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地膜湿润栽培试验示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10个试验点产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地膜湿润栽培比对照增产达到极显水平,三要素对产量贡献率依次为:有效穗〉穗实粒〉千粒重。分析了增产要素形成机理,介绍了该项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是将水稻地膜小拱棚旱育秧与大田起垄覆盖地膜湿润栽培组装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水、保肥和隔氧除草等功效。适宜于寒冷地区、冷阴烂锈泥田和旱岗望天田推广。产量增幅可达20%~60%。  相似文献   

3.
冷浸田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浸田水稻全程地覆盖湿润栽培,具有增温,保肥,节水,灭草等改善冷浸田土壤理化性状的综合作用,为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冷浸田由于采取排水覆盖地膜,协调了土壤水,热,气,肥等因素,从而促进了水稻早生快发,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增多,大幅度提高水稻的单产。水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水层栽培增产11.1%-32.2%。  相似文献   

4.
水稻喷施“BR—120”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分蘖期和始穗期喷施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BR-120”,对穗粒结构、产量、株高及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亩有效穗平均增2.2万,增11.7%;每穗实粒增加1.1-8.9粒。结实率提高2.7个百分点,千粒重增1.2g;平均亩产增27.4kg;株高平均增3.5cm;投入产出比为1:5.0-5.7,并且以分蘖期和始穗期各喷一次“BR-120”药液的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喷施灵。  相似文献   

5.
该项研究针对井稻井水水温低的障碍因素改变了常规的栽培方法,把地耙平后,筑起50-60厘米宽的平顶垄状的沟台,在沟中灌水养鱼,在台上栽稻,使水稻处在湿润状态下生长,从而提高水温,地温,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高产的沟台带状栽培新方法,经1991-1994年四年试验结果表明,比常规栽培提早5-7天返青,分蘖和出叶速度提早5天以上,增加了有效分蘖,提早6-8天成熟,增产7.8-22.5%。  相似文献   

6.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经多年的试验、应用。取得了成倍的增产效果。该项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稻株一土壤一水分一营养”管理新概念,其先进性在于:乳苗单株稀植,增加稻株本田营养生产期;不建立水层而实行湿润间歇灌溉.建立强大的根系.促进分蘖大量发生;重施堆(厩)肥,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改变对土壤和水分的管理措施.改变稻株结构.使水稻稻株地下部分有强大的根系,地上部分有更多的分蘖、更多的有效穗数、更多的穗粒数.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水稻在分蘖期和始穗期喷施新型高效植物生物生长调节剂“BR-120”,对穗粒结构、产量、株高及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亩有效穗数平均增2.2万,增11.7%;每穗实粒增加1.1-8.9粒;结实率提高2.7个百分点;千粒重增1.2g;平均亩产增27.4kg;平均株高增3.5cm;投入产出比为1:5.0-5.7。并且以分蘖期和始穗期各喷一次“BR-120”药液的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喷施灵。  相似文献   

8.
高产和超高产水稻产量差异比较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高产与超高产水稻产地的环境因子,生长发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超高产水稻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LAI高值持续时间,干物质积累总量等方面优于高产水稻。7-9份超高产水稻所处环境的太阳辐射总量、最高温分别比高产环境高25.7%和21.3。形成大穗,多穗的跗力小,其决定时期无光温明显差异,因而发迹栽培管理措施来增加高产水稻的有效穗粒数和穗粒数至超高产水平是客观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推广水稻栽培新技术,探索适宜的水稻钵盘育秧栽培技术模式,设计了水稻钵盘育秧抛秧、丢秧、人工栽秧3种栽培模式与水稻湿润育秧人工栽秧(对照)共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钵盘育秧栽培模式与湿润育秧人工栽秧比较,水稻生长性状有所增加,其中,分蘖率增加239~321个百分点,株高增加3.8~4.2 cm,穗实粒数增加10.4~22.9粒,结实率增加2.9~4.5个百分点,其余性状总体差异不明显;钵盘育秧丢秧和人工栽秧处理比湿润育秧亩产量分别增加24.1 kg和41.6 kg,增幅分别为3.2%和5.5%;钵盘育秧处理比对照纯收入增加192.4~305.1元/亩。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表现,水稻钵盘育秧适宜选择丢秧和抛秧栽培模式,其次是人工栽秧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小麦覆膜穴播无污染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穴播前期覆盖栽培与全生育期覆膜栽培相比,可有效地解决残膜污染土壤的问题,且产量无显著差异,节省放苗清膜用工85%,纯收入中29.6%,与露地条播栽培相比,出苗率和分蘖成穗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增产1696.5kg/hm^2,增产率40.2%,增加纯收入2367元/hm^2。  相似文献   

