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商品免育肥期以精料为主,在消化吸收限度内,大量利用碳水化合物饲料,保证混合饲料的供给:成年兔的育肥是指在繁殖、生产和生长发育过程中被淘汰的种免、青年兔等:育肥期一般为13~35天,育肥期应尽量安排在2次换毛之间,育肥艮好的可增重1~1.5千克,  相似文献   

2.
陈冬辉 《河南农业》2008,(15):28-28
大豆一生分为3个时期,种子萌发到始花之前为前期,始花至终花为中期,终花至成熟为后期。大豆吸氮高峰在开花盛期,吸磷高峰在开花到结荚期,但幼苗期对磷十分敏感,吸钾高峰在结荚期。大豆整个生育期对氮肥的吸收是“少、多、少”,而对磷的吸收是“多、少、多”。因此,必须重视花期供氮,而磷肥以作基肥和种肥为好。大豆施肥要求667m^2施氮2~5kg,磷5~7.5kg,钾7.5~10kg。即尿素8kg.过磷酸钙20~25kg,氯化钾或硫酸钾10kg。  相似文献   

3.
刘俊利 《现代种业》2005,(3):37-37,39
一、抓好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育雏进行科学管理,是提高鹌鹑日后产蛋率的重要保证。确保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是温度的管理,一定要保证较高而稳定的温度:1~3天38℃~39℃,4~5天36℃~37℃,6~10天35℃,10~35天30℃-32℃。育雏宜采用单层平网方式,这种方法光照好,温度均匀,卫生条件好,传染病发病率低。育雏期应分别在5日龄、  相似文献   

4.
番茄原产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属茄科植物。番茄喜温不耐炎热,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范围为15℃~30℃,苗期生产适宜温度为白天20℃~25℃,夜间10℃~15℃为宜。番茄喜充足的光照,幼苗期需要照度2000LX以上,并喜肥沃疏松、透气性好、p...  相似文献   

5.
玉米穗期是玉米一生中吸收养分最快、最多的时期,是雌雄穗小穗、小花分化的盛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追肥的主要时期。重施穗肥能促进植株上部节间伸长,叶面积增大,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保证雌穗小穗、小花分化良好,为后期籽粒灌浆饱满和增加粒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穗肥应在雌穗小花分化开始时追施为好。在正常情况下,这一时期植株的叶片数早熟品种展开叶为8~9片,可见叶12~15片;中熟品种,展开叶10~11片,可见叶14~17片;晚熟品种,展开叶12~13片,可见叶16~19片,此时即是追施穗肥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6.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纵卷叶螟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118-119
甲维盐WG防治三代稻纵卷叶螟见效快、效果好,适期用药1次,防效可达80%以上;最佳用药适期为幼虫1~2龄高峰期用药,最佳用量为16g/667m2;以上午8∶00~9∶00、或下午3∶00后用药为好,选择晴天或多云天用药为宜。  相似文献   

7.
56日龄后的成鸭和70日龄后的成鹅,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饱、足、静、洁”四字:“饱”,可根据未产期、开产期、停产期等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配方搭配的饲料。未产期重点是加强放牧,增强体质和提高觅食能力,应多喂青粗饲料,并适当补喂精料,要求料中含粗蛋白质14%左右;开产期要增加精料,料中含粗蛋白质18%~22%左右,并喂好夜餐,停产期应转入以放牧为主的粗饲料期,料中粗蛋白质为13%~14%。“足”,保证鸭鹅饮水充足、清洁,饮水深度为8~12厘米。“洁”,保持鸭、鹅体清洁,防病灭虱,棚内要及时清除粪便,更…  相似文献   

8.
普科大蒜苔成熟适中,产量高,效益好,667m^2,纯收入可达2100元以上,播种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最佳播期为9月25日~10月1日,667m^2留苗密度40000株,封冻前浇好冻水,翌年3月10日左右及时浇返青水,全生育期浇7~6次水,667m^2施碳铵225~250kg,每浇两水就拖一次肥,抽苔前一周停止浇水,蒜苔由直立生长转入顶端下垂为最佳收获期期,蒜苔收后20天开始收获蒜头。  相似文献   

9.
米蛾在新疆的繁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进米蛾在新疆繁殖和利用,观察了米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在温度为25~29℃,相对湿度60%~90%的条件下,米蛾发育历期为40~58d,随着温湿度的升高,米蛾发育历期缩短,在谷制品中添加营养物质,筛选出了质优价廉,饲养效果好的DM配方饲料,为米蛾的扩大繁殖提供了物质保障。米蛾卵的冷藏试验表明,在0~5℃变温条件下,米蛾卵的冷藏时间不宜超过3d,否则将影响赤眼蜂的产卵寄生。  相似文献   

10.
江启荣  蒋玉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07-1807
0.9%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效果好,对甘蓝安全,持效期在7d以上。用量以666.7~1000.0ml/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皖麦16号(8553)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亩产350—400公斤,适合淮北中北部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0厘米左右,长芒,白壳,白粒,千粒重40克,粗蛋白质含量13.34%,抗条锈和白粉病,轻感叶锈病,中感赤霉病,较抗吸浆虫,耐旱,耐青干,抗倒伏,抗寒性较差。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20—25万之间。  相似文献   

