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根瘤菌拌种增产增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瘤菌拌种,是大豆高产低成本的有效措施。为探索不同类型菌种、土壤的增产作用,句容市农技推广中心试验站于1999年至2002年,承担了中科院上海植生所、江苏省农科院联合下达的该试验。在前3年小区试验的基础上,2002年又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几年来,该试验一直在省农科院教授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条件选用土种为砂壤土、地力中等、前茬水稻生长平衡的田块 ;试验作物品种为 9356花皮小麦。1 2 试验处理共设 8个处理 :(1)无菌基质 2kg/ 6 6 7m2 ,不施肥 ;(2 )无肥区 ;(3)常规施肥 ;(4 )天丰固氮肥 2kg/6 6 7m2 ;(5)常规施肥 天丰固氮肥 2kg/ 6 6 7m2 ;(6 )常规施肥 增效剂 0 8kg/ 6 6 7m2 ;(7) 70 %常规施肥量 天丰固氮肥 2kg/ 6 6 7m2 ;(8)常规施肥 生物钾2 0 0ml/ 6 6 7m2 。其中 ,常规施肥为每 6 6 7m2 施N 18kg、P2 O54 5kg和K2 O 4 5kg。磷钾肥以 4 5%BB肥…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改革 ,耕地有机肥的投入逐年减少 ,长期施用无机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环境污染越来越显得明显。 2 0 0 0年丹阳市陵口镇农技站在胡良村进行了秸秆还田的定位试验 ,取得了提高土壤肥力和水稻增产的效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设计和基本情况1 秸秆还田区 :面积 334m2 ,小麦播后每 6 6 7m2 复盖稻草 2 0 0kg(1999年 11月上旬 ) ;在水稻抛栽前 ,采用留秸秆 150kg耕翻 (2 0 0 0年 6月中旬 )。对照区面积 10 0 0m2 ,按常规操作 ,有少量草秆埋入土中 ,小区间有田埂隔离。2 两区的水稻施…  相似文献   

4.
王丽红 《中国农机化》2012,(4):165-167,178
2008年以来,在吉林西部松嫩平原国有草原进行公农1号紫花苜蓿耕种试验。本文分别对3个不同播种行距的苜蓿生产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农1号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吉林西部的适宜行距为30cm~45cm;同时还进行了根瘤菌接种试验,经调查,接种区的公农1号紫花苜蓿当年植株的平均高度和干草产量比对照增加14.6%和32.4%,增产效果明显,根瘤菌接种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减轻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经济有效地抑制住水稻纹枯病继续上升的势头 ,1999年我们引进了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新药种———宝穗胶悬剂 ,与老药剂井冈霉素进行了比较试验。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在上党村第 2 0村民小组汤老四家责任田进行 ,试验田面积6 6 0m2 ,土壤肥力中等。共设 5个处理 (含清水CK) ,设计详见表 1;试验不设重复 ,小区面积为 10 0m2 ,各小区之间用支埂相隔 ,实行排灌独立 ;试验水稻品种为 9516 ,栽管措施与面上生产相似。  表 1    各处理用药情况      内容处理及其编号   用药量(ml/区·次 )喷…  相似文献   

6.
<正>为合理确定优化大白菜施氮量,我们在县土肥站的指导下,根据蔬菜品种,通常栽培方式,产量水平,养分吸收特点和土壤养分状况,在我镇新南村进行大白菜氮肥总量控制肥效试验,现作如下试验小结。1试验设计本试验在不断优化蔬菜氮肥适宜用量,设置了氮肥总量控制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无氮区、常规施肥区、优化施氮区、70%的优化施氮区、130%的优化施氮区。试验重复3次,小区随机排列。试验小区田块土壤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是我地区蔬菜种植的典型田块,前茬种植品种为小白菜。2011年冬季收获后至  相似文献   

