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0年9月6日,日本林野厅公布了第3次森林公益机能评价值。根据此次公布的结果,日本森林公益机能的评价总值为74.99万亿日元/年。林野厅1972年首次公布的森林公益机能评价值为12.82万亿日元/年;1991年公布的评价值为39.2万亿日元/年。需要说明的是,森林公益机能评价值的变化,是由于认识的深化以及计算评定方法的修正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林业研究》2001,14(2):60-60
日本林野厅2000年9月6日公告,日本森林现时所发挥的公益机能换算为货币值是74.99万亿日元.林野厅1972年首次评定森林公益机能货币值为12.82万亿日元;1991年公布的公益机能值为39.2万亿日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外对森林社会公益的研究非常重视。苏联、西欧、北美、日本的学者,研究制定了评价森林环境保护价值的方法。日本林野厅从1971年开始用了三年的时间,对森林的公益效能进行了计量调查,结果表明,日本的森林在一年内贮存水量、防止土砂流失量、栖息鸟类、供给氧气的效益,按规定单价换算为金额,其总价值为12兆8000亿日元,相当于日本1972年全国的经费予算。据调查,苏联森林的环境保护价值占森林资源总价值的四分之三。芬兰森林的环境保护价值为53亿马克,而木材价值仅为17亿马克。在美国的某些地区,这种差额更大。森林公益效能的计量调查,为科学地划分林种、多种目的的利用森林、拟定森林经营措施开辟了新的途径。(摘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国内外林业现代水平及赶超设想》)  相似文献   

4.
日本林野厅2000年9月6日公告,日本森林现时所发挥的公益机能换算为货币值74.99万亿日元。林野厅1972年首次评定森林公益机能货币值为12.82万亿日元;1991年公布的公益机能为39.2万亿日元。 根据公告的说明,森林公益机能值变化,是由于认识的深化以及计算评定方法的修正而产生的,并非随时间而发生的增值。日本现在评定森林公益机能值包含6项主要内容,有一些项目由于难以换算未被列入。  相似文献   

5.
国外小资料     
日本国土面积的64%覆盖着森林,计量调查结果,这些森林年间贮存水量2,300亿吨,阻止土砂流失57亿立方米,栖息鸟类8,100万只,供给氧气5,200万吨,按规定单价换算为金额,其总价值则为12兆8,000亿日元,相当于日本1972年全国的经费予算。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林业概况日本国土面积3725.9万公顷.森林面积约2526.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8%,其中私有林1478.9万公顷.公有林253.7万公顷,国有林793.7万公顷;蓄积量约有22亿立方米(森林面积未包括齿舞、色丹、国后、择捉及竹岛的面积).日本的森林由于地形、气象条件以及社会公益的要求,对采伐等实行限制,在全部森林中,保安林占28%,天然公园占16%.为了充实森林资源和增加木材生产能力,进行投资的结果,人工林面积达937.7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37%.其中70%为20年生以下的幼龄.平均每公顷用材生产量达1.4立方米.在世界上也处于高水平.然而.国民人均的森林面积只有0.2公  相似文献   

7.
一棵树、一片森林的价值有多大?如何来计算?过去,人们总是以其提供的木材来衡量。现在,大家认识到森林是多效益的资源,它不但能为人类提供木材和多种林副产品,还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林学家普遍认为,森林公益效能的价值大于其木材的价值。芬兰认为,前者是后者的3倍,美国认为是9倍。日本对森林公益效能进行了计量研究,认为该国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健游憩、净化大气等方面创造的价值,1972年为128,320亿日元,1978年达231,300亿日元。  相似文献   

