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是猪群内个体发育参差不齐,不断出现一些严重发育不良,已经丧失商品价值的所谓僵猪。僵猪多发会给猪场的生产收益造成损失。据观察,僵猪多发不仅与一些慢性疾病浸润有关,同时也与我们日常饲养管理不当给猪造成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
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是猪群内个体发育参差不齐,不断出现一些严重发育不良,已经丧失商品价值的所谓僵猪。僵猪多发会给猪场的生产收益造成损失。据观察,僵猪多发不仅与一些慢性疾病浸润有关,同时也与我们日常饲养管理不当给猪造成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
马缨 《畜牧市场》2008,(12):13-14
近几年来,随着养殖量的加大及管理方面的漏洞百出、防疫不到位等现象的同时存在,使猪病越来越难以控制。加之我国兽医数量不足和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了在实际生产中猪病的控制上问题很多。2008年猪肉价格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各种疫病也层出不穷,不易根除。本文由此总结一下年初至今疾病发病的形势和变化,以给实际生产中的防治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少伯  石有龙  葛翔  刘诺 《饲料研究》2005,(8):22-24,39
关于饲料市场,我们已讨论过玉米和猪料,现在着重讨论鸡料市场问题。当然,我们只从饲料工业和畜牧生产角度研究饲料市场,它毕竟是养殖业的基础,价格的略微变动,都可能影响饲料行业和养殖业的盈利。  相似文献   

5.
当前,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日趋成为一种养猪业成熟的生产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养殖公司所接受,而且正为广大的养猪个体户奉为致富之秘笈。但由于所受学习教育及培训的水平高低不同,其技术掌握程度也是参差不齐。下面就显微镜在猪人工授精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作一叙述并提出其正确  相似文献   

6.
我国肉猪生产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与猪的遗传潜力相比差距更大,根本原因是吃不够发挥潜力的营养物质或营养供给模式不适应猪的生物学特点。文章在讨论饲料转化效率(FCR)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猪的营养生理特点和饲料供给现状,提出营养变革可使肉猪全程FCR实现2.0的目标。重点介绍了3F(Formulation、Fermentation、Fluid Feeding)营养技术内涵及应用效果,为深入研究猪的营养问题、提高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遗传学的新技术浪潮在提高现代母猪生产产量的同时也减少了母猪的每日自由采食量,以至于在哺乳期内采食量相对不足,这是我们关注遗传学浪潮给现代母猪生产带来的负作用的原因。在一份早期的刊物中我们已讨论了在过去10~15年中,遗传选育技术不经意地减少了现代育成猪食欲的实际生产问题。一些国家的研究数据显示,断奶母猪和淘汰母猪的采食量正以每3年1%的速度递减。哺乳母猪采食量不足这种类似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同在后备猪和育肥猪之间有着显著的遗传性状改变,饲养者也在改变母猪的遗传性状。这项工作使得母猪有更高的泌乳量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谈谈猪纯繁中的杂与纯”一文(《养猪在线》2004第5期)曾指出,在猪的纯繁中开放与闭锁是种猪选育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手段。如果说,笔者在前一篇文章中重点强调的是开放,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闭锁问题。开放和闭锁往往是交替进行的。当你的种猪群的遗传素质在同行中不是最优秀时,你的猪群就应该以开放为主。但是,当你的猪群已经具有了很优秀的基因时,此刻就应以闭锁为主。通过闭锁来扩大优良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并加速其纯合,这一方面可以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来提高生产性能(性状的群体均值);同时又利用基因的显性效应,以便在商品猪的生产中更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9.
张金辉 《猪业科学》2016,(8):142-143
猪腹泻是养猪生产的常见病、多发病,长期困扰着养猪行业,特别是病毒性腹泻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有效地预防猪病毒性腹泻频发的势头是我们大家关心的热点话题。近期,有关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G型)三联活疫苗(简称“猪腹泻三联活疫苗”)上市、销售的消息引起了各大养猪行业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在此,小编就有关猪腹泻的防控及疫苗的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夏季炎热潮湿,容易造成猪群采食量减少、饲料报酬降低,种猪生产性能下降、母猪分娩率和产仔数减少、育成猪生长速度缓慢等。如何让猪群平稳度夏,是很多养猪人关注的问题,本期我们邀请到几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针对近阶段养猪人咨询较多的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市场流通渠道的增多,一些已经基本控制的疾病,如猪瘟、猪丹毒等,在养猪生产中时有发生,且有扩散蔓延的趋势。猪瘟、猪丹毒、仔猪副伤寒、猪链球菌病和猪弓形虫病等几种疾病,由于一些疾病的病原在流行过程中发生变异、毒力减弱、加上猪群中的免疫水平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部2月24日消息,农业部对2007年发布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进行修编,形成《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文件提到,随着特色肉类需求增长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看好。但特色猪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杂乱,缺乏系统选育,品质参差不齐;生产模式落后,缺乏综合防疫设施,滥用和盲目用药现象严重;生产规模偏小,加工产品开发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农业部将在规划期内对金华猪、乌金猪、香猪、藏猪、滇南小耳猪、八眉猪、太湖猪、优质地方鸡等11种特色猪禽产品进行重点发展。主要实施原产地保护,进行选育与提纯,  相似文献   

