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土壤湿度观测中的取土重复次数,测定深度和灌溉地加测等问题进行了田间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改进观测方法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台站大气探测仪器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对现用和备用仪器的使用和管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台站日常工作实际,提出了部分可以借鉴的管理方法和仪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农学,资源及环境等学科对土样的集中获取需求,研制了一种以汽油机为动力,直压式进入土壤的机动取土器。阐述了汽油机取土器的主要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其核心部件取土杆、动力头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取土器工作时的阻力主要有端面阻力、外环摩擦力和内环摩擦力,给出了3种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并且以100 mm直径取土器为例计算出了其工作阻力。根据取土器的工作阻力和机械传动效率计算出了汽油机所需功率,根据市场提供的汽油机种类进行了选型。为验证所设计汽油机取土器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取土器的性能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集土样效果良好,取土效率是同类型手动取土器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介绍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年报表数据的观测和确定方法,包括台站参数,云量/降水量,初、终日期和初终间日数,天气气候概况、备注和现用仪器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液压测试技术设计的井下钻压随钻测量装置,可实时测量井下钻压、井下环空压力等工程参数。对井下钻压获取方法及特点进行分析,对井下钻压测量装置的总体结构、原理、特点及工作性能指标进行简要介绍;最后对测量仪在试验井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井下钻压测量装置请晰记录了接单根、开泵、停泵、起钻、通井、下钻、钻进等工况下的钻压和井下环空压力,所记录数据与录井数据和现场工况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土壤水分测定中的几个主要的共同性问题作了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是很大的,而且小分复杂。为了掌握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点的可靠数据,在空间方面主要是探讨测定深度,测定层次和重复次数;在时间方面主要是探讨测定的间隔日期。本文着重分析第一个问题,并对取土量等问题作了一些论述。所得结果可供台站观测和科研工作中测定土壤水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修正的杨格模式钻速方程出发,根据刮刀钻头和PDC钻头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钻速方程。该方程修正了钻压和转速对钻速的影响关系,认为在钻头剪切破坏弹塑性岩石时,转速和钻头牙齿的吃入深度直接影响钻速,钻压是通过影响牙齿的吃入深度而影响钻速。通过岩石的压入试验,可以确定钻压和牙齿吃入深度的关系。由于改进的钻速方程没有地层可钻性系数,因而表达形式更简单,其意义更明确。  相似文献   

8.
郭锋 《吉林农业》2012,(1):123+121
DYYZ系列中小尺度自动气象站可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风向、风速、雨量)等地面气象要素进行定时自动采集、计算、处理、存储和通讯,提高了观测时效,消除了人工读数误差、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但是,随着自动气象站的普及使用,相应的故障处理给维护人员造成了一定困难,根据自动气象站的常见故障,做出总结,希望对台站的仪器维护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取土钻是在土壤、地质、水利、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采集土壤或全体样本的工具。它的研制孕育于土壤科学及地学,又可推动和促进土壤科学和地学的发展。取土钻按操作力源可分为手动钻和机械(动力)钻。以人体动力为主的称手动钻。一般结构简单、重量轻、携带方便,大多数无需借助运输工具。手动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该类钻要具有良好克服土体阻力的结构及足以使取样操作成为可能的操作方式。在有效克服土体阻力的前提下,减粘脱土和保持原状土显得尤为重要。以机械动力为主的称机械钻。需要机械动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用于测试车用内燃机橡胶式扭振减振器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衰减振动江、传递函数判别法和共振相位法作了比较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共振相位法测试结果稳定可靠,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1.
BUFR版台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象现代化的推进,新型自动站和业务软件的全面启用减轻了气象测报人员的巨大压力。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台站现用的BUFR版台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ISOS)在软件安装、业务应用、问题处理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一、新基质旱育秧的优点 1、解决取土难的问题。我省春季气温较低,回暖晚,土壤解冻慢,受雪水和雨水的影响,土壤湿度大,造成水稻取土、拉土、筛土困难。加之春季待播时间短,农时紧张,严重影响了水稻适时旱育苗,播种期拖后,易造成水稻贪青晚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气象装备在ASOM2.0系统中整个周期的操作方法,包括新建、换上和撤下、申请报废等仪器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操作方法分析,为台站工作人员在业务上提供借鉴方法,提高了台站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作者近几年预审工作的实践,在对自动气象站月报表审核中发现的不正常数据进行分析,审核中发现台站仪器问题从而指导台站对仪器进行维修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验和比较4个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方法】根据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建立北方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其中潜在蒸散量子模型分别用国内彭曼修正式(简称国内法)和FAOPenman-Monteith(简称FAO法)方法,作物发育期子模型分别用多年平均发育期法和积温法。用2002年6~9月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试验基地的21个不同水分处理小区的夏玉米全生育期观测资料(包括土壤湿度、作物发育期、气象和灌溉等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和比较。【结果】在土壤湿度中等和较低的情况下,土壤水分预测模型中潜在蒸散量子模型采用国内法对不同预测时效下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的平均预测精度高于FAO法,而在土壤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则反之;国内法和FAO法在不同预测初始日期下,对所有试验小区土壤水分的平均预测精度均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水分预测模型中,作物发育期子模型采用积温法或多年平均发育期法均可对北方地区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进行预测,两者对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预报的最大绝对差值小于5 mm。【结论】土壤水分预测模型中潜在蒸散量子模型采用国内法对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的预测精度高于FAO法;土壤水分预测模型中作物发育期子模型采用多年平均发育期法和积温法对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的预测精度基本相同。利用该模型还可对北方夏玉米农田进行灌溉预报和排渍预报。  相似文献   

