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豆田中的菟丝子是恶性寄生杂草,主要寄生于豆科、茄科、菊科等作物或杂草上,对药材、马铃薯及苗圃中的一些作物也可造成危害。在大豆田中危害将其幼茎缠绕于大豆的茎上,常把植株成簇地盘绕起来,受害大豆生长停滞,生育受阻、颜色发黄,植株矮小,极易凋萎,大豆茎上被无数黄色的细藤缠绕着,这些丝茎将吸根伸入豆秆皮内,夺取养分和水分,最终使大豆植株变黄或枯死。田间发生后,由1株缠绕形成  相似文献   

2.
正菟丝子,别名禅真、豆寄生、豆阎王、黄丝、黄丝藤、鸡血藤、金丝藤等,是一种杂草,在蔬菜上危害辣椒、番杏、紫背天葵、菜用大豆、苋菜(图1)等,也危害其他植物。该杂草一旦在局部地区发生,因多数菜农不识而疏于采取防治措施,会导致连年发生,因而损失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湖南新宁县高桥镇金蚕村唐文清等读者来电,称有一种叫菟丝子的寄生性杂草在村里危害严重,周边的脐橙,柑橘树都快被这种黄色藤蔓给"吸干了"。为此,湖南省农科院杨水芝副研究员撰稿,对其防治方法进行介绍。菟丝子,是一种检疫性寄生杂草。全株无根无叶,茎攀缘性,呈淡黄色。菟丝子喜好阳光充足的开阔环境,其寄主范围很广,如杜鹃花、蔷薇、柑橘、马铃薯、花生和豆科牧草等旱地作物。菟丝子的种子有休眠作用,所以一旦果园被菟丝子侵入,会造成连续数年均遭菟丝子危害的问题。菟丝子一般于811月开花结果,种子落入土中经休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钦州口岸2006~2008年进口大豆中检出杂草的情况,对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的杂草检出结果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检疫性杂草检出率为100%,美国大豆疫情最严重,不同来源国大豆中杂草种类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正>菟丝子是一种黄色亚性寄生性植物,缠绕在大豆基杆上,借助吸根从大豆杆中吸取养分,使大豆植株生长停滞、短小、发黄,严重时植株成片枯死。防治方法:通过合理轮作,清除菟丝子种子。发病初  相似文献   

6.
济南地区大豆田常见杂草种类及优势种群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济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亦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田杂草与大豆争肥、争光、争水、孳生传播病虫害,若防除不及时将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掌握济南地区大豆田杂草群落结构和发生危害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大豆田杂草化学防除,及时控制杂草危害,1998~2000年对济南地区不同类型的大豆田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氯酯磺草胺(豆杰)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最新研制的磺酰胺类除草剂,主要用于大豆田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药剂经杂草叶片、根吸收累积在生长点,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使杂草停止生长而死亡。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氯酯磺草胺对春大豆田阔叶杂草鸭跖草、红蓼、豚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苦菜、苣荬菜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菟丝子生物学特性的系统观察和药剂防治试验,发现在大豆播后芽前和苗期的3—5片复叶期,单用或混用25%胺草磷、48%地乐胺进行防治,对菟丝子的防效可达90—95%,还可兼治豆地其它杂草.经生产实践证明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花叶鹅掌柴对日本菟丝子寄生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阐明菟丝子与其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寻找菟丝子防治的有效方法,本试验采用人工接种法研究花叶鹅掌柴被日本菟丝子寄生后的生理反应。结果显示:花叶鹅掌柴被日本菟丝子寄生后其叶绿素含量下降45.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升高31.9%和143.6%,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降低12.2%和4.4%;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均明显下降。表明花叶鹅掌柴对菟丝子寄生的生理响应明显,被寄生后能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来适应寄生胁迫。  相似文献   

10.
夏大豆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及防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夏大豆生长期气温高.雨水充足.有利于杂草的发生和生长.近几年.鲁南及鲁西南地区大豆田杂草发生逐年加重,杂草种类多、危害重,一般减产20%~50%,成为制约当地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夏大豆田杂草发生情况、发生特点以及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多次进行药剂试验.总结出一套夏大豆田间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11.
陈玉萍 《作物杂志》2005,21(2):37-38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由于春季比较干旱,90%以上大豆田采用苗后化学除草技术,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定问题,加上重茬面积逐年扩大,使化学除草效果下降,恶性杂草大面积滋生蔓延,造成减产15% ~30%。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大豆生产中面临的难题。现就影响大豆田苗后化学除草药效的相关因素作一分析,供在生产中参考。1 气候条件大豆出苗后,一般采用茎叶处理除草,土壤条件对药效影响不大。但施药时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气候条件对药效的影响很大。11 温度施药时温度过高,杂草气孔关闭,影响对药剂的吸收,另外药剂挥发快,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从而影响药效;大豆对触杀型除草剂如杂草焚、氟磺胺草醚、克阔乐……  相似文献   

