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棉花间套作体系是缓解我国黄河流域棉花与其他作物争地矛盾的主要策略,但目前对棉花间套作体系下棉花的增产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棉花与小麦、大蒜和花生间套作,并对其根系分别采取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处理,从而研究在隔根处理下不同作物与棉花间作对棉花产量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研究表明:(1)隔根处理下的不同作物与棉花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说明试验中棉花间套作体系均体现出间作优势,且在小麦/棉花套作和大蒜/棉花套作的体系中,小麦和大蒜对于棉花的资源竞争力大于0,小麦和大蒜在共生期内是优势种;花生相对于棉花的资源竞争力小于0,在花生/棉花间作体系中,棉花是优势种。(2)在棉花盛蕾期,单作棉处理的棉花的叶、茎器官的干物质累积量多于其他3个处理,而在花铃期后,间套作体系中的干物质积累量多于单作棉处理,间套作体系中的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单作棉处理。(3)盛蕾期和初花期,单作棉的茎、叶器官的分配率高于小麦套作棉花、大蒜套作棉花和花生间作棉花处理,在盛花期和盛絮期,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模式下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率的差异与茎、叶器官相反。相关研究结果可...  相似文献   

2.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会影响众多以棉花种植为生的种植户的经济收益。棉花病虫害是种植户面临的严峻挑战,严重时棉花产量急剧下降,导致种植户收益亏损。棉花病虫害的防控技术是现代农业的研究热点,通过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提高棉花产量,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但中国以环境保护为主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保护环境。因此,绿色健康的棉花病虫害防治是发展趋势。以棉花的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为方向,研究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十年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影响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在棉花黄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致病机制、棉花抗病机制、棉花黄萎病的预警技术及综合防控等方面均取得新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进一步明确了棉花黄萎病菌的侵染过程和分子调控机制;系统研究了我国主产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致病力和地理来源的关系,首次建立了病原菌的信息档案库。并对我国棉花黄萎病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探索超高产棉田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当前棉花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超高产棉花生育规律的研究,进而了解和掌握超高产棉花生长发育规律,对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推广与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兵团棉花超高产研究课题组的指导下,农二师三十三团开展了该项目的试验与调查工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是一种土传性真菌维管束病害,严重影响棉花的生产。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出一个与棉花黄萎病相关的氨基酸转运蛋白GhAAT基因,该基因在棉花根部响应黄萎病菌诱导表达。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研究其在棉花抗黄萎病中的功能。结果显示将该基因在棉花TM-1的叶片和根部沉默后,棉花对黄萎病抗性减弱,证明GhAAT基因参与调控了棉花抗黄萎病功能。发掘棉花抗黄萎病菌重要调控基因并揭示其分子机制对培育棉花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棉花学报》2008,20(6)
《棉花学报》(双月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承办,中国棉花杂志社编辑出版,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棉花学术类期刊。1《棉花学报》主要报道国内外棉花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进展,主要栏目有“研究与进展”、“专题与述评”、“研究简报  相似文献   

7.
棉花生殖器官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生殖器官发育与棉花的经济价值紧密相关,因此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随着棉花三系育种体系的应用推广,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棉花生殖器官高效表达启动子的克隆和应用,棉花生殖器官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方便相关研究人员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就国内外在棉花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核不育、棉纤维发育以及棉花生殖器官特异型启动子等方面取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了详细介绍,并对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从基因组学到蛋白质组学:棉花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仲华  王峰  陈金湘 《棉花学报》2012,24(4):370-378
 花基因组计划正在实施,功能基因组学在棉花研究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在棉花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内取得了比较大的研究进展,本文从棉花遗传图谱、物理图谱的构建,棉花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学技术、棉花蛋白质组学研究等方面入手,就棉花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地区棉花水浮育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水浮育苗技术是湖南农业大学陈金湘教授研究发明的棉花育苗新技术。是以营养液水体为苗床进行的漂浮育苗技术.是棉花耕作栽培的一项新技术。在一定的光热条件下用常规栽培模式已经很难使棉花的产量得到较大提高.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可以使棉花在特定环境下的光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延长棉花有效铃期,避开棉苗受开春低温、霜冻、冰雹等天气影响.从而提高棉花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10.
《棉花学报》2005,17(4)
《棉花学报》(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办,中国棉花杂志社编辑出版,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棉花学术类期刊。1《棉花学报》主要报道国内外棉花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进展,主要栏目有“研究与进展”、“专题与述评”、“研究简报”等。本刊鼓励学士创新,欢迎对有关学术问题的讨论与争鸣等。  相似文献   

