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研动态     
《农机科技推广》2003,(6):39-39
为尽快实现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实现工厂化生产,把马铃薯脱毒种薯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收入,甘肃张掖市农机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和山丹县种子公司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的农业技术人员,联合研究出了营养液雾化生产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设施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微型种薯生产模式,使脱毒种薯生产进入工厂化生产。脱毒微型种薯雾化生产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生产微型种薯最先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种植之前选择良种和做好种薯准备,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就马铃薯播前良种选择及种薯准备展开论述,为马铃薯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破解马铃薯收获机薯土分离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实现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成为必然趋势。以农户为单位的马铃薯种植户,由于地块大小和经济能力的限制,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械成为其首选。但是由于小型马铃薯收获机的空间结构等设计因素的限制,收获作业的薯土分离效果不理想,埋薯率和伤薯率较高。设计一种薯土分离效果好、分离效率高的薯土分离机构,对于解决目前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保证种薯质量,选择健康的马铃薯块作为种薯,对于实现高产丰产效果非常有益。种薯准备工作主要从种薯出窖与挑选、种薯处理、确定播种量和播种面积三个环节进行。并对这几个环节进行详细的介绍,为实现马铃薯高产,做好前期准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网棚芽栽繁殖技术,并详细描写了相应步骤和注意事项,为以后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马铃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和种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和包装、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无公害马铃薯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种植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马铃薯种植具有面积大、范围广、地域地理复杂的特点,机械化种植是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中关键的技术环节。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技术包括种薯预处理、供导种、取种、清种等机械化种植关键技术。分析了中国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总结了马铃薯种植机械化中主要关键技术,分析了整薯和切块种薯2种主要栽培方法对马铃薯播种技术的约束、影响。重点阐述了马铃薯分级、种薯分离整列拾取、零速投种、动态供种技术及装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并归纳了中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美国等国家具有技术代表性的马铃薯种植机械技术特点与性能参数;指出精量、高速、智能化大型马铃薯播种技术与装备是我国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同时也需加强适应丘陵山区的小型、轻简型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及装备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马铃薯种薯切块制备自动化,适应切块装置的需求,需要将种薯进行平铺整序。设计一种马铃薯种薯平铺整序装置,可实现成堆种薯的平铺整序作业。马铃薯种薯储存装置采用倒锥形料斗;输送装置采用平带输送,在平带输送的机架上安装振动器提高种薯的平铺速度;采用输送带末端的导流块实现种薯整序。通过对输送带输送速度v、导流块导流角度α和振动器激振力F三因素的三水平进行回归正交试验,确定输送带输送速度为0.25 m/s、导流块导流角度45°和振动器激振力(0.7±0.03)kN为最佳作业状态,种薯平铺整序成功率可达98.59%。  相似文献   

9.
定向排列纵横切分马铃薯种薯切块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马铃薯种薯需求量大以及人工切种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切种效率较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定向排列纵横切分马铃薯种薯切块机,可同时完成马铃薯种薯清土除杂、大小分选、种薯排列、切块、薯块杀菌消毒、薯种碎片清选和集薯输送等多种作业。该种薯切块机包括种薯分选装置、定向排列装置、纵切装置和横切装置,采用纵刀和横刀组合切块工艺,可有效提高种薯切块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以中间电机Ⅱ转速、上下胶皮辊中心距和薯刀梳子安装角为试验因素,以薯块合格率、薯块盲眼率和种薯损耗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响应曲面试验,采用DesignExpert 8. 0. 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中间电机Ⅱ转速为965. 76 r/min,上下胶皮辊中心距为315 mm,薯刀梳子安装角为104. 61°,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薯块合格率94. 86%,薯块盲眼率1. 84%,种薯损耗率9. 72%。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薯块合格率为92. 13%,薯块盲眼率为1. 91%,种薯损耗率为10. 21%,与预测值相比,薯块合格率、薯块盲眼率及种薯损耗率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 88%、3. 80%、5. 04%,满足马铃薯种薯切块要求。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收获是马铃薯产业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我国收获机械化程度较低。虽然国内的马铃薯收获机械种类繁多,但是大部分机具仍需人工辅助完成整个收获过程,作业成本较高、劳动强度大。为此,研究开发了一种2垄4行牵引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可一次作业完成挖掘限深、土薯分离、秧草除杂及输送归集装车等多项工艺联合作业。上车输送归集装置由3级升运机构共同组成,采用液压驱动实现马铃薯薯块的输送归集,结构简单,调整方便,解决了传统收获模式下仍需人工捡拾的作业过程,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增设光电传感器检测,与液压传动系统结合可以有效反馈控制落薯的高度与位置,大大降低了伤薯率。田间试验表明:该机作业效果良好,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马铃薯·收获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舀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清种装置振动频率不均、振幅调整不匀,以及清种部件结构不合理,导致种薯重播率高、漏播率高和损伤率高等问题,设计了舀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的清种装置。通过对清种作业过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确定了影响清种效果的主要因素,设计了清种装置的关键部件。以偏心距、输送带主驱动轮转速、种层高度为试验因素,以重播率、漏播率为试验指标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弹性引导式清种部件可有效清除勺间夹带种薯,振动清种装置可有效清除勺内多余种薯,显著提升了排种器的工作效率。当偏心距为1. 9 mm、输送带主驱动轮转速为40. 61 r/min、种层高度为33 cm时,重播率为3. 04%,漏播率为2. 01%,指标优于国家行业标准,清种效果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12.
