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山西晋中甜樱桃主栽品种需冷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冠’‘雷尼尔’‘大紫’‘红玛瑙’‘先锋’‘龙旭’‘红灯’等7个山西省晋中地区主栽甜樱桃品种为材料,采用花枝田间直采水培及低温处理后水培2种方法,分别采用≤7.2℃模型、0~7.2℃模型、犹他模型对其需冷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叶芽需冷量均低于花芽,甜樱桃需冷量研究应以花芽需冷量为准;在3种计算模型中,≤7.2℃模型需冷量数值年际间差异最大,犹他模型需冷量数值年际间差异次之,0~7.2℃模型需冷量数值年际间差异最小;初步选用0~7.2℃模型计算7个甜樱桃品种需冷量:‘龙旭’386 h,‘龙冠’‘雷尼尔’428 h,‘大紫’‘红玛瑙’466 h,‘先锋’481 h,‘红灯’493 h。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晋中地区"红玛瑙"甜樱桃为试材,在2012、2013年采用0~7.2℃模型,通过花枝(混合枝、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花簇状)田间采集,组培室恒温水培法,对其日光温室生产中需冷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樱桃的叶芽需冷量低于花芽;5类果枝需冷量顺序为花簇状短果枝中果枝长果枝混合枝。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南亚热带广东果梅品种的自然休眠特性,采用插枝法对6个主栽果梅品种的自然休眠特性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察。结果表明,供试的品种可划分为较短休眠期和较长休眠期2个品种组,横核、大核青属较短休眠期品种组,花芽的休眠期为34.5d、叶芽的休眠期为44.8d;软枝大粒梅、白粉梅、李梅和桃梅属较长休眠期品种组,花芽的休眠期为46.7d、叶芽的休眠期为60.9d。果梅最早进入自然休眠在10月5日,花芽结束休眠最晚在11月30日,叶芽最晚在12月15日。果梅自然休眠期间的日均气温平均值是花芽22.1℃、叶芽21.5℃,日最低气温平均值是花芽18.4℃、叶芽17.6℃,果梅的自然休眠是在较高气温条件下通过的。认为可采用0~14℃低温模式来研究南亚热带果梅品种的低温需求量,在这个模式下,较短休眠期品种组的低温需求量为花芽55.8h,叶芽110h,较长休眠期品种组的低温需求量为花芽94.3h,叶芽180.3h。  相似文献   

4.
2008—2010年连续3年,分别采用0~7.2℃模型、≤7.2℃模型和犹他模型估算四川省成都地区早熟梨品种翠冠和爱甘水的需冷量。结果表明,采用3种模型估算的2个早熟梨品种不同年际间需冷量差异较大;相同模型下,估算爱甘水需冷量数值大于翠冠;在四川省成都地区,适宜选择犹他模型估算2个早熟梨品种需冷量,估算的数值在年际间差异较小,翠冠顶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分别为716~952、696~782 C.U,爱甘水顶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分别为869~952、831~952 C.U,2个梨品种自然休眠结束期在1月3—17日。建议四川省成都地区翠冠和爱甘水梨设施栽培时,扣棚时间为1月上旬至中旬。  相似文献   

5.