11.
杂草与棉花的竞争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概述了国内外杂草与棉花竞争作用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归纳总结了杂草种类、杂草密度及杂草与作物的不同共生期对棉花产量、生长发育、品质、农事操作等影响。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棉花最终产量和最终生长指标的分析上,而对棉花生长发育动态影响,尤其是内在机制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进一步细化研究棉花生长发育动态的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分析杂草与棉花的竞争作用,探明棉花响应杂草竞争胁迫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通过棉花种植能够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棉花种植的过程中,棉花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其产量和品质。但是从当前的棉花栽培技术发展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该加强对棉花栽培技术的研究,找到棉花栽培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措施,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主要阐述了棉花栽培技术,以及棉花栽培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棉花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棉花栽培的过程中,栽培技术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所以要加强对棉花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此外,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应加强对棉花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阐述了棉花栽培技术及长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棉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棉花种子优质高效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勤 《中国种业》2013,(3):61-61
棉花种子是棉花生产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它的繁殖推广对棉花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棉花品种的育成速度加快,品种更换周期缩短,在2000-2009年的10年间就审定842个品种.周口市棉区是河南省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为满足棉种市场对棉花优质良种的需求,特对棉花种子高效优质繁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总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地膜棉蕾铃脱落规律及增蕾保铃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棉花蕾铃脱落是制约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因 素,也是棉花生产上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地膜覆 盖在棉花生产中的运用,棉花的生育进程提前,脱 落高峰也随着提前,一般棉田脱落在60%-70%左 右,严重的可在80%以上。棉花蕾铃脱落具有生物 学的规律,研究并运用这种规律来减少脱落,对提 高棉花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属于国家种子工程非经营性基本设施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实验条件的改进,推动我国棉花育种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建设的基本方针是“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学科建设的立足点是棉花遗传改良,设施建设的立足点是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开放...  相似文献   

17.
棉花抗逆遗传改良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害、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是棉花生产实现高产稳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对现有棉花育种资源的抗逆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是实现高产、优质、多抗育种目标,培育突破性棉花新品种的有效途径。综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抗逆遗传改良团队近年来在棉花抗逆育种新材料创制、抗逆育种关键技术研发与新品种培育方面的最新进展,并且提出了未来我国棉花抗逆遗传改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Wnafstu棉花雄性不育系种质材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现和培育的珍贵棉花种质资源,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自2001年以来,本项目对该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特别是在恢复系和目标恢复系选育方面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棉花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棉花杂交新品种的选育和解决棉花三系杂交种大规模制种的技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种质资源,对相关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综述了该育种材料2001年以来的研究进展,对Wnafstu棉花雄性不育系种质资源的应用前景做了客观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控释氮肥在棉花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氮素是棉花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元素,而控释氮肥能够依据棉花对氮素的需求控制氮素释放,保证了棉花的高质稳产,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加快了棉花高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控释氮肥的概念和类型,以及施用控释氮肥对棉花产量、品质、生理特性和土壤氮素变化等影响的研究概况,并且提出控释氮肥在棉花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棉花延迟吐絮收桃增产与机采收桃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寻棉花增产和机械化摘桃采收新方式的可行性,以开辟新的收获途径来实现棉花增产和全程机械化。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棉花延迟吐絮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棉铃在50~55天左右干物质重达到最大,后期吐絮反而会因消耗使重量降低,通过生长调节剂实现了棉花的延迟吐絮,棉花吐絮时间延迟5~10天,并获得了该方式下棉花增产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由此得出,棉花延迟吐絮实现增产是有据可依的,奠定了机械化摘桃的研究基础,为最终实现棉花收获全程机械化提供了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