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从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生产潜力三部分考虑选取了15个单项指标,构建了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00~2009年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业科研投入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等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2.
保障粮食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文章阐述了河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如粮食播种面积趋稳回升、粮食单产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呈上升趋势、粮食供给储备总量充足等,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并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京津冀合作、强化科学防灾减灾、加强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河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保证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选取河北省2001~2016年16年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影响粮食产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借助E-views8.0软件对模型进行OLS等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影响河北省粮食产量因素的二大因素是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化肥施用量。最后,提出增加粮食产量必须合理施用化肥,保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资本和技术投入,加大对各种自然灾害防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中国化肥使用量不断上升,但关于化肥使用对粮食产量增产效果的研究较少。以河南省为例,对1978—2016年的化肥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及粮食产量数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河南省单位土地面积化肥增产率波动下降,2000年后趋近于0,1万t化肥对应的产粮量基本维持在8.59万t,继续增加化肥使用量并不会带来产量的大幅增加。单位有效灌溉面积的粮食产量在1984年之前增长迅速;1984—2004年在8.67 t·hm-2波动;之后快速增长并趋于稳定。今后若要继续提高农田粮食产量,应进一步增加粮田有效灌溉面积,优化肥料投入结构,改进肥料投入方式,推广使用有机肥,而不只是单纯施用化肥。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国无粮不稳调结构,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整个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不仅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土壤,投肥数量,投肥结构和其它技术的生产力分别占25.10%,45.63%,4.79%和21.33%,1994年的投肥数量已接近经济最佳施肥量,若进一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尚需依靠提高磷氮比和其它技术因素(品种,灌溉,管理等)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指出了粮食供求既受商品价值规律的支配,又受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的影响,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存地的问题,同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指出了粮食供求既受商品价值规律的支配,又受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的影响,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存地的问题,同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0-2008年宁夏粮食产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粮食产量影响的数量关系.结论表明: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是宁夏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同时政府在保证种植面积的条件下,要鼓励有机肥料的使用,优化农业机械动力的配置,加大技术投入,同时把国家对农村的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正>粮食大省吉林省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改造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吉林省水利建设投入达33亿元,开工建设各类工程344项,均创历史新高。据了解,吉林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7万hm2农田的大安灌区改造工程、规划灌溉面积20.0万hm2农田的哈达  相似文献   

11.
从耕地变化的角度,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分化过程:1990~-2009年,在总量相对平衡下,江苏省粮食生产格局从地区平衡自给转向粮食余缺不均高度分化状态。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用途变更,直接导致苏南地区粮食生产急速衰退;耕地集约化利用度的不断提高,强化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全省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对于江苏粮食生产区域分化的调控,提出要维持苏南主销区基本粮食生产、强化苏中和苏北部粮食主产区的生产优势,通过虚拟耕地贸易方案协调好产销区粮食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磊 《广东农业科学》2023,50(4):132-141
【目的】开展重点流域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格局的影响研究,旨在为促进地区耕地可持续利用、协调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关系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重点流域 82 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数理量化模型和 GIS 空间分析法研究其近 20 年耕地面积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1)2001 - 2020 年四川重点流域耕地面积整体增加 91.57 万 hm2,增幅为 37.39%,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呈现出“增加→基本不变→减少→基本不变”的变化趋势;(2)四川重点流域耕地面积变化空间集聚状态表现为高值聚类区和低值聚类区两类,且高值聚类区和低值聚类区数量变化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均呈现出倒“N”形波动增减的态势;(3)四川重点流域粮食生产空间转移类型(粮食生产转出区、生产转入区和生产稳定区)在数量上均呈现波动增减态势,总体上表现为粮食生产转出区和粮食生产转入区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 13.42%、13.41%,变化态势基本持平,而粮食生产稳定区明显减少,降幅为 26.83%,粮食生产存在地区退化现象;(4)耕地面积变化是四川重点流域粮食生产空间转移的重要成因,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变化具有敏感性的县域呈现出集中且多点分布的特点。【结论】2001 - 2020 年四川重点流域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格局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具有明显的波动变化差异,就此提出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地区主管部门协同管理、建立耕地保护长效利益补偿机制、构建耕地安全预警调控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比较优势作用下,粮食生产区位变化明显,给耕地的粮食生产保障功能带来影响。