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凹眼姬蜂Casinaria nigripes(黑侧沟姬蜂)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毛虫初龄幼虫期的天敌,以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4月初开始羽化。1987年我们在湖南对此蜂的重寄生作了调查,方法是于松毛虫越冬后幼虫期及第1、2代幼虫期采集林间凹眼姬蜂的茧,并置于玻  相似文献   

2.
将室内自然温度饲养的第2代马尾松毛虫成虫所产的卵孵化后收集幼虫,分别以自然温度和加温饲养越冬。结果表明,通过加温的方法马尾松毛虫在室内可以继代饲养,室内自然温度越冬饲养1代过程中可以加温饲养3代,加温饲养的马尾松毛虫成虫的产卵量和孵化率与越冬代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寄生马尾松毛虫卵期的寄生蜂有10多种,优势种有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通过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的变化,探讨马尾松毛虫卵期寄生性天敌对马尾松毛虫的控制作用。利用接种式调查方法对东至县金寺山林场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分类型条件下,第二代卵期黑卵蜂寄生率马尾松林样地大于湿地松林样地,黑卵蜂平均寄生率差异性显著,说明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样地内黑卵蜂寄生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类型区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分析了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发生类型区(丘陵区、山区和越冬代、第三代)马尾松毛虫的试验情况,发现利用赤眼蜂对丘陵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进行规模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山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对第三代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模毒蛾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阿尔山林区模毒蛾的寄主有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田间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地模毒蛾1年发生1代,其中以卵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为主,也有少量在树皮缝等处越冬;第2年5月下旬卵开始孵化为幼虫,幼虫期共5龄;老熟幼虫于7月初开始化蛹,7月9日为化蛹盛期;7月20日开始羽化为成虫,平均产卵量为110粒;雌雄蛾寿命分别为7天和5天。  相似文献   

6.
卵寄生物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 kuwanae是寄生舞毒蛾卵期的一种多化性跳小蜂,每年可繁殖5—6代。从7月末到12月末寄生舞毒蛾卵;然后掉到落叶层下越冬。在少量寄主卵块密度时特别有效, 幼虫寄生物 Apanteles melanoscelus是寄生舞毒蛾幼龄幼虫的一种多化性茧蜂。已知雌蜂约产卵1000粒。这种寄生物一年繁殖两代,并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茧通常黄色,形似稻粒。  相似文献   

7.
我场有8~9年生马尾松幼林5000亩。自一九七○年开始发生松毛虫为害,一九七一年开始进行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试验,去年第三代卵期放蜂20亩,寄生率达81.61%,取得了小面积育蜂治虫的初步成功。今年,我场松毛虫为害发展到猖獗高蜂期,全部松林都有虫,越冬虫口调查,普遍在20~30条/株,最高达70~80条/株以上。在这样高虫口的情况下,能不能用赤眼蜂代替农药  相似文献   

8.
黑卵蜂Telenomus SPP.是马尾松毛虫卵期主要寄生蜂,在全国松毛虫发生区均有分布,在自然界的寄生率也很高。1954年孙锡麟等在湖南东安的调查:第一代卵寄生率12.76%,而黑卵蜂占5.83%;  相似文献   

9.
一、蜂种(一)种型寄生于当地马尾松毛虫卵内的“松毛虫赤眼蜂”(种型、学名待定)或“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以柞蚕卵为寄主时发育起点温度5℃,有效积温235日度。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条件下,世代历期约12天,卵期1.5天,幼虫期2.5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毛虫在我国每年发生近2,000万亩,严重影响了马尾松和几种国外引种松的生长,是我国最重要的森林害虫之一。了解和掌握松毛虫蛹期及成虫期的生物学特性,对于开展性信息素工作的研究及遗传防治等,有一定的帮助。1977年第三代,1978年越冬代和第一代,我们对松毛虫蛹期及成虫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连续的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蛹 期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毛虫是湘乡市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2017年度,本试验通过频振式诱虫灯诱集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成虫进行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5月30日是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成虫上灯的高峰期,用期距法预测第一代3龄幼虫高峰期为6月19日,为最佳防治时期。有效基数法和危害程度预测数据均表明湘乡市月山镇群乐村2017年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虫口基数过大,建议提前做好防治准备工作,避免翌年越冬代幼虫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12.
宽结大头蚁PheidolenodusSmith筑巢于土中。3月中、下旬开始出巢活动取食,5、6月为繁殖高峰,繁殖期巢内各虫态个体总数高达14865头。7月中旬有翅雌雄成蚁羽化,11月下旬开始越冬,越冬期巢内个体数大减,仅以成蚁和少量幼蚁越冬。该蚁是马尾松毛虫卵和初龄幼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对人工挂放于林间的第2代马尾松毛虫卵的最高捕食率达55.33%。  相似文献   

