鹅喉羚昼间活动节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了鹅喉羚的昼间活动节律.共观察鹅喉羚有效个体1 917只,采集行为数据319.5 h,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他5种类型.结果表明:采食是各季节鹅喉羚最主要的活动类型,每天有2~3个采食高峰,一般出现在晨昏和正午...  相似文献   

6.
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乔木希拜区域野放普氏野马天敌狼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月份狼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和昼行性指数β均存在极显著差异(α指数:t=8.009,df=7,P<0.01;β指数:t=13.526,df=7,P<0.01),且β=0.45<13/24,表明在研究区狼为夜行性动物。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季节活动峰型存在显著差异(2011年: χ2=13.087,df=2,P=0.041 1;2012年: χ2=12.452,df=2,P=0.023 4;2013年: χ2=18.998,df=2,P=0.032 6),因此,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狼的活动节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据《大自然》杂志1985年第1期所载《我国保护动物名录》,新疆列入名录的动物共87种,占全国保护种数的三分之一强。其中一类保护动物20种,包括野骆驼、野马、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牦牛、河狸、藏羚、赛加羚、新疆虎、雪豹、貂熊等11种兽类和斑嘴鹈鹕、藏雪鸡、白鹳、自肩雕、黑颈鹤、角鸊鷉、黑鹳、游隼、白鹤等9种鸟类。二类保护动物67种,其中爬行类1种,鸟类53种,兽类13种,主要有棕熊、马鹿、北山羊、鹅喉羚、盘羊、天鹅、四爪陆龟、雪兔、水獭、紫貂、草原斑猫、兔狲、麝、普氏原羚、白额雁、黑琴鸡、灰鹤等。新疆深居内陆,地区辽阔,是我国一独特生态地理区,成为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种质资源的天然基因库,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已开展新疆内陆干旱区濒危、珍稀动物的考察研究。为了推动动物保护工作,该所将陆续发表有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并对新  相似文献   

8.
新疆北塔山地区的野生动物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于 1998年 9月、10月对新疆东北部阿尔泰山系北塔山地区的野生动物 ,以有蹄类为重点 ,采用定点观测、路线考察和调查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专题考察研究。通过 12个定位点的观测 ,定位点周边地区的辐射考察和 95 3km的路线考察并参阅有关文献 ,共记录陆栖脊椎动物 14 9种 ,其中两栖类 1种、爬行类 6种、鸟类 10 0种、兽类4 2种。考察过程中 ,于 10月 7日在考察区南部山前荒漠见波斑鸨 (Otisundulatamacqueeni) 2只 (N4 4°5 2 .310′,E91°4 4 .30 4′) ,结合卫星跟踪定位监测 (另项专题研究 )结果 ,证实北塔山地区南部冲积平原为波斑鸨的繁殖地、迁徙的经途和停息地。同时对分布于该地区的数种主要有蹄类动物的生存现状作了考察 :1、野马 (Equusprzewalski)。证实原野中的野马已不复存在 ,野马已经从中国的原野消失。2、蒙古野驴 (Asinushemionushemionus) 。观察到 17群·次 ,10 8头。仅见 1次单独活动的个体 ,最大群 2 5头(N4 4°5 4 .92 1′,E92°0 1.938′) ,其余均为 2至 12头不等的集群。该地属中等密度区。3、鹅喉羚 (Gazellasubgutturosasairensis)。在山前荒漠观察到 5群·次 ,19只。均为 3至 5只的小群。该地属低密度区。4、盘羊 (Ovisammondarwini)。在北部山地 2次见到犄角 ,在南部低山丘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了解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新疆鹅喉羚叶尔羌亚种(Gazella subgutturosa yarkandensis)种群的遗传现状,运用非损伤取样技术,从主要分布区中收集的58份粪便样本和15份肌肉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10个特异微卫星位点来评价该区域的鹅喉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经多次重复提取和重复PCR扩增后,发现58份粪便样本来源于49只不同的鹅喉羚个体。10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的个体识别率(DP)值为0.918,累积个体识别率(CDP)值为0.9992。总共检测到57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5.7±1.3375(5~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72±0.6903(3.68~5.7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85±0.0296(0.5862~0.762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19±0.0583(0.661~0.819)。除了和静种群在0ar FCB304位点上和且末种群在BM1818位上偏离Hardy-Weinderg平衡之外都基本遵守此平衡。以上结果显示该分布区鹅喉羚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近5 a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捕食家畜事件频繁发生,给当地社区牧民造成经济损失并带来心理恐慌,狼与牧民冲突日益尖锐。2012年7-8月,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卡拉麦里山保护区内狼的危害状况以及当地社区牧民与狼之间的冲突。结果表明:① 6个乡的牧民普遍认为在冬牧点或河谷定居点周围有狼,但是其数量有明显的差异;② 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捕食家畜的顺序是:绵羊、牛、骆驼、山羊和马,狼对绵羊明显存在捕食偏好。每户被狼捕杀家畜的数量与家庭家畜拥有量呈极显著正相关;③ 狼袭击家畜的时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以夜晚最为频繁,并且多发生在牧民的冬牧场,即在冬季捕食率较高;④ 狼一般远离道路和人类活动频繁的矿点、旅游点,而在靠近冬牧点和水源点的地方捕食家畜;⑤ 60.5%的牧民认为狼对草原生态系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