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章志兴  吕飞良等 《种子》2001,(3):58-59,80
Ⅱ优3027(Ⅱ-32A/R3027)具有产量高、穗型大、品质佳、株型好、抗性良、适应广、易制种等优点,是一个单季和连晚兼型的强优新组合,2000年4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其高产栽培宜采取“主攻大穗,稳定有效穗和千粒重,提高结实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Ⅱ优3027具有产量高、抗性好、米质优等特点,在我省有较大面积的推广。本文采用不同的播栽期,利用定穗观察结果及气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影响Ⅱ优3027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移栽期、播期及抽穗前13d至抽穗后10d的光、温、水等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3.
益丰优3027选系江西大众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晚稻品种,2010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大面积示范表明,益丰优3027选具有产量高、分蘖力强、穗层整齐、结实率高、抗性强等优点,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中,笔者将"多用1斤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集成应用于益丰优3027选的栽培过程,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Ⅱ优1511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最稳定,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波动相对较大,其中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达显著水平。因此,在生产上要充分挖掘Ⅱ优1511的潜力,关键在于保证有效穗,同时兼顾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协调好产量构成要素的关系,最终实现足穗、大穗。  相似文献   

5.
水稻三系不育系G 98 A组合测配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G98 A进行大量组合测配,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G98 A与Ⅱ-32 A、中九A的配合力,结果表明:G98 A配合力与Ⅱ-32 A、中九A相当,G98 A配组组合千粒重最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均介于Ⅱ-32 A和中九A配组组合之间,大穗大粒是G98 A配合力表现的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2号产量结构及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Ⅱ优航2号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研究各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构成因子中,以有效穗、穗粒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高产栽培技术上要主攻有效穗和穗粒数,在足穗、大穗基础上,增粒增重,从而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7.
利用DPS数据统计软件,对Ⅱ优航2号的6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Eberhard and Russell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Ⅱ优航2号产量的作用最大,结实率和穗实粒数对产量也有较大影响.高产栽培策略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提高结实率.笔者还对该组合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Ⅱ优航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都优于对照,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迟熟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8.
以大穗型杂交中籼稻隆两优华占、峰两优938、皖稻187、Y两优900、湘两优2号、超优1000为材料,将这些材料的穗部分成"穗上部"、"穗中部"、"穗下部"3个部分,每个部分再把一次枝梗子粒和二次枝梗子粒分别分成"上部"、"中部"、"下部"3个粒位,合计18个子粒部位。2014和2015年采用灌浆结实期田间跟踪取样的方式,对不同年份不同播期的种植材料进行考察,对比研究不同子粒部位的灌浆特点。结果表明:在一次枝梗子粒中,是靠近二次枝梗的"下部"子粒优先灌浆,遵循"下部"子粒优先于"中部"子粒、"中部"子粒优先于"上部"子粒的灌浆规律,在灌浆过程中,其受精粒率增幅呈现前期大、后期小的特点;在二次枝梗子粒中,是靠近一次枝梗子粒的"上部"子粒优先灌浆,靠近穗轴的"下部"子粒最后灌浆,在灌浆过程中,其受精粒率增幅呈现前期和后期小、中期大的特点。子粒灌浆在灌浆前、中期以一次枝梗子粒为主,受精粒千粒重表现是:穗上部一次枝梗穗中部一次枝梗穗上部二次枝梗穗下部一次枝梗穗中部二次枝梗穗下部二次枝梗;在灌浆中、后期以二次枝梗子粒为主,受精粒千粒重表现是:穗上部一次枝梗穗中部一次枝梗穗下部一次枝梗穗上部二次枝梗穗中部二次枝梗穗下部二次枝梗。大穗型杂交中籼稻在长期阴雨、严重缺少光照或光照强度太弱情况下,出现子粒同化物减少而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9.
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旗叶光合特性及氮素调控效应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大田条件下,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及其氮素调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豫麦66的旗叶叶绿素含量、PSⅡ潜在活性、PSⅡ光化学的最大效率、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以及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等性状均优于多穗型品种豫麦49,且PSⅡ量子效率和光合速率在灌浆中后期具有明显优势,从而有利于豫麦66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和相关分析对Ⅱ优7号不同试验栽培条件下形成的不同产量群体结构经济性状分析,其高产产量构成因子应以增穗为基础,同时增加单穗着粒数,以攻大穗,达到Ⅱ优7号高产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同穗粒结构杂交稻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穗粒结构不同的杂交稻汕优63、Ⅱ优838、丰两优四号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3个品种参加区试的产量构成,进行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4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4个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4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多、每穗粒数中等的汕优63,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与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37.3%和38.1%,提高结实率对增产的贡献率为24.1%;穗数中等、每穗粒数较多的Ⅱ优838,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对增产的贡献率为62.2%,提高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为26.2%;穗数较少、每穗粒数多的大穗型品种丰两优四号,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49.2%和44.8%。可见,穗数多、每穗粒数中等的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与每穗粒数,同时提高结实率;穗数中等、每穗粒数较多的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同时提高每穗粒数;穗数较少、每穗粒数多的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超级稻Ⅱ优明86的高产结构特征,根据2006~2012年131套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9.02%,穗粒数为27.27%,千粒重为11.92%,结实率为8.37%。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对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为52.33%和46.68%。总粒数对库容量的贡献率为91.68%,千粒重为11.92%。库容量对产量的贡献率89.44%,结实率的贡献为8.37%。说明Ⅱ优明86的高产、超高产的关键是应培育多穗大穗,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粒数,扩大库容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Y两优1号的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通过在Y58 S始穗以后分次喷施制种乐Ⅱ型"920"和普通"920"的对比试验,了解制种乐Ⅱ型"920"对Y两优1号制种异交特性和抗黑粉病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复合型制种乐Ⅱ型"920"以后,Y58 S在花时、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结实率、降低裂颖率、防治黑粉病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喷施普通型"920".  相似文献   

