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粱抗蚜品种叶片化学物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粱叶片为试材,对高粱叶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粱叶片中的可溶性总氮、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在感蚜品种中的含量显著比抗蚜品种的含量高,且感蚜品种叶液偏酸,抗蚜品种近中性。  相似文献   

2.
高粱DNA提取纯化方法的比较及RAPD反应条件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高粱叶片为试材,采用4种方法提取DNA,并对这4种方法进行比较,选择高粱DNA提取纯化的最佳方法,同时对高粱RAPD反应条件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了一个适合高粱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系统。  相似文献   

3.
选用目前辽宁省主要推广高粱品种辽杂10、辽杂13、辽杂18、锦杂93、锦杂100、沈杂5共6个为试材。开花期测定高粱不同品种根部形态指标,研究高粱根系形态特征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表明,地下部根系数量多,对高粱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冠比越大,越有利于高粱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育种和良种繁育工作中,收获前需要在田间分析和淘汰大量植株。因此,苏联研究藉助间接方法,即脱粒前测定高粱穗粒重的方法,对试材进行评价,经试验判明,高粱品种、杂交种及品系的穗粒重的遗传差异,均取决于生态条件。因此,随条件不同而变化的穗重,影响到籽粒重量的百分比。试验共用500穗高粱。  相似文献   

5.
高粱饲用价值与单宁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是一种抗旱、耐盐的高产作物,在苏联主要用作饲料。然而,众所周知,当植株中单宁含量在2%以上时,植株体的饲用价值就显著降低(Harris等,1970;Hahn等,1984)。另一方面,单宁的存在有助于减少昆虫(蚜科等)和鸟类对作物的危害,同时提高作物对不良天气条件的适应性(Doherty等,1987)。因此,在进行高粱作物育种时,测定高粱品系及品种的单宁含量具有实际意义。试材是苏丹草、高粱及高粱-苏丹草杂交种,分别将籽粒、茎秆和叶片磨成细粉并测定  相似文献   

6.
在培育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高的玉米、高粱新品种或杂交种时,要利用世界各地的试材,育出大量的杂交组合和人工突变种。为了及时分析这些试材,需要一种快速、简便和比较便宜的方法,而且分析的结果要准确可靠。人们广泛地使用染料结合法分析蛋白质含量。该方法方便,不用水解,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昂贵的试剂及高度熟练的操作人员,同时效率高,可靠性强。其基本原理是蛋白质的游  相似文献   

7.
1981~1983年,在苏联布鲁霍韦次区列宁遗训集体农庄进行了玉米和高粱不同混播分式的研究。利用СПЧ—6播种机,按1:1、2:1、4:2和5:1的方式播种。试材为玉米杂交种克拉斯诺达尔303АТВ(中晚熟)  相似文献   

8.
高粱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感、抗螟虫高粱自交系ICSV745和PB15881-3杂交获得的252份F5重组自交系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构建了包含10个连锁群、104个SSR分子标记组成的高粱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1 656 cM,平均图距15.9 cM.连锁群上有22.1%偏分离,偏分离标记在连锁群上聚集出现.  相似文献   

9.
李桂荣 《杂粮作物》2002,22(2):107-107
高粱丝黑穗病是高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不仅严重影响当年高粱的产量 ,而且高粱丝黑穗病菌落入土壤中对第二年高粱生产造成潜在的威胁 ,是高粱生产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过去利用拌种双防治 ,效果总是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对高粱丝黑穗病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 ,立克秀 (德国邦尔公司生产 )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 ,不仅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而且对作物安全 ,是高粱丝黑穗病防治的首选药剂。现将立克秀可湿性粉剂和其它几种拌种药剂防治高粱丝黑穗病的试验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药剂1 2 .5 %速宝利 ;1 2 .5 %…  相似文献   

10.
最近高氢氰酸潜势的高粱和低氢氰酸潜势的苏丹草杂交的幼苗氢氰酸潜势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母本或亲本对 F_1代及回交后代粒重和幼苗氢氰酸潜势的影响(Lamb 等,1987)。然而在 F_2代没发现这种相应作用的证据,表明未包括细胞质遗传。发现对所有试材一起分析,粒重和幼苗氢氰酸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85~**,显著平准P≤0.01),试材为所有亲本品系(r=0.82~**)、所有 F_1群体  相似文献   

