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陈瑞  刘璐 《粮食储藏》2010,39(6):28-33
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储藏条件为:氧气浓度分别是2%、5%、21%,温度分别为15℃、20℃、30℃,水分分别为13.5%、14.5%、15.5%。以此来进行糙米模拟储藏实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了氧气浓度、储藏温度、糙米水分对糙米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3种不同氧气浓度的气调方式中,2%和5%的氧气浓度可使水分在13.5%~14.5%之间、温度范围为15℃~20℃的糙米在5个月的储藏期内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控制在25%以内,而在21%氧气浓度的自然储藏条件下,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超过了35%。另外通过比较21%氧气含量、水分13.5%不同温度条件下糙米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高温下(30℃)的糙米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比15℃和20℃的糙米变化要快。在150d的储藏期内下降了37%。且后者在60d出现一个转折点,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速率开始明显减小。其中高于15.5%的高水分糙米不宜储藏,实验验证了低氧可以延长高水分糙米的储藏期。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综合实验,并使用Design一Expert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各因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其中温度和氧气浓度和水分的交互作用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水分和温度越低,糙米品质劣变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2.
稻米垩白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质稻米生产及其产业化开发 ,对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稻米外观品质中的垩白度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 ,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于 2 0 0 0— 2 0 0 1年连续两年 ,在黔东南州范围内 ,按高、中、低三个海拔区 ,对主要推广的优质稻品种的垩白度性状进行了跟踪调查和测定分析。1 不同品种垩白度表现不同表 1 各种不同年份垩白度变化情况 品种平均值变 幅变异系数 (% )清屯 5 0 2 11.196.47~ 18.3 2 3 4.2中香 1号 3 .2 81.0 2~ 7.43 60 .0锡利贡米 5 .47 2 .81~ 8.44 3 2 .1金麻粘 8.985 .5 7~ 14…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环境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6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栽培和水培,并在结实期进行两种水培营养液浓度(标准Espino浓度和1/2Espino浓度)处理,研究栽培方法及营养液浓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多数品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要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水培条件,蛋白质含量和偏基准温度(PT)则低于水培条件;栽培条件对糙米率和粒型等影响不大。(2)与低营养液浓度(1/2Espino浓度)相比,结实期高营养液浓度(标准Espino浓度)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了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和偏基准温度(PT)。对不同栽培方式和营养条件对稻米品质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种植环境和施氮水平影响粳稻稻米铁、锌矿质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种植环境和施肥水平对稻米铁、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是富铁富锌新品种选育和稻米生产的前提.通过11个粳稻品种(系)多点种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糙米铁、锌矿质元素含量明显受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影响,而且基因型影响是占主导作用,因而含量高的品种(系)在不同种植环境中含量还是高,但两种元素含量稳定性存在基因型差异.在22.5kg/hm~2、112.5kg/hm~2和337.5kg/hm~2施氮水平下,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糙米含铁量平均提高21%,含锌量提高9%,提高的幅度因品种而异.对种植在土壤不缺铁、锌元素的水稻,增施铁、锌元素没有提高稻米铁、锌矿质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5.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8个早籼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研究,分别测定相应的糙米、精米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所测8个组合氨基酸总量,各组合之间无显著差异;而组合的每个氨基酸水平大致相同。糙米和精米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902% ̄8.091%和7.748% ̄6.976%,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在糙米碾成精米的过程中必需氨基酸的损失量大,建议稻米加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氨基酸营养品质的利用,以及选育高氨基酸含量的杂交早籼品种。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稻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提高香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水分管理方式。