7.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接种根瘤菌、施用氮素等措施来促进大豆生长以提高产量,然而少有研究讨论接种根瘤菌与施用氮素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2种接种水平,即接种根瘤菌(R)和清水拌种。在大豆各生育期测量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根系特性等大豆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同时还测定氮素吸收量等指标并计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RN2处理下的大豆生长状况最佳,2年平均最大根瘤数为241.47、最大根瘤干质量为1.30 g、最大根长密度为15.00 cm/cm3、最大叶面积指数为5.44 cm2/cm2、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17 530.51 kg/hm2、最大叶绿素含量为53.55、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根瘤菌剂减肥增效技术应用效果,在灯塔和开原2个试验点开展大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大豆施用根瘤菌能促进生长,缩短生育期,提高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质量;2)处理2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大豆根瘤菌、处理3减施20%氮肥基础上施用大豆根瘤菌,能促进大豆根瘤形成,提高根瘤菌数,特别是在花荚期,大豆根瘤数目明显增多,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生物钾肥对粮食作物的增产作用较为明显,因而推广得较快。然而,随着推广数量的增多,生产厂家也不断涌现,产品质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1996年我们利用本省推广的两个产品,在水稻上进行了对比试验,为各地应用和推广生物钾肥提供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田块在丹徒县石桥镇石门赵村,土壤类型黄沙土,肥力中等,且较均匀;水稻品种为武育粳3号。试验共设三个处理,即:①每667M~2用沛县产生物钾肥1kg;②每667M~2用扬州产生物钾肥1kg;③常规施肥(ck),试验重复2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均为133.4M’,各小区…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油菜品质和效益 ,全面实现双低化 ,2 0 0 0年秋播我们引进了 6个品种 ,以当地培育的镇油 2号为对照 ,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旨在选出适合丘陵地区种植的优质双低油菜品种。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 苏油 1号、镇油2号、宁杂 3号、中双 4号、沪油12、沪油 15、秦优 7号共 7个品种 ,镇油 2号为对照。1 2 试验设计 本试验田前茬为水稻 ,土壤肥力中等 ,土质为马肝土 ,供试面积 2 4 0m2 ,小区面积13m2 ,三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1 3 栽培措施  7个品种均于 9月 17日播种 ,10月 2 9日移栽 ,秧龄 34天 ,移栽密…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郴州地区水电局1981~1984年在资兴县鲤鱼镇园艺场,进行了磁化水喷灌柑桔的增产效应试验。试验分六个小区,小区面积0.125亩(5株桔树),设三个处理:1.磁化水一次切割;2.磁化水二次切割;3.天然水对照.小区之间设四米宽的隔离区。喷灌系统为固定式,干管采用钢管,支管为塑料管,喷头为PY_1-20型塑料喷头。磁化器  相似文献   

12.
“施宝灵”系北京施宝灵公司研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液体微量元素肥料 ,含Cu、Mn、Mo、Fe、B等多种微量元素 ,总含量大于10 % ,以及N、P、K等大量元素 ,和氨基酸、高活性黄腐酸等有机物质。句容市农业局为了探索“施宝灵”在本市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进行了此项试验。1 材料与方法本试验设三个处理 :处理 1(对照 )喷施清水 ;处理 2 ,移栽时用 50 0倍液蘸根 ;处理 3,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各喷施 10 0 0倍液。各处理重复四次 ,小区面积2 0m2 ,各小区随机排列。试验点设在句容市农业推广中心试验田内 ,供试品种 95— 2 0。6月 2 0日移…  相似文献   

