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播稻适宜品种与播期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鲁昕  郝思军 《现代农业科技》2008,(2):125-125,129
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为试材,进行不同播期直播试验,结果表明,迟熟中粳适宜播期最广,而早熟晚粳要适当早播,中熟中粳最耐迟播,具体可根据不同茬类型加以选用,当地选用迟熟中粳最易实现高产稳产;在以油菜和小麦茬口为主的地区,不论什么类型的品种,播期总体宜早不宜迟,但早播要适当降低播量。  相似文献   

2.
温室温度对粳稻品种抽穗日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同熟期类型粳稻品种的播期研究,发现粳稻品种的感温性强,中粳中晚熟品种的感温级别达8-9级;但不同品种对适温的要求不同,表现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抽穗促进率有差异,中粳中熟品种要求的适温较高,早粳早熟、中粳中、晚熟品种要求的适温较低,受低温的影响小。通过分析温室内8个不同播期的抽穗日数与各温度因子间的关系,表明提高日均气温,降低有效积温是缩短抽穗日数的有效途径,但日均温不能过大或过小,日最高温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不同期类型粳稻品种的播期研究,发现粳稻品种的感温性强,中粳中晚熟品种的感温级别达8-9级,但不同品种对适温的要求不同,表现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抽穗促进率有差异,中粳中熟品种要求的适温较高,早粳早熟,中粳中,晚熟品种要求的适温较低,受低温的影响小。通过分析温室内8个不同播期的抽穗日数与各温度因子间的关系,表明日均气温,降低有效积温是缩短抽穗日数的有效途径,但日均温不能过大或过小,日最高温的天数  相似文献   

4.
中熟晚粳“南粳46”在苏中地区的种植表现及应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南粳46"在苏中地区的推广种植,介绍了"南粳46"在苏中地区的种植表现,主要表现为株型紧凑、熟期偏迟、穗型较大、米质较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及应用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旱直播稻不同品种最佳播期及播种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旱直播稻应用的最佳品种类型、播期以及播种量,在泰州市姜堰区开展了不同品种类型、不同播期、不同播种量的直播稻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前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后期灌浆结实期温度及光照条件有很大关系。如选用早熟晚粳品种(如南粳5055),需油菜等早茬,并在6月10日前播种;对正常小麦茬即6月10—20日种植,选用迟熟中粳或中熟中粳品种;对偏迟即6月20—30日播种茬口,仅能选用中熟中粳品种,才能获得产量。随着播种量的提高,各播期除有效穗数呈上升趋势外,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现下降趋势,最终产量呈现抛物线形趋势,2个播期均以播种量60 kg/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在宁波市海曙区西郊乡进行了连作晚稻早、中熟晚粳品种不同抛栽期的试验,结果均以抛栽期7月25日抛栽的产量较多,此后逐渐下降,生产中抛栽最迟不要超过7月31日,以保证6750kg/hm^2左右的产量;供试的两个早、中熟品种产量,从抛秧栽培角度分析,早熟品种更适宜于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床育秧原为北方寒地一季稻区抗低温育秧技术,引入南方双季稻区用于早稻育秧后,为拓宽该技术的应用面,我们于1993年对二季晚稻旱床育秧品种、播量、移栽期的产量结构和热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昌地区的热量条件下,二季晚稻旱床育秧选用中熟、大穗型杂交稻组合,7月28日前移栽,秧龄控制在25d左右,可获得节约专用秧田和增产的良好效果,产量可超过7500kg/ha。播量与移栽期的产量关系,以移栽期的作用效果>播量。早、中、迟三类不同熟期品种.全生育期所需总积温依次为2731.6~2707.2、2890.3~2947.1、3032.5~3140.9℃,早栽早熟系数分别为0.29、0.43、0.86。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中嘉早17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开展高产早稻新品种不同播期试验,研究早稻不同播期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稻应选择矮秆生育期短的品种;中熟偏迟早稻、中熟偏迟早籼稻在平阳县分别适宜于在4月6—13日、4月初至4月6日抢晴及早播种,以使早稻提早成熟、稳产。  相似文献   

9.
“七五”南方稻区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分析及育种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南方稻区水稻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七五”早中熟早籼、中熟早籼、中籼、,晚籼和晚粳参试品种平均相对产量分别为102.5、105.3、96.0、0.97和103.0,与“六五”相比,平均相对产量早中熟早籼,中熟早籼和中籼分别提高5.9、4.2和4.8达显著水平,晚粳提高2.2,不显著,晚籼降低9.7,达极显著水平。在比对照增产显著的品种中,早中熟早籼和中熟早籼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适应性,中籼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糯稻:鄂粳糯437 是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常规中熟偏迟粳型晚稻.2009年通过湖北省审定.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双季晚稻种植。株型较紧凑,株高适中,生长势一般。  相似文献   