以香稻品种象牙香占和美香占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灌溉(CK)、干湿交替灌溉(W1)、轻度落干(W2)、自然补水灌溉(W3)、重度落干(W4)5种灌溉方式,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率形成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就象牙香占而言,W1、W2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产量增加了8.23%和11.24%,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4.35%和19.94%,而W3、W4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显著降低,产量降低了24.32%和17.57%;就美香占2号而言,W1、W2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产量提高了0.05%和6.99%, W3、W4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显著降低,产量显著降低了27.07%和17.61%,W4处理水分利用率降低了3.22%。齐穗后期轻度落干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能够改善香稻产量及稻米品质,水分过度胁迫对水稻产量、光合参数、稻米品质等均有不利的影响,故掌握水稻需水的关键时期及阈值,是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增产和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日本一向重视稻米贮藏品质的研究,主张以保持稻米的新鲜度来衡量稻米贮藏技术的稳定性。在一般贮藏中常用的品质测定项目有水分、发芽率、蒸煮特性、食味试验以及陈米臭试验等。而满田等人在研究稻谷、糙米、白米在二氧化碳密闭条件下水中贮藏(温度8.5—13°c)一年后的品质变化,并在常温下用纸袋包装贮藏作为对照。对稻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生物活性以及食味等十四项品质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研究。现将其测定方法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将2012年新收获粳稻谷的水分调至14.5%,定量装入多个密封袋中,通过充氮,将氧气浓度分别调为2%、5%、8%、21%后分别置于20℃、25℃的人工气候箱中模拟储藏180d,每30d测定1次其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研究气调储藏粳稻谷对其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氧气浓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的粳稻谷,其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低氧条件下GABA减少的幅度小于自然条件下,20℃下GABA的减少幅度低于25℃下。通过SAS软件分析,发现温度、氧气浓度、储藏时间对发芽糙米GABA的变化有显著影响且相互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在本实验储藏条件下,通过F值比较可知:储藏时间对GABA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储藏温度和氧气浓度。  相似文献   

9.
一、稻米的耐贮性与糙米贮藏日本贮藏的稻米含水量较大,北海道和东北的软质米水分在16%以下,北陆、山阴在15.5%以下,据试验结果,日本稻谷如水分在14.5%以下温度20℃以下贮藏10个月左右,品质下降很少。进一步干燥可以提高耐贮性,但过于干燥的稻谷食味不好,消费者不欢迎。这种消费习惯给日本稻米的长期贮藏增加困难。此外,日本自梅雨季节至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水稻所谷物化学分析室对762个品种的9项稻米品质测量结果为依据,说明福建地方品种稻米品质类型丰富。大多数品种粗蛋白含量和赖氨酸含量高,糊化温度低、精米率较高,糙米率中等偏上;多数籼稻品种胶稠度属硬类型,粳稻品种多数属软类型。  相似文献   

11.
UV-B辐射增强及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以日本粳稻品种Sasanishiki为研究材料,利用开放式气候室,以正常CO2浓度350±50mg/L和自然光照处理为对照,设置UV-B 14.7k J/(m2·d)、CO2700±50mg/L及CO2+UV-B复合3个处理,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及UV-B辐射增强对该品种水稻糙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单株产量CO2浓度升高处理增加21.78%,而千粒重、单株穗数、穗粒数及结实率无显著变化。结实率与单株产量UV-B辐射增强及复合处理分别降低6.44%、6.13%、14.89%、14.79%。千粒重复合处理降低5.28%。(2)CO2浓度升高及复合处理导致糙米的完整粒比率下降(29.54%~42.18%),断裂粒(29.73%~103.25%)和未成熟粒(30.71%~176.36%)的比率增加。UV-B胁迫下,未成熟粒比率增加幅度均小于CO2单独处理及复合处理。(3)UV-B辐射增强、CO2浓度升高及复合处理均显著增加脂肪酸含量(32.6%~76.29%)和蛋白质含量(5.3%~28.0%),而对水分和支链淀粉含量没有影响。综上所述,UV-B辐射增强显著抑制了水稻产量;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但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并未缓解UV-B辐射增强的抑制效应;UV-B辐射增强、CO2浓度升高及二者复合处理均显著改变了该品种稻米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胁迫下 ,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昌乐 5号、北农 2号与抗旱性弱的济南 13、鲁麦 5号相比 ,渗透调节能力高 0 4 1~ 0 60MPa ,相对含水量少降 6 39~ 10 74个百分点 ,叶水势少降 0 19~ 0 63MPa。水分胁迫使小麦叶片光合能力下降 ,水分胁迫全过程下降平均百分数 ,抗旱性强的品种比抗旱性弱的品种光合速率少降 17 7%~ 2 2 5% ;气孔导度少降 2 1 0 6%~2 3 75%。小麦叶肉细胞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发生变化且随水分胁迫的加重而加剧 ,但变化程度与小麦的抗旱性及渗透调节能力成负相关。胁迫导致叶绿体外形变圆 ,类囊体肿胀 ,片层间距加大 ,基质片层模糊 ,最终叶绿体解体  相似文献   

13.
