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茶叶微波杀青、干燥机理微波杀青、干燥是微波发生器将微波辐射到杀青、干燥的物料并穿透到物料内部时,诱使物料的水等极性分子随之同步旋转,例如采用915MHz微波干燥蔬菜类物料制品,其体内极性分子每秒钟旋转9.15亿次,如此高速旋转的结果,使物料瞬时产生摩擦热,导致物料表面与内部同时升温,且内部温度高于物料表面温度,使大量的水分子从物料中逸出而被蒸发带走,这样达到杀青、干燥的目的。这种杀青、干燥方法的特点是加热时间短,内外温度一致,其热传递方向从内向外与湿传递方向也一致。茶叶杀青、干燥的要求是杀青后茶叶的含水率为58%-60%…  相似文献   

2.
由鲜叶加工成干茶的过程中,茶叶在制品不断获得热量,不断地散失水分。茶叶在制品获得热量的方式,根据热源不同,起主导作用的传热方式也不同。如炒锅中以热传导为主,烘干机中以茶叶与热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为主,红外线加热以辐射传热为主等等。但基本上是传导、对流、辐射传热同时  相似文献   

3.
茶叶在烘干机干燥作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失水,作为茶叶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茶叶的干燥又不仅只是脱水,其间还伴随必要的香气诱发的生化过程。这就对干燥条件(温度、风量等)和干燥速度提出较严格的要求。Barbora认为,要取得优良的红碎茶品质,平均脱水速度以每分钟2.8~3.6%为宜,干燥速度太快或太慢都有损于茶叶品质。茶叶中的水分由自由水和束缚水组成,细分之又有游离水、吸附水和分子水之别。实践表明,只有到茶叶的干燥水分达30%左右时,香气才逐渐出现;降到10%以下时成茶特有的浓郁香便开始形成。这种现  相似文献   

4.
天然橡胶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本课题组设计发明的微波干燥湿天然橡胶物料设备,对微生物凝固湿天然橡胶进行物料表面温度分别为358、373、388、403 K的微波干燥试验,干燥时间均为15 min,每4 s获取一组干燥过程相关数据,测试分析湿天然橡胶(微生物凝固)的微波干燥失水特性,并建立湿天然橡胶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湿天然橡胶含水率下降越快;快速干燥阶段为物料干燥的主要失水阶段;湿天然橡胶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可由多项式模型来表示.  相似文献   

5.
杨凯  高俊明  李浩 《福建茶叶》2016,(11):11-12
茶叶烘干机是茶叶加工流程后期干燥茶叶的主要设备之一,当前最常用的茶叶烘干机大多为链板式烘干机。茶叶物料的链板式烘干机干燥过程数学模型是建立在烘干机内热风和茶叶的热湿平衡的基础上的,依据各薄层干燥数学模型进行叠代计算得出。在一定的进风温度、叶层厚度和链轮转速的干燥条件下,出叶含水率可由进风温湿度与排风的温湿度所得出。茶叶烘干机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对茶叶的烘干过程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烘干机的研制与设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精制烘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流行方向 ,茶叶产品也必须要有有效日期 ,所以茶叶必须烘焙到一定的干燥度才能保存长久。偶然机会认识了从事茶叶机械研制的台湾人杨先生 ,从他的烘焙机学到了一些精制烘焙茶叶的道理 ,加上本人从工作中了解烘焙茶叶重要的目的。1、降低茶叶中的水分含量 ,改善或调整茶叶香气及滋味。2、正确的干燥可保存较久不变质也可有效的提高茶汤品质。3、粗制茶常有臭青味、苦味及贮藏不当之陈茶味及必须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把杂陈味去掉 ,而且不能损失太多的香气及滋味。所以焙茶要分两阶段 :第一 ,先烘焙出茶叶里面的水气及臭青味 ,保留鲜味 ,当…  相似文献   

7.
杭州农机厂制造的浙茶513型烘干机,已经广泛分布在全国产茶地区的初精制茶厂。但根据使用单位反映,台时产量低,风量小,茶叶质量差,茶叶在烘箱里面,有闷蒸现象;烘箱温度下层高,上层低,发酵茶进入烘箱,继续促进发酵,而导致过度。为了适应茶叶烘干工艺要求,应该采用分层进风的方法,热风从上向下,要求上层风量大,温度高,供发酵适度的茶叶进入烘箱立即杀死酶素,停止发酵;同时上层湿气排出快,下层通气性能好,茶叶干燥快,台时产量增  相似文献   

8.
干燥技术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燥作为茶叶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不仅降低茶叶水分,便于贮藏;合理的干燥技术还可提高茶叶品质。目前,茶叶干燥方式主要有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远红外干燥。不同干燥技术对茶叶风味成分有明显影响,成茶品质各有千秋。本文在述评不同干燥技术对不同茶类产品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开展干燥技术对茶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出品质优异的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9.
郭载德 《茶叶》1989,(4):51-53
一、烘干原理(一)茶叶中水分的扩散;茶叶烘干是利用热空气作为介质来进行的。水分蒸发于周围的介质之中,要经过两个过程。首先是叶子内部的水分向叶表扩散,再自叶表逸出向其周围介质扩散,这两个过程是相互关联而连续的。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小于被干燥茶叶表面水蒸气压时,茶叶中的水分不断向叶表面扩散,并逸出叶表到达周围的介质  相似文献   

