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1983~1992年省棉花品种区试资料,对影响泗棉2号稳产性、丰产性和早熟性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要选育稳产、丰产、早熟良种,育种时应选择结铃性强、铃大、吐絮早而集中、衣分高的早熟或中熟类型。  相似文献   

2.
鲜食糯玉米双膜早熟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播鲜食糯玉早熟栽培技术关键,一是选用优良早熟的糯玉米品种;二是适期早播,在本试验小拱棚栽培条件下,提早播种应在棚内气温>12℃,以2月10-20日为宜。其它栽培技术大体与常规春玉米栽培相同。  相似文献   

3.
不同套作方式的棉花品比及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麦垄移栽棉花以中熟品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麦垄点播棉花则中早熟和早熟品种产量高。在品比试验的基础上,用中熟品种中棉19和中早熟品种陕198分别进行了不同密度试验,两种种植方式棉花产量都与密度成正相关,麦垄移栽密度应不小于5000株/666.7m^2,麦垄点播密度应不小于6000株/666.7m^2。  相似文献   

4.
垦丰7号(中早熟,高产品种);垦丰9号(高油,高产,多分枝品种);垦丰10号(高产,附瘠薄品种);垦丰11(早熟,高产品种);垦丰12(中熟,高产,分枝型品种);垦丰13(中早熟,高油,高产,分枝型品种);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08,(2):240-240
PBO是汇集世界尖端科技的结晶,使我国的果树及农作物优质、高产和高效:①促进优质花芽分化,红富士苹果的成花量增加2.5-3.0倍,取代了环剥;②促进提早成熟,红富士苹果早熟15d,杏早熟10d,葡萄早熟15d,梨早熟10-13d,桃树早熟7d。增效3.75-6.00万元/hm^2;③促进花萼脱落,使砂梨系的公梨变成母梨,脱萼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6.
一、建好优质大棚,选择适宜品种 选用结实的大棚骨架.优质的大棚专用无滴膜.做到大棚安全、卫生、透光度、保温性能好。品种的选择应具备如下特点:早熟性好;较耐低温和弱光;植株不宜徒长;坐果性能好,果实膨大快;果个及果实的颜色和风味适合当地人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7.
地膜育秧与露地湿润育秧相比,有防寒,保湿,保肥、减少蒸发的作用,用种少,成秧率高,壮根壮苗;移栽后成活率高,返青快,僵苗少,有利于早熟和增产增收。育秧应抓好如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1早熟梨产业的现状 早熟梨是武宁县果树栽培中主要树种之一,2004年以前以江西当地品种为主,近5年引进早熟梨品种数量增多,比例不断扩大,共计栽植苗木约7万株,去冬今春新发展早熟梨110余亩。主要品种有翠冠、圆黄等,面积910亩;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科技》2008,(4):214-214
PBO是汇集世界尖端科技的结晶,使我国的果树及农作物优质、高产和高效:①促进优质花芽分化,红富士苹果的成花量增加2.5~3.0倍,取代了环剥;②促进提早成熟,红富士苹果早熟15d,杏早熟10d,葡萄早熟15d,梨早熟10-13d,  相似文献   

10.
矮季棉鄂棉19早熟极为明显,既丰产又稳产,品质优,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在栽培技术上,采用“矮”、“密”、“早”配套技术;在推广上,应做好大面积示范,引导工作,搞好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改变常规丰产棉故有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鄂棉19的推广,对发展连作棉,改革棉田耕作制度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确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形态、生理及产量因子变化,为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以‘中棉所63F2’(杂交棉品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为对照,研究‘中棉所63F2’和‘中棉所425’(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常规早熟棉品种)等3个棉花品种在高密度(9.0万株/hm2)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品种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铃数及产量均高于对照;‘中棉所63F2’单铃重、籽棉产量高于2个常规早熟棉花品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425’、‘中棉所50’成熟较早、集中成铃,适宜长江流域一年两熟模式下连茬种植。  相似文献   

