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对吉林省实行农地规模的迫切性进行了阐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影响吉林省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地规模经营是解决兵团农业发展中“人少地多”矛盾的出路之一。从影响家庭农地规模经营的成本因素和土地边际产出因素看出:单位土地承包成本上升是制约兵团农地规模经营的最重要因素。土地边际产出,就粮食作物而言,从1994年以来规模收益基本处于不变期,只是在个别年份出现小幅振荡;但就棉花而言,则从1997年以来就处于规模报酬的递减期,至2002年几乎跌至到最低点,不利于兵团“经济支柱-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推进兵团农地规模经营的措施是,改革兵团双层经营体制,降低弹性较大的制度引起的土地承包成本;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打破农地规模经营的土地边际产出“瓶颈”。  相似文献   

3.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农地制度最终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基础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均田承包制的局限性,要在稳定现存农地使用制度的大前提下,进行经营方式的创新,适度推进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对河南省信阳市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的调研发现,信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偏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备是制约信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对相关概念解读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农地规模经营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发挥农地规模经营的积极性,并对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71-172
21世纪以来,在加入世贸组织和深化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作为是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同时也带来了空心村这样的农村社会问题,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区的空心村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为背景,结合中国山地丘陵区的特殊社会、经济等条件,探究我国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的整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认清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对于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貌尺度划定耕地保护区可为山地丘陵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采用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重庆市江津区耕地质量可提升潜力空间分布特征;在与耕地质量可改良因子限制程度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耕地保护分区识别与强度诊断模型,划定不同地貌类型的耕地保护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质量可改良因子限制程度总体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带状分布形态;高限制区所占面积最大,占比34.78%。研究区耕地自然等可提升潜力指数呈现东南向西北降低的分布趋势“,随机”型分布较多,占比41.71%;耕地利用等可提升潜力指数呈“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高-高”型“、低-低”型和“随机”型三者分布占比相当。浅丘平坝区应以重点保护为主,将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中丘区应将一般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尽力避免非农建设的挤占;高丘区和山地区应将一般保护与限制保护相结合,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将耕地质量提升潜力与耕地质量限制程度相耦合能够更加明确耕地近期重点保护的区域,同时从地貌尺度划定耕地保护区能够与耕地差异化保护的现实需求相适应,两者可为山地丘陵区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畜牧业规模经营与经济效益之间规律性的分析,阐明畜牧业规模经营的关键在于“适度”,进而分析探讨影响畜牧业经营规模的诸多因素,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最佳经营规模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拓展和演变,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山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而山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则是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和结果.基于乡村人才振兴视角,理论分析影响山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关键要素,运用多项分类Logistic计量模型,采用贵州省9县(区)、45乡(镇)、315个行政村的抽...  相似文献   

11.
我国茶叶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区地带,面积辽阔且环境较为复杂,茶园机械化水平较低。随着茶产业高质量的发展,机械化水平将是影响其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我国丘陵山区茶园的分布情况和种植特征,阐述茶园耕作、施肥、植保、灌溉、修剪以及茶叶采摘机等茶园中常用装备研究进展,指出丘陵山区茶园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并对茶园改造升级、机械装备研究等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实地调研四川省5县(市、区)20村基础上,从宅基地和劳动力两方面对四川省山丘区农村聚落空心化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在宅基地方面,房屋老化、闲置和废弃现象很普遍;在劳动力方面,农村聚落大量劳动力外流,聚落人口空心化严重.通过对当地村民访谈和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四川省山丘区农村聚落空心化是受到地形、经济、人口、交通和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并据此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规范农村聚落规划、加强闲置废弃宅基地管理和运用新技术加强聚落土地利用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世书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78-2381
豫南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区划中是重点保护和建设的生态功能区.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民屋舍建筑、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文化等措施,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农村已成为豫南丘陵山区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田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评价农田景观质量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例,采用SBE法、SD法对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农田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结合SBE法、SD法进行农田景观评价得出评判者的景观美景度值及心理感受评判结果科学客观;2)背景建筑、作物整齐度对农田景观美景度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28.01%和27.7%,其他景观要素贡献率从大到小分别为植物层次、农田破碎化程度、田埂线、坡度及场景整洁度;3)SD法评价要素中视线开阔度(P=0.000)、愉悦感(P=0.000)与景观美景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色彩纯净度(P=0.029)、种植方式(P=0.013)、新奇感(P=0.011)呈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福建甚至南方类似景观的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制度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农民增收和转变农业经营方式,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为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程,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所受到的制度性因素(户籍、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金融等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制度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业规模化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地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关键所在.从农户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建立了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测度模型;并利用湖南长沙市2个郊区县14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因素包括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业生产技术、各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及其市场转移概率;目前,农业生产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地投入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影响最小;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42 hm2,但目前户均农地经营面积仅有0.31 hm2;为了使农户家庭劳力与农地达到最优配置状态,进而使农户家庭收入达到最大,应选择转入农地或转出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以锦绣黄桃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不同生草类型:在丘陵山地桃园生黑麦草、紫花苜蓿、鼠茅草、紫云英、三叶草,以清耕为对照,对不同处理的桃园土壤营养水平、果实品质和投入成本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5种生草类型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其中紫花苜蓿处理的土壤pH值最大;紫花苜蓿、紫云英以及黑麦草的处理有效的增加了桃园10-30cm土层中的有机质含量;紫花苜蓿处理的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氮含量最高,比CK分别提高了14.37%、74.42%、48.38%,紫云英处理土壤中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了9.81%、19.05%、91.55%;紫花苜蓿、鼠茅草、紫云英等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紫花苜蓿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鼠茅草、紫云英以及三叶草处理显著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而生草处理对果实V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紫花苜蓿、紫云英等处理成本最低,每亩每年可节约400-500元。综合投入成本,紫花苜蓿、紫云英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近年来豫西地区推广小尾寒羊的工作方法,措施与效果,并对今后进一步发展小尾寒羊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探究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随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增大,单位面积均资本投入和均毛收入增加,而单位面积均劳动力投入和均净收入减少,说明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土地由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2)不同种植类型的规模效应呈现出不同的规律:粮食作物和核桃在中等规模型(0.67~3.33hm2)生产效率最高,而草坪种植则在小规模型(0~0.67hm2)生产效率最高。3)影响不同种植类型的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同:户主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是否从事其他工作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化肥农药投入与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呈负相关性,与草坪生产效率呈正相关性;年龄对草坪、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影响均不显著。因此,适当推动土地流转、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加大农业先进技术投入等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南方丘陵山区烟叶生产中背负式打孔劳动强度大、与井窖式打孔配套的投苗作业“无机可用”的现实问题,并结合贵州黔南烤烟移栽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一款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烟草井窖式打孔投苗机。该机以电机为打孔动力单元,人工推动机器作业,由打孔装置、投苗装置、机架、前轮转向机构等部分组成,一次性完成起垄覆膜后的单垄单行烟地打孔和投苗两道工序,实现了由背负式作业转为自走式作业,从而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综合作业效率。通过在贵州省瓮安县、长顺县、福泉市三个地方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井窖式打孔投苗机一次性完成了井窖式打孔和人工辅助投苗作业,打孔参数及质量符合当地烟草移栽农艺要求,平均作业效率680穴/小时。研究成果对丘陵山区烟草移栽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具有较好的装备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