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早衰是水稻生育后期(抽穗至成熟)根、茎、叶功能过早衰退的一种“未老先衰”现象。其主要表现和为害是:后期叶片功能不同程度地提早衰退,绿叶面积减少,叶片光合能力和光合效率降低,导致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制造、运输和积累受阻;根系生长衰弱,软绵无力,在土壤通透性差、还原性强的稻田,还有少量黑根发生;早衰植株由于后期光合产物减少,所以秕粒率高,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水稻早衰在一些生产条件较差,栽培管理粗放,不注重土壤的培肥和长期忽视基肥f特别是有机肥)施用的地区多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后期(乳熟阶段)叶片功能不同程度地提早衰落枯黄,绿叶面积减少,光合能力和光合效率降低,导致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制造、运输、积累受阻而减产。研究表明,水稻早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后期由于从叶到根的输导距离拉长,而引起根部缺氧,吸收功能下降;后期水浆管理失当,穗粒期长时间深水灌溉,壮籽期断水过早,导致根系活力丧失;土壤条件差,有机肥施用量少,后期供肥不足;  相似文献   

3.
水稻早衰是水稻生育后期(抽穗到成熟)根、茎、叶机能过早衰退的一种现象。早衰的水稻后期呈现茎叶枯萎、未老先衰,导致子粒充实不良、瘪谷增多而减产。永丰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属双季稻主产区,由于早稻生长后期高温热风频繁,晚稻生长后期寒露风时常出现,部分土壤通气条件差,水稻根系生长衰弱,一旦品种抗性低,施肥不当,后期的缺肥等,最容易引发早衰。因此,必须采取前防后治措施,加强水稻早衰的防治,以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后期水分亏缺与增施氮肥对杂交稻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以水肥调控延长水稻结实期叶片功能的可能性,研究了早衰型和非早衰型杂交稻组合后期衰老过程中叶片光合功能对适度水分亏缺和增施氮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灌浆期水分亏缺促使叶绿素和叶面积衰减加剧,加速Rubisco羧化活性和叶片光合功能衰退,叶片ZR (玉米素核苷)含量下降。对缺水较敏感的中优838、天优998和隆平601其叶绿素衰减率提高了9%~12%;光合速率各下降了19.55%、19.12%、12.73%;ZR含量、Rubisco羧化活性的降幅相对高于其余组合。在限水的同时增施氮肥明显缓解了水分亏缺胁迫的影响,但增氮效果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叶绿素衰减率降低6.14%~27.10%;光合速率,隆平601、天优998、汕优63和中优838提高9.30%~15.81%,两优6326和C两优396提高3%~5%;Rubisco羧化活性,隆平601提高18.94%,中优838提高12.16%,其他组合提高3%~9%;增施氮肥提高了叶片ZR含量,中优838叶片ZR平均含量提高16.05%,C两优396和汕优63分别提高8.31%和8.16%,两优6326和隆平601分别提高4.90%和1.13%。相关分析表明,叶片ZR含量与叶光合速率和Rubisco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ubisco羧化活性与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极显著相关,叶片总糖含量和稻谷产量与光合速率相关显著和极显著。水稻灌浆期水分不足加速叶片衰老和光合功能衰退,在干旱胁迫时适量增施氮肥,是降低干旱胁迫危害、增强叶片光合功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防御早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不易早衰水稻耐养分胁迫机理,应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对养分胁迫下不易早衰水稻隆平001生育后期叶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了研究。叶片蛋白质图谱经软件Imagemaster 2D Elite 5.0分析,有26个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其中17个蛋白质功能经质谱分析(ESI-Q MS/MS)得到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功能分析显示,养分胁迫下,隆平001叶片中光合及养分再利用相关蛋白质表达量增强,从而满足养分胁迫下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其具有较强抗养分胁迫的内在机理,而参与活性氧清除及逆境保护相关蛋白质表达量增强,可以保护光合机构免受胁迫伤害,从而对养分胁迫有更强的耐性、不易发生早衰。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从中国水稻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分子育种课题组发表论文,揭示了水稻叶片衰老的新机制。水稻叶片作为重要的源器官,为植株生长和发育提供所必需的养分。叶片早衰已成为限制水稻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早衰突变体pls3,该突变体具有叶片早衰以及抽穗期提前的表型。进一步发现pls3突变体活性氧大量积累、叶绿素显著降低而H2O2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ls3突变体对外源H2O2敏感性提高,同时衰老  相似文献   