10.
乌龙茶初制工序中的干燥是固定茶叶色、香、味的最后一道工序,对成茶品质的形有很大的影响.乌龙茶精制中的干燥可以改变成茶品质.目前的乌龙茶初精制干燥方式很多,本文就各种方式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简单阐述,并对其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1.
把绿茶揉捻叶在链板式茶叶烘干机内的干燥过程视作一个多薄层的干燥过程,并依据薄层叠代计算的原理,建立了茶叶烘干机多薄层干燥数学模型,在进叶叶层厚度为3—4厘米、进风温度为85—120℃和链轮转速为3—7转/分钟的干燥条件下,出叶含水率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绝对差均值为1.49(%,湿基),烘干机干燥过程含水率变化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均方差小于0.03145。  相似文献   

12.
烘干机讲座     
烘干机是茶叶干燥机械的一种。利用烘干机的目的是使在制茶叶继续发挥一部分水分,以利下段工艺或符合成品毛茶的要求,达到干燥的目的。在烘干机未闻世之前,均采用竹篾烘笼。利用炭火进行烘焙。在烘干过程中,为了使茶叶干燥程度均匀一致,操作者必须不停地翻动茶叶,因而这种烘干方法不  相似文献   

13.
花茶的吸附特性和水分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茶叶单分子层含水量的测定,进而计算得出茶叶的比表面积>100米~2/克,这是茶叶成为较强吸附质的理论基础。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茶叶的吸附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在温度30℃,相对湿度为92%的实验环境中,当含水量>5.35%时,茶叶中的水分已具有溶剂性质。适量的水分有利于茶叶的吸香固香,而干燥过程含水量的控制应掌握在7%左右为好,花茶的吸附与水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橡胶干燥是制胶加工的最后一道脱水工序,压片后的湿胶片,仍有40~50%的水分需经干燥排出,才能使其含水量≤0.75%,以达到一级胶片的标准.在生产上,造成胶片降级的主要缺点,如不熟胶、火泡、气泡、干霉、氧化发粘等,在这个工序中最易产生.因此,胶片的干燥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加工成本的关键一环.近年来,由于木柴资源紧缺,我省不少胶厂改用煤作燃料进行胶片干燥,变熏烟的烟胶片为热烘干的烘干胶片.热烘干的胶片,是通过煤的燃烧产生热量,加热烘干房的密封管道,产生幅射热,使胶片水分汽化,达到干燥的目的.从我场近几年的生产情况看,烘干胶片均能达到部颁烟胶片的质量标准.下面就烘干胶片干燥的质量和降低能耗谈几条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茶叶在干燥作业过程中,体内的自由水和束缚水各自以其不同的方式汽化逸出体外。茶叶的烘干脱水是热交换和质量交换联合作用的结果,外界向茶叶供热,以及热在茶叶体内的传播使水获得运动能量,以液态或气态向叶表迁移,最后由叶表蒸发进入空气。因此,热交换和质量交换是茶叶烘干中一个并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茶叶的干燥工序是关系制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工序,干燥过程茶叶叶温与含水率是反映茶叶干燥特性的两个重要物性参数。叶温影响叶子内含物的热化学反应速度和方向,在干燥过程中叶温掌握高低不同,便会产生出香味不同的茶叶,茶叶水分含量则影响到各内含物浓度,浓度是各种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含水量与叶温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对茶叶品质产生影响,因而进行茶叶干燥过程叶温与含水率相关性的研究,对提高制茶品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家用微波炉在茶叶水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水分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茶叶加工、收购以及贮藏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目前,茶叶水分的测定普遍采用国际标准ISO1573—1980和国家标准GB8304—87,俗称烘箱法。这两种测定方法因周期长(一般要5小时以上)、能耗大而较难在普通茶叶收购部门普及。 微波是一种不会发生电离现象的高频电磁波,由磁控管发出的微波能在一般食物内部产生每秒25亿次的分子震动,从而使食物内部迅速产生大量的摩擦热量。本文试用家用微波炉进行茶叶水分测定试验。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太阳能辅助热泵技术干燥栀子果,采用7种干燥模型对干燥特性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求解,探讨在装载密度、干燥温度和物料厚度为条件因素下栀子果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确定最优干燥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装载密度的增加,栀子果干燥时间逐渐增加,干燥速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干燥温度和物料厚度对栀子果干燥速率有显著性影响。Verma模型较适用于描述栀子果在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模型中R2拟合值最大可达0.9998,误差平方和(SSE)变化范围为0.0001~0.0088,方误差的根(RMSE)为0.0024~0.3161。研究结果为开发高效节能、营养丰富的干燥栀子果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水稻收获后需要干燥处理,否则逢阴雨天气粮食容易霉烂,因而寻求一种有效的人工干燥粮食的方法是很必要的。1水稻干燥中面临的特殊问题我国北方地区的收获期很短,这就要求将大量水稻在短时间内干燥处理完毕后入库。水稻呈颗粒状,干燥时必须散开,使每颗粒在干燥过程中受热均匀。由于水稻热导率低,加热温度要严格控制,例如:种子的受热温度超过44℃,出芽率会严重下降,即使是食用粮的受热温度如果超此界限,食用品质也会下降。众所周知,加热方法有三种:热传导、对流加热和热辐射。前两种方法的特点是:受热物体表面接受热量,然后靠…  相似文献   

20.
茶叶加工中的热处理包括杀青和干燥两大工序 ,均以制止酶活性和固定与发挥茶叶品质为目的。但是传统杀青与干燥技术都不能充分满足这些要求 ,如传统炒青绿茶常产生红梗红叶、黄闷、烟焦等弊病。如今 ,微波杀青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与蒸气杀青一样已基本实现了绿茶“三绿”的品质要求 ,涩味也较轻。然而 ,在一般情况下 ,微波和蒸气杀青的茶叶香气较低 ,带青草气 ,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本试验的目的是寻求一种较为合理的制茶方法 ,妥善地解决茶叶汤色与香气之间的矛盾。以四川中小叶种 ,采摘标准为 1芽 2、3叶的原料作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