12.
棉花早熟性QTL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和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方法,将控制棉花早熟性状的基因定位到相应的遗传连锁图谱或染色体上,为目前及今后短季棉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综述了近年来棉花早熟性QTLs定位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种植方式对棉苗干物质累积,伏前桃、结铃性影响较大,采用3:2模式麦棉套种方式适时早播套种棉花,能够获得更多的有效积温和充分利用边际效应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从而获得高产。而种植方式对棉铃粗纤维累积和铃重增加影响较小;3:2模式或3:1模式适时早播利于棉粗纤维累积和铃重增加。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从黄河流域棉区引进5个熟性存在差异的棉花品种在江西九江地区常规种植,探讨其熟性差异对生育期、光合效能、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排除缓苗期则各品种的生育期是种植地比原产地缩短,且原产地生育期越长缩短越明显;(2)盛花期和吐絮期地上部分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生物量比值与熟性间(生育期)均有不显著的正相关(0.814,0.717),以吐絮期其值为1.4~1.6有利于籽棉产量提高;(3)生育期与籽棉产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0.922),盛花期营养与生殖器官的比值与籽棉产量显著正相关(0.909),吐絮期的地上部分干物质总质量与籽棉产量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972),且吐絮期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干物质质量均与籽棉产量成显著的正相关(0.907,0.892);(4)在江西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种植模式下,以产量为目标,向黄河流域棉区引种应该引原产地生育期在130 d左右的中熟棉或早中熟品种较好;对轻简化栽培、适宜机械化采收的春夏季直播、地膜覆盖直播等特种栽培模式,以效益为目标,应引进早熟棉。  相似文献   

15.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在冀中棉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设计,调查了冀中棉区棉花的生育期、"三桃"比例、霜前花率和霜前皮棉产量,分析了棉花早熟品种中50、中早熟品种33B和中熟品种冀棉298在冀中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冀中棉区不适宜种植早熟品种,中熟品种的适应性好于中早熟品种。冀中棉区适宜种植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差异规律,为新疆南疆地区选择适宜熟性品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设置中早熟品种(中棉所96A)、中熟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73号),分析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时空分布及其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中熟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73号)的株高、茎粗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中棉所96A),塔河2号、新陆中73号的株高较中棉所96A分别增加了22.28%、9.84%,茎粗分别增加了25.01%、11.55%,中熟品种的果枝始节高度大于中早熟品种;“三桃”比例中伏前桃表现为塔河2号>新陆中73号>中棉所96A,伏桃为中棉所96A>新陆中73号>塔河2号,秋桃为新陆中73号>塔河2号>中棉所96A;棉铃空间分布上,中棉所96A的棉铃主要分布在中下部内围铃,而塔河2号和新陆中73号则分布在下部、上部内围铃;中熟品种中部外围铃的蕾铃脱落率高于中早熟品种相同部位;中早熟品种的单铃重显著高于中熟品种,中棉所96A的单铃重较塔河2号、新陆中73号分别增重了3.15%、7.73%,中棉所96A与塔河2号的籽棉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在冀南棉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裂区设计,调查了冀南棉区棉花的生育期、"三桃"比例、霜前花率以及霜前皮棉产量,分析了棉花早熟品种、中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在冀南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冀南棉区不适宜种植早熟品种,中熟品种的适应性好于中早熟品种。该区可试种中晚熟品种,以求获得更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当前湖北省早熟棉育种的相关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湖北省是我国主产棉区之一.我国人多地少,粮棉、油棉争地矛盾突出并将长期存在.为促进我省粮棉油协调发展,麦(油)后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针对湖北省麦(油)后棉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缩短棉花生育期(早熟)育种工作的技术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超宽膜与宽膜不同模式栽培长绒棉效果的对比试验及其生育期调查情况表明,超宽膜栽培长绒棉具有很好的增温、保墒、杀草效果,适期播种可出苗早、现蕾早、发育快和成熟早,若能合理密植,发挥群体优势夺高产,超宽膜植棉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挑选适应洞庭湖棉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对14个杂交棉的生育期、病虫害危害、早衰和倒伏情况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联杂8号、雅杂棉1号、皖杂棉11和晶华8号4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洞庭湖棉区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