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油茶存在极大的潜在变异价值.以贵州铜仁地区野生油茶果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8个果实性状.结果表明:1)各果实性状分布范围为鲜果重23.7~171.6 g,鲜籽重8.8~73.1 g,籽数8~52粒,干籽重5.1~36.4 g,皮厚1.5~5.98 mm,果形指数0.77~1.58,干仁出油率9.29%~58.63%,鲜果含油率0.46%~15%;变异系数最大为鲜果含油率,最小为果形指数.2)各果实性状在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合朋溪镇的鲜果重、鲜籽重和干籽重均显著大于其余地区,籽数、皮厚、籽数、干仁出油率和鲜果出油率显著大于部分地区.3)大多数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鲜果含油率与干籽重和干仁出油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果形指数与鲜果重、鲜籽重、籽数、干籽重存在负相关关系.4)主成分分析结果有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9%.本研究结果表明,铜仁地区野生油茶果实性状存在很大变异,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和丰富的遗传力,可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2.
安徽江淮油茶‘凤阳1~6号’选优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安徽江淮地区无油茶良种推广的问题,自2007年以来,在安徽油茶分布的最北缘凤阳县,开展油茶优树选育工作。经过资源调查、初选、复选后,于2011年筛选出‘凤阳1~6号’6个油茶优良单株。这6个优良单株平均单果质量为16.99 g,平均株产量9.62 kg,鲜出籽率为45.22%,干籽率为62.41%,出仁率为69.17%,仁含油率为51.45%,果油率为10.1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3%,单位产油量0.13 kg/m2,各项指标均达到我国油茶优树的选择标准。该系列油茶优树的选出为安徽江淮地区乃至我国油茶分布的北缘地带发展油茶提供了良种培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岑溪软枝油茶(Cenxi soft-branch Camellia oleifera)一代和二代优树筛选,选出优良单株98株,其中特优株36株,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36个特优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单果重、鲜出籽率和果油率3个主要性状指标上,2代优树显著优于1代优树,分别提高了21.01%、7.11%和5.11%,且2代优树中特优株的比例高达47.06%,能选育出优质良种的几率更大。鲜出籽率与干出籽率、果油率与干出籽率以及果油率与干出仁率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7.90%,对3个主成分进行加权综合,得出各特优树的综合得分,其中jp2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4.
2009年通过对云南省油茶的主产区文山州富宁县复选的139株油茶单株的果实三径均值、果形系数、平均单果重、平均单果籽实重、平均单果果皮重、鲜果出籽率、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冠幅单位面积鲜籽产量、出仁率等17个指标进行调查,对其变量因子进行平均正交旋转后确定主成分因子,对主成分因子选取果实三径均值、果形系数、平均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冠幅单位面积鲜籽产量、出仁率建立回归方程Y=0.358X1+3.695X2+0.064X3+0.05X6+0.388X8+0.022X9-10.616。依据回归方程计算综合评分值,结合含油率指标,确定优树选择指标,采用聚类分析,选取了32#、111#、113#、123#、121#、31#、25#、39#、110#、5#、58#相对样本群体具有明显增益的11株优良单株,并对其各项指标做出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对云南省油茶良种的多指标综合选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按照优良单株的选择程序和标准,经过走访踏查、初选、复选、决选的严格选育程序,自2008年对贵州省油茶重点分布区开展油茶优树选择工作,2009年初选优树52株,2011年最终决选6株,2017年1月通过贵州省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黔油4号"。连续3年产量测定和含油率、抗病虫能力等指标的综合分析结果为,"黔油4号"望谟红球油茶良种平均冠幅产量2.05kg·m-2,鲜出籽率46.00%,干出籽率26.11%,种仁含油率41.5%,是油用、高产、抗病的贵州本地油茶良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广西北部的三江、东部的岑溪和南部的南宁3个栽培区,研究了岑软2号、岑软3号2个软枝油茶(Camellia oleifera)无性系果实表型性状的地理差异。结果表明:2个元性系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径、果高、果形指数、果皮厚度、鲜籽数、鲜籽质量、鲜出籽率或千克籽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岑软2号的果径、鲜籽质量、鲜出籽率、...  相似文献   

7.
高州油茶优树果实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揭阳市对10个入选高州油茶优良单株(LW1、LW2、LW3、LW4、LW5、3号、5号、6号、10号、12号)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单株间果实性状存在差异,其中鲜籽重变异最大,变异系数32.98%;果形指数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4.60%;LW3的鲜果含油率最高,达4.93%。根据各选优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确定其选优标准为鲜果出籽率25.0%以上、干出籽率10.0%以上、出仁率40.0%以上,种仁含油率50.0%以上、鲜果含油率3.0%以上。主成分分析表明,鲜果含油率、干籽含油率、鲜籽含油率、出仁率和干出籽率在果实含油率的贡献率为44.423%。根据制定的高州油茶选优标准和主成分分析法,优良单株LW3、6号、LW2在2种方法中均入选,说明这3株优树可以作为最优良的单株进行繁育与测定。研究结果可为油茶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油茶无性系鲜出籽率变化规律与气象因子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赣油茶24个优良无性系连续3年的鲜出籽率变化规律,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研究了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无性系的果实鲜出籽率变化受生长各阶段气温与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影响;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品种与不同时间段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各无性系的鲜出籽率于不同年度间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其差异不显著,而同年度不同无性系间鲜出籽率差异显著;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对油茶鲜出籽率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分别是最低气温、目降雨量、十分钟风速及日均气温.  相似文献   

9.
2009–2012年连续4 a对仙居仙油茶(Camelia oleifera)进行优树选择,以选出适合本地生长的油茶优树。结果表明:共决选出油茶优树5株;5株油茶优树属霜降籽,中花类型,树冠开张,生长良好,抗病虫能力强;果实大小、分布均匀,每株平均产鲜果6.69~15.04 kg,平均冠幅产鲜果1.27~2.07 kg/m2,最少年份在0.53 kg/m2以上;冠幅产油85.96~134.77g/m2,折合产油601.5~934.5 kg/hm2;鲜出籽率43.4~47.06%,干出籽率25.83~32.01%,种仁含油率42.23%~46.4%,果油率6.27~8.46%;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86.69%~89.64%,酸价0.21~0.32。  相似文献   

10.
安徽大别山区油茶优株选择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在对大别山区的舒城、潜山、太湖油茶种质资源调查发掘的基础上,通过群众报优、初选、复选和决选,筛选出皖舒21号、皖舒23号、皖潜11号、皖太5号等6个优良单株,平均单果重10.0~24.2g、单位面积产量1.06~2.24kg、鲜出籽率40.0%~47.7%、干出籽率26.2%~28.7%、干籽出仁率42.8%~63.8%、出油率30.6%~43.4%、单位面积产油50~160g/m2,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油茶优树选择标准。同时兼具花期早、抗寒性强、病虫害少、丰产稳产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