13.
以“大叶香菜”为试验材料,设置T1(草炭∶蛭石∶珍珠岩=3∶1∶1)、T2(草炭∶蛭石∶珍珠岩∶有机肥=6∶1∶1∶2)、T3(草炭∶蛭石∶有机肥=3∶1∶1)、T4(草炭∶蛭石∶珍珠岩∶有机肥=2∶1∶1∶1)、T5(草炭∶蛭石∶珍珠岩∶有机肥=1∶1∶1∶1)和T6(草炭∶蛭石∶有机肥=2∶1∶1)共6种基质配比种植盆栽香菜,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盆栽香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4处理的盆栽香菜茎粗、根长和根体积等生长指标优于其他处理,全株鲜质量相对较大,为2.854 g,全株干质量具有最大值,为0.384 g。T4处理的品质指标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也相对较高,分别为37.78、0.20和2.02 mg/g。因此,建议使用草炭∶蛭石∶珍珠岩∶有机肥=2∶1∶1∶1的基质配比进行盆栽香菜的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速冻蔬菜出口创汇的需要,丹徒县蔬菜技术指导站对四季豆(本文均为搭架种植)的3个品种进行了多点适应性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品种 蓝狐四季豆、78—209四季豆、313四季豆(其中313四季豆为对照品种)。12 试验方法 试验点共3个,分别为石桥镇石门赵村,江心乡益平村,黄墟镇。各点播期为8月3日。播前每667m2基施干鸡粪2000kg、45%复合肥25kg。株行距30cm×65cm,每穴3粒。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54m2。生长中期,采收期采用田间观测与室内考种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其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栽培技术同常规。2 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缓解玉米生产中涝渍胁迫带来的问题,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外源多胺拌种对玉米抗涝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后,多胺拌种植株的丙二醛物质的量浓度均低于不拌种植株,且在恢复期内基本能下降到正常水平;多胺拌种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处理时期均低于不拌种植株,淹水后均升高,且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淹水条件下,百粒质量和产量均大幅度下降,在淹水3、5、7、9d条件下,多胺拌种和不拌种植株百粒质量下降幅度分别为2.94%、14.42%、21.88%、22.11%和16.24%、18.30%、25.59%、27.99%,产量降幅分别为32.10%、43.20%、48.74%、43.94%和35.13%、47.65%、53.67%、48.86%;持续淹水条件下,多胺拌种产量比不拌种产量最高可提高625.11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防治稻飞虱的更好药种,句容市植保站曾承担省农科院下达的“稻飞虱防治应急措施”课题──吡虫啉防治稻飞虱田间大区试验,采用吡虫啉不同剂量、不同喷雾方式防治稻飞虱。试验设在华阳镇王婆店村,试验田面积0.12公顷,水稻品种为武育粳3号,栽培方式及肥水管理同常现。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由江苏省农药所提供,25%扑虱灵市售。试验设20%吡虫啉667M2用15克、10克、5克粗喷雾,毗虫财用15克细喷雾,25%扑虱灵用50克粗喷雾及喷清水为对照,共六个处理,各处理小区面积为240M2,不设重复。小区间分别筑有小埂。施药时间为8月明日…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机械化深松技术推广面积逐步扩大,机械化深松作业对作物生长、产量及土壤硬度、容重、含水率等指标有哪些影响?深松作业最佳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较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专门设计了玉米机械化深松对比试验进行探讨。一、试验设计试验设计3个处理小区,即秋季深松A区(2012年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30cm)、夏季深松B区(2013年玉米3叶期30cm)、未深松C区(常规表层旋耕15cm)。小区设计:大区试验,不设重复。每个处理小区长度80m,每个处理小区宽度12m。两端地头留出3m长的拖拉机转弯地带,每个小区间隔处留出1m的检测通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平原河网区不同尺度下水稻不同灌溉模式的节水和减污效应。【方法】于2017年在浙江平湖灌溉试验站选取水稻常规灌溉、节水灌溉、蓄雨节水灌溉3种模式在试验小区和田块2种尺度下开展对比试验,记录田间水量平衡过程并检测排水和渗漏水样中的TN、TP、NH_4^+-N、NO_3^--N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无论试验小区还是田块尺度,蓄雨节水灌溉的节水效果最好,较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减少了43.4%~87.7%的灌溉量,同时减污效果也最明显,TN排水负荷减少了22%~90%。不同尺度对比中,试验小区的田间管理水平更高,产量略高于田块尺度;小区田间水分控制更精确,灌排次数和水量较田块更多,蒸发蒸腾量和渗漏量则略少于田块。在减污效果上,单位面积下同种灌溉模式的田块的排水污染物负荷比试验小区低37%~57%,渗漏负荷比试验小区高4%~61%,由于排水污染物负荷要远大于渗漏污染物负荷,在总的污染物负荷上田块要小于小区。【结论】本试验中蓄雨节水灌溉模式取得了较好的节水减污效果,但是要注意蓄雨时间和高度,长时间的淹水可能会对水稻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区田块空间形态变化遥感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监测和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效,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以耕地图斑数据为约束,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识别田块,并构建田块级和区域级田块空间形态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田块面积、规整度、紧致性和连片性等4个指标为田块层级评价指标,选取田块密度、平均田块面积、最大田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周长面积分维数等5个指标为区域层级评价指标,并分别对两个层级指标进行去量纲处理,构建综合指标。分别以广西丘陵区和海南平原区的土地整治区作为试验区,试验结果表明:广西研究区整治前田块层级耕地空间形态综合指标分布在50~70,整治后提升到70~90,海南研究区整治前在70~90,整治后提升到90~100;广西研究区整治前区域层级田块空间形态综合指标值为41,整治后提升到83;海南研究区整治前为63,整治后提升到92。表征经过土地整治,两个研究区的田块形态均得到了较大提升。研究提出的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效遥感监测和评价方法,可以为我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监测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剂强化牛粪堆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剂CC-1接种牛粪堆肥化的效果,将堆料C/N比、初始含水率、通风量及菌剂接种量进行正交试验,获得该菌剂应用的最佳工艺为堆料C/N比28,初始含水率55%,接种量0.8%(体积分数),每天通风20 min(通气量为5.09 m3/(min·m3))。在该工艺下,接种CC-1的处理堆肥周期缩短,比接种EM和未接菌对照提前2 d和3 d达到高温阶段(50℃),提前8 d降温至40℃以下;堆肥结束后,接种CC-1处理的pH值为7.9,GI为106.5%,其全氮含量比接种EM和未接菌对照高19.33%和27.35%,总养分高7.91%和23.95%,腐殖酸含量高16.38%和47.53%;堆肥23 d后,接种CC-1的堆肥处理半纤维素分解率是接种EM和未接菌对照的1.2倍和1.8倍,纤维素分解率是接种EM和未接菌对照的1.8倍和2.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