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桑园覆草就是利用麦秆、麦壳、菜籽壳、蚕豆壳、稻草等植物秸秆,撒在桑树行间,实施桑园土壤覆盖的一项实用技术。桑园覆草方法简单易行,可有效促进桑树生长,提高桑叶产量,增加桑园经济效益。一、桑园覆草的好处,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让农作物麦秆发挥新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海安县通过桑园覆草、还田、养羊、育菇等多种渠道消化秸秆近八成,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方共赢。 据了解,海安县已连续几年在大公镇群益、早稼等村进行了秸秆全量还田试验,土壤的土质得到明显改善.农作物产量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栽培晚稻土壤微生物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秸秆还田4种不同耕作方式栽培晚稻的土壤微生物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还田秸秆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覆草免耕优越于覆草翻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秸秆覆盖下深沟造林地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条件下的深沟造林地土壤温度变化较不覆草处理和平地平缓,日振幅减少,土壤含水率比不覆草处理和平地高,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由于水热状况良好,树木生长量高于不覆草处理和平地。  相似文献   

5.
旋耕埋草机     
旋耕埋草机旋耕埋草机是南方水田整秸秆还田的关键机具,是一种旋耕与埋草同时作业的水田耕作机具。它能在旋耕的同时,实现秸秆埋覆,将农作物的秸秆完整地直接进行埋覆,省去了切铡等秸秆处理工序。节省了工时,减少了作业量,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使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6.
水稻覆草旱种技术因其节水、减少秸秆焚烧污染和增产稳产等优势被广泛研究,本实验通过覆草旱种,探讨对水稻进行覆草旱种后的干物质积累规律以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关系,并对水稻覆盖旱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定位观测分析,探讨了酿酒葡萄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有很大影响,覆膜模式下土壤温度最高,覆草居中,填埋秸秆最低。覆草效果优于其它两种模式,覆草模式下土壤温度变化平缓,具有高温时“降温效应”和低温时“保温效应”。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方式对春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薯5号为供试马铃薯品种,采用免耕覆草栽培、免耕覆草覆膜栽培、翻耕覆草覆膜栽培和翻耕覆膜栽培等4种栽培方式,考察了不同栽培方式下春马铃薯的产量、经济性状和效益。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明显提高春马铃薯的产量和效益;免耕栽培有利于提早出苗,提高大中薯比例和单薯重;覆草栽培能降低收获劳动强度;免耕覆草覆膜栽培具有促进成熟、提高产量、省工节本等诸多优势,且稻草还田有利于培肥地力,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秸秆覆盖还田对桑园土壤肥力及其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阐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对南方桑园土壤肥力及健康的影响机制与应用前景,为构建稳定高产、可持续发展的桑树栽培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和对照桑园(非秸秆覆盖还田桑园)2个处理,其中,秸秆覆盖还田处理是将水稻秸秆切碎、自然堆沤50~60 d后覆盖于桑树根系两旁,覆盖45 d后分别采集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和对照桑园的土壤样品,利用传统的测定方法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秸秆覆盖还田对桑园土壤生物学性状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β-葡糖苷酶、氨肽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桑园土壤(P<0.05,下同);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的菌群Chao1和Shannon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桑园土壤.在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和对照桑园土壤中相对丰度大于1.00%的优势细菌门分类数量均为11个,但二者的优势细菌门分类组成比例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于对照桑园土壤,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中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急剧增加,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Verrucomicrobiota的相对丰度急剧下降.在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和对照桑园土壤中相对丰度大于1.00%的优势细菌属分类数量分别为23和24个;与对照桑园土壤相比,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中虽然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假双头斧形菌属(Pseudolabrys)、Dongia、Candidatus_Udaeo-bacter和norank_f_JG30-KF-AS9等优势细菌属部分缺失,但富集了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norank_f_Methyloli-gellaceae、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微枝形杆菌属(Microvirga)等特有优势菌属.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的特有细菌属为199个、特有细菌种为390个,分别是对照桑园土壤特有细菌属和细菌种的3.75和2.52倍.[结论]秸秆覆盖还田不仅显著提高桑园土壤肥力,还改变桑园土壤优势细菌不同(门、属)分类水平的组成比例,形成更丰富多样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而有助于维护桑园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10.
秸秆回铺压草模式即棉花、玉米、桑园、果园、西瓜、番茄等行间,小麦及大蒜等蔬菜类播种后在其表面覆盖1层秸秆,让其自然腐烂。一、小麦田覆盖秸秆小麦从播种到四叶期均可覆盖,但以播种后和分蘖初期覆盖较好,盖草量以150~250公斤/亩为宜,但以250公斤/亩风干草最经济有效。盖草前应整平畦面,细碎土壤,施足底肥。播后苗前喷1次除草剂。秸秆可整草或切断铺撒,力求均匀,同时结合清沟理墒,将碎土压于草上。二、棉田行间铺盖草棉田盖草适宜时间为6月中下旬,盖草量在150~250公斤/亩。盖草前应完成中耕除草、追施蕾肥和培土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1.覆草时间。一年四季均可,以春季、麦收后或秋收后为宜,最好在草源丰富的季节进行。一般在沙地、旱薄地20厘米土层处地温达到20℃时覆盖,黏土地、肥力好的20厘米土层处地温达到22℃时覆盖比较合适。2.覆草种类、数量。各种杂草、树叶、农作物秸秆和碎柴草皆可。春季覆干草,夏季压青草。局部覆草,亩铺干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稻田免耕栽培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3~2006年进行的一系列马铃薯稻田免耕覆草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结果表明,马铃薯稻田免耕覆草栽培综合配套技术能极大地降低马铃薯的生产成本,实现节本增效,促进了稻草、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还田,使马铃薯产业生产实现生态、环保、优质、高产、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1.覆草时间.四季均可,以春收后或秋收后为宜,最好在草源丰富的季节进行.一般在沙地、旱薄地20厘米土层处地温达到20℃时覆盖;黏土地、肥力好的20厘米土层处,地温达到22℃时覆盖. 2.覆草种类、数量.各种杂草、树叶、秸秆和碎柴草皆可.春季覆干草,夏季压青草.局部覆草,每667平方米(1亩)铺干草1000~ 1200千克,鲜草2500~ 3500千克;全园覆草,每667平方米铺干草2000~2500千克,鲜草5000~ 6500千克.长草要铡短,以利于覆盖和腐烂.春季覆草后一定要压土.局部覆草的范围达到树冠外围即可.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覆草覆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覆草覆膜栽培技术在青海省大通县于2002年试验成功。该技术能够在常规覆膜栽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地温,使马铃薯能提早成熟,提早上市,提高产量和效益;马铃薯覆草覆膜栽培时95%的块茎生长在覆草层中,收获也很方便;收获后结合深翻,将覆草翻于地下,使其充分腐熟,做到秸秆还田,可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是一项马铃薯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在高寒阴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果园覆草是果园地下管理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可广泛适用于苹果、梨、桃、杏等果园,杂草、树叶、作物秸秆等都可作为覆盖材料.渭滨区自1993年开始覆草试验及推广工作,至2000年累计推广1万亩以上,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果园覆草作为一项易被果农接受的新技术在全市不少县区很快得以推广,并为旱塬及山区果园实行旱作栽培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蚕桑省力化生产技术.包括桑园覆草免耕、化学除草、小蚕一日二回育、大蚕地面育、条桑育、蚕台育、地面条桑立体育、室外育、自动上蔟等。  相似文献   