国内马铃薯普遍在种薯切块和拌药后进行播种。设计了马铃薯薯种拌药及装袋装置,介绍了其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结合调速电控箱的电控原理总结了电控元器件的使用方法,为用户购买及使用该装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马铃薯育种试验播种作业效率低,以及株距均匀性差导致的育种试验播种精确性无法满足育种要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圆台格盘式排种装置的马铃薯育种试验播种机,使种薯从同一位置进行排种,从而提高株距均匀性。并以株距合格率和株距均匀性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对种薯在排种、导种和落地后的运动状态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上述指标的因素为拖拉机前进速度、格盘投种高度、落种口初始位置与机器前进速度方向夹角;并基于旋转回归正交试验,建立了评价指标与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得出试验指标最佳时的因素范围;通过田间验证试验得出当拖拉机前进速度为0.14m/s、格盘投种高度为0.64m、落种口初始位置与机器前进速度方向夹角为18.24°时,株距合格率为87.1%,株距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3.4%,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播种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播种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最终影响种植户的收入。播种单体是马铃薯播种机的核心机构,播种机具的工作效果由播种单体的效果决定。为了提高马铃薯播种机的播种精度,重点解决马铃薯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出现的易伤薯种、重播漏播严重及株距不均等问题,重点研究了马铃薯机械式取种技术。为此,综合国内外有关的马铃薯取种的先进技术,并以解决市场上播种机械普遍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对马铃薯机械式取种技术进行完善和改进,使其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马铃薯挖掘机经分离筛分离后直接将马铃薯铺放于地面,常出现二次埋薯、马铃薯铺放较分散、人工劳动强度增大、作业效率低等问题,研究设计一种适合国内马铃薯收获的马铃薯挖掘机横向输送系统,将分离后的马铃薯成条集中铺放。为此,阐述了横向输送系统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理论分析计算了横向输送系统的相关结构与作业参数,确定合理输送高度,避免马铃薯间的碰撞损伤。结果表明:相关结构设计合理,横向输送链距垄上侧高度为100mm、运行线速度为1.5m/s时能够满足马铃薯的集条铺放且不发生碰撞损伤。该研究可为马铃薯横向输送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以促进马铃薯挖掘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Agricultural Systems》2002,73(3):297-311
This paper shows how a highly complex potato production system, like the Argentinian one, can be surveyed and analysed. A survey was complemented with the use of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a simulation model approach which improv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sibilities for increasing future crop production by expanding the area cropped with potatoes and/or the yield. A yield gap analysis was also a useful and comprehensive tool to identify and rank yield defining, yield limiting and yield reducing factors for those agro-ecological zones where the potato is currently grown. With these procedures, the physiological age of seed tubers and virus disease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ost relevant factors limiting and reducing yield. Specific strategies can be developed to counteract their limiting and reducing effects upon seed quality and tuber yield. The approach of this work does not only apply for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e potato crop in Argentina, but this framework could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other crops or production systems elsewhere.  相似文献   

17.
脱毒马铃薯是辽南地区种植较多的经济作物。从种薯选择、田地选择、种薯准备、施肥、整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介绍脱毒马铃薯地膜滴灌高产栽培技术的操作要点,指出栽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辽南地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河西灌区春小麦、啤酒大麦、马铃薯、大田玉米和制种玉米等作物为主的机械化垄作沟灌节水技术。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为甘肃省未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供了主体支撑技术,而且为宁夏引黄灌区和新疆绿洲灌区等西北内陆河灌区,乃至全国同类生态类型地区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树立了样板,应加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机器视觉的马铃薯自动分级与缺陷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马铃薯分级和检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检测效率不高,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马铃薯自动分级与缺陷检测系统.工作时,自动分级系统对大量马铃薯进行快速表皮去泥和分级工作,得到3种规格的马铃薯并逐个运输到缺陷检测系统进行马铃薯缺陷的识别检测;通过多种图像处理算法对比分析,以平均值法灰度化、中值滤波处理、大津法分割等方法得...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玉米精密电驱排种控制系统无法快速适应多类型排种器排种控制的问题,在玉米CAN总线电动排种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对玉米排种器排种驱动进行现场标定的电驱控制系统。系统在排种驱动电动机控制信号与排种盘转速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采用分段线性插值的方法现场获取排种器驱动曲线,实现排种盘转速标定与控制。以国产气吸式玉米精密排种器和指夹式玉米精密排种器为试验对象,在模拟车速下,对系统排种盘转速现场标定的控制准确性进行试验。电驱气吸式排种器排种盘转速控制性能试验中,株距设定为25 cm,车速设定为3~12 km/h(间隔3 km/h),结果表明,系统调节时间最长为0.80 s,稳态误差最大为0.81 r/min,控制精度最低为97.42%。电驱指夹式排种器排种盘转速控制性能试验中,株距分别设定为20、25、32 cm,车速设定为4~9 km/h(间隔1 km/h),结果表明,总体排种盘转速平均调节时间为1.09 s,标准差为0.26 s;总体平均稳态误差为0.38 r/min,标准差为0.23 r/min;总体平均控制精度为98.30%,标准差为1.01%。与分段PID排种转速控制系统控制性能进行对比得出,支持转速现场标定的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平均调节时间减少0.51 s,平均稳态误差增大0.16 r/min,平均控制精度降低0.63个百分点。选用指夹式排种器,进行了播种均匀性田间试验,株距为20 cm,车速范围为4~7 km/h(间隔1 km/h),结果表明,播种合格指数大于等于84.26%,变异系数小于等于18.29%,说明系统能够完成对玉米精密排种器排种转速控制曲线的高控制精度现场标定,能够精准控制电驱排种转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