14.
用大刍草作受体和现代玉米杂交,对产生的"中间型"种子进行种植观察,其后代出现分蘖、分枝、多穗;由此我们认为玉米的进化过程是:分蘖→分枝→多穗→现代玉米;现代玉米出现分蘖、分枝、多穗均属"返祖现象"。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兰考矮早八幼穗分化和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主茎、分蘖Ⅰ、分蘖Ⅱ分蘖成穗、碳氮代谢的变化及其种植密度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小花分化期,主茎与分蘖幼穗分化进程差异很小,之后差距增大,且随密度增加分蘖的幼穗分化更加滞后.262.5×104苗/hm2密度下,可溶性糖含量及碳氮比优势明显,不同茎蘖间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主茎>分蘖Ⅰ>分蘖Ⅱ.随密度增大氮含量降低,不同茎蘖间差异较小.表明在幼穗发育过程中,主茎竞争优势易引起分蘖碳素营养不良和碳氮失调,导致主茎与分蘖的差距拉大,影响分蘖成穗.  相似文献   

16.
为选育新的杂交水稻强优恢复系,用2个配合力高的CDR22恢复系与3027恢复系杂交选育了强优恢复系TR16,本文对恢复系TR16的选育及应用进行了探讨。TR16恢复系为优异种质资源材料创新,其组配的杂交水稻组合中优T16、金优T16、Ⅱ优T16已通过贵州省审定。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Ⅱ优8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张志雄向耀武张安中周贤明(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66)Ⅱ优802系我所以采用生物技术为主育成的大穗、大粒、配合力高的优良籼型恢复系川恢802与Ⅱ-32A组配的杂交水稻新组合。1992~1995年...  相似文献   

18.
对目前浙西地区杂交水稻主要制种组合亲本,包括恢复系密阳46、明恢63、浙大8220、R3027及不育系Ⅱ-32A、协青早A等,不同季别的生育动态进行观察研究,明确了其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等一系列技术参数,为配制不同组合、确定合理的制种季别、制定正确的播差期及花期预测提供可靠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9.
高产高抗白叶枯病杂交水稻Ⅱ优9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98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于1998年以穗大粒多、高异交率的不育系Ⅱ-32A为母本、含抗水稻白叶枯病基因Xa-7的恢复系抗恢98为父本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Ⅱ优725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用Ⅱ-32-8A与优质恢复系绵恢725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大穗型杂交稻新组合,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2000-2002年我公司在荆州市丘陵山区制种1500亩,平均亩产299.3kg。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亲本主要特征1.1Ⅱ-32-8A属中籼类型,感温性弱。主茎叶片数15.5片,播始历期84d左右,比珍汕97A长24~29d。株形紧凑,繁茂性好,长势旺,茎粗抗倒。分蘖力不如珍汕97A,但成穗率高,穗大粒多,每穗着粒160粒,千粒重24g。抽穗整齐,花期集中,张颖角度大,柱头外露率高。在花期相遇、天气正常的条件下,异交结实率高达65%,而珍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