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烯效唑是一种最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类似多效党代会,不同浓度浸种和不同叶龄期喷施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对提高水稻发芽质量及秧苗素质的效果比多效唑更好,有用量小;其使用浓度以30mg/kg为宜,在二叶期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二晚盘育苛秧苗的化控技术,结果表明:采用100μg/kg55烯效唑浸种和一叶一心期用15%多效唑喷施能有效地控制秧苗徒长,培育出适宜抛栽的矮壮秧苗,且比常规育秧手插稻增产25.9%。  相似文献   

3.
进行5%烯效唑20 mg/kg、30 mg/kg、40 mg/kg、50 mg/kg浸种和喷施秧苗试验,研究烯效唑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烯效唑20 mg/kg、30 mg/kg、40 mg/kg、50 mg/kg浸种与对照药剂对比,发芽率提高0.4%~8.1%、出苗率提高2.7%~5.7%;烯效唑浸种和秧苗喷施处理后,水稻植株矮化,基茎宽、叶片宽、单株白根数增加,分蘖提早2~4 d,多蘖,田间有效穗增加,产量增加,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多效唑。生产上推荐使用浓度以30~4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烯效唑浸种对晚稻培育壮秧和增产的作用,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晚稻生产中用烯效唑浸种,可使秧苗矮壮,叶色浓绿,分蘖提早、多蘖,根系发达,田间有效穗数增加,产量增加,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多效唑;使用浓度以3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5.
烯效唑对水稻生育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烯效唑能培育出水稻壮秧。用25PPm烯效唑液浸种60小时或于秧苗一叶一心期亩喷施75PPm烯效唑液50kg,有明显的控长促蘖,增加秧苗假茎宽和干物质含量,提高秧苗整体素质,促进早生快发,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增产10%左右。抽穗前40天左右,亩喷施100ppm烯效唑液50kg能降低伸长节间长度17%左右,有较好的防倒伏效果。  相似文献   

6.
烯效唑对晚稻浸种和喷苗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烯效唑浸泡晚稻种和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有利于培育壮秧,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提高产量,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多效唑,使用浓度以30~40mg·kg-1为宜。  相似文献   

7.
施用多效唑和控制秧齿晚稻大苗盘式旱育抛秧的两大技术关键,而且两者有明显的互作。多唑浓度低时,要注意秧长短的选择;长秧龄时,要小心选择多效唑使用浓度一次数250 ̄350mg/kg均为多效唑有效施用浓度,秧齿以30d内为宜,秧龄25-30d的于一叶一心时喷1次300mg/kg多效唑即可,龄超过35d,腚于一叶一心、厨 一心各喷一次300mg/kg的多效唑。  相似文献   

8.
以中早3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5种抗寒剂(脱落酸、碧护、复硝酚钠、烯效唑、多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对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清水浸种),脱落酸浸种与叶面喷施、多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烯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碧护浸种、复硝酚钠叶面喷施处理的苗高、叶鞘长分别降低了7.05%~23.94%、1.92%~32.48%,绿叶数、总根数、白根数分别增加了1.02%~56.35%、4.59%~18.77%、12.41%~43.65%;脱落酸浸种、烯效唑叶面喷施处理提高了水稻的实粒数与千粒质量;脱落酸叶面喷施、碧护叶面喷施处理增加了有效穗数与千粒质量;各处理的产量较对照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中以脱落酸浸种处理的产量最高,较对照的提高27.88%;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次之;脱落酸叶面喷施处理、碧护浸种与叶面喷施处理的产量较对照的提高了4.82%~11.11%,可在保障水稻丰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在与小麦套种的情况下黄施肥和喷施多效唑对黄豆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根据对回归数学模型的解析,施肥量对黄豆产量具有极显著的,产量最优施肥量为施纯量N,P化肥316.88kg/hm^2,多效唑喷施浓度为4.24mg/kg。  相似文献   

10.
以矮化率作为烧效唑浸种效果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以100mg/L浓度的烯效唑浸种36h,,35-25℃之间的浸种温度对烯效唑浸种效果的基础上没有影响,20℃的当种效果略低于25℃,但统计未达到显水平,15℃的浸种效果明显低于25℃,两差异达显水平,延长浸种时间达48h可明显加强低温下的浸种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下,以泰优39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生理活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烯效唑可以增强秧苗根系活力30%以上,增强秧苗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全氮及淀粉含量,利于形成抗性强的健壮秧苗。3种方式烯效唑处理下秧苗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以基施方式提高全氮含量、浸种方式提高淀粉含量的效果最佳;以浓度100 mg/L浸种、150 mg/L喷施和100 mg/L基施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施用烯效唑还可促进秧苗栽后长出新叶、新根及返青,以基施方式效果最好,不仅能增强秧苗的单株及群体分蘖能力,还可延长分蘖期,推迟高峰分蘖数时期。生产中,烯效唑浸种以浓度50~100 mg/L,喷雾以浓度100~150 mg/L,基施以浓度175~250 mg/L为宜,有利于形成健壮秧苗,利于栽后活棵、返青、分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明确叶面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对红小豆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黑龙江主栽红小豆主栽品种小丰2号为材料,采用沙培培养方法,设不同浓度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叶面喷施处理。[结果]叶面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均可促进红小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提高,并且不同调节剂作用效果与喷施浓度关系密切。[结论]生产中,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较适宜的浓度分别为200、100、100 mg/L。  相似文献   

