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压砂地黑美人西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砂地是西北干旱地区为抵御干旱,发展农业生产创造的一种蓄水、保墒、压碱、保苗的抗旱耕作栽培模式。干旱地区宜耕地铺压砂石后,不仅使西瓜增产显著,而且使西瓜品质明显提高。通过试验示范,筛选了深受市场欢迎的抗旱耐贮运的黑美人新品种,比当地的主栽品种金城5号亩产值高2.2倍。现将黑美人西瓜压砂地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砂地的铺压选择地势平坦或坡度小、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的歇地或麦茬地、豆茬地作为压砂的田块。压砂地选定后,伏秋耕3次,深度22~33cm,并在最后一次耕地前,施入优质农家肥5000kg/亩。压砂地耕翻施肥后,利用冬季农闲…  相似文献   

2.
压砂地荒漠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硒砂瓜产业已发展成为宁夏的优势特色产业。伴随着压砂地规模的迅猛增加与发展,我区中部干旱地带尤其是中卫市干旱地区的荒山荒地大面积的减少,致使过去栖息于荒山荒地并以荒漠杂草为食的昆虫无处栖身,被迫迁栖到大片压砂瓜地,  相似文献   

3.
1压砂地生产现状宁夏中卫市环香山地区压砂地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压砂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20万亩。压砂地一般选择土层深厚、相对平坦的农田,将直径2~5 cm的粗砂砾平铺于土壤表面,厚度15~20 cm,利用砂石层起到保墒、蓄水、压  相似文献   

4.
宁夏压砂地土壤水分动态及消耗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灌水条件下压砂农田土壤耗水及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压砂农田一次性灌水15 mm左右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可满足压砂瓜近10 d的水分需求;压砂瓜全生育期内存在4个较明显的需水关键期,其中以变瓤期和成熟前期对土壤水分需求最大;不同年限的压砂农田其土壤水分存在一定差异,通常老砂地(压砂10年以上)水分含量高于新砂地。  相似文献   

5.
中宁县压砂瓜抗旱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宁县位于宁夏中部,现有压砂瓜种植面积已达27万亩。地处中部干旱带,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但当地农民总结出了一套在山坡地种植压砂西瓜的宝贵经验并形成了规模和特色优势,成为了中宁县的一项致富工程,本文通过对压砂瓜抗旱技术的探讨,意在将压砂瓜更好的推广出去。  相似文献   

6.
压砂地不同覆盖方式的田间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压砂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分析了砂田条覆膜和穴覆膜栽培模式下的田间效应,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为提高压砂地西甜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实践的启示 砂田是甘肃中部兰州、白银干旱地区特有的一种农田,面积达百万亩。在田里铺上一层20~30厘米的粗砂、碎石,以得土壤保水增温,使农业增产。不解其情的外地人说“兰州一大怪,石头地里摆”。当地农民称赞是“砂田刮金板,抗旱又压碱”。由于铺压砂田费工耗时,工程量大,最佳使用年限只有20年左右,人们说是“苦死老子,富死儿子,饿死孙子”的苦命田。现存的砂田基本上是30年以上的老砂地,种粮亩产不过百斤。  相似文献   

8.
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压砂瓜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压砂瓜产业发展情况,阐述了该地区种植压砂瓜的基础条件和种植现状,分析了该地区压砂瓜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压砂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压砂后土壤水分状况及其运动过程带来的土壤质量变化和经济效益开展论述,为更好地可持续高效利用压砂地,达到科学利用区域水土资源、治理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田建光 《宁夏农林科技》2007,(5):166-166,180
压砂西甜瓜是中卫市环香山地区群众为了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针对区域条件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瓜类生长的特点,于上世纪60年代独创的一种蓄水保墒旱作种植模式(将直径为2~5 cm的冲积粗砾石平铺地面12~15 cm厚,种植西瓜或者甜瓜),目前,已发展至近4.7万公顷(70万亩)。初步形成香山、常乐、兴仁、高崖、喊叫水、鸣沙、白马7个两万亩以上的压砂西甜瓜基地,走出了一条把“干旱”当作可利用资源的旱作致富之路。目前压砂地西甜瓜基地(乡、镇)仅瓜类收入已占到农业总收入的55%以上,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卫…  相似文献   