11.
1996年我们对水稻盘育秧抛秧和湿润育苗起插秧的两种栽培方式的叶龄、发育进程和分蘖成穗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抛秧水稻比起插秧在本田里主茎出叶速度快0.5-1个叶;抛秧分蘖成穗集中在4/0-7/0节位上,起插秧集中在5/0-8/0节位上,随着分蘖位次的升高,每穗实粒数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12.
播后1d淹水7d和10d,稻株死亡13.3%和23.2%,稗划死亡30.8%和37.5%;播后10d淹水7d和10d,稻株死亡15.8%和26.7%,稗草死亡34.2%和42.5%。淹水后水稻株伸长快于稗草,干重下降慢于稗草。早期淹水可控制稗草生长,但也影响水稻生长和分蘖,减少有效穗和穗粒数;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在选用耐淹水稻品种前提下,淹水可望作为直播稻生长前期控制稗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稻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是将水稻地膜小拱棚旱育秧与大田起垄覆盖湿润地膜栽培组装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增温、改土、保湿、节水、灭草等综合功能,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水稻返青成活,早生快发,增加有效分蘖,提高分蘖上林率,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率,从而达到早熟、优质和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水稻个体的角度,研究耕法、栽插深度对其发育的效应。结果表明,免耕水稻的早发现象,是浅栽与免耕的协同效应,其效应值达40%,深栽具有抑制免耕水稻的早发作用,抑制效应为26.7%,深栽抑制了水稻基部叶分蘖的发生和耕翻水稻的分蘖性,但深栽导致免耕水稻分蘖的稳定发展,并分配合理,成穗率提高,上层根增加。浅栽激发了耕翻田水稻的分蘖性,并使最高分蘖叶位降至第9叶,其总发生量比其它处理高7~9个,但浅栽降低了成穗率,后期的发根力明显不如深栽。深栽水稻个体产量显著高于浅栽,主要原因是深栽提高了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其中免耕分别高25.0粒和1.1g,耕翻分别高16.4粒和1.7g,产量以免耕深栽为最高。耕法对水稻个体产量的效应不显著,耕法与栽插深度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大养稀栽培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均比普通栽培提搞穗粒数、成熟度、干粒重、大穗型品种其增加幅度大于小穗型品种,增加穗粒数20%,提高成熟度5.6%、提高千粒重3%。  相似文献   

16.
福建沿海水稻规模机械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经10a在福州,长乐,福清,晋江和石狮等地设点试验的研究结果:水稻编织布机插秧的规律机械栽培,可比手工栽培省工52.7%~74.8%,降低成本21.4%~22.5%,提高效益108%~196%,该技术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薄荷地膜覆盖栽培的温度效应、生育动态和产量效应,分析了地膜覆盖栽培的经济效益和相应的生产条件,提出了适宜的收割方式。研究表明,薄荷地膜覆盖使耕层土壤温度提高4.22℃,同时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和对气温变化的缓冲作用,明显地促进薄荷植株发育,使头刀薄荷收割期提早7天以上,全年鲜草总产量提高23.5%,原油总产量提高18.0%,头刀薄荷适宜收割时期为7月5~10日,全年收割2刀。  相似文献   

18.
水稻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是将水稻地膜小拱棚旱育秧与大田起垄覆盖湿润地膜栽培组装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增温、改土、保湿、节水、灭草等综合功能,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水稻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中位蘖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直播条件下水稻主茎上不同部位的分蘖产生和成穗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主茎留5-8蘖位和分蘖与留1-4蘖位相比具有较大的增产优势。前者与后者相比,分蘖成穗率提高22.9%,穗粒数增加13.44粒,营养体增大,生产力提高,第hm^2产量增加1132.5kg,提高14.8%。水稻中位蘖的优势是水稻潜能增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壮禾增对水稻旱育稀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复合多功能水稻生长调节剂——壮禾增浸种,可恢复提高种子发芽率5%~10%,在旱育秧上应用,可降低苗高10%以上,叶片变粗变短,出叶速度快0.4片左右,分蘖出生早、蘖位低,苗期分蘖增加50%~100%,假茎宽增粗33%左右,发根力提高26.8%,同时可预防恶苗病等苗期病害,恶苗病防效率达98.3%。移栽后活棵快,分蘖早,前期分蘖增长快,有效穗增加7.8%,平均每穗粒数增加8粒左右,增产14.6%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