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黄瓜是一种喜温性蔬菜,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超过35℃就会导致伤害,连续出现3小时45℃的高温,雌花不能开花,光合作用极度降低,产量急剧下降。露地栽培黄瓜,夏季往往遇到高温天气,并时常伴有干旱和强日照,易发生热害,对黄瓜生产影响巨大。近年来黄瓜保护地生产蓬勃发展,在春末至秋初这段时间会遇到高温条件,棚室内最高温度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2.
王迪轩  刘创业  黄雄 《蔬菜》2004,(11):24-25
一、高温干旱种黄瓜,须防瓜蚜袭嫩梢 瓜蚜即棉蚜,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蜜虫、油虫,是世界性害虫,干旱年份危害严重。主要为害黄瓜等葫芦科、豆类、茄子、菠菜、葱、洋葱等蔬菜。  相似文献   

3.
高温对黄瓜不同品种产量及形态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银星、631-1等9种不同生态型的黄瓜品种高温下产量及形态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高温下黄瓜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温胁迫使黄瓜发生生殖障碍,化瓜严重,结瓜率下降.高温下各品种产量降低幅度不同,黄瓜产量及产量的变化率可以作为成株期品种耐热性的鉴定指标.所选品种中631-1在高温下产量性状及形态指标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4.
黄瓜高温闷棚防治病虫害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为了找到最佳防治方法,笔者对闷棚温度、高温持续时间进行了试验观察,以期为黄瓜大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瓜耐热材料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黄瓜耐热性材料,以所收集的生态型不同的黄瓜品种为试材,经田间自然高温幼苗期与成株期耐热性筛选,结合人工高温幼苗耐热性筛选,结果获得耐热黄瓜材料6个,热敏黄瓜材料2个,丰富了黄瓜耐热性与热害研究的材料,有助于解决黄瓜生产中的热害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盼忠  徐惠云 《蔬菜》1997,(2):27-27,30
利用高温蒸腾防治大棚黄瓜病虫害试验037004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王盼忠徐惠云刘荣鑫每年的5、6月份是山西北部大棚黄瓜生产的黄金季节,也是黄瓜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利用药物防治,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效果不太理想。考虑利用黄瓜的耐高温限性,适时进...  相似文献   

7.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是利用日光温室在密闭条件下形成高温杀灭病原菌。具体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黄瓜是我市春季大棚蔬菜主栽品种,由于高温高湿小气候环境和连作的影响,黄瓜病害比较严重,产量和效益难以提高。为此,我们引进了黄瓜嫁接技术,对嫁接黄瓜的抗病性和增产效果作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般条件下,黄瓜所能忍受的最高温度是40℃。夏季高温会使黄瓜白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同时增加了植株的呼吸消耗,夜间的高温还容易引起植株的徒长。如果高温持续时间长,会造成露地黄瓜坐瓜减少,并出现生理性烂瓜,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0.
田静 《广西园艺》2004,15(4):44-45
黄瓜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蔬菜,种植非常广泛,但在桂林地区夏秋季节高温多雨,病虫危害严重,难以获得理想的产量和经济收益。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栽培实践,将桂林地区夏秋黄瓜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夏黄瓜栽培受自然因素制约较多,如苗期遇高温,日照时间长,雌花节位高,瓜的排列稀;后期日照越来越短,气温越来越低,与黄瓜的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背道而驰,不利于夏黄瓜的生长发育。但由于夏黄瓜生育期短,成本低,只要管理科学,还是能获得较高产值的。  相似文献   

12.
就近年来有关高温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黄瓜耐热性的评价以及耐热性的遗传作了简要综述,对黄瓜耐热性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黄瓜耐热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忠贤  仉会娟 《蔬菜》1999,(7):20-20
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的第一大病害,若防治不及时,5~7天就可能全日发生和病害流行。防治霜霉病除了加强放风排湿,增施农肥和磷钾肥,及时施用农药以外,及时正确采用高温间棚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仿治措施。科学实验证明,霜霉病菌在28℃以上时侵染不利,45℃时就停止活动而渐渐死亡。利用病菌这一弱点可进行高温间棚来抑制和杀灭病菌,控制病害的发生。高温闷棚一般是在黄瓜霜霉病发生以后和气温比较高时进行。高温闷棚的具体做法是:在准备间棚的头一天必须灌足水。并适当提高夜温,减少地温散失,有利瓜秧忍受高温。闷棚必须在睛天进…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分别采用0(对照,CK)、50、75和100 mg/L 4个浓度的壳聚糖(CTS)处理一叶一心的黄瓜幼苗,喷施一次CTS溶液,进行白天/夜间温度(45℃/40℃)的高温处理4 d,并每隔24h喷一次CTS溶液,以研究CTS对黄瓜幼苗抗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TS处理可以提高高温胁迫下黄瓜叶片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有效降低O2-产生速率.表明适宜浓度的CTS具有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和膜透性增加的程度,保护生物膜功能,提高黄瓜幼苗抗高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生态型黄瓜种质资源的耐湿热特性,以3种生态型39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常温条件下常湿(65%)和高湿(95%)试验;以不同热敏性的3种生态型6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高湿条件下不同高温试验。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相对于常湿处理,高湿处理主要使黄瓜幼苗叶面积增加,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且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而对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品种间差异较大,并与生态型有关。高湿条件下,38~40℃高温对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44~46℃高温对大多数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表现抑制作用,42℃高温处理下幼苗的叶面积、地上部和根干质量能很好地区分黄瓜品种的耐热性。综上,42℃/32℃(昼/夜)+95%(空气相对湿度)可作为黄瓜品种耐湿热性鉴定的温湿度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黄瓜的高温胁迫伤害及其耐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婧  郭世荣 《中国蔬菜》2012,1(18):43-52
高温胁迫是设施蔬菜栽培不可避免的一种逆境因子。本文综合阐述了高温胁迫对黄瓜营养生长和生理生化、生殖生长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介绍了黄瓜耐热性遗传规律并总结了当前主要的耐热性鉴定方法和提高耐热性的技术措施,并展望了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黄瓜耐热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Ca~(2+)提高黄瓜幼苗耐热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健  刘美艳  肖炜 《中国蔬菜》2002,1(5):12-14
在黄瓜幼苗二叶期叶面喷施Ca2 + 后 ,进行高温胁迫处理。结果表明 :Ca2 + 能有效地缓解高温下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光合速率和量子产量的下降速度 ;抑制高温下叶片MDA含量的增加和电解质的外渗 ;维持较高的活性氧清除酶活性 ,提高黄瓜幼苗对高温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大棚秋延后黄瓜是在深秋较冷凉季节,夏秋露地黄瓜已不能生长时,利用大棚的保温防霜作用继续生产的一茬黄瓜。这茬黄瓜的播种期、幼苗期处于高温、多雨的强光季节,进入结瓜期后温度又逐渐下降,栽培季节和外界条件与黄瓜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要求的环境条件完全相反,因此在具体栽培中要加强管理,以确保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黄瓜嫁接是黄瓜根被南瓜根替换的栽培方式.由于南瓜根系发达,耐低温抗高温,不受土传病害感染,使黄瓜植株生长健壮,对多种病害,特别是对枯萎病,有预防效果,且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农四师67团菜农经过多年实践,瞄准冬季大棚黄瓜未上市、露地黄瓜已结束的市场空当,安排在7月20日左右种植一茬越夏秋黄瓜,黄瓜批量供应上市后售价高,种植收益好。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