占新春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236-238
以水旱兼用的早熟中粳杂交稻皖旱优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其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水层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株高变矮,穗长、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均增加,千粒重减小,2a增产分别为14.1%、8.2%。无水层灌溉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降低,胶稠度增加,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有增加趋势,粒长变长,粒宽变小,整精米率略有下降,对稻米品质总体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熟超高产粳稻品种龙稻5号、晚熟超高产粳稻品种松粳9号和优质晚熟品种五优稻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的增加可以提高高产品种的产量,但导致了优质品种贪青晚熟,降低了优质品种的产量;施氮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糙米率和精米率,但也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味度值。穴内插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表现程度不一。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的互作对超高产粳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有影响,对优质品种的蛋白质有影响。从高产和优质的协调考虑,龙稻5号以施纯氮194.90kg/hm2、2棵/穴为宜,松粳9号以施纯氮194.90kg/hm2、4棵/穴为宜,五优稻1号以施纯氮119.94kg/hm2、4棵/穴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3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旱直播栽培模式下,设置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2种灌溉方式,分析测定直播稻的叶片光合、稻谷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灌溉,节水灌溉处理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率分别下降3.66%和4.37%,灌浆中后期剑叶光合速率和水稻产量分别提高5.78%和5.69%。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表现不同,对于‘新稻567’和‘新稻568’两品种,节水灌溉处理稻米加工和食味品质分别下降了6.21%和3.8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增加了18.9%和5.37%;对于‘新科稻31’,节水灌溉处理稻米的加工品质提高了3.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下降了19.59%和27.84%。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含水率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产量和品质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因不同灌浆时段而异。提高灌浆中后期光合速率,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的加工品质,但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有所下降。综上表明,通过节水灌溉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在米质调控上因品种而异。因种设定不同的土壤水势灌溉标准,对发展节水型直播稻生产和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灌浆温度和氮肥及其互作效应对稻米贮藏蛋白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浆结实期温度与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两个重要生态因子,尤其是与稻米蛋白含量及米饭食味关系密切。本文以多个水稻主栽品种为材料,通迆灌浆结实期的人工控温试验、大田长期定位点的施氮处理试验和盆栽条件下的温氮两因素复合处理试验,探讨了水稻灌浆结实期温度对稻米贮藏蛋白含量与组分影响及其有别于氮肥处理效应的差异觃律,幵分析了温度与氮肥两个因素对稻米贮藏蛋白及其组分影响的交互作用特点。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和增施氮肥均引起水稻籽粒总蛋白及其谷蛋白组分含量(%)的显著增加,但两者对稻米醇溶蛋白影响却存在明显差别。其中,高温处理引起醇溶蛋白含量显著下降,提高稻米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而增施氮肥引起稻米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但对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与贮藏蛋白各亚基的组成比例影响相对较小。在高温处理下,谷蛋白的57kD前体亚基组分含量有所提高,而37kD酸性亚基和22kD碱性亚基随温度处理的差异变化却因品种而异,且高温处理对水稻籽粒蛋白绝对含量(mg grain~(–1))的影响程度也进没有其对蛋白相对含量(%)的影响明显。高氮×高温处理组合对稻米总蛋白与谷蛋白含量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单一高温或高氮处理,但在高氮水平下由高温引起稻米醇溶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却小于其低氮对照,有利于稻米醇溶蛋白含量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稻米维生素B_1、B_2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不同类型25个水稻品种维生素 B_1、B_2品质的结果,维生素 B_1含量糙米0.299—0.436毫克/100克,精米0.087—0.195毫克/100克;维生素 B_2含量糙米0.068—0.092毫克/100克,精米0.029—0.043毫克/100克。在籼稻中,糙米维生素 B_1含量白米高于红米。糙米维生素 B_1、B_2含量随贮藏年限增加而递减,贮藏1年 B_1下降率为0—11%,B_  相似文献   

18.