8.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将旅行费用法TCM和费用效益法CBA结合起来,把TCM方法评价出的森林游憩效益纳入了森林的经济收益中,再用CBA法对日本朝日林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评价结果,1997~2001年的游憩效益分别为1079、1084、1211、950、930万日元,B/C比值分别为1 39、1 48、1 29、1 15、1 19,平均值为1 3。这种考虑了森林的公益效益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符合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理论,比较合理地反映了森林的经济效益,为经营者的合理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扩大森林资源,满足社会和人们对木材和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森林覆被率,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平衡作用,维护人类生存良好生态环境.森林的直接经济效益已被人所公认,间接的生态效益却长期未被人们所认识.其实后者所创造的价值比前者要大得多,科学工作者分析为一比九的关系,所以对林业的效用和价值必须全面衡量.据日本林野厅全面计量调查;1972年日本森林所创造的间接价值为128,000亿日元,相当于日本政府同年全年预算总额,为木材产值的11.7倍.因此,他们宁可进口木材也不多伐森林.林业建设是百年大计,千秋大业,所以国家把发展林业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0.
一、林业概况(一)森林资源概况:西德国土总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广西的总面积),人口约六千万,全国森林面积约700万公顷,森林复盖率约29%,全国平均每人占有的森林面积仅为0.12公顷。全国森林总蓄积约为8.8亿立方米,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15m~3。森林树种以针叶树(云杉、松树)为主,占70%;阔叶树(山毛榉及橡树)占30%,多为同龄纯林,森林质量较高。全国平均每公顷蓄积约为126m~3,平均每公顷年生长量为6—7m~3。西德的森林分为州有林,社团所有林及私有林三种,州有林占全国森林面积的30.4%,私有林占44.4%,社团所有林占25.2%。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加快林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分析了广州市林业的现实状况和实现林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可行性。提出了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生态、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乡园林一体化的现代化林业;广州林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以及重点工程;实施对策和主要措施。为广州城市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框架理论(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发展模式的转轨,不能没有理论上的探讨。文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共性理论,系统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框架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永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并规范了一些概念。最后,提出了4个问题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农林复合系统的水分生态特征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蒸腾耗水、土壤水分和根系吸水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角度,对农林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并指出今后要加强整体性、系统性和定量性研究,以深入揭示农林复合系统的耗水机理,为水资源紧缺地区开展农林复合经营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丽娟  史敏 《森林工程》2003,19(1):9-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自然生态问题的日趋严重,林业被赋予了更新的使命。对林业的正确定位正是保证林业合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市场定位学的思想出发,结合我国目前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林业定位的历史过程、林业定位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分析,并对如何定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投入要素,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认识程度和发展林业的核心目标。依据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相关理论,本文将我国的经济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研究了各发展阶段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特点。分析认为: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森林利用的形式从单一趋向综合,对森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并决定着森林保护的形式和力度。  相似文献   

16.
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框架理论(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发展模式的转轨,不能没有理论上的探讨。文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共性理论,系统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框架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永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并规范了一些概念。最后,提出了4个问题供思考。  相似文献   

17.
The profitability of forestry in Germany decreased during recent decades because of more or less constant prices for forest products, increasing input prices and limited success in rationalisation. However, the volume of growing stock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is period since forest enterprises have chosen longer rotation period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state owned and community owned forests but also at least partly for private forests. It is normally not an alternative for the owners of forest enterprises in Germany to sell the forests completely, but on a first glance increasing investments in standing timber during a time of decreasing profitability of forestry seems to be inconsistent with economic theory. On the one hand this observation could be explained as the result of non-timber values. However,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another approach, which is an expanded Faustmann model in line with soil rent theory and focused on timber production. Profitable rotations in the future have the effect of shortening the optimal rotation period because an investment in standing timber causes opportunity costs by delay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forest. Unprofitable future rotations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if the landowner is forced to reforest. In case investments in reforestations are not profitable decision-makers have good reasons not to cut the mature stands,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internal rates of return of investments in standing timber are low in comparison with investments on the financial market. Empirical data for the period 1954–1998 mostly from guidelines for forest valuation are used together with inflation corrected interest rates to show that optimal rotation length increased over time. Nevertheless we have to recognise that the observed rotation periods are distinctly longer than the calculated optimal rotation lengths. Other factors which may also explain the investments in forestry are discussed later.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森林经营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森林经营的理念也在随之变化和发展。本文提出“林木市场成熟理论”并主张用其指导商品林经营,深入分析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从背景、方法、应用、成效和研究内容几个方面介绍林木市场成熟与经济成熟的区另1。  相似文献   

19.
林业分工论的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主要针对“林业分工论的理论依据问题”的争论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和看法。扼要回顾了“林业分工论”的要点,并对这一理论作了简明叙述,同时着重阐述了“林业分工论”的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立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文中从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型和生态环境建设3方面构建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林业经济转型水平,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促进林业经济转型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转型平均水平从2000年的0.51升至2019年的0.90,林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化转变;2)影响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主要为林业投资、技术水平、森林资源和林业系统工资水平的积极驱动作用,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冲击和城镇水平提高所产生的一定阻碍作用;3)不同水平下林业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存在差异,转型水平较低阶段主要受技术水平、森林资源、人才资源、经济水平、城镇水平和工资水平影响,转型水平较高阶段主要受制度创新、林业投资、森林资源和工资水平影响。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各方面均会产生影响,森林资源较少地区林业经济转型受制度创新和技术水平影响显著,森林资源较多地区则受技术水平、森林资源、城镇水平和工资水平影响显著。结合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应进一步完善林业改革制度配套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拓宽资金渠道、提高林业劳动力供给质量等有利于推动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