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红参加工中皂苷的脱羧降解反应及其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鲜人参中提取分离出天然皂苷,模拟红参加工工艺过程,探讨红参加工中天然皂苷成分转化过程,以揭示出皂苷成分转化机理。方法:将红参粉以甲醇提取,乙醚脱脂,正丁醇萃取;水层通过大孔树脂(D101型)吸附,水洗除去水溶性发质和糖分。再经过硅胶柱层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获得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模拟红参加工工艺过程得转化物,对该转化物进行分离鉴定,诸如化学试验、IR、FD-MS等仪器分析。结果表明:从鲜人参中分离出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2和-Rb2等皂苷,通过模拟红参加工试验发现在75℃烘干过程,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2转化为乙酰基人参皂苷-Rb2,即人参皂苷Rs1。结论:人参皂苷Rs1是红参加工烘干阶段产生的,对其分解产物的分析有二氧化碳放出,说明该反应是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上的丙二元到遇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红参加工中折干率下降的问题,对5年龄抚松县栽培人参——园参进行相关试验,探讨了负压渗透处理技术,对人参总皂苷和折干率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全面的确定红参的加工工艺。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用常规方法测定折干率。最终确定最佳加工工艺为:蒸制时间150分钟,负压液浓度为5%,负压处理2小时。  相似文献   

3.
人参中焦谷氨酸的分离及其在加工中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从中国红参中提取分离鉴定出焦谷氨酸,其含量测定表明,从高到低依次是群人参>红参>大力参>生晒参;在红参不同部位分布依次为须根>根茎>侧根>主根。通过试验阐明了焦谷氨酸在不同加工方法中转化机理,主要是人参中的谷氨酸与焦谷氨酸互为可逆反应所致,由于不同加工方法处理条件不同,焦谷氨酸与谷氨酸达到某一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红参加工中梅拉德反应及其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鲜人参被加工成红参过程中所发生的梅拉德反应(Mailardreaction),阐明了梅拉德反应产物中几种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及相关化合物彼此关系,揭示出该化学反应机理和历程,讨论了这些活性成分生成的反应条件,为提高红参加工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参的产地趁鲜切制工艺及传统加工方法差异,探究不同的加工方式对人参饮片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人参产地趁鲜切制加工方式的可行性,为人参饮片的加工及工业生产提供参考。首先依据人参不同含水量,比较切制后人参饮片的外观形态,并进一步以人参皂苷、总多糖、醇浸出物、水浸出物、氨基酸含量为指标,探究人参产地趁鲜切制技术对饮片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经产地趁鲜切制可使总皂苷含量提高2.878 mg/g,氨基酸类含量提高10%~15%,烘干过程中温度变化以及饮片厚度对人参有效成分产生影响,揭示了人参产地趁鲜切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红参加工中4个主要条件对精氨酸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烘干温度对人参体内精氨酸转化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1次烘干时间、蒸参时间、蒸参温度。在本试验的条件下,第1次烘干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精氨酸转化量越大。红参加工过程是人参体内游离精氨酸参与梅拉德反应转化为新活性物质的过程。其精氨酸的含量必然降低。  相似文献   

7.
高丽参的加工工艺复杂,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不同种类的高丽参。本文结合生产实际经验对高丽红参的加工技术流程做了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不同方法加工的成品人参,人参皂甙的含量是不同的。传统的加工方法,影响药效,外观不好,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近年来,人参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利用钴50放射线加工,微波加热,远红外线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的人参不仅形、色、气、味均优于生晒参和红参,而且可使组织中内所含物保持完整,有效成分含量高,因此,有“活性参”之  相似文献   