13.
化学调控对水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水稻湿润育秧的不同时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烯效唑和多效唑喷施叶片 ,结果表明 ,化学调控各处理均可降低秧苗株高、增加茎基宽和干物质积累、促根、增蘖、增强植株的生理代谢 ,生育后期有效穗增加 ,产量提高。以秧苗 1叶 1心期喷施 10 0mg/L烯效唑和 2 0 0mg/L多效唑的处理增产显著 ,增产率分别为 16 8%和 13 5%。  相似文献   

14.
烯效唑对水稻发芽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烯效唑浸种有延缓水稻种子发芽与稻苗生长的作用,但不影响正常出苗。其生物学效应具体表现为控制秧苗高度,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施用浓度与施用方法不同,烯效唑的作用效果不同,浓度增加,活性增加,浸种处理增加其活性而喷施处理活性降低。从本试验综合比较:以50ppm烯效唑浸种,秧苗素质较好,宜于秧田使用。  相似文献   

15.
试验设秧龄、播量、激素、肥料、上水时期等5个因素,每因素设3个或6个水平,正交法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激素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最大,噢矣播量有一定的影响,肥料和上水时期影响不明显。激素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激素处理能明显控制秧苗高度,烯效唑浸种多效唑喷施(以下简称“双控”)控矮效果好于单独用烯效唑浸种(以下简称“单控”),控矮有效期限在40天左右;②激素处理有促进秧苗早分蘖、多分蘖的作用,效果也  相似文献   

16.
多效唑对盆栽一品红观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多效唑对盆栽一品红观赏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盆栽一品红进行了盆土浇施和叶面喷施处理,结果表明,盆土浇施10 ̄20mg/L,叶面喷施300 ̄500mg/L的多效唑能有效地提高盆栽一品红的观赏效果,而盆土浇施40mg/L以上,叶面喷施500mg/L以上的多效唑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在合适的浓度下,盆土浇施效果优于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喷施多效唑对双季晚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为基质育秧秧苗调控提供技术支撑。以‘华优2号’为材料,通过育秧试验,分析多效唑施用时间与喷施浓度对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显著缓解了秧苗生长,秧苗株高显著降低,多效唑对秧苗苗高的调控作用随喷施浓度增大而加强,随喷施时间的推迟而减弱。喷施多效唑显著影响秧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SPAD值在喷施时间(T)、喷施浓度(C)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喷施时间(T)×喷施浓度(C)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喷施多效唑显著促进根系生长,一定浓度内多效唑浓度提高,秧苗根系数量、长度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加,浓度过高则抑制根系的生长,喷施时间过晚也抑制根系的生长。综合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生长等表现,T1C2和T2C2处理下秧苗素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番茄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研究了3种浓度(100、200、400 mg/L)多效唑处理对番茄幼苗质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育苗过程中叶面喷施多效唑的浓度以100~200 mg/L为宜,该浓度多效唑能有效降低番茄秧苗株高,增加茎粗,促进幼苗干物质的积累;同时有效提高秧苗根冠比、根系活力和壮苗指数,有利于培育壮苗.叶面喷施400mg/L多效唑对番茄秧苗质量不利,过度抑制了秧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高效唑对双季晚稻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S-07”对双季晚稻增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S-07”对水稻秧苗有明显的矮化、促蘖效应;应经“S-07”处理的产量结果均经水对照极显增产;其中“S-07”60mg/kg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的处理及“S-07”100mg/kg浸种的处理效果最佳。高效唑无论对杂交水稻或常规水稻都同样具有显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20.
1992~1994年,在杭州对大麦(HordeumsativumL.)进行烯效唑(S3307)的多种处理,结果表明:①91-46等4个品种(系)经烯效唑(40mg/kg)在20~25℃浸种处理20h后,幼苗植株比对照矮壮,叶色浓绿;对浙农大6号进行浸种(0,1,10,20mg/kg)的幼苗叶片均比对照短而宽厚,叶宽/叶长(W/L)显著增大.此外,烯效唑处理还提高了幼苗的抗旱力,但播在田间(10~15℃)出苗率却较低.②浙农大6号等4个品种拔节初期经烯效唑3个浓度(20,40,60mg/kg)喷施处理后,株高比对照下降显著;由于缩短了基部节间,茎粗增大,茎横切面显微结构观察,发现茎壁厚度增加,薄壁细胞层数增加,维管束增大.烯效唑加钾处理可强化烯效唑降矮作用;加外源赤霉素可以逆转烯效唑的降矮作用.烯效唑的降矮作用与抑制细胞内源赤霉素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