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湖南双季稻田长期不同施肥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测定了晚稻期间4种不同施肥方式下(无肥区、化肥区、秸秆区和习惯性施肥区)CH4和N2O的排放速率,并计算了其综合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晚稻生育期内CH4的排放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习惯性施肥区和无肥区插秧15d达到最高峰,化肥区和秸秆还田区则推迟5 d到来;晒田期间稻田表现为甲烷的汇。无肥区和秸秆还田区N2O在整个测定期只有一个排放高峰,化肥区和习惯性施肥区N2O排放有两个峰值,分别在插秧后15和35d。秸秆区和习惯性施肥区CH4温室效应较大,化肥区和习惯性施肥区N2O温室效应较大,其中综合温室效应以秸秆区最大,习惯性施肥区和化肥区次之,无肥区最低。  相似文献   

2.
对旱作农业区和河西灌溉农业区分别选用不同的指标,用模糊聚类方法,将本省划分成7个水分区,13个亚区,并对各区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土地利用的方向。牧区以定性方法设置测站,农区采用分层对称等距法布设测站。以随机抽样方法求得农区测站总数,以降蒸差变异系数和耕地而积系数求算各水分分区权重,并依此确定各区测站数,在此基础上按面积等距法确定测站位置。从抽样误差,代表耕地面积等方面论证了测站布局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6—10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凋落物土壤微生物量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盘锦芦苇湿地凋落物土壤微生物量C未收割区大于河岸区;未收割区和河岸区垂直层次变化不明显。并进行了未收割区和河岸区土壤微生物量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特点将土壤水分分区指标归纳为三类:第一类表示农田土壤含水量水平,第二类表示土壤供水状况,第三类表示旱期长短。各类指标又有生长期内和春、秋两关键时期三个指标。对每一类三个指标应用类平均聚类方法得到三个分区方案。在此基础上以第一类指标所得方案为主,进行协调,将黄土高原划分出4个土壤供水类型区,12个土壤干旱类型亚区。最后对各水分区的特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对79个云南主要植烟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1.1%的云南主要植烟土壤尚属清洁,未受污染,但有8.9%的土壤受到轻度污染;在污染的重金属中,镉污染稍严重,其次是汞。结果也表明云南烟区土壤基本没有有机氯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全国产煤最多的山西省各类煤矿土地退化的现状和类型进行全面调查,认为不同作业方式是影响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在研究煤矿区土地退化的成因、程度、范围及其影响的基础上,针对煤矿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行政管理方式,从政策和技术等层面上提出了矿区生态恢复的策略和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川西茶区29个县市茶园中的243份土壤样本的As、Cd、Cr、Cu、Hg、Pb等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川西茶区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以GB15618-1995和NY5020-2001进行评价,243个取样点茶园土壤中Cd有5个超标样点,超标率为2.1%,他5种元素均无超标点;从单因子污染指数可以看出,各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Cr>As>Hg>Cu>Pb,其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为Pi<1,各地的综合污染指数均为P综<0.7。据此可以认为,川西茶区茶园土壤未受这6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地统计技术研究了淄博优势玉米监测区土壤砷元素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淄博优势玉米监测区土壤砷元素监测数据呈对数正态分布,其经验半变异函数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在北偏东70°方向上连续性最强。应用指数模型拟合经验半变异函数,采用普通克里格法预测了砷元素的空间分布状况,研究表明,本区域砷元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污水灌溉是引起土壤砷元素空间变异性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山西省农田土壤湿度各因子的时空变化,对各因子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选出独立性较强年降蒸差、4~5月降水量≤100mm 的概率和生长季内0~50cm 土层含水量为分区指标,应用180DATA 模糊聚类—自组织分析技术将本省分成10个土壤水分区,并作了详细的分区评述。  相似文献   

10.