9.
人参混伪品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古代存在以相似植物假冒人参和浸泡后再销售的情况。为了了解当前人参药材市场现状,对河北省安国市、安徽省亳州市、江西省樟树市3大药材市场进行了市场调研。结果发现,人参伪品已经很少发现,但随着人参价格增长,以次充好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生晒参和保鲜参经乙醇浸提后加工再售、熏硫防腐、加工红参掺糖、销售病害人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增强人参供应能力,建立人参品质评价体系等解决思路,为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人参市场监管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参切片机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人参切片机的设计要求,探讨了人参切片机的技术关键。以满足切红参片的质量量要求为核心,对RQJ-Ⅱ型手摇人参切片机的结构设计做了阐述。该机采用切片厚度可调的盘刀切碎器入,入料口的尺寸、切片斜度可随音调整。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田七素在红参加工炮制中的变化及其转化机理。以甲醇为溶剂,采用渗淋法进行提取;正丁醇萃取,Sephadex-LH-20凝胶柱分离,经UV、IR、^1H-NMR、^13C-NMR和MS/FD鉴定,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田七素在鲜人参和生晒参中的含量为0.51%、0.50%,加工成红参后含量降低为0.26%,其机理在于田七素受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生成1-醛基-二氨基丙酸,并生成CO2和H2O,从而降低人参的毒性。这一结果揭示了人参加工炮制减毒作用的另外一个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鲜人参、红参和蒸参水中醚溶性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人参及其副产物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C-MS分离测定样品成分。[结果]从鲜人参中分离了94个化合物,鉴定了31个化合物;从红参中分离出95个化合物,鉴定了33个化合物;从蒸参水中分离了24个化合物,鉴定了10个化合物;从鲜人参和红参中鉴定了15种相同的化合物;首次从鲜人参和红参中分离鉴定了具有抗癌活性的镰叶芹醇和具有免疫活性的角鲨烯。[结论]该试验对鲜人参、红参和蒸参水中醚溶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人参及其副产物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红参加工过程中精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角度研究了精氨酸双糖苷(AFG)、精氨酸果糖苷(AF)及游离精氨酸(Arg)在红参加工各阶段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蒸参与晾晒阶段,AFG和AF尚未形成,但这一阶段为AGF和AF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AFG和AF是在第一次烘干阶段形成的。随着红参加工各阶段的完成,游离Arg的含量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将西洋参加工成干洋参(西洋参风干参),白洋参(西洋参白参)、红洋参(西洋参红参)3种洋参制品,并进行了总皂甙、氨基酸等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为西洋参加工做了一些开拓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样品的7种人参根部单体皂苷。结果表明,红果人参和黄果人参所含的7种人参单体皂苷总量比橙色系列果实的人参高,其中红果人参7个单体皂苷的总和为20.03g/kg,黄果人参为17.18g/kg,它们的Rg1含量也呈相同趋势。在以根部形态特征为分类依据的人参品种、类型中,大马牙类型的Rg1含量最高,而西洋参Rg1则远低于人参各品种、类型。人参×西洋参杂交1代的Rg1含量与人参各类型相近,Rb1的含量也更接近人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LED红蓝光对西洋参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环境可控的人工光植物工厂内,以2年生西洋参苗为研究材料,设置2R:1B(Q2:1)、3R:1B(Q3:1)和4R:1B(Q4:1)三种红蓝光质,以及50(I50)和80 μmol·m-2·s-1(I80)两种光强,研究了6种LED红蓝光处理对西洋参生长、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红蓝光对西洋参植株光合能力的影响略有差异。Q3:1I50处理下西洋参果实和种子的数量最多,Q2:1I80处理的西洋参地下部的鲜重和干重最重,Q4∶1I80处理的西洋参总皂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光强是影响西洋参生长、产量及皂苷含量的重要因素。低光强利于西洋参地上部及果实和种子的生长,高光强利于西洋参地下部的生长。研究结果基于产量和皂苷含量为LED红蓝光照射条件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植物工厂栽培西洋参等高附加值作物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植物工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参产业的创新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比较了吉林人参和韩国高丽参的现状,探讨了人参加工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制剂,提出了吉林人参工程早日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管理(GAP)和制药业规范化管理(GMP)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人参花芽形态建成的内在规律性,为人参花芽分化的调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参花芽分化形态。结果人参的花芽分化从芽苞原基分化开始到花芽形态建成结束经历2年的时间,当人参地上部分处于浆果红熟期时,其越冬芽的分化正处于由叶原基分化向花序原基分化转变的时期。人参花芽分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