7.
水稻早衰是水稻抽穗后到成熟期间由于根、茎、叶代谢机能过早衰退所引起的一种生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下部叶片枯黄、茎叶和穗发育不正常,致使籽粒充实不良,是造成秕谷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制约水稻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障碍因素。近年来,各地相继启动实  相似文献   

8.
1.缺锰症状水稻植株缺锰时,通常表现为新生叶片失绿并出现杂色斑点,而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变薄易呈下披状;植株黄化,生长发育停滞,分蘖减少。缺锰土壤上的稻株易早衰,易诱发胡麻叶斑病。2.发生原因一般的土壤中含锰量较多,只是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大量生石灰以后,土壤中有效锰含量显著降低,才会出现缺锰现象。虽然水稻需锰量不多,但氮、钾会妨碍锰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正晚稻产量的高低关键在于管理,特别是中后期,管理尤为重要。这是由于晚稻的生育季节由高温到低温,根系吸收功能日益衰退,而此时植株中上部特别是穗部尚处在营养充实阶段,如果管理不当,便可导致减产。因此,管理上必须抓好"四防"。1.防脱肥早衰晚稻生育前期,肥料分解快,消耗大;中后期土壤的有效养分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王小波 《科学种养》2009,(11):31-31
晚稻后期早衰一般在抽穗至成熟阶段,症状表现为叶色呈棕褐色,薄而弯曲,叶尖出现白色枯死,根系衰弱、发黑。造成晚稻生长后期早衰的原因:一是栽培管理不当。栽植密度过大,植株生长细弱;前中期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施用不足,植株地上部生长过旺,叶片疲软,田间荫蔽,下层叶提前枯死,  相似文献   

