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唐菁 《花卉》2021,(18)
为提升钢铁厂植物景观水平,落实碳中和生态理念,本文以南北地区钢铁厂植物景观风貌的差异化为题,提出植物配置设计中的部分理论和实践基础。选取南北地区两家均注重生态和景观展示的较有代表性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做探讨,就植物风貌差异化方面,从植物生长条件、植物品种类型、地域文化特色、景观设计手法的不同进行简单分析,供景观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花卉》2017,(8)
乡镇绿化工程植物造景设计应注重主次分明,重要景观节点富有特色。重要节点绿化设计应结合各村社自身文化特点,地域特色来设计出有特色的植物景观,避免各个村社千篇一律。在植物品种上需要突出乡村特色,可以借鉴城市园林植物品种的运用形式,但尽量避免乡村植物景观变得城市化,失去了乡村原始的生命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城市绿道中的景观同质化现象,在分析城市绿道中植物景观特色营造的意义以及植物景观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对城市绿道的特色植物景观营造做了积极的探索,最后提出了"形成丰富多变的韵律,重视植物的季相变化,与城市的文化和精神相结合,尽量保留原场地的植物,呼应绿道景观功能与主题,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的城市绿道植物景观特色营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地域性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传承长沙本土地域文化特色为出发点,研究长沙湘江西岸江滩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提出了地域文化是城市滨水景观环境营造的重要源泉,并探讨了如何利用地域特色在城市滨水植物景观中发挥独特性作用,汲取地域文化的精髓,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改善居住环境,突出城市景观特色,打造与时代相并行的城市滨水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5.
潘百钊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2):122-123
每一寸土地既是大地的片断,又是承载历史印记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封王建制遗址是太平天国开国封王建制的一种象征,又是太平天国历史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这一历史文化内容作为展示原有景观特征(面貌)和历史文脉为重点,力求保留遗址中原有的信息和元素,充分运用景观设计手段加以物化,营造出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人文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民族植物学,对广西桂林市訾洲公园园林植物的壮族文化内涵与特色植物景观营造进行研究,并分析壮族园林植物文化的内涵在现代城市景观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訾洲公园植物资源实地调查记录植物105种,其中与壮族传统利用直接相关的有74种,按其用途分为四大类:传统药用植物、传统食用植物、传统历法和民间信仰植物、传统日常生产生活利用植物。壮族传统利用植物以药用和食用为主。訾洲公园内壮族传统利用植物资源丰富,但景观缺乏特色,层次简单,未能完美彰显壮族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从四川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西蜀名人文化的历史背景入手,综合研究阐述了西蜀名人纪念园园林植物文化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它的地理分布条件和形成的特色,并在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浓郁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积淀以及地域植物文化特色的基础之上,将植物文化的研究与景观应用结合起来,在建设"美丽中国"和国家级成渝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开展地域性园林的植物文化主要表现及其景观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基于场地古老奇趣的植物景观与浓郁的地方民俗,对龙文化、北帝文化、春牛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创设田居、水居、野居、古居、奇居五大主题区及福龙送果,舞牛祈福,且听龙吟等特色景点,凸显该村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富有地域自然文化特色的乡村文旅型村落景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其植物呈现统一化,地域性植物景观渐渐消失,取代的是没有地域特色的雷同。地域性植物景观不仅是地区植物景观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体现地域特色、地域文化的重要部分,梳理总结其阶段性成果对今后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基于2000~2018年CNKI文献库,运用计量分析法对在CNKI中所获取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并从地域性植物景观的概念、研究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述评,分析目前我国地域性植物景观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结果]地域性植物景观研究应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拓展研究内容,深化研究层次,注重适宜性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最后,针对目前地域性植物景观的研究现状提出今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罗晓薇 《花木盆景》2024,(2):104-106
<正>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中,乡土植物应用正成为一项备受重视的策略。乡土植物指生长于自然环境中、与地域特色相契合的植物,其在城市园林中的引入不仅体现了对自然本身的尊重,更为城市景观注入了独特的生态魅力。这一应用的背后蕴含着多重优势,包括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文化融合等方面,使其成为城市园林设计的理想选择。通过强调乡土植物的布局、搭配和形态,设计师可以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独特性的景观,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塑造城市独有的生态面貌。因此,乡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既是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尊重,也是对城市文化特色的传承,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更好的可持续性与宜居元素。  相似文献   

11.
对于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景观设计应该将校园文化与造园手法结合。探讨山东公路技师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从场地背景到设计特色、景观序列到设计方法,特别是注重场地条件与中国道路文化相结合,并详细介绍特色景观的创作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园艺》2020,(5):186-188
概述了景观植物文化在风景园林造景中的作用,分析了植物文化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景观植物学课程目标支撑;探讨了植物文化融入景观植物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希望学生感悟植物文化,并将植物文化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13.
植物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既是人类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古人造园时深受佛、道、儒家的思想影响,通过比德、比兴等手法,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植物景观和欣赏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升华为情景交融的境界,形成了园林植物景观中的意境、情境、画境,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现代园林植栽设计中亦应继承这些深厚、丰富的植物文化底蕴,通过对传统植物文化内涵的引申和改良,结合考虑园林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等因素,创造出具有具有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和浓郁民族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公园中植物的景观规划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植物景观设计的好坏能够影响整个园林工程的效果。同时,在全球化影响下,地域特色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地域植物景观能够有效体现出不同地域风情及文化。所谓师法自然,就是遵循自然、因地制宜,让大自然作为我们的导师,带领我们去规划与营造公园内的特色植物景观。本文主要从师法自然的角度出发,对规划和营造公园特色植物景观进行阐述,提出公园特色植物景观的规划营造建议以及现有特色植物景观中的不足,以提高整体植物景观为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发展和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主要从整体植物景观层面和造园要素与植物景观关系层面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并分析总结得出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的特色与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的保护与延续提供思路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贵阳市植物景观现状调查分析,强调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同其它用地一样重要,植物景观规划应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重要一项。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要注重园林植物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及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指出贵阳市植物景观特色的体现重要的一点就是向自然学习,体现植物的最佳适用性,把使用乡土树种、以乔木为主的植物配置从图纸上落实在建设中,以此推行节约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最后列出几种宜于贵阳市的植物配置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蕾 《花卉》2019,(12)
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在特色小镇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生活环境随之改善。但在实践中,景观环境趋同化等问题逐渐暴露,导致地域文化特色缺失。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景观中的运用,既能丰富景观文化内涵,又能延续小镇历史情怀,但前提是贯彻整体性与独特性等表达原则,在其基础上,挖掘地域文化形成景观元素,创新地域文化形成景观特色,以此实现地域文化与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植物景观与风水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并通过对植物风水的剖析阐明风水文化在构造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植物景观中的运用和表达。提出灵活运用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植物风水文化的特殊价值构建现代景观是人类文化回归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马岩  李鹏波 《现代园艺》2013,(19):52-54
在城市景观风貌趋同化的背景下,城市景观小品对于提高景观魅力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从创造特色城市景观小品的目标出发,探讨了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分析了城市景观小品中地域文化特色缺失的问题,提出了从形式、内容、表达上体现城市景观小品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则,提出主题、撷取、重构三种表达方法,为城市景观小品的特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文化和植物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植物本身的文化内涵、植物景观中的人文内涵和运用艺术形式来表达植物文化,对植物的文化在植物配置中的体现进行了归纳总结,进而探讨了植物文化在园林配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