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7年10月-2018年4月逐月采集长江口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运用胃含物分析法分析雌蟹抱卵前后饵料组成、摄食强度以及营养级,探讨其在长江口抱卵繁殖期间的摄食规律。结果表明:雌蟹摄食率、食物饱满指数、平均胃饱满度系数等3项指标具有明显的月份变动,抱卵前雌蟹的摄食指标在10-11月份(秋季)最高,12-2月份(冬季)最低;抱卵后雌蟹的摄食指标在12-2月份(冬季)最低,3-4月份(春季)最高。洄游期的雌蟹抱卵前后饵料来源多样,包括水生植物、藻类、甲壳类、多毛类、鱼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卵、颗粒碎屑等。其中,藻类、颗粒碎屑和甲壳类为抱卵前的主要饵料,出现频率分别为68.13%、54.76%和19.05%;藻类、颗粒碎屑和水生植物为抱卵后的主要饵料,出现频率分别为70.35%、73.91%和25.39%。雌蟹抱卵前后饵料组成存在显著差异(χ^2=21.57,P<0.05),对差异贡献最大的饵料组成是颗粒碎屑(χ^2=8.32)、甲壳类(χ^2=5.49)和水生植物(χ^2=4.02)。雌蟹抱卵前后的营养级分别为3.60和3.10,平均营养级为3.35,属于第三营养级动物。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浓度马拉硫磷(malathion)(0.03、0.3、3.0、30.0、300.0、3000.0μg/L)和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0.004、0.04、0.4、4.0、40.0、400.0μg/L)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3d种群增长率、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混交雌体百分率、混交雌体受精率及7d休眠卵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马拉硫磷、甲氰菊酯对种群增长率、混交雌体百分率、混交雌体受精率及7d休眠卵产量有显著影响;马拉硫磷对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无显著影响,但甲氰菊酯有显著影响。马拉硫磷对轮虫休眠卵产量最低效应浓度(LOEC)为0.3μg/L,对混交雌体百分率LOEC为30.0μg/L,对种群增长率和混交雌体受精率LOEC为300.0μg/L;甲氰菊酯对轮虫休眠卵产量最低效应浓度0.04μg/L,对混交雌体百分率和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LOEC为4.0μg/L,对种群增长率和混交雌体受精率LOEC为40.0μg/L。试验显示,马拉硫磷和甲氰菊酯对轮虫生殖存在差异,轮虫休眠卵产量可以用来监测和评价2种杀虫剂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2.取卵方法雌鱼含卵孵化一般会持续20天左右,鱼苗才能发育成熟,在此之间雌鱼一直处于不进食的状态,身体消耗巨大。雌鱼在孵化期间受惊后会出现吐卵或吞卵的情况,影响孵化率。在工厂化养殖中,为保证阿里鱼的出鱼率,同时做到苗种规格一致,一般会采取取卵后统一孵化的方法。可在投喂时观察雌鱼的状态,当发现雌鱼含卵时,在1周内实施人工取卵。取卵时应佩戴实验专用手套,将含卵雌鱼用捞网捞出并轻轻放置于预先准备好的毛巾上,并用毛巾包裹雌鱼身体。  相似文献   

4.
雌性大鲵性腺发育活体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鲵繁殖季节 ,采用彩色多谱勒仪 (Acuson - 12 8) ,测定雌鲵卵径大小 ,确定产卵雌鲵卵径范围。  相似文献   

5.
一、螺类生活史腹足纲通称螺类,螺生活史分为卵、幼螺和成螺三个阶段。年生2~3代,世代重叠,以成螺和幼螺越冬。越冬后的成螺于4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越冬后的幼螺开春后开始生长发育到成熟后,也陆续开始交配产卵,雌螺不在水中产卵,产卵时爬到离水面15厘米以上的池边干燥处,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附着物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下卵块,并粘附其上,产卵活动常在晚上进行。每只雌螺可产卵多次,一只成熟的雌螺,一般每隔5~10天产一次卵块,卵块为粉红色,每次产卵时间  相似文献   

6.
海南沼虾繁殖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沼虾(Macrobrachium hainanense)是海淡水洄游虾类,在我国,分布于浙南瓯江中下游及两广、海南地区。肉眼区分雌雄虾最主要依据是雄虾第二腹足内肢内侧具有一细长棒状雄性附肢,而雌虾则无此附肢。雌虾在水温20℃左右,进行生殖蜕皮,然后,雌雄虾交配,雌虾抱卵。雌虾抱卵量2 000~10 000粒,随个体大小而异。卵椭圆形,长径0.55毫米,短径0.45毫米。在水温31℃的水族箱中,从雌虾抱卵到仔虾出膜约需11天。  相似文献   

