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农业研究30年回顾暨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研讨会于2009年12月21日在福建省农科院举行,来自海峡两岸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多位农业研究学者应邀参会并围绕台湾农村与农业发展与借鉴、两岸农业合作机遇、挑战及走势、两岸农业合作与竞争、总结与展望做专题报告,本文对大会发表的报告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2.
《台湾农业探索》2009,(3):F0004-F0004
<正>由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和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主办的《台湾农业探索》期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以报道台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宣传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成效、海峡西岸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成果为宗旨,成为促进两岸农业科技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相似文献   

3.
《台湾农业探索》2009,(2):F0004-F0004
由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和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主办的《台湾农业探索》期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以报道台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宣传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成效、海峡西岸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成果为宗旨,成为促进两岸农业科技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相似文献   

4.
为了拓展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领域和层次,推动两岸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12月21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承办的“台湾农业研究30年回顾暨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研讨会”在福州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和相关领导、科研人员等500多人莅临会场,共同回顾福建省农科院台湾农业研究30年的历程与成果,共商两岸现代农业合作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农业与农村之文化元素探讨台湾农村文化的根源,申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分析其对两岸农业关系发展之启示。指出台湾由于不能同时兼顾文化层面的提升,工业化不但不能培养农业,还破坏农村和谐。大陆应以此为戒,适度保障农民的生活和工作空间,让农民在农村有工作机会。两岸农业问题的重心不同,都需要一个配套完整而可以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策略和做法。从长远农业发展及永续经营的角度而言,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目的,不仅是创造农村就业机会以及提振农村居民对农业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发展过程塑造新文化与价值观,因此,未来两岸农业都应该以文化产业自居,并且积极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特别是两岸农业关系不应只限于经贸往来,更应该加强文化互访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台湾农业探索》2009,(1):F0004-F0004
<正>由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和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主办的《台湾农业探索》期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以报道台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宣传两岸农业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农民组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农民组织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大陆和台湾都先后经历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就两岸农民组织发展概况、特点、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发现两岸农民组织存在很多可以相互比较与借鉴的地方,通过对两岸农民组织的比较,更有助于两岸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台湾农业探索》2009,(1):57-57
<正>1.台湾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模式综述。2.台湾富丽农村建设发展支持政策、技术及前景述评。3.两岸农业、农村发展比较、合作对策分析评述。4.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对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9.
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 提高热作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充分利用对台优势,在全国率先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台湾农产品集散基地,零关税进口台湾农产品,开展借鉴台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建设,制定系统的促进两岸农业合作的政策,出台促进两岸农业合作的地方性法规,促进闽台农业产业对接。通过大力引进台湾资金、技术、良种、设备,加强闽台农业科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农业发展与合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的农业合作对促进两岸农业的共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台湾与大陆的农业发展条件、农业合作模式及当前两岸农业合作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障碍与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两岸农业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