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顺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四川在行动。凉山彝族自治州是8山1水1分田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绿地植被,对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培肥地力与增加粮食产量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为人们提供量大质优的动物食品,即可增产粮食,节约粮食。退耕还林还草,是长江上游地区保持水土,生态环境建设,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舍饲圈养是退耕还林的最有效保证:—以化隆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实行退耕还林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林牧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了长期造林不见林,造林保存率降低,实行舍饲圈养,不仅可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还将大大提高退耕的质量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整体推进,畜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膳食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多年生木豆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西部生态农业的宏伟战略,即要求我国西部地区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佳县大农业系统的仿真研究,提出了佳县依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平均单产,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红枣产业,适度发展畜牧业的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所推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是促进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林业生产力全面调整的有效举措,属于我国林业建设事业中工序最复杂、涉及面最广且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如果能够解决好退耕还林还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那么将会对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及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将主要针对现阶段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展开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木豆Cajanuscajan(L.)Millspaugh,原产于印度,属热带或亚热带多年生豆科植物、灌木,是印度、东非和加勒比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植株高1~4m,树冠1~2m,多次分枝,因豆荚结于树冠枝梢上,故称木豆.鸽子爱吃,又称鸽豆.针对我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大,农民增收难的突出问题,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木豆生产,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又可以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加快西部地区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多年生木豆,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列为西部开发的两大目标和两大任务.退耕还林还草是对西部山区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将对实施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且任务大,所以西部生态建设的好坏关系着整个西部开发的成败.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涉及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强,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周密筹化,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国务院作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实施方案和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但从目前的退耕还草试点工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退耕的以粮代赈补偿中的差异及期限问题,林牧区的退还补偿问题,退耕还林还草的合理化布局问题,税收减免后的县、乡财税补助问题,农民今后长远的经济发展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农户的切身利益.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的各地区如不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制定相关具体的配套措施政策来解决存在问题,将会影响这项战略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大开发中应重视发展玉米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对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很大,而在粮食中饲料玉米的缺乏更为突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中退耕还林还草、以粮代赈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既为玉米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又可带动整个西部畜牧业的发展.现提出几点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玛沁县动物防疫工作,实现玛沁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青海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推动了畜牧业发展,本文叙述该县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这一历史性跨越,一方面可将更多的粮食用于发展畜牧业和各类加工业,更大规模地实现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为促进草食性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温家宝同志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结构调整不再是简单地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不是一般适应性调整,而是一次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调整,要加快发展畜牧业,现在时期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12.
在三峡库区大力发展草食家畜产业,符合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篆。然而,库 区内的畜牧业养殖存在着品种、繁殖、营养等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笔者在 调查后对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优良牧草新品种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及农区禁牧政策的推行,大力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良牧草种植,发展农区畜牧业,对于改善生存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几个优良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4.
海南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政策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南地域特点,通过实地调研,评估了海南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保育环境、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85.7%的农户支持退耕还林(草)政策;68.5%的农户基本满意目前的现金补贴标准;退耕还林之后,39.2%的农户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定位不明确;37.0%的农户的陡坡地部分或全部未退耕。指出进一步优化退耕还林(草)政策,对防止退耕反弹,保护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农科院引进推广的羊草、罗布麻、紫花苜蓿等3种牧草,非常适合我国西部地区沙、盐碱地开发种植。近几年来,在吉林省各地的沙、盐碱地种植这3种牧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改良了盐碱地,发展了草业经济,还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发展。这3种牧草对居住在西部沙、碱地区的农牧民发展畜牧业、治碱、治沙十分有利,前景广阔,值得大力引进推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西部高海拔地区退耕还林(草)地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退耕还林(草)栽培紫花苜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策应西部大开发,更好地解决家畜牧草问题和发展畜牧业,为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服务,从退耕还草入手,切实改善生态条件,调整农业发展后劲,确保江河源生态平衡,是实现黄河治理的根本措施,而退耕还草工程的重中之重是牧草的栽培技术。下面,就适合青海等西部地区的优良牧草紫花苜蓿、沙打旺、披碱草的栽培技术作一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抓住种牧草养奶牛是农业的主导产业这一主题,在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中,建立以畜牧业为主导的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围绕“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促使甘肃省奶业通过“必然”走向“自由”,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草)面临的新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余年来,在我国东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生态环境恶劣制约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2000年在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西部地区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又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演绎到了新的高度。在上述背景下,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与退耕造林所发挥作用的探讨,结合西部自然特点和实际情况,总结了建国50年来,退耕还林和种草所经历的不平凡的4个阶段,分析了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西部区情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及整治大江大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快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是根治长江、黄河流域水旱灾害的治本之策,也是我省各级政府近年及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