11.
甬优6号是由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2005、2006两年在本区试种和推广,表现为米质优、高产潜力大、抗性强、中熟偏迟等特点。为了探明该组合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表现,确定较为经济理想的播种适期,为大田生产提供参考,我们组织进行了不同播种期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亚种间F_1杂种优势在不同播期下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份籼型不育系和7份粳型或偏粳型广亲和系配制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将杂种F_1及其亲本在3个播期(早播5/20,中播6/10,迟播6/30)下试验.结果表明,籼粳交F_1在多数性状上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均随播期推迟而呈下降的趋势;F_1性状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显示了早播常出现植株偏高、剑叶披和生育期延长,而迟播导致主穗总粒数减少;F_1杂种在株高、抽穗天数、剑叶长、主穗长、主穗总粒数和着粒密度性状间均表现显著显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时期对晚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早中熟品种(110~120d),影响不大,中迟熟品种(120~125d)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产量看,早熟品种随播种推迟呈上升趋势;中熟品种在6月26日播种时产量最高;迟熟品种在6月18日播种产量最好,播期越迟,产量越低,且减幅较大。6月18日~7月3日播种的晚熟品种产量要比早熟品种好,且晚熟品种越早播与早熟品种产量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我市粳稻优质品种布局,加快水稻品种更新换代,优选一批优质粳稻品种,进行丰产性和抗倒性直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宣粳糯7号、南粳5055、南粳9212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其株高适中,抗倒,熟期偏早,适合在我市大面积直播生产。  相似文献   

15.
寒露风对杂交晚稻生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表明,寒露风对杂交晚稻后期生长的影响表现为稻惠严重卡颈、空秕粒明显增多、千粒重下降、产量损失严重。提出早、晚稻品种(组合)应早配迟或中配迟、安全齐穗期应提前至9月10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甬优6号是由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的籼粳杂交稻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玉环县引进试种,表现大穗、高秆、高产、优质、抗病、抗倒和熟期偏迟等特点。总结了其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7.
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晚粳糯杂交组合浙优12的适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期播种可获高产,且收获期早;5月中旬播种,结实率产量偏低;6月中下旬播种,产量居中,但收获期偏迟,成熟易受气候影响。  相似文献   

18.
3个不同熟期的中粳稻品种直播比较:镇稻99为早熟中粳,抽穗成熟早,全生育期短,穗数多,穗型小,粒重及出米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偏低,售价高,每667m2产值及抗倒力中等;连粳7号为中熟中粳,抽穗期居中,成熟期迟,全生育期长,穗数中等,穗型大,产量高,粒重、出米率、售价及每667m2产值低,茎秆抗倒力强,稳产性好;淮稻5号抽穗成熟期迟,全生育期长,穗数多,穗型中等,粒重、出米率、产量及每667m2产值较高,茎秆抗倒力弱,稳产性差。  相似文献   

19.
籼粳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形成的播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播期对不同籼粳杂交稻穗粒数形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稻偏粳型中熟中粳甬优8号、偏籼型迟熟中粳甬优15号、中熟晚籼钱优2号和常规品种迟熟中粳浙粳88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特性及其与籼粳性成分的关系。【结果】籼粳杂交稻甬优8号及甬优15号每穗总颖花分化数均显著高于籼稻钱优2号和粳稻浙粳88;甬优品种的一次枝梗及颖花分化数显著高于籼、粳稻,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数以偏籼型品种甬优15号和钱优2号较高,而甬优8号二次颖花分化数与钱优2号的基本持平。随播期推迟,每穗总颖花分化数显著降低,尤为二次颖花分化数,而一次颖花分化数以适期播种最高。甬优8号和钱优2号总颖花分化数以早播显著高于适期播种和迟期播种,甬优15号则以适期播种最高,适期播种能显著提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15号的一次颖花现存数,主要体现在稻穗中上部与穗基部、顶部,这与其较高的一次枝梗分化能力有关。不同播期间,各类型品种稻穗不同部位一次枝梗上的二次枝梗分化数从穗基部到穗顶部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二次枝梗和颖花现存数、二次颖花分化数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甬优8号不同部位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和颖花现存数的早播优势主要体现在穗中上部位,钱优2号早播的优势为稻穗中下部,甬优15号适期播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穗顶部,而浙粳88迟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稻穗基部。相关分析表明,各类型品种粳性成分与稻穗总颖花分化数及一次、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数均呈极显著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2、0.9416、0.9004、0.8718和0.7988。【结论】与籼、粳稻相比,籼粳杂交稻具有较多的枝梗数和颖花数。推迟播期,降低每穗颖花分化数和二次枝梗分化数;早播有利于中熟品种颖花和二次枝梗的形成,而适期播种对迟熟品种的效应较好。不同播期下各类型品种粳性成分与稻穗枝梗和颖花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中熟杂交稻“协优2374”为供试组合,采用盆栽,对二晚旱床育秧播期、播量、栽期、栽插深度和抽穗期温度与结实率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适期早播(6月22~27日)、稀播(每公顷450kg)、早栽(7月28日以前),是争取早熟、确保安全齐穗、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浅栽分蘖早发,熟期提前,穗粒数多,结实率高。抽穗日平均温度与结实率呈正相关,低于20℃和苞期低温、抽穗期温度回升,结实率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