12.
“协调型”小麦新品种川农17的高产纪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2003年在四川省彭山县示范种植了400多公顷川农17等协调型小麦新品种,普遍反映该新品种高抗条锈病、白粉病、中抗赤霉病,抗倒伏,穗数与穗重协调,成熟时仍保持了较多的绿色叶片,出现了较多的高产田块。经验收,实收产量最高的田块产量达9712 5kg/hm2,据记载,这是迄今成都平原上的小麦高产新纪录。高产栽培的基本经验是降低基本苗数量,施足底肥,适当追肥,抽穗后保持田间不干旱。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的选育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渝黄1号是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油菜研究室采用化学杀雄配制的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经重庆市多点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区示范,表现出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出油率高、油清澈透明、抗(耐)病害、熟期适中等特征。重庆市区试两年平均产量1888.6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0.9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36.7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4.39%,生产示范最高产量达3214.50kg/hm^2。2001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抽穗开花期高温对水稻剑叶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目的】探明水稻功能叶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反应及适应机理。【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对两个耐热性不同的水稻品系进行高温处理(8:00~17:00,37℃,17:00~8:00,30℃),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热稳定蛋白和膜透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下降,胁迫后恢复期间稍有回升,耐热品系996叶绿素含量高于热敏感品系4628。高温使剑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细胞间CO2浓度上升,与热敏感品系4628相比,耐热品系996在高温胁迫下能保持较高的光合特性;高温使水稻剑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热稳定蛋白含量上升;热敏感品系4628剑叶中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在高温胁迫下增幅大于耐热品系996。【结论】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中能保持较高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以及较低的膜透性和MDA含量,是耐高温品种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杂交育种与γ-射线辐射相结合,育成中籼稻皖稻57。该品种参加2a省区试,平均产量7087.9kg/ha,较对照密阳23平均增产12.5%,1a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141.2kg/ha,较对照桂朝2号增产5.9%。株型较紧凑,茎秆坚韧,分蘖力强,稳粒结构协调。米质优良,市场商品性好。抗至中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中抗至高抗白背飞虱,抗至高抗褐稻虱。为优质、高产、多抗、早熟中籼品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我省及黄淮区试、生产试验资料,分析了皖89236小麦的增产潜力、产量三要素通径系数和动态结构,并作了抗逆抗病性模糊评判等,结果表明皖89236产量分布主要集中在5250—7500kg/ha;随产量水平上升,三要素的总趋势是上升的,但穗粒数在产量水平低于6750kg/ha时上升较快,而成穗数、千粒重则在产量水平高于6750kg/ha时增幅较大;对产量的贡献,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要素间相关系数较大,因而自调能力强,综合抗性好,对白粉、叶锈、叶枯、赤霉等病害中-高抗,抗倒伏,耐青干,稳产性好,适应范围广,是个潜力很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安徽双季晚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和1991年在芜湖和舒城两地选用秀水664进行双季晚粳秧龄、密度和每公顷施氮、磷、钾量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该五因素对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影响极显著。用回归方程模拟选优,每公顷产量达6750kg以上组合有836个,95%置信度的秧龄32.7~33.4天,48~49.5穴/m~2,每公顷施纯氮175.5~180kg,磷52.5~57kg,钾123~135kg。本文还制订了与回归数模相配套的栽培模式表。  相似文献   

18.
高含油量油菜杂交种双油092的选育及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油092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中双9号为母本、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32B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双油092在2010—2011、2011—2012年度河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8.5 kg/hm2,比丰油9号(对照)增产12.43%;在2012—2013河南省油菜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478.8 kg/hm2,比对照增产9.52%。双油092品质优良,含油量高,经检测,2011—2012、2012—2013年度双油092芥酸含量分别为0.0%、0.1%,硫苷含量分别为17.19μmol/g、19.78μmol/g,含油量分别为46.60%、45.76%。该品种抗(耐)菌核病、病毒病,抗寒、抗倒。规模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适时收获等技术是双油092获取高产和保持优良品质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振初  钟光亮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2):1473-1475
【目的】探讨施氮水平和抛栽密度对优质杂交稻百优838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的保优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10年晚造在广西北流开展百优838不同抛栽密度和氮肥用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施肥水平为主区,密度因子为副区。【结果】在每公顷施105~225 kg纯氮、抛秧密度24万~36万穴范围内,单位面积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和抛秧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密度对有效穗数增加的贡献更大;施氮量显著影响百优838的产量;抛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出与施氮水平的高度互作,低氮水平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高氮水平下,高密度加速了群体的恶化和产量的下降。【结论】百优838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水平为105~165 kg/ha,适宜抛栽密度为30万穴/ha,低氮水平下其密度可增加至36万穴/ha。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育高淀粉多抗甘薯新品种,为长江流域薯区甘薯淀粉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优质高产品种苏薯16号为父本、高抗高淀粉率品种浙紫薯1号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采取干物质含量和产量低世代选择,抗性和品质高世代鉴定的技术路线选育甘薯新品种,并参加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区域试验和多点生产力大区比较试验.[结果]选育的苏薯29属淀粉型甘薯品种,薯形呈长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数平均4.6个,大中薯率84.8%,耐盐、耐贮性较好,熟食品质优;在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区域试验中,平均薯干产量9964.4 kg/ha,比徐薯22(CK)增产11.95%;平均淀粉产量6786.3 kg/ha,比CK极显著增产15.58%,平均薯块干物质含量和淀粉率分别为33.75%和23.00%,分别比CK高3.40%和2.95%(绝对值);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和蔓割病,不抗黑斑病.2016年5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苏薯29,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16015.[结论]苏薯29丰产稳产性好,淀粉产量高,适合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也可在江苏滩涂盐碱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