以20世纪80年代初普查的上海市农田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为依据,通过对占上海郊区蔬菜种植面积达50.5%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调查,分析了近20年来上海蔬菜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累积状况及其累积原因。结果表明,Cd、Hg和Zn是上海蔬菜农田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累积污染物,其累积原因除了长期以来郊区工业“三废”排放和过去污水农田灌溉、污泥农用区的受污染土壤因城市开发建设发生迁移外,还与过去大量施用含Cd杂质的过磷酸钙化肥和含Zn较高的鸡粪和猪粪有机肥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集江苏省滨海县滩涂盐碱地土壤,以菜园土壤作为对照,系统研究了微生物区系及生态、生理特征。结果表明,盐碱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对照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除细菌数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真菌、放线菌、解磷菌及钾细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土壤低1.57倍、22.34倍、5.59倍及259.39倍,达极显著差异;盐碱土基础呼吸作用、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比对照低1.01倍(达极显著差异)、0.94倍(达显著差异),但基础代谢商(qCO2)却和对照无显著差异;盐碱土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低1.19倍,而脲酶活性却比对照高0.41倍,均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分析了东北片所辖地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主要特征,依据生长季内0~50cm土层平均贮水量等4个指标,采用类平均聚类方法将该片区分成12个土壤水分区,并作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以各区的面积大小、农林牧比重、平原山丘比重求出各区的权重系数,利用分层抽样原理,得到土壤湿度测站合理布局结果,并简要论述了该结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无公害农药锐劲特悬浮剂在南亚热带稻区防治水稻多种害虫的效果及其对稻田害虫天敌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锐劲特5%SC30mL、锐劲特5%SC50mL、锐劲特80%WG3g、锐劲特5%SC20mL+敌杀死2.5%15mL、锐劲特5%SC20mL+三唑磷20%EC100mL、三唑磷20%EC150mL+杀虫双18%水剂300M和空白对照(清水,CK)。结果表明:30 ̄50mL.0.067hm-25%锐劲特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明显而持久,防效达100%,但兼治稻飞虱疗效有待进一步改善,而锐劲特+蚍虫啉类药喷施水稻防治效果最佳,几乎可防治所有水稻害虫,水稻总产量比不施农药虫害严重的对照区提高81.77%。但所有农药包括锐劲特对天敌都有一定的杀伤力,锐劲特对隐翅虫杀伤作用比较明显,对蛙类、蜘蛛也有一定的伤害作用,说明施用无公害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年降蒸差、年降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等指标,运用类平均聚类分析方法,将京、津、冀地区划分出5个土壤水分区,并作了评价。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全区测站密度,在此基础上又依据各区田间持水量的变异程度,面积大小和农业指数,计算出各区的权重,以确定测站的布局和落点。分析了济南、密云等8个站的多年0~100cm 土层各层土壤湿度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对土壤湿度测定深度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几年莱芜烟区烟叶的主栽品种NC55的质量特性,对收购过程中C3F和B2F二者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两者之间部位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从脉相和叶形方面;另外,身份、油分、残伤、内在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也存在不同,初步总结了莱芜烟区烤烟C3F和B2F烟叶等级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农业气候方法估算了内蒙古区主要作物水分的供需特征,评价它们的需水满足程度,并根据本区水资源状况,提出了其合理利用的意见,以期达到最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将A l加入到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对龙眼、荔枝、黄皮3种果树幼苗进行培植,通过水培试验,了解由于酸雨使土壤酸化导致土壤A l活化而造成的对华南名优水果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培液中A l浓度升高,龙眼、荔枝、黄皮果树的生长均受到影响,果树的根长,须根量均减少,高A l时根尖黑褐,叶片失水或枯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随着A l浓度升高,根尖细胞体积变小,抑制根尖伸长区细胞分化。暴露7 d根尖Feu lgen染色发现,A l 50μg.mL-1组根尖细胞小,有少量细胞壁模糊不清,部分细胞质染成紫红色,似细胞核遗传物质外溢。随A l浓度升高,龙眼和荔枝对营养物质N、K、Ca和H2O的吸收下降,尤以龙眼对K、Ca的吸收影响大,但对于黄皮,低量A l能增加其对K、Ca的吸收,高A l仍使其对营养物质吸收下降。提高土壤pH值和施入磷肥有助于降低土壤活性A l含量并改变A l化学形态,降低A l毒性,施加K、Ca肥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华北平原曲周地区曾经是典型的盐碱地区,在对该地区的农用机井情况进行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地区目前的地下水埋深状况,并根据研究统计资料与30 a前的地下水埋深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曲周地区的潜水层埋深以0.7 m.a-1的速度直线下降,进一步分析了当地地下水埋深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当地加快节水农业,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对贵州省六盘水市某铅锌冶炼厂废弃地复垦整理区进行详细踏勘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分布状况,以拆毁的冶炼炉及矿渣场为中心划分为3个采样区域,采集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混合样品9个和项目区外未受污染影响的耕作层混合土样1个以及矿渣样品1个,分别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Cu、Zn、Pb、Ni、Cd、Cr、Hg、As含量以及部分理化性质,应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区域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废弃地上矿渣场堆放的铅锌冶炼矿渣中除Cu、Cr、Hg的含量较低、污染指数小于1之外,Zn、Pb、Ni、Cd、As的含量很高,其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2.95、45.14、1.00、10.67、50.41,综合污染指数高达36.98,属于剧烈污染源。项目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在0.77~1.99之间,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的未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占总样品数的50.00%,而综合污染指数大于1.00但没有超过2.00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50.00%,表明项目区仅有部分土壤遭受重金属的轻度污染。在控制矿渣潜在污染扩散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复垦整理、改良技术和合理的利用方式,可以促使该废弃地恢复农业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苏省最南部吴江市、最北部丰县的表层土壤化学元素调查,分有益、有害两类评价了其差异性。吴江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明显高于丰县,土壤中B、S、Zn、Se、Cu、Si、Fe等7种矿质库资源也较丰县丰富。丰县P、K、Mo、Mn、Na、Ca、Mg等7种矿质元素库资源较吴江丰富。但两地区土壤中Mo、K、B、Zn、Mn资源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均较为缺乏,Mo元素属严重缺乏,土壤有效供钾率明显低于我国北方地区。苏北丰县土壤较适合特色果品、特种经济作物等优质农产品开发,但B严重缺乏、Zn较缺乏。吴江地区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程度高于丰县,5.3%面积耕地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研究建议加强全省土壤矿质元素资源调查与农业评价,提倡资源节约型高效化农业生产,保护环境;切实强化有关提高土壤矿质元素资源有效供应率的农艺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