16.
黄中雄  夏小曼 《农技服务》2009,26(10):38-40
介绍了在进行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水文常数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测定技巧,对计算公式进行了详细推导,对一些台站在测定中易犯的错误进行了剖析,以帮助各土壤湿度站全面系统深入正确地理解规范,做好土壤水分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基双频段微波辐射计测量土壤湿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研制的双频段微波辐射计进行地基遥感土壤湿度试验,根据试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L、C波段反演土壤湿度经验回归模型。用这个回归模型对随后的降雨过程中土壤湿度进行反演,所得结果与实地采样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当土壤湿度小于75%时,亮度温度与土壤湿度呈线性关系。试验结果验证了微波遥感土壤湿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这种根据辐射计实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的测定方法简单,适应性强,但一般仅具有局部地区应用价值,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缺乏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影响,于2019年11月—2021年4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乌素图实验林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开展开顶式增温试验(OTC),分析增温对油松林各土层(5、10、20、40 cm)土壤温湿度及大气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试验期间OTC内平均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分别增高了1.05和0.65℃。各层土壤温度在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平均土壤温度增高1.83℃,夏季增温幅度最小,平均土壤温度增高0.28℃;大气温度在夏季增温幅度最大,大气温度增高1.18℃,冬季增温幅度最小,大气温度增高0.24℃。OTC内平均土壤湿度降低3.31%,夏季土壤湿度降幅最大,降幅为5.62%,冬季土壤湿度降幅最小,降幅为0.90%。OTC内平均大气湿度增高了0.83%,秋季大气湿度增幅最大,增幅为1.75%,夏季大气湿度增幅最小,增幅为0.12%。开顶式增温箱有效改变大气与土壤温度,对土壤湿度降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日照观测是台站地面气象观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仪器的安装是否正确,日照纸涂药质量的好坏,仪器的维护检查等常在日常工作中被忽视.由于其不像温度、降水等要素那样有自动和人工两套设备可以进行对比观测,从而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因而日照观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是在业务检查和质量统计时才被发现指出.  相似文献   

20.
高瑜  刘素娟 《北京农业》2012,(21):177-178
日照观测是台站地面气象观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仪器的安装是否正确、日照纸涂药质量的好坏、仪器的维护检查等常在日常工作中被忽视.由于其不像温度、降水等要素那样有自动和人工两套设备可以进行对比观测,从而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因而日照观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是在业务检查和质量统计时才被发现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