66个甜樱桃品种需冷量的评价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甜樱桃品种需冷量。【方法】2008—2013年应用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对11个甜樱桃品种的需冷量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0~7.2℃模型作为需冷量的评价标准比较适宜,利用此模型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樱桃种质资源圃保存的66个甜樱桃品种的花芽和叶芽需冷量进行评价,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甜樱桃品种进行分类,K-S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供试的66个甜樱桃品种需冷量值介于516~852 h,51个品种花芽的低温需求量低于叶芽;聚类结果显示,≤549 h的品种属于低需冷量品种,573~716 h的品种属于中需冷量品种,≥740 h的品种属于高需冷量品种,其中中需冷量品种占比约为88%;K-S检验结果显示,需冷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结论】以0~7.2℃模型评价国内各甜樱桃栽培区广泛栽培的品种大多属于中需冷量品种,需冷量值主要集中于550~720 h,甜樱桃品种需冷量的评价为国内栽培区的引种以及设施栽培确定扣棚控温时机提供了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7年生甜樱桃‘红灯’和‘早红宝石’为试材, 研究了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在自然休眠期间的动态变化, 探讨了温度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甜樱桃芽酚类物质在自然休眠期间持续缓慢增加, 随休眠的结束, 含量急剧下降, 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 自然休眠结束后总酚含量降至最低。花芽中的酚类物质含量略高于叶芽, 多酚氧化酶( PPO)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活性差别不大; 不同需冷量的品种之间差异明显。芽中PAL活性与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而PPO活性在自然休眠期间逐渐升高。低温(5℃) 促进酚类物质的积累, 中期使其提前达到高峰并进入下降阶段, 后期加速其降低;高温(20℃) 效果相反, 变温(5℃/20℃) 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影响南京甜樱桃坐果的关键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生育期的生态条件对甜樱桃花芽分化和坐果的影响,确定导致南京地区(年均温 > 15 ℃)甜樱桃坐果率低的关键时期,将郑州的一部分4年生盆栽结果甜樱桃运至南京生长1年后,然后将郑州和南京两地的盆栽苗分别在落叶期、休眠结束后进行双向位置交换,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和胚囊形态发育,并在果实着色期观察坐果率。结果显示:全生育期在郑州、落叶期由郑州运至南京、休眠结束后由郑州运至南京、全生育期在南京、落叶后由南京运至郑州的‘早红宝石’甜樱桃坐果率分别为38.2%、14.7%、12.9%、8.9%和31.7%;无胚囊的比例分别为41.5%、55.6%、57.7%、74.5%和50.0%;全生育期在郑州和落叶后由郑州运至南京休眠结束后再运回郑州的甜樱桃‘萨米脱’的坐果率分别为13.9%和18.8%。结果表明:影响南京地区甜樱桃坐果的关键时期应是春季开花坐果期;而对于一些能满足需冷量的品种,休眠期对坐果率的影响不大;夏季花芽分化期的高温影响花芽分化进程及分化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桃品种"双红艳"、短枝"双红艳"为试材,"大久保"为对照,采用0~7.2℃模型对桃品种需冷量进行了研究,并用体视显微镜检测花芽纵横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双红艳"与短枝"双红艳"的需冷量为1 000~1 200h,"大久保"需冷量为800~1 000h;取样期间花芽纵横径一直在增加,至休眠结束前达到最大,花芽各器官发育完全,花瓣原基、花药和花柱原基都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9.
枣若干品种需冷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枣不同品种冬季休眠的阶段性、需冷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不同品种度过自然休眠的低温需求量不同。从12月10日到翌年1月20日自然休眠结束,之后进入被迫休眠期。主栽品种中梨枣于12月上旬,金丝小枣于1月中旬结束自然休眠。根据≤7.2℃模型、0~7.2℃模型、犹它模型测定枣的低温需求量。供试品种的低温需求量以平均值计算,≤7.2℃模型、0~7.2℃模型与犹它模型分别为1066h、440h和442CU。把犹它模型作为晋中地区枣品种需冷量的低温标准较为合适。供试的24个枣品种的需冷量为399~580CU。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观察了黑穗醋栗两个品种(厚皮黑穗醋栗和薄皮黑穗醋栗)。在哈尔滨地区,这两个品种均于十月中旬进入休眠,当时平均气温为5.9℃左右。薄皮黑穗醋栗进入休眠和结束休眠均较厚皮黑穗醋栗早。薄皮黑穗醋栗在11月28日开她解除休眠,而厚皮黑穗醋栗在12月18日开始解除休眠。薄皮黑穗醋栗半数以上的芽子在1月中旬以后结束体眠,而厚皮黑穗醋栗在2月下旬。自然休眠解束后,由于外界条件不适芽子仍处于休眠,这种现象称作被迫休眠,一但条件适宜时,芽即可膨大生长。  相似文献   

11.
桃品种需冷量评价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通过1986~2001年对450余份桃品种需冷量的7.2℃模式、0~7.2℃模式(不包括0℃)和犹它模式比较分析,归纳出桃品种需冷量的评价模式为:以秋季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7.2~C的日期为需冷量测定的起点,以0~7.2℃累积低温值作为需冷量的评价标准比较适宜;犹它模式在中需冷量和长需冷量范围内能有效预测休眠的结束,而不适宜低需冷量品种的测定;7.2℃模式不适宜作为需冷量的评价模式。品种的需冷量与叶芽开放和始花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和0.58,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提出了桃品种需冷量评价的系列标准参照品种。  相似文献   

12.