17.
新型秸秆还田技术──水田埋草旋耕机水田埋草旋耕机是一种集埋草、碎土、旋耕为一体的新型耕作机具,广泛适用于水稻产区的水田埋草旋耕作业中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埋覆还田,既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培肥地力,又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是实现稳粮增收与节本增效的技术措施。该机是...  相似文献   

18.
周海  唐志平 《农家致富》2012,(16):46-47
水稻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秸秆直接还田是秸秆不经腐熟直接施入土中作肥料的一项技术。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作肥料,可以将作物吸收的大部分营养元素,尤其是钾、钙、镁和部分微量元素归还给土壤,对提高土壤肥力起着积极的作用。稻草覆盖全量还田重点技术环节主要包括覆草还田和大田管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提高丘陵地地力水平和蓄水保墒能力,确保丘陵花生持续增产的栽培技术措施,在2个典型的丘陵花生生产区,研究了不同覆盖措施对丘陵地土壤水分和温度及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方式相比,花生生长前期覆膜覆草和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高于覆草和露地处理;同时,花生生长前期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其中以覆膜覆草和覆膜处理提高幅度较大。不同覆盖措施对花生生长发育进程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前3~6天;而且不同覆盖措施可促进花生植株生长,提高荚果产量,其中覆膜覆草处理荚果产量最高,比露地栽培平均高24.69%。研究认为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结合成二元覆盖可以综合覆膜和覆草两者的优点,是提高丘陵地地力水平和蓄水保墒能力,确保丘陵花生持续增产的重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甘肃春蚕豆栽培中干旱缺水、热害、土壤贫瘠、板结及病害严重等不利生态条件,采用蚕豆播后覆盖麦草秸秆还田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蚕豆覆草栽培的整体功能效应。结果表明,覆草后改善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促进了水、肥、气、热诸因素的协调发展,尤其有明显的保水施肥效应。每0.07hm^2覆草300 ̄400kg,一个月后可使蓄积水量增加17.7 ̄22.3mm;一个生长季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含量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