13.
我市为了振兴养猪生产,针对生猪价格高位运行,而养猪形势持续低迷的态势,召开了部分养猪专业户、生产大户的座谈会。就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大家讨论热烈,主要集中于两大热点,一是猪的病多,尤其是一到夏天,连年发生猪的高热病流行;二是商品兽药质量差,花大把的钱管不住也治不好猪病。大家认为,猪的病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天灾,而兽药质量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人祸。我们在同情农民养猪受以上两面夹击而发出无奈和过激的怨声时,要正视商品兽药质量不容乐观的现状。笔者建议,国家在力促生猪发展的同时,应把整治兽药质量放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4.
专门化品系选育和配套系猪生产是当今世界猪育种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结合国情在介绍配套系猪是世界养猪业的发最趋势的同时,就配套系猪选育中的育种目标、专门化品系选育、多系杂交配套以应建立新的育种技术体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即以各具特色的国内外优良品种(系)为基础,着眼于健康安全、优质猪肉生产对种源的需求,采用常规与分子技术进行猪的选育,力争以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和高校的科技优势,培育优质瘦肉猪专门化品采,筛选、组装适合我国多种市场需求的优质配套系猪,以改变我国种猪市场的被动局面,增强种猪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国养猪业的可特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养猪业中,由于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猪用疫苗越来越多,利润相对较丰厚,而疫苗生产技术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生产的疫苗产品往往供不应求;加之,市场不甚规范,生产工艺不够严格,不法厂商不断出现,近年来发生的猪用疫苗事故同样也是此起彼伏。凡此种种问题,均是由于疫苗接种所引起,我们姑且称之为“疫苗病”。  相似文献   

16.
养猪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在第一部分中探讨了如何优化断奶猪的产能问题,本文将探讨优化育肥猪的产能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永博 《当代畜牧》2013,(20):63-64
众所周知,猪是我们摄取肉类食品的主要来源,在养猪生产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猪的营养摄取和饲养技术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规范化和畜产品安全是影响我国生猪健康养殖的两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国内普遍片面强调猪病本身,而我们片面理解现代养猪生产,机械运用现代养猪工艺。我们现在不得不面对现实的问题:我们的养猪场有多少建在合理的地方,我们的猪场有多少是经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专家帮助设计或论证的,我们给猪提供了怎样的设施设备环境,我们是在怎样的生产操作流程下进行生产的我们对疫病控制有没  相似文献   

19.
<正>我认为猪周期在经济学里面是个正常现象,刚才很多专家、企业老总讲了很多解决猪周期方法,归纳起来总的是需要修炼内功。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也是想把猪价波动"熨"平,但是我们的政策是没有起到作用,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跳出生猪生产的层面。西方在一百年前就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西方跳出生猪生产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是把生产和市场隔离开,  相似文献   

20.
正良心和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有限的,只有在不妨碍当事人的利益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病死猪流向餐桌是刑事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吃死猪肉说起来比较恶心,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也会吃到,只不过没有注意而已。中国是世界上消费猪肉最多的国家,2017年全国出栏生猪6.8861亿头,由于我国养殖场户的水平参差不齐,母猪的死亡率在7%左右,仔猪的死亡率为10%左右,保育猪的死亡率为5%,中猪的死亡率为1%,育肥猪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