以"曙光"油桃为试材,采用马林契克法研究了休眠期桃芽水分状态变化及不同休眠阶段生长调节剂对其效应,以期更好地了解生长调节剂对芽体休眠调控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整个自然休眠期芽体的总含水量呈无规律波动状态;自然休眠前期自由水含量呈上升趋势,至11月上旬达最高值,之后大约有30d的下降期,自12月下旬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其最大值仍低于休眠前;束缚水含量变化和自由水相反。生长调节剂对水分状态的影响因使用时期和芽体种类而异:11月5日喷布ABA和GA3均能提高叶芽的自由水含量,而IAA和6-BA使其含量略有下降,12月3日前采样4种生长调节剂对花芽的自由水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此后除ABA外均使花芽自由水含量略有上升;12月10日喷布4种生长调节剂均使所有芽体的自由水含量显著上升。因此认为,水分状态和自然休眠进程有关,生长调节剂提早芽体萌发伴随着自由水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3.
辣椒品种抗疫病评价及不同砧木嫁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辣椒接穗品种和3个辣椒砧木品种为试材,采用苗期盆栽鉴测法,评价了不同辣椒品种及不同辣椒砧木对辣椒疫病的抗性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辣椒品种中"BLD"、"DYQQ""PRMND"3个品种对辣椒疫病表现高抗,"DNP56"和"BT33"2个品种表现中抗,"科星六号"、"豫园新16-A"、"新机遇"、"绿冠"4个品种表现高感;供试的3个砧木"RS1"、"RS2"和"RS3"与接穗品种"新机遇"之间亲和力比较好,3个嫁接苗的成活率分别达到86.6%、83.3%和87.6%,3种砧木嫁接苗在苗期和移栽后的生育指标与接穗品种的自根苗没有显著差异,同时3种砧木嫁接苗均对辣椒疫病表现中抗以上抗性。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外源GA4解除果梅花芽休眠的生理效应,以高需冷量果梅品种"丰后"为试材,于果梅树体自然休眠期多次采集枝条,研究不同浓度GA4处理和质量分数为1%的外源H2O2处理对人工气候室内水培枝条萌芽率和H2O2及抗氧化相关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A4200μM处理的萌芽率明显高于质量分数为1%的H2O2处理和对照,1%H2O2对休眠解除效果不明显;GA4处理的最佳浓度为200μM,最佳处理时期为元旦前后;在GA4处理促进果梅在休眠解除期间,其花芽内的H2O2和相关抗氧化酶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H2O2含量在果梅花芽休眠解除时达到峰值,并且,促进H2O2产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在此时达到峰值。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具有清除H2O2的作用,二者的活性分别在H2O2含量到达峰值之前和到达峰值之时受到抑制。总之,基于对H2O2可能在休眠解除期间作为信号物质的认识,根据这些酶的含量变化推测GA4打破果梅花芽休眠可能通过抗氧化酶系统调控H2O2含量的变化来对休眠解除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从河南南阳引进风味玫瑰杏李试栽。引种地平均气温12·8℃,无霜期196天,年降水量825mm,多集中在7~8月。土壤为棕壤,有机质含量0·85%,pH值6·8。栽植株行距2m×3m,定植时带状整地,定植沟深60 cm、宽80 cm。每株施有机肥10kg,按纺锤形整枝。在蒙阴,3月15~20日花芽萌动,花期4月6~14日。叶芽4月8~12日萌动,4月中旬展叶。果实6月10日开始着色,着色期10~15天,6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75~85天。10月中下旬开始落叶。该品种长势中等,分枝角度较小,树姿半开张,萌芽率为75%。花芽易形成,高接树或栽植苗,第2年成花株率100%,自然坐果率20·3%,…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pH对蓝莓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年生盆栽蓝莓"北陆""都克""喜来""伯克利"为试材,采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测定不同土壤pH处理(pH 3.42、4.27、4.75、5.84、6.83)对4个蓝莓品种当年生枝条上叶片的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蓝莓大面积栽培于黑龙江省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个品种蓝莓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随着pH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相反趋势,并在pH 4.75时达最佳值;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无明显变化;叶绿素含量以"伯克利""北陆""都克",Pn以"北陆""都克""伯克利""喜来","喜来"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土壤pH影响最大;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随着pH的升高呈先升高再降低变化趋势,初始荧光(Fo)则相反,先降低再升高。荧光参数测定结果表明,pH 3.42、6.83时蓝莓叶片受到较大的光抑制,此时蓝莓会将过多的光能以热能形式损失。综上所述,pH 4.75最适宜蓝莓生长;4个品种的光合作用比较,"喜来"受土壤pH影响较大,"北陆""都克""伯克利"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7.