11.
中卫香山地区属干旱地带,年降雨量仅为180mm,年平均蒸发量为2100-2400mm,昼夜温差大,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该地区耕地面积16.5万亩,适宜压砂的耕地较多,且砂石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压砂栽培。为此,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香山地区压砂地进行造林试验,经过3年时间,累计造林达4500亩,造林试验初步获得了成功,现将造林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试论宁南山区压砂地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把生态环境建设当做切入点。面对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水资源不足,极大地制约着山川秀美进程。水是农业的命运,不断开发和利用自然降水是克服干旱缺水,加快生态农业步伐的当务之急。中宁鸣沙、白马、长滩及喊叫水地区的农民通过山坡压砂种植,实现了水土保持和地面植被的增加,减少了水土流失和沙尘侵蚀,同时通过压砂种植西瓜等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宁夏压砂地生产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宁夏压砂地现状和利用年限,表明随着压砂年限的增加,西瓜产量明显下降,压砂5~8年、10年、15年、25年的产量分别比压砂1~3年下降30.6%、40.0%、60.0%、73.3%。目前正在耕种的6.7万hm2压砂地,到2018年将全部成为老砂地,面临着弃耕撂荒的危险,针对这个问题从轮作倒茬入手,研究了砂地持续利用的问题,结果表明枸杞是适宜砂地大面积持续栽植的理想作物。  相似文献   

14.
为规范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骏枣的生产环节,提高骏枣商品品质,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制定了压砂地骏枣质量技术规程,主要包括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藏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压砂西(甜)瓜的品种选择和布局及选地、耕翻、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分级包装、标识出售等栽培管理技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压砂地西(甜)瓜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的中卫香山地区,目前已累积发展压砂地12000hm^2,种植的压砂西(甜)瓜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和支柱产业。为了持续利用压砂地,保证压砂地继续有效益,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压砂上地进行枣树栽植密度及提高枣树造林成活率的试验,累积栽植枣树280hm^2,平均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并且,在压砂地采取枣瓜间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宁夏中部干旱带严峻的风蚀现状出发,结合已有研究基础,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风蚀研究历史、现状、发展动态等。分析指出对沙尘源探讨、工程干预对风蚀防治效果、风蚀机理等理论与基础性研究仍是今后风蚀研究的主导方向。同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田压砂、放牧与风蚀防治相关性、主辅结合的固沙灌木林网布设等问题和建议,为科学指导当地风蚀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杨静玲  刘建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72-21073,21076
[目的]测定并分析压砂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的18S rDNA序列。[方法]从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甜瓜主栽品种"玉金香"发病植株上分离白粉病病原菌,采用Chelex-100法从其分生孢子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18S rDNA序列,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1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压砂甜瓜白粉病病原菌属单囊壳属(Podosphaera)。[结论]为生物防治压砂甜瓜白粉病和抗白粉病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枣树间作或单种情况,宁夏压砂地枣树种植补灌技术可选择滴灌、小管出流补灌技术。在瓜枣间作、薯枣间作种植区选择滴灌补灌技术,在枣树单种地区选择小管出流补灌技术。并根据试验监测资料,提出了中部干旱带压砂地枣树微灌技术补充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20.
新疆杨(Popuils bolleana leuche)具有抗风沙、抗病虫害、生长迅速、主干端直、材质优良等特性,但由于不抗盐碱,不抗旱,不耐涝等缺点,在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中使用较少。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具有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沙、抗严寒、抗干旱等优良性状,在干旱地区农田防护林中广泛采用。但由于胡杨材质差不抗病虫害,使农田防护林达不到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通过在胡杨上嫁接新疆杨这一途径从而达到了农田防护林的生态与效益双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