12.
大豆田化学除草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豆田除草剂品种的开发十分活跃,我国也在大豆田除草剂的使用技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化学防除大豆田杂草技术已经成为大豆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于颦  姜海澄 《作物杂志》2004,20(4):33-34
近年来,影响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是重迎茬。据不完全统计,重茬面积占75%,迎茬面积占15%。由于重茬年限加长,除草剂的单一使用,杂草产生抗药性,或配方不当等原因,导致大豆田杂草群落演变,恶性杂草大面积滋生漫延,造成减产15%~30%,重则绝产。杂草的防除已成为大豆种植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探讨重茬大豆田杂草防除技术已成为当前大豆生产中面临的一大课题。重茬大豆田的杂草群落,主要是剌儿菜、苣荬菜、兰花菜(鸭趾草)、鼬辨花、问荆、苍耳、繁缕、野西瓜苗、蒿子、稗草等。目前生产上危害最重的是3菜。防治时针对每一个优势种群,采取不同的药剂配方,针对实际情况,如杂草大小、温度、湿度、风  相似文献   

14.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性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目前在转基因作物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国内外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介绍了草甘膦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作用机制,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基因逃逸、产生超级杂草的可能性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和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生物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还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能否在我国种植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豆田杂草的发生及化学防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万霞 《作物杂志》1999,15(4):21-22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是大豆主产区,该区人少地多,自80年代初开始较大面积地推广大豆田化学除草,现已取得了很大成就。由于该区近年轮作制度的改变、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及杂草抗药性产生等原因,致使大豆田杂草种群变化、群落演替加速,导致杂草的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现将...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大豆大垅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田杂草发生动态及作物对杂草的抑制能力,表明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的数量偏多,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控草作用。控草时间在大豆播种后50~60d,即7月中下旬。大垅窄行密植对阔叶杂草抑制较明显。表明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的数量偏多,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控草作用。控草时间在大豆播种后50~60d,即7月中下旬。大垅窄行密植对阔叶杂草抑制较明显。同时进行了大面积化学除草示范,形成杂草生态及化学调控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外来杂草反枝苋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物种组成的群落,即单种大豆、单种反枝苋、大豆与反枝苋混种的群落中,反枝苋和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情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开花结荚期,混种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比单种大豆多利用了3种碳源,混种反枝苋与单种反枝苋相比利用的碳源种类数相同;在大豆鼓粒期,混种大豆比单种大豆少利用了9种碳源,混种反枝苋比单种反枝苋多利用了6种碳源;在大豆成熟期,混种大豆利用的碳源种类总数与单种相同,混种反枝苋比单种反枝苋多利用了4种碳源;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与单种大豆相比,混种大豆根际土壤的有效氮含量和温度均降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H值、含水量和全氮含量升高,且都在大豆鼓粒期差别最大。说明外来杂草反枝苋的入侵改变了大豆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了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能力,进而抑制了大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氯嘧磺隆除草剂,国外企业于1994年在我国登记25%氯嘧磺隆干悬浮剂(商品名称豆威),防除大豆阔叶杂草用量(有效成分,下同)15~22.5克/公顷。国内首家企业于1992年登记原药、20%可湿性粉剂入市,1994年首家登记复配制剂43%氯嘧·乙乳油,防除大豆一年生阔叶杂草及禾本科杂草用量1200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大豆田除草剂品种不断增多,类型也在增加,作用原理各式各样。在生产中常出现除草效果差、作物发生药害等问题。为此就除草剂使用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一、针对作物田间杂草种类选用适宜的除草剂品种。任何除  相似文献   

20.
环境条件对大豆幼苗疫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条件下与大豆疫病发生的程度密切相关,其中土壤绝对湿度最为重要,土壤绝对湿度为14.35%-57.12%时,发病率从25%增至100%;空气温度次之,低于10℃时P.sojae不能侵染寄生,10-25℃时幼苗疫病发病率从最低升至最高,25℃发病率最高,温度再升,高发病率开始下降;光照强度对该病的发生影响不显著;不同大豆品种存在抗病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