7.
乌鳢人工繁殖中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鳢雌、雄鱼性腺发育不完全同步,雄鱼迟于雌鱼;准确地鉴别雌鱼的性腺发育成熟程度的方法是用挖卵器挖卵检查;仔鱼成活率高低的关键是开口饵料供给是否及时和仔鱼能否获取足够的氧气。  相似文献   

8.
王浩 《水产养殖》1989,(4):16-17
本实验采用蟾蜍离体跌卵法和鱼类腹腔注射法证明雌性特异蛋白有促进鱼类性腺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石斌 《海洋渔业》2000,22(2):63-67
本文对中华绒螯蟹抱卵颜色为异常的粉红色与土黄色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逐渐加入海水与直接排光淡水、加入海水的两种促产方式和较低的交配水温(1.6~9℃)不会造成河蟹抱卵颜色异常,雌蟹的性腺发育状况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粉红色卵与土黄色卵是由性腺处于Ⅱ、Ⅲ期的雌蟹产的,为受精卵。两种卵胚胎发育正常,孵出的幼体发育也正常,在生产中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长江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食性,在长江口东滩水域采集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雌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其抱卵前后的食物种类组成及其食性特征。试验结果显示,37个食物样品的高质量序列为53 288~90 598个。通过聚类分析共得到423个运算分类单元(OTU),筛选有效序列后,经比对获得的食物类别包括藻类、高等植物、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轮虫、原生动物等。雌蟹抱卵前食物组成中占比较高的类别为高等植物、甲壳动物和鱼类;而在抱卵后食物组成中占比较高的种类为高等植物和藻类。抱卵前的Chao1指数和ACE丰富度指数显著大于抱卵后的,抱卵前、后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雌蟹摄食宽度较广,属于机会主义摄食者,亲蟹抱卵前后的食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揭示了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雌蟹的食物种类组成及雌蟹在抱卵前、后的食性变化特征,并为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增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具有生物检测灵敏度较高的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水生动物的食物种类组成信息,但仍需与传统的胃含物形态学分析方法相结合,以便更准确全面地解析其食...  相似文献   

11.
江河中收集南方鲶亲鱼,在14.5℃~15.0℃水温条件下进行人工授精和药物催产。雌鱼自行流出的卵经人工授精发育良好,孵化率高;雌鱼注射催产药物后人工挤压能获得部分卵粒,但受精率、孵化率低。  相似文献   

12.
罗非鱼养殖的最大优点,是苗种生产和养殖技术比较简单。但由于它具有口腔含卵孵化幼鱼的习性,影响了雌鱼的生长。一般雌鱼在6个月,体重在200克左右就开始产卵,它没有固定的产卵季节,只要达到适宜的温度,平均一个月就可产一次卵。产完卵后即将卵含到口中孵化,受精卵在口腔中孵化约2周,在这期间的亲鱼由于含卵而绝食,放出幼鱼后开始摄饵,等恢复了体质又要产卵了,这样就影响了雌鱼达到商品鱼的规格。为了克服这个缺点,近年来研究了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卵水的特性和精子的应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中国对虾卵水的采集、保存方法、紫外吸收特性和有效期等方面的内容,并应用卵水研究了交尾期虾、雌虾及产卵期雌虾精荚或纳精囊中精子对卵水的应答开始时间、必要的反应时间等响应卵水的时间特性以及精子的存活期等。结果表明,卵水经液氮保存或先经液氮后转入普通冰柜保持冻结状态7个月后诱导精子激活效力无显著差异。精子在自然温度(10℃)普通海水中可在10h内保持对卵水的响应能力。交尾期精子最初响应卵水有5 ̄1  相似文献   

14.
异齿裂腹鱼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良松 《淡水渔业》2011,41(5):88-91,95
2010年4~6月,对野生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 connori)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进行研究,并初步进行产后亲鱼恢复培养技术研究.对108尾雌鱼进行干法人工授精,共采卵104万多粒,孵出仔鱼62万多尾.其中45尾雌亲鱼自然成熟,共采卵46.8万多粒,平均受精率和孵化率低于人工催产雌鱼卵.人工催产83...  相似文献   

