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产业成了浙江云和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途径。据统计,截至目前云和县共种植茶叶3.8万亩,茶叶生产产值已突破亿元。云和县于2012年1月引进珍稀茶叶品种黄金芽在崇头镇五坪、紧水滩镇瑞滩村、石塘镇金村村进行种植对比试验,比较了引进品种的成活率、生长势、抗逆性等特性,现将3年来的对比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全面综述了云和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并从云和茶叶产量、茶叶品质、品牌战略、产业管理和相关政策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云和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推进云和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长江西陵峡两岸,是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区内生态环境优越、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是该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是西北山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为顺应时代潮流,保障全区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夷陵区大力推动茶叶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坚定不移走现代化茶产业发展之路,引领夷陵区由"茶叶大区"向"茶叶强区"转变,倾力打造"强区主城、富美夷陵"。  相似文献   

4.
英德市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产业已成为英德市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本文在介绍了英德市茶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持续增加、茶叶产值持续增长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英德市茶产业存在茶叶单产较低、品牌价值不高和茶叶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科学制定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红茶产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价值和加大科技投入,延伸产业链条等发展对策,以促进英德市茶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我省茶叶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茶产业发展速度快,效益好 "十五"期间,我省茶叶生产快速发展,在品种结构调整、名优茶开发、无公害茶园建设、加工工艺改进、茶文化宣传和品牌创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省茶产业的发展.发展茶叶生产,成为茶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表现出以下十个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6.
大田县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大田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发展茶叶生产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县的资源比较优势,在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不同时期的茶叶生产发展对策,引导我县的茶叶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大田茶业生产持续发展,使茶产业成为我县农业结构战  相似文献   

7.
闽东地区是我国茶叶的主要种植基地,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茶叶发展提供了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所以茶叶是闽东地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本文将针对闽东地区茶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且就其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进行阐述,最终提出优化调整茶产业结构、推进茶叶基地标准化生产、打造龙头企业以及扶持服务体系建设等具体对策,以期为我国茶产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我国闽东地区的茶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5月27日,贵州省茶叶品牌加工技术培训会在凤冈县举行。来自全省各茶叶主产地的200余名茶叶加工企业、种植大户、茶产业发展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省市茶产业发展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了茶叶品牌加工新技术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9.
扬优势 补短板 促进茶产业提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森 《茶叶》2016,(3):165-169
茶叶作为磬安特色产业之一,得到了磐安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茶叶的规模、品种以及品牌力度,磐安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加销售渠道,并且提高茶叶的品质,从而取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农民收入,带动了磬安县的经济发展。但是,磬安茶产业也存在茶文化发展不足的问题;面对挑战,磐安茶叶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为发展理念,以"生态高效、特色精品"为目标,并且对茶产业的发展提出健康,持续,高效规划方案,走出一条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  相似文献   

10.
程莉娜 《福建茶叶》2016,(3):284-285
茶叶与现代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传统的茶叶产业需要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国际市场,在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态势下,以生态、绿色为主题,对茶园进行经济结构转换和优化,能够使茶产业的生态化内涵与科学化内涵相协调,不断完善茶产业体系,提高茶产业的经济附加值,促进我国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贾绪红 《福建茶叶》2016,(9):204-205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业态模式,以茶和茶文化为主要内容。它把过去处于"幕后"的茶叶采摘、生产等上游环节,放置于台前,再结合茶叶的历史演变、饮茶习俗、礼节等内容,从而变成一种可供游客观赏游玩学习的旅游产品。如此,一方面能够用茶产业带动旅游业,另一方面则可以让旅游业反过来促进茶产业发展,从而达到普及茶文化、发展旅游业、推动茶叶经济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12.
茶产业是柘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全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茶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我国加WIO后,柘荣茶叶产业的基地、加工市场都面临新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柘荣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创造条件,发展无公害的健康茶叶食品以促进我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以下看法供参考。 一、发展茶叶产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作为茶产业发展中的热点,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提高农民茶叶种植的利益,必须要对茶叶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进行合理的监管,从而使茶民的切身利益得到相应的保障。本文主要对当前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蕊桂 《福建茶叶》2009,32(4):33-34,40
茶叶是我区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区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茶产业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是做强做大茶产业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最密切、最直接的措施。为了探索我区茶叶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途径,近年蕉城区在赤溪镇、霍童镇、洋中镇等主要产茶村和国营茶场设置茶叶生产调查网点,调查种茶农户的年产量、产值、成本、用工情况。通过调查,了解本区茶叶生产现状,茶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2011,(10):31-31
8月7日,开化龙顶茶技术研发中心授牌仪式暨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在浙江省开化县举行。开化龙顶茶技术研发中心是以开化县名茶开发公司为依托,由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开化县茶产业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共同成立。“平台”核心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和杭州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和开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汪宇祥出席了开化龙顶茶技术研发中心授牌仪式和茶叶生产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13,(1):26-27
茶产业是浙江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在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生态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积极调整优化茶类结构,扎实推进茶叶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和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着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存在茶树品种和茶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低、茶深加工及新产品产业化开发相对滞后等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全国茶叶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茶产业层次,提高茶产业综合产出率和效益。2012年1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就提升发展茶产业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陇川山区农民种植的传统经济作物,茶叶生产对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让茶业为农民增收发挥更大作用,特提出了陇川茶业提质增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沅陵县茶叶生产基地规模、茶叶产量产值、茶叶龙头企业规模、茶叶生产技术力量及品牌效应五个方面介绍了沅陵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沅陵县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和管理、改造加工条件与提升茶业机械化水平、实施茶叶产业化经营、全力打造"碣滩"品牌、发展茶叶深加工、茶文化旅游、拓宽市场、提升科技等方面提出了沅陵县茶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茶叶是宁海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生产和消费事关千家万户。近年来,浙江宁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茶叶生产规模稳步扩大,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明显提高,茶产业已然成为宁海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成为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的民生产业,成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两美"宁海的绿色产业。"十三五"时期是发展提升宁海茶产业的重要时期,必须研究思考茶产业发展策略,从目标定位、品质提升、主体培育、品牌引领、市场引导、科技支撑、文化促进和政策扶持等多个方面统筹谋划,努力促进宁海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和茶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茶叶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在国内市场和进出口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南方山区地形崎岖、土壤多呈酸性,因此,非常适宜茶叶的种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家庭经济为主体的茶叶种植已经不再适应市场供应的需要,因此推进山区茶叶种植资源的整合,推动生态茶园的建设,发展茶产业,已经成为现代茶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从山农村经济的条件出发,结合茶产业的生产模式,对生态茶园的构建,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究,以期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以及生态保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