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疾病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虽然传统的疾病控制方法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分析在抗性和易感群体中候选基因的标记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合遗传育种技术,提高家畜的抗病性与健康水平已成为当今提高家畜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s,MBL)是构成人和动物血清补体凝集素途径的主要成分,在先天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笔者简述了MBL的分布、结构、功能,介绍了MBL基因与抗病力的关系,对其作为家畜抗病育种遗传标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MBL作为遗传标记,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抗病育种可以培育出抗病力强的家畜品种。  相似文献   

2.
家畜疫病的发生始终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主要问题.前期我国对疾病的控制主要采取改善环境、免疫接种和药物治疗等措施,但这并非对所有疾病都有效,而且以上措施很难从根本上控制和消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研究证实,家畜对许多感染性疾病的抗性是由遗传控制的,家畜品种本身的遗传性状决定了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即动物可能对一些传染性疾病存在完全或部分抗性.通过寻找抗病基因进行抗病育种,从根本上改变反刍动物的遗传结构,也是控制和减少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已发现的反刍动物体内与免疫相关的抗病候选基因主要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Toll样受体基因、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干扰素基因、PRNP基因编码朊蛋白等.本文综述了这些抗病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为了给抗病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利用分子标记寻找抗性 /易感性基因、与抗性 /易感性相关候选基因和定位抗性 /易感性 QTL以及特定分子标记与它们的紧密连锁关系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从而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 MAS)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4.
疾病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虽然传统的疾病防治技术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了不小作用,但未能从根本上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流行。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寻找抗病基因,开展遗传育种从遗传本质上提高家畜对疾病的抵抗力,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羊体内与免疫相关的部分抗病候选基因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在动物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利用分子标记寻找抗性/易感性基因,与抗性/易感性相关候选基因和定位抗性/易感性QTL以及特定分子标记与它们的紧密连锁关系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从而进行标记辅助选择(MAS)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6.
提高畜禽的抗病性与健康水平已成为当今提高畜牧生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抗病遗传机制出发,叙述了单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病研究进展,探讨了抗病育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动物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开展动物抗病育种的必要性、发展过程、抗病的遗传基础、抗病育种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工程抗病育种是当前和今后动物抗病育种的主要方向,最后对动物抗病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由于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疾病抗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为详细了解羊MHC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某些疾病抗性的关系,本文对绵羊、山羊MHC基因的分类、多态性研究及其多态与疾病抗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概括,并对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MHC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在羊抗病育种中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畜禽某些疾病的遗传控制与抗病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高畜禽的抗病性与健康水平已成为当今提高畜牧生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抗病遗传机制出发 ,叙述了单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病研究进展 ,探讨了抗病育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SLA与免疫抗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SLA)与免疫应答和一些疾病抗性密切相关,对其免疫遗传机制的深入探讨是多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从遗传选育角度提高猪对病原的抗性,开展抗病育种具有治本的功效。本文就SLA与免疫应答、寄生虫、黑色素瘤的关联分析以及体外重构SLA分子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阐述,为进一步探讨SLA与抗病遗传育种等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即奶牛乳腺发生炎症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奶牛疾病,对乳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本文通过分析其致病原因,对奶牛乳房炎的检测方法做出总结,在分析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介绍最新的检测方法,说明乳房炎检测逐渐向低成本高效率的趋势发展。另外还以乳房炎抗性候选基因和表观遗传标记为出发点,对乳房炎发生发展的预测方法做了介绍,并就乳房炎研究方向针对奶牛本身的分子抗病育种方向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刘榜,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动物遗传育种系副主任,动物分子生物学与育种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标记分会理事。2006-2007作为访问学者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Leif Andersson实验室访问,进行基因位置克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牛抗病基因与其自身的抗病性和免疫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研究相关抗病基因对提高牛自身免疫能力和选育优良后代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天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natual resistant macrophage protein 1,Nramp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flnan binding lectin,MBL)、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及干扰素基因(interferon,IFN)与牛某些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及其是否可用于后代育种的分子标记,如MHC与奶牛的乳房炎密切相关;牛TLR4基因的外显子1760 C>T突变中的CC基因型可作为奶牛乳房炎抗性筛选中的分子标记等。笔者认为研究这些抗病基因可更深层次了解牛的抗病机制,同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可更好的选育出抗病后代,抗病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是未来研究抗病性和免疫能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家蚕病毒病对蚕桑生产的危害较大,是影响蚕桑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综述了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和近年来家蚕病毒病常规抗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抗病育种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畜禽抗性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分子遗传的理论和技术进展迅速,为动物抗性育种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本文就抗性遗传概念,抗性基因的来源、标记、选择、表达及转基因动物在抗性育种的应用前景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6.
牛抗病基因与其自身的抗病性和免疫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研究相关抗病基因对提高牛自身免疫能力和选育优良后代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天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natual resistant macrophage protein 1,Nramp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flnan binding lectin,MBL)、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及干扰素基因(interferon,IFN)与牛某些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及其是否可用于后代育种的分子标记,如MHC与奶牛的乳房炎密切相关;牛TLR4基因的外显子1760CT突变中的CC基因型可作为奶牛乳房炎抗性筛选中的分子标记等。笔者认为研究这些抗病基因可更深层次了解牛的抗病机制,同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可更好的选育出抗病后代,抗病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是未来研究抗病性和免疫能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牛MHC(BoLA)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MHC(BoLA)不仅与移植排斥反应和免疫反应有关,而且还与一些经济性状有关.该文简述了BoLA的分布、结构、功能和基本特征,并且介绍了BoLA基因与主要经济性状如生产性能和疾病的关系,并对其作为动物育种遗传标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MHC作为遗传标记,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抗病育种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力强的家畜品种.  相似文献   

18.
猪抗病育种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抗病育种途径提高猪的抗病力,是避免养猪生产遭受疾病困扰和获得低药物残留猪肉产品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本文就与猪抗病育种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受体类基因、免疫相关基因和信号传导基因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望能为猪的分子抗病育种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Nramp1基因作为影响畜禽抗病育种中抗病力的主要候选基因之一,其蛋白可抵抗多种胞内菌的侵染,从而提高畜禽抗病力。主要叙述Nramp1基因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理,综述了Nramp1基因与抗病性状的关系,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迄今为止,畜禽育种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畜牧生产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畜禽选种理论和技术发展缓慢,导致了遗传改良的速度也呈现了变慢的趋势。正是在这一时期,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不断提出了新的动物育种方法。以分子数量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的动物分子育种也应运而生。以基因组分析和转基因动物技术为依托的分子育种技术是建立在对各种遗传标记不断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就动物分子育种的遗传标记发展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