以"美早""早大果"和"斯坦拉"甜樱桃为试材,分别于自花、异花授粉后不同时间(27、51、75、99h)切取花柱,通过荧光压片法观察各授粉组合的花粉原位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以期为研究甜樱桃授粉机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甜樱桃品种的花粉均能在自花或异花柱头上萌发,且于授粉27h后趋于稳定,不同授粉组合间花粉萌发量只在数量上表现出差异,其结果并不会影响坐果率。在花粉管生长情况上,不同授粉组合表现出显著差异。授粉后51~99h,亲和花粉管不断向花柱基部延伸,进入子房;而不亲和花粉管在花柱中上部受到抑制,停止生长。同为自花授粉,"斯坦拉"自交的花粉管能够到达花柱基部,表现为自交亲和;而"美早"和"早大果"自交则表现为极强的不亲和性。异花授粉中,"斯坦拉"与"美早"和"早大果"均表现为亲和性较好。综上所述,"斯坦拉"无论是自花还是异花授粉,花粉管均能到达花柱基部,完成受精,是较为理想的授粉树。而"美早"和"早大果"只有在异花授粉时花粉管才能到达花柱基部,而自花授粉的花粉管在花柱中上部已停止生长,故在实际生产中需配置授粉树。  相似文献   

18.
以"左山一""5C""5BB""SO4""红地球"和"巨峰"6个葡萄品种一年生根系为试材,测定经人工低温胁迫处理后的相对电导率、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根系硬度及做功量,应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供试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利用聚类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及相关分析综合评价各品种的抗寒性.探究适宜评价葡萄品种抗寒性的方法,以期为葡萄抗寒性评价方法体系的建立及抗寒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各品种根系相对电导率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左山一"根系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自束比(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品种,横切硬度、横切总功和纵切总功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红地球"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自束比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横切硬度、横切总功、纵切硬度和纵切总功均最小,且此4项指标与其它品种间均达差异显著水平.根据聚类分析结果,6个葡萄品种抗寒性强弱归为3类,"左山一"抗寒性最强;"5BB""SO4"和"5C"抗寒性居中;"红地球"和"巨峰"抗寒性较弱.由隶属函数值得出各葡萄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左山一">"SO4">"5BB">"5C">"巨峰">"红地球".相关性分析可得,根系半致死温度与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自束比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横切总功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纵切硬度和纵切总功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根系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自束比、横切硬度、横切总功、纵切硬度和纵切总功可以作为评价葡萄抗寒性的有效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葡萄抗寒性更加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19.
以"四季小白菜""京新1号""鲁抗快菜"小白菜种子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了NaCl和Na_2SeO_3处理对小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耐盐指数、苗长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以探讨不同品种小白菜耐盐性差异并揭示硒元素缓解小白菜盐胁迫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50mmol·L~(-1)和200mmol·L~(-1) NaCl处理中"四季小白菜"种子的相对盐害率为3.33%和30.00%,"京新1号"种子的相对盐害率为-8.22%和27.4%,"鲁抗快菜"种子的相对盐害率为25.34%和56.36%,表明"鲁抗快菜"耐盐性最弱。同时,150mmol·L~(-1) NaCl处理和1mg·L~(-1) Na_2SeO_3+150mmol·L~(-1) NaCl处理中小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株高均显著低于对照,但1 mg·L~(-1)Na_2SeO_3+150mmol·L~(-1) NaCl处理中小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株高较150 mmol·L~(-1) NaCl处理分别提高17.37%、5.52%、5.36%、159.87%和143.91%,相对盐害率降低为8.28%,耐盐指数增加到77.07%。此外,与150mmol·L~(-1)NaCl处理相比,1mg·L~(-1) Na_2SeO_3+150mmol·L~(-1) NaCl处理中小白菜幼苗MDA含量显著降低,POD活性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故1mg·L~(-1) Na_2SeO_3能够缓解盐胁迫对小白菜幼苗的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