15.
吴建军 《内陆水产》1998,23(7):25-25
产卵期是亲鳖的一个特殊时期。此阶段,亲鳖需摄取大量营养物质供生殖所需,同时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此时期由于温度高、亲鳖活动频繁,摄食量大,恰恰是疾病发生的高峰时期,如有疏忽,往往会导致鳖病发生,甚至引起大量死亡。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亲鳖产中死亡的原因11雌鳖难产死亡鳖卵属羊膜卵类型,其特点是卵外包一层石灰质的硬壳,07-zkg’只的亲鳖怀卵量可多达80-120枚,雌鳖的卵巢在腹腔中由中肾管组成,再由输卵管通人泄殖腔。怀卵累累的雌鳖在产卵期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容易导致卵在体内破裂或在输卵管中受阻而引起难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抱卵前后体成分变动规律,测定分析了雌蟹抱卵前后不同组织(性腺、肝胰腺、肌肉)中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变动。结果表明,抱卵前肝胰腺指数(7.31±0.73)显著高于抱卵后(5.59±0.82)(P 0.05)。在肌肉和肝胰腺中,抱卵前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百分量均显著高于抱卵后(P 0.05),其中脂肪酸C16∶00和C18∶1n9百分量最高;抱卵前多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C18∶2n6和C18∶3n3百分量显著高于抱卵后(P 0.05),但EPA(C20∶5n3)和DHA(C22∶6n3)百分量低于抱卵后。与抱卵前相比,抱卵后雌蟹肝胰腺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5),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半胱氨酸含量最低。研究结果揭示,脂肪是中华绒螯蟹雌蟹繁殖前期的主要能源代谢底物,氨基酸在繁殖期逐渐积累。  相似文献   

17.
<正> 牙鲆的苗种生产是在六十年代提出的,进入七十年代,发展到用陆上水槽养殖,鸟取县1974年以来,就如何增加苗种产量问题,进行了多次实验,情况如下: 一、采卵 <1>由天然亲鱼进行人工采卵:亲鱼用刺网捕捞的,大体上是起网后在五小时以内亲鱼。采卵和受精在渔获地进行。本县牙鲆生物学最小个体雌45cm,雄38cm。用于人工采卵要大于最小型10cm以上。雌的要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呈红色,轻压腹部就可以获卵。雄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就沙塘鳢繁殖生产中的产卵和孵化环节进行了深入观察和思考,主要观察内容有:多雌共巢产卵,卵块重叠;受精卵提前脱落、破膜;非正常卵发育;正向卵与反向卵;白卵等,并总结出一些沙塘鳢孵化率低的原因,为沙塘鳢规模繁殖提供一些解决思路。1多雌共巢现象产卵池规格4.0 m×0.8 m×0.6 m,每池设置产卵巢12个,沙塘鳢配组30~50组。每天定时检查产卵  相似文献   

19.
国外简讯     
鱼类雌、雄性的定向培育日本北海道大学小野里教授应用鱼卵和精子的遗传工程技术,对鲑科八种鱼类的雌、雄稚鱼作了定向培育试验,业已获得成功。该项技术可望对鱼类的品种改良及增产方面发挥作用。研究认为:在生产雌鱼时,先用紫外线照射雄鱼精子,破坏其染色体后再让其与卵结合。这种受精卵不进行分裂,但在施加650~700大气压的情况下,则卵中两条雌性染色体就开始细胞分裂,从而全部育成雌鱼,但其孵化率低于通常的鲑科鱼类(90%),为60%,同时这种雌鱼由于亲鱼的隐性遗传基因强,所以繁殖率低,然而通过选育,用同样方法连续培养2~3代,则可得到较好的纯系雌性鱼。生产雄鱼时,相反地把卵的染色体破坏,使其与普通的精于受精。一般,受精卵的染色体各具雌、雄鱼的一半,但在受精卵分裂时施加与上述相同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华绒螯蟹(Erioheir sinensis)卵膜和雌体腹肢的形态观察表明,雌蟹腹肢原肢底节、内肢和外肢呈背腹椭圆型,具有致密的刚毛。内肢和外肢基部的刚毛比末端密,紧贴腹部的一侧没有刚毛。繁殖期间,卵附着于原肢底节和内肢的刚毛上孵化,外肢刚毛呈羽状,三叉式分布在外腹肢上。卵排出后向刚毛移动过程中与腹肢表面和刚毛上的黏液接触后,卵的表面逐渐被黏液包被。随着卵的移动黏液粘稠部分产生卵柄,附着到刚毛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