本文以粮食生产大省江苏为例,考察了区位变迁下的粮食生产耕地资源依赖变动情况。脱钩分析和计量分析都能够得到: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粮食生产耕地依赖存在区位差异,苏北粮食生产对耕地的依赖性远高于苏中和苏南。因此,随着粮食生产重心的逐步\"北去\",江苏省省域层面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依赖性会逐步增强,经济因素主导的粮食生产变迁并非完全合理。因此,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政府应在认清区域禀赋差异的基础上,适度推进粮食生产北上。同时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拓展粮源供给渠道,缓解变迁中禀赋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石林县耕地数量和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林县1996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了耕地数量和质量状况,结果显示:1996~2006年,石林县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呈平缓下降趋势,人均耕地占有量明显下降,10年共减少耕地面积4476.33hm2,年均减少耕地447.63hm2,人均减少耕地0.047hm2。耕地的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经济等别依次下降。耕地生产力主要为中低产水平。石林县耕地、人口和粮食生产矛盾主要表现在耕地质量水平较低和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不够合理等方面。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现有耕地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使用1949~2006年统计数据,求出耕地数量、GDP、人口和粮食产量逐年变化率,选择Morlet小波对其作多尺度分解。结果表明:各要素均存在多尺度波动周期;15年尺度为耕地数量、人口和粮食产量波动的主周期,5~10年尺度为GDP波动主周期;1978年以后耕地数量和人口数量波动呈负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后耕地数量和GDP表现出负相关,大量耕地被占用是启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处理GDP增长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加快绿色GDP增长,进一步落实好国家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保障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界定耕地资源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对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引入耕地质量折算方法,从耕地资源安全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更为科学地预测2020年全省的耕地资源安全态势.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质量折算后的耕地供给量约为574.19万hm2,高于预测的耕地安全需求量(551.54万hm2)近26万hm2,理论上尚可保障耕地资源安全,但实际仍面临很大的压力.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新疆耕地利用角度出发,对影响新疆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科学分析,应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LMDI)对2000~2014年新疆粮食生产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因素分别分解为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和粮作比例,同时,对粮食产量变动及其分解因素的统计指标在GIS中属性挂链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2014年全新疆粮食总产量为1 390.81万t,15年间粮食产量增加552.03万t,其中在14个地州中,塔城地区的粮食增加量最多达到209.70万t;(2)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粮食单产的贡献产量分别为231.67万t,377.26万t,-202.32万t和145.41万t;(3)从各地州看,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分异大,各个分解因素的累加效应存在区域性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对全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产生重要影响。为对河北省\"十三五\"粮食安全预测提供参考,分析\"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粮食供求平衡,探索河北省粮食安全状况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粮食宏观调控进一步增强,粮食市场基本稳定,粮食总产量的波动指数在±4%;除2012年外,每年河北省粮食基本供求平稳,略有剩余,粮食安全发展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种植高效型玉米品种时能够更合理的施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本试验以低氮高效型玉米品种‘京农科728’和高氮高效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氮肥处理:N1(120 kg/hm2),N2(180 kg/hm2),N3(240 kg/hm2),N4(300 kg/hm2),NCK(360 kg/hm2,本地大田生产施氮量),测定光合特性和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京农科728’在N2处理下拔节期和灌浆期的光合速率较NCK高,差异达显著水平;拔节期蒸腾速率较NCK高,差异达显著水平;抽雄吐丝期的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较NCK低,差异达显著水平。‘先玉335’在N4处理下的抽雄吐丝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皆显著高于NCK;在灌浆期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NCK;在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的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低于NCK。‘先玉335’的灌浆速率在N4处理下显著高于NCK。因此‘京农科728’施氮量在180 kg/hm2 (N2)左右最为适宜;‘先玉335’施氮量在300 kg/hm2 (N4)左右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施肥现状,指导农户科学施肥,2014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肥料养分资源投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平均产量10 244 kg/hm2;N、P2O5、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09.0 kg/hm2、106.7 kg/hm2和56.2 kg/hm2,N∶P∶K=1∶0.51∶0.27;春玉米氮肥施用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施磷量偏高与施钾量偏低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7.2%与52.8%,施用有机肥的农户仅占总调查农户数量的11.3%;磷酸二铵基肥配合尿素追肥的传统施肥模式在冀西北坝下地区仍占主导地位,春玉米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49.0 kg/kg和96.0 kg/kg.建议: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种植一方面应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充分挖掘产量潜力;另一方面应建立高产高效的施肥调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