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峡水库塌岸预测的多元回归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将产生水库塌岸.由于三峡地质条件复杂,目前的塌岸预测方法不能全面考虑各影响因素进行准确塌岸预测.本论文以三峡水库为典型实例,在对三峡库区典型塌岸段地质环境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岸坡坡角、库水位、土质、降雨强度及波浪等因素进行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各影响因素与岸坡塌岸宽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大量的水库塌岸物理模拟试验结果,提出了1种新的水库塌岸宽度预测方法一"多元回归法".实例检验结果表明,利用"多元回归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三峡水库岸坡的塌岸宽度."多元回归法"适用于三峡水库蓄水后一定时期内,位于上游波浪作用较小地区的土质岸坡的塌岸预测.由干该方法主要基于物理模拟试验结果,缺乏理论推导,因此,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实例检验,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水电站库区水位周期性的升降是库岸边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右岸坝肩边坡在库水位变动条件下的稳定性条件问题,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研究边坡内部瞬态渗流场形成的规律,基于极限平衡方法,研究了库水位升降的不同阶段边坡全局稳定性与局部稳定性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渗流场影响范围的边坡局部稳定性随水位变化明显,库水位上升时,局部安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库水位下降时,局部安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边坡全局稳定性对库水位变动不敏感,库区最危险水位的确定,需结合全局与局部稳定性分析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3.
穆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46-1048
水库塌岸导致沿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对当地的经济及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对其作出预测,定量估计塌岸宽度。通过对某水库详细的地质调查,总结出该区存在冲蚀磨蚀型、坍(崩)塌型、滑移型3种主要的塌岸模式,并对塌岸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卡丘金塌岸预测方法,对该库区进行塌岸预测,其结果是可靠的,为选定工程处理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峡库区近坝库段八字门滑坡地质勘查、专业监测与环境影响因素监测及宏观地质巡查监测等资料综合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库水位涨落、大气降水的作用及人类活动的作用,是引起八字门滑坡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5.
库水位下降是导致滑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在施工期为进行老灌溉洞改造,需将老坝库水位从253.0 m下降到235.0 m,研究其对库首雾江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对保证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饱和与非饱和理论,用有限元模拟库水位从253.0 m下降到235.0 m时滑坡暂态渗流场,将得到的暂态孔隙水压力分布用于滑坡稳定性计算。研究表明:扩建工程施工期库水位下降使滑坡稳定性系数由1.09下降到1.05,降幅约5%,不会导致滑坡体整体失稳。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塌岸预测评价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库岸内外动力地质条件的变化,必然引起塌岸.目前的塌岸预测方法比较多,但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不能很好的满足三峡这种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库岸的塌岸预测.本文开发了三峡水库塌岸预测评价系统,集成了多种塌岸预测方法.利用该系统可以选择1种或多种塌岸预测方法进行塌岸预测,并可以对同一岸坡采用不同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最终塌岸宽度.通过实例验证,该系统能较好的解决各方法预测结果的差异性,给出的最终塌岸预测结果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龙江段沿线地质地貌、区域稳定性、地震活动等资料,结合实地踏勘,识别出管道沿线共发育78个潜在地质灾害点和6种地质灾害类型(冻土冻融、河道塌岸、崩塌、水土侵蚀、盐渍土化学腐蚀与盐胀、滑坡)。在识别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和危险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表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龙江段沿线地形较平缓,地质构造稳定,断裂及地震活动不发育,整体地质灾害发育较少,其中管道沿线地貌及年平均温度是影响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分布的主要因素,而管道沿线主要地质灾害是冻土冻融和河道塌岸,地质灾害危险性均较小。  相似文献   

8.
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饲草玉米(SAUMZ1)生态适应性分析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饲草玉米越冬保种、无性繁殖与生物学特性观测等试验,提出了三峡库区饲草玉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饲草玉米适宜于三峡库区栽植与利用,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还草养畜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萍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62-263
介绍河道坝岸基础淘塌的原因,总结常用的抢护方法,包括抛投块石、抛土袋、推柳石枕和抛投石笼等,以指导河道坝岸基础淘塌险情的抢护。  相似文献   

10.
在三峡库区有代表性的重庆万州地区选择4种典型利用方式,运用土壤质量演化指数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三峡库区土壤质量演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旱地转变成其他利用方式后,土壤质量均向良性方向演化,而且果园改善最大,菜地次之,撂荒地也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前氮磷污染现状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02年对长江三峡库区各江段的水质和重庆主城区岸边污染带进行了监测。通过对氮磷污染的分析表明,万州区等局部的长江水域及重庆主城区长江水质达到了发生富营养化的氮磷条件。根据库区长江水体的氮磷污染现状,提出了预防富营养化和保护长江库区水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6-2009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12条主要支流的冬季水禽分布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其中鸳鸯的总体数量大约为100~120只.水位变动对鸳鸯的分布格局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三峡大坝不同工程阶段的分期蓄水,三峡库区长江主河道的越冬鸳鸯种群数量呈明显减少趋势.2009年1月和2010年1月的调查结果表明,蓄水达172 m和168 m水位线后越冬鸳鸯集中分布于3条支流河道中,长江主河道中未见有越冬鸳鸯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Ⅱ期蓄水对支流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水库Ⅱ期(135 m水位)蓄水前后,成库河段的主要次级河流的常规水质整体维持稳定,但富营养化专项监测表明几条典型的次级河流的部分河段成库后藻类活动旺盛,营养状态异常,应当对三峡水库成库河段的主要次级河流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陈桂芳  张宏  田艳  杨远亮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266-267,269
通过调查三峡库区典型区县(万州、开县)库岸不同生态环境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收集库区气象和社会经济情况资料.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因素变化与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钉螺孳生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适合钉螺滋生,钉螺和传染源输入可能性也极大,存在血吸虫病发生流行的潜在性危险,应加强血防监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生物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消落区具有水淹时间长、消落幅度大、水位涨落节律逆反自然枯洪规律及面积大、生境类型复杂等特点。从三峡水库消落区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治理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的生物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的水环境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水位最高已达170 m以上,库区水流速度减缓,自净化能力下降,环境污染压力加重。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的来源途径、污染现状及其时空动态机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旨在为三峡库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被淹没的肥沃土壤对"汉丰湖"水质的影响,结合2007年开县环境监测站对开县156~175m水位线以下的蔬菜基地的调查监测数据,对"汉丰湖"存在的污染贡献和成库后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监测点总汞、总镍超标;部分监测点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达到清库标准要求,为政府制定措施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钟海玲  高荣  杨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53-6355
选用三峡库区33个台站1960~2008年气象资料,利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方法,计算了三峡库区水稻、玉米、冬小麦的气候产量及三峡水库蓄水后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波动降低,而在80年代末后增温迅速;降水量在90年代末期前变化不大,在90年代末期以后略有减少;日照时数则是在60、70年代较多,80年代后相对较少,且变化不大。水库蓄水后整个库区气温升高;而降水在库区南部减少,在库区西北部增加;日照时数除了在库区西南部的垫江附近增加外,其余大部地区都是减少的。蓄水后,水稻气候生产潜力在库区西北部和东北以减小为主,而在库区南部以增大为主;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在库区东北部和西南部是减小的,在其余地区都是增大;冬小麦的气候生产潜力在整个库区以增大为主。  相似文献   

19.
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94-9896
三峡水库的运行,使洞庭湖水情发生了变化,对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讨论了三峡运行以来洞庭湖三口、四水入湖的年径流量、入湖沙量的变化以及出湖水沙变化,分析了洞庭湖水沙演变的特征和长江干流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以及流域降水量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