11.
高粱抗丝黑穗病菌3号小种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有限和6个抗性不同的高粱品质,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了高粱对丝黑穗病菌3号小种的抗笥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多数试材对丝黑穗菌3号小种的抗、感性遗传受质量性状控制,只要亲本之一为免疫,则F1代表现免疫或高抗,可能是1 ̄2对非等位主效基因的作用,还有微效基因的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籽粒的生长速率决定籽粒产量。为了揭示水分胁迫对粒用高粱光滑叶(浅绿色叶片)和非光滑叶(深绿色叶片)品种籽粒生长的影响,在1984~1985年期间进行了一项试验,试材包括4个光滑叶品种(IS923、SPV86、M35-1和IS3962)和4个  相似文献   

13.
96202高粱褐色中脉性状的等位关系和遗传─—(S.C.Gupta),JournalofHeredity,1995,Vol.86,No.1,72~74(英文)本研究试材有7个,其中4、个是1989年从马拉维(非洲)种质资源鉴定出的自然发生的褐色中脉突...  相似文献   

14.
高粱SS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粱2381、矮四、7050B、TX622B为试材,通过实验对先进的分子标记技术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简单序列重复)的电泳时间、胶的浓度、不同来源Na2CO3、银染温度和显色温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各因子对电泳体系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高粱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化体系:电泳时间1 h 32 min~1 h 45 min;胶的浓度为29∶1;进口的Na2CO3;银染温度27~29.0℃;显色温度32℃左右。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高粱深加工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高粱既可直接食用、饲用,又可加工利用。近年来,国内外高粱深加工研究发展很快,除传统的用高粱作主食、酿制白酒、啤酒、做饲料等外,还对高粱的多种加工用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用甜高粱茎秆造酒,用饲草高粱作青贮和青饲料,用高粱生产酒精,用高粱壳提取色素,用高粱籽粒提取淀粉,生产高粱面包、高粱甜点等等。高粱深加工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6.
文摘     
91220 雨后季高粱籽粒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K.G.Nandanwankar),Indian Journal of Genetics & PlantBreeding,1990,Vol.50,No.1,83~85(英文)杂种优势资料源自8个产量组分,试材为3个不育系(136A、1202A 和1258A),11个不同的恢复系和1981年雨后季期间生长的33个 F_1代杂交种。1258A比136A 和1202A 产生的具有产量优势的杂交种比例  相似文献   

17.
高粱倒伏和穗部弯折为几种茎腐真菌的综合危害,其中包括菜豆球壳孢菌和串珠镰刀菌。进行田间研究对其牙签接种技术和抗性遗传作了评价。试材包括10个亲本、45个F_1代和5个对照杂交种,两年中种植在两种灌水制度下。接种株和未接种株茎按裂解程度分成1级(抗性)到6级(敏感)。抗性表达似乎取决于环境,对串球镰刀菌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8.
陈新华  王娓娴 《杂粮作物》2005,25(6):392-393
简述了葫芦岛市高粱生产及销售现状,分析了高粱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高粱生产销售及产业发展的对策,其重点是筛选优良品种、提高管理水平、培植生产与加工龙头企业,并加强品牌、商品包装和营销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一,植物激素与高粱的生长发育早在1936年借助燕麦试法便已测出高粱芽鞘基部含有丰富的生长激素物质。迄今在植物体内已发现的生长素(Auxin),赤霉素(Gibberellin),细胞分裂素(Cytokinin),乙烯(Ethylene)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等五大类内源激素,在高粱体內都有存在。它们是高粱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特殊物质。高粱植株体內的生长素主要是吲哚乙酸  相似文献   

20.
高粱杂交种产量及其重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2002~2004年3年来参加国家高粱区试春播晚熟组的高粱杂交组合在各承试点的产量及有关性状的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对高粱杂交种的产量及其重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和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细致和全面的比较分析和评价。通过这些比较和分析,总结出了高产杂交种所应具备的特征特性,为今后高粱的育种、栽培、推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