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2.
3.
吉林省玉米病害发生情况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玉米是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病害又是限制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玉米病害的发生程度将直接影响我省的粮食生产。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随着感病杂交种的推广,引起病害流行。1974年吉林省严重流行玉米大斑病,减产20%左右,仅长春地区就损失玉米 相似文献
4.
粮食作物间套种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农业科技新技术,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科技措施。玉米—大豆间作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带动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本文对我国玉米间套大豆的技术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玉米与大豆间套控制玉米病害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玉米干腐病、玉米锈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茎腐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等玉米病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9.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玉米病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控制大春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特别是利用玉米大、小斑病的生态治理体系,达到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病害发生危害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从1991年8月20日到8月24日分别对本省中部地区的榆树市、德惠县、九台市、农安县、梨树县、伊通县和前郭县、扶余市的生产田、制种田玉米病害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所调查的市县共种植玉米109.7万公顷,主要种植品种有中单2、丹玉13、锦单6、吉单131、本育9、四单8、正反交铁单4、铁单8、吉单159和黄莫等。制种的主要品种(组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及对抗病育种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 :①选育和推广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种是当前抗御晋东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既经济又有效的重要措施。在杂交选育中 ,应尽可能用优质高抗自交系作亲本 ,决不能用高感材料。②带菌土壤是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侵染源 ,药剂拌种可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③玉米丝黑穗病是土壤、粪肥传病 ,土壤中病菌厚垣孢子越多 ,发病越重 ,因此因地制宜采取栽培措施 ,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并有效地减少侵染来源 ,可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为明确玉米矮缩病发生程度与玉米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2011—2013年在浙江省临安市和桐庐县系统调查了玉米矮缩病在主栽品种‘浚单20’、‘浚单18’上的发生、危害及产量损失情况。结果表明:与健株相比,感病玉米植株均表现株高下降、节间缩短、叶长变短、叶宽变窄、果穗缩短、实粒减少、粒重下降;发病程度为1~4级的病株生物量下降28.76%~81.31%,单穗籽粒产量分别下降32.29%~98.91%。玉米植株发病率为2.31%~39.44%,产量损失率为1.03%~32.13%,两者呈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危害损失关系式,根据现有玉米生产条件和效益水平,计算出经济允许损失水平并制订了相应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通过对南通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及田间灰飞虱的调查,总结了病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安排作物茬口,配合选用抗、耐病品种,选择避病的安全播种期,化学防治控制传毒昆虫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浅谈玉米种质创新及自交系选育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质资源的多寡、优劣及其研究利用的水平,决定育种的成效。市场经济知识产权时代,使过去无条件种质交流盛况荡然无存。基于此,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种质资源交流及其共享机制形成之前,以现有的资源为基础加速开发扩增,拓宽种质;分析探讨我国育种家利用各种种质素材选育新型优良自交系及杂交种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是育种机构育种家加速新品种选育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气候、生态、播期、品种是影响2004年山西省玉米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通过药剂拌种、土壤处理、杀虫灯诱杀、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