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选用扬稻6号(籼稻)和武育粳3号(粳稻)两个品种,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灌浆结实期阶段控温试验,探讨结实期高温对稻米品质指标和淀粉RVA的影响,以及温度影响的时段效应。结果表明,结实期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明显,且不同品种、不同品质指标对温度的反应存在差异。结实期高温,使两品种长宽比变小,垩白粒率、垩白度变大,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升高,淀粉RVA谱特征值糊化开始温度、冷胶黏度、回复值和消减值升高,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结实期温度对AC的影响因品种而异,高温使扬稻6号AC升高,武育粳3号AC降低。全结实期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最大,结实前期高温次之,结实后期高温的影响较小。从抽穗到开花后20 d是温度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时期,对稻米品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结实后期(开花20 d后)环境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9.
翁玲  毛培胜 《种子》2012,31(12):35-42
以鸭茅(Dactycis glomerata L.)、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cata cv.Narok)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变色硅胶作干燥剂对牧草种子进行吸湿干燥,获得含水量为4.5%、3.5%和2.5%的超干种子,各水分样品分别置于常温和低温(0~-5℃)下用铝箔袋密封贮藏1年。对贮藏前后的牧草种子分别进行幼苗生长测定、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脱氢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测定,分析比较贮藏前后牧草种子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确定牧草种子贮藏适宜的超低水分值和温度条件。结果表明:2种牧草种子均可确定常温贮藏和低温贮藏的超低水分值,且种间存在差异。初步认为:鸭茅常温贮藏适宜的超低水分值为3.5%,低温贮藏适宜的超低水分值为2.5%;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常温贮藏适宜的超低水分值为4.5%,低温贮藏适宜的超低水分值为3.5%。贮藏1年后,对所选4.5%、3.5%、2.5%3种超低水分种子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测定的POD,CAT,SOD,TTC活性升高或保持原有活性,而MDA含量减少,说明2种牧草种子能够进行超干贮藏,且能够保持较高的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20.
吕彬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130-130
以近几年主栽的水稻品种为试材,采取相关统计分析和对比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水稻品种对早粳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寒地稻作区优质米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不同熟期碾米品质的3项指标中,糙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83.1%、82.9%、83.1%、83.0%;精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1.9%、71.9%、72.0%、73.0%。不同品种的糙米率,不同熟期间差异很小,晚熟品种的精米率略高于早熟和中熟品种,品种间表现有差异。不同熟期的整精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61.7%、61.7%、66.5%、67.2%,晚熟品种比早熟和中熟品种高,品种间差异较大。早熟和中熟品种的整精米率变异系数较晚熟品种增加1.2个百分点,说明品种间差异较大。稻米垩白米率与胶稠度(0.0566)呈正相关,这一点与(李雅娟,1995)的研究结果一致。垩白米率与精米率(-0.4827)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育种上筛选垩白米率低的种质资源是关键。(2)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很多研究认为,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影响稻米食味品质(佐佐木忠雄,等.1982)。关于直链淀粉含量姬田正美(1996)研究认为,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稻米食味越差。本研究结果直链淀粉含量一般在16.67%~22.40%,平均含量为18.8%,品种间差异较大。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0.8207)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