13.
对松毛虫黑卵蜂的产卵行为及寄主选择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黑卵蜂产卵过程分为3个阶段9个步骤;当其在马尾松毛虫卵上寄生时,与寄主卵卵块和卵粒的大小及颜色无关。将马尾松毛虫卵与人工卵放在一起时,黑卵蜂只选择松毛虫卵。但在人工卵上涂上马尼松毛虫体表鳞片时,可引诱黑卵蜂在其上完成整个产卵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寄生蜂繁殖利用的效果松毛虫的寄生昆虫以卵期寄生蜂在自然界的寄生率较高,并容易繁殖,一般在防治利用上多以卵期寄生蜂为主。在江苏地区以松毒蛾黑卵蜂寄生效果最好,故又以松毒蛾黑卵蜂为繁殖利用的主要蜂种。自1956至1958年的各代松毛虫卵期,我们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数量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是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卵寄生蜂。松毛虫黑卵蜂对马尾松毛虫的数量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能提高该蜂的寄生率。利用卵寄生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发挥各种卵寄生蜂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和削弱松毛虫黑卵蜂的作用。营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是充分发挥各种卵寄生蜂自然调节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林间挂放喷涂有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卵卡,试验结果表明,林间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平均39.4%,室内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80.0%。林间观察到刚羽化的第二代赤眼蜂在松毛虫卵上活动。携带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通过其寄生行为可把病毒传递到松毛虫幼虫期,松毛虫幼虫病毒感染率3.0%,松毛虫蛹期没有观察到松毛虫病毒传递现象。  相似文献   

17.
1984~1986年在浙江省衢州市上林村,开元寺村和下山溪村进行马尾松毛虫寄生天敌种群数量周年消长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年中,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第1代最高,第Ⅱ代次之,第Ⅲ代最低;茧蛹期天敌寄生率第Ⅱ代最高,越冬代次之,第Ⅰ代最低。松毛虫卵期和茧蛹期天敌寄生率随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但与松毛虫种群的变动趋势有关。松毛虫处于下降阶段,天敌种类多,寄生率高,而松毛虫处于发生初期和上升阶段,天敌种类少,寄生率低。无论是卵期或蛹期的天敲种类和寄生率,上林村明显地比开元寺和下山溪村两地的种类多,寄生率高。卵期优势天敌第Ⅰ代主要是平腹小蜂,第Ⅱ代和第Ⅲ代主要是赤眼蜂和黑卵蜂,茧蛹期优势天敌主要是寄蝇类。溴氰菊脂和苏云金杆菌两种农药对蛹期寄生天敌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严静君  姚德富 《林业科学》1992,28(5):405-411
根据1985—1991年在北京西山地区研究结果,油松毛虫连续7年处于低密度状态,虫口密度在0.4—11.7条/株间变动;黑足凹眼姬蜂年平均寄生率为25.22±11.14%,其寄生率高低与寄主密度大小呈负相关,寄生率高于25%时,次年松毛虫种群数量下降;黑足凹眼姬蜂与松毛虫狭颊寄蝇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该蜂寄生率高的年份,寄蝇寄生率很低或没有寄生;被姬蜂寄生的松毛虫越冬幼虫,早期出蛰数量多于后期出蛰,该蜂在野外的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舞毒蛾和榆毒蛾,一年中在不同寄主上可完成4—5代;越冬寄主是松毛虫;因受转主寄主、重寄生蜂和夏季高温影响,该蜂的季节种群动态规律为春季数量多、夏季种群凋落,秋季数量又开始上升。据7年观察,该蜂对低密度的松毛虫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研究马尾松毛虫的空间格局,对于深入了解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选择、确定合适的估计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方法和该虫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种群消长的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通过对衢州市开元寺、荆溪、横路、华墅的马尾松林和马尾松毛虫(1984)第一、第二代、越冬前、越冬代  相似文献   

20.
我市丘陵地区的马尾松林,几乎年年都有松毛虫发生,轻则受害,重则成灾。在“以菌治虫”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最近几年,开展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试验。1978年,在本所周围第一代松毛虫卵期放蜂治虫500亩,平均寄生率62.2~92.95%。第二代松毛虫卵期放蜂治虫210亩,平均寄生率75~8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放蜂区,基本抑制了松毛虫的大发生。几年的实践证明,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主要优点有:(一)繁殖赤眼蜂的工艺简单,生产方便,掌握了繁蜂技术,就可以利用简单设备大量繁殖利用;(二)使用简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