11.
<正>天鹰椒是外贸出口型辣椒,该品种辣度高,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较好的声誉,天鹰椒在后期膨果过程中需要水肥量大,若此期土壤肥力降低,管理不善,再加上病虫为害等,则会造成植株早衰。主要表现为:叶片发黄,落叶严重,青皮椒、花皮椒增多。因此,种植户要注重采取措施预防早衰,保持植株健壮,促进椒果成熟,保证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早衰小麦功能叶片从开花后自叶尖开始失绿坏死,缩短了后期功能叶片的光合时间,降低了光合效率,严重影响其子粒产量。以从小偃54x8602的F8高代品系中分离出的早衰和正常小麦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二者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及生育后期的光合作用,结果表明:早衰小麦的光合能力与同化产物的积累均比正常小麦低。研究早衰小麦的生理生化和遗传基础,对于理解小麦早衰成因、选育高产小麦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然衰老提高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生命历程,但在农业生产中,叶片一旦早衰,将极大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索水稻叶片衰老的分子机理,我们对EMS诱变获得的一个早衰突变体esl6进行了研究。田间种植情况下,四叶期之前,esl6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之后心叶发育成完整叶后叶尖黄化,叶基部保持正常绿色,一直持续到开花期;在灌浆期,esl6的所有叶片均不同程度地黄化早衰,且叶片上部的衰老程度明显严重于叶片基部。衰老部位细胞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细胞膜破裂、液泡变大和细胞器不完整等,叶绿体中基质类囊体破裂,含有较多的淀粉粒。与野生型相比,esl6叶尖衰老部位的SOD、CAT和POD活性以及超氧阴离子O2?、H2O2和羟自由基·OH含量均极显著升高。早衰不仅导致esl6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极显著降低,还引起esl6的植株变矮和叶片变短,倒一和倒二节间极显著变短是导致esl6植株矮化的主要原因。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西大1A/esl6的F2分离群体,最终将调控基因定位在第9染色体203 kb的物理范围内,为下一步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水稻叶片衰老分子机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NO对生长发育中棉花叶片NO含量及其对抗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衰性状不同的棉花栽培品种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和外施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条件下,调查早熟棉花植株真叶和子叶衰老过程中NO含量变化和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大田条件下,NO含量在幼嫩叶片中最高,随着叶片的衰老含量逐渐降低;在叶片发育后期早衰材料的NO含量下降快,并且显著低于不早衰材料。室内条件下,植株发育过程中,NO含量在幼嫩子叶中最高在生长后期最低;外施SNP溶液后的植株,其NO含量在子叶的整个生育期都比对照组高,且两者差异显著。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第7天较低,第14天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在同一时期,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生育后期表现的更为明显。外施SNP可显著降低参试品种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在子叶发育初期,外源NO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随着叶片衰老,处理组的SOD活性又高于对照组。不同类型的SOD对NO的反应不同,Cu/Zn SOD最敏感,其中又以cCu/Zn SOD基因的作用更突出。NO通过调控植株体内CAT、APX、POD和SOD等氧化/抗氧化系统,延缓叶片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5.
正冬棚黄瓜栽培一般在9月下旬播种,10月定植,翌年6~7月拉秧,这茬黄瓜种植时间长达8~9个月,特别是到黄瓜生长中后期,植株常常出现早衰现象,主要表现为根系衰老、叶片黄化、植株萎缩、瓜条发育迟缓,严重的植株枯死。据调查,早衰的黄瓜比正常生长的黄瓜提前30~45天拉秧,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从而影响菜农的收益。冬棚黄瓜早衰的原因有多方面,通过加强中后期管理可以避免。因此,根据早衰的原因,加强春季管理,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氮硅互作对水稻硅素吸收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氮硅互作对水稻硅素吸收、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用量,水稻植株和各器官的硅素含量降低,而积累量则显著增加;增加硅肥用量,植株和各器官的硅素含量、积累量显著增加;增加氮、硅肥用量,在水稻茎鞘中的硅素分配比例减少,叶片和穗中的分配比例增加;植株硅素积累量与Q酶活性、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氮肥和硅肥对产量的互作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玉米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热稳定系数与田间早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早衰严重影响籽粒灌浆.在育种过程中,早衰严重的组合将被淘汰,但由于早衰发生在灌浆后期,安排试验时难以事先剔除早衰的组合.为了减少田间设计的盲性,我们对人工培养的幼苗进行生化分析,找到了预测玉米杂交组合早衰程度的方法.众所周知,氮素供应不足是引起叶片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氮素供应主要取决于土壤含氮量和植株体内氮素代谢的酶系统,在氮素代谢过程中硝酸还原酶尤其重要.在某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之间硝酸还原酶活力(NRA)有很大差别,NRA强的品种氮代谢旺盛,NRA弱  相似文献   

18.
棉花主茎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等因叶龄不同而变化。主茎下部衰老叶片的SOD、POD活性明显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功能衰退。同时,棉株受到病害胁迫时,叶片的SOD活性也会明显下降,但是,POD活性则上升。当发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后,棉花叶片的SOD、POD活性仍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550-4556
水稻生殖生长期早衰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粳稻品种花晴稻(Hwacheongbyeo,野生型),获得了水稻生殖生长期叶片早衰突变体,命名为es-h (early senescenceHwacheongbyeo)。表型鉴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从抽穗后开始叶片出现锈斑,随着灌浆进程急剧枯萎,到抽穗第五周整株枯死。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es-h突变体的抽穗期、穗长、穗颈度和有效分蘖数均无显著变化,而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则显著降低。光合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es-h突变体抽穗后,其剑叶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Fv/Fm值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急剧下降。遗传分析结果发现,es-h突变体的早衰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基因定位将目标基因定位于第1号染色体长臂的44.2 kb物理区段上。本研究为Es-h基因的克隆及功能解析、早衰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稻卷叶性状的研究进展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稻叶片卷曲性状已被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研究发现,叶片适度的内卷能使叶片挺直以减少披垂现象的发生,在生长发育后期作用明显,有利于改善水稻基部的受光条件,进而提高植株光能的利用率,实现增产的目的;叶片过度卷曲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有效叶面积指数偏小以及光合有效辐射利用率不高等。大量证据表明,叶片卷曲受到体内遗传机制和体外环境因子的双重调节。本文主要综述水稻叶片卷曲的相关研究,包括卷曲效应、形成机制、相关调控基因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等,同时探讨了目前水稻卷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卷叶性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