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前者以皮肤(尤其以头部皮肤)的痘疹,继而结痂、脱落为特征;后者可引起口腔和咽喉粘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名鸡白喉.有的病鸡,两者可同时发生.鸡群发生轻度皮肤型鸡痘时死亡率较低,但病鸡生长迟缓,产蛋减少.  相似文献   

2.
<正> 2003年9月份,盐池县某羊场饲养羊发生以掉毛、局部皮肤形成灰色干痂,且皮肤变厚,严重发生裂口为症状的疫病,根据发病情况、临诊症状、饲料分析及治疗,诊断为羊疥癣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9皮肤霉菌病9.1皮肤霉菌病由须毛癣真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以皮肤角质化、炎性坏死、脱毛和断毛为特征的传染病。四季皆发,以春、秋季换毛期为甚,各年龄獭兔均易感染,尤以仔、幼兔发病率最高。9.2须毛癣菌病多发生脑门和背部,表现为脱毛呈圆形,形成边缘整齐的秃毛斑,显露淡红色皮肤,表面粗糙,并有灰色鳞屑。小孢子霉菌多发生头部,先由嘴周围及耳朵、鼻、眼、面以及颈部等皮肤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突起,继而感染肢端和腹下。患部被毛折断脱落,形成环行或不规则的脱毛区,表面覆盖灰  相似文献   

4.
<正> 腐蹄病又称指(趾)间蜂窝组织炎,是以偶蹄动物牛、羊、猪指(趾)间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环死、化脓,具有腐败、恶臭气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皮肤坏死、皲裂,常常出现指(趾)间皮肤、蹄冠、冠关节和系关节的肿胀,有明显跛行。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牛,但多发生2~4岁的牛,很多是发生在产前、产后50天,奶牛多  相似文献   

5.
<正>湿疹是皮肤表层组织的一种炎症,以出现红斑、丘疹、小结节、水泡、脓庖和结痂等皮肤损害为主要特征。多因猪舍潮湿、昆虫叮咬,皮肤脏污、冻伤,化学药品刺激等引起;猪饲养密度大,患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肾病及维生素缺乏亦可引起本病,此病发生以高温高湿季节为多。育肥猪发病多于母猪,瘦肉猪比健壮猪易发病。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禽痘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痘又名禽白喉,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常发性、接触传染性、(?)发性疾病。通常分为皮肤型,以皮肤(尤以头部皮肤)的痘疹,继而结痂,脱落为特征;粘膜型,则以引起口腔和咽喉粘腹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为特征。还有混合型,两者可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疥螨病俗称疥癣、癞,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寄生虫病。以皮肤发生红点、脓包、结痂、龟裂、剧痒、全身衰竭和高度接触性传染为特征。主要是由  相似文献   

8.
<正>1病因由于犬皮肤不洁,毛囊口被污物堵塞、局部皮肤过度摩擦以及皮脂腺功能障碍等,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例如潮湿、昆虫刺蜇以及污物的刺激。饲养管理不善,特别是鱼类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湿疹的发生关系密切,过多地摄入碳水化合物更容易发生湿疹。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季节发病也多。夏、秋两季,特别以5-9月份发病最多。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1月四川隆昌某猪场陆续发生以高热、皮肤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疾病,不同年龄段的猪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病程一般持续5~7 d,发病猪一般以死亡为转归。送检病猪3头。  相似文献   

10.
疥癣各种家畜都能发生,其中大家畜发病率较高.病后家畜皮肤以出现水泡、脱毛、皮肤增厚、发生奇痒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1.
<正> 2007年6月中旬,广西贺州市某猪场的商品用仔猪发生了一种以身体颤抖,呼吸困难;全身瘀血,皮肤发绀;头晚未见任何症状,次日已死亡;关节肿大,拖步走路;皮肤坏死,口腔发炎;顽固性腹泻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观察、尸体剖检、实验室检查,初诊为副猪嗜血杆菌、坏死杆菌、链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因剪毛皮肤损伤或其他锐性物品导致羊皮肤外伤发生感染,并致伤口发生溃疡时,用茶叶配以适量艾叶、薄荷、大蒜秸,混合后煎水取汁给羊调洗伤口,可起到消炎拔毒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羊体皮肤外伤溃疡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皮肤湿疹,常在家畜皮肤表面发生红斑、水泡,水泡破溃发生糜烂,接连不断,面积越来越大。轻者,因皮肤发痒,牲畜骚动不安;重者,因皮肤感染,常引起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逐渐消瘦,影响使役。因此,皮肤湿疹已成为兽医临床上  相似文献   

14.
2006年9~11月,铜仁市某养牛大户饲养的63头杂交肉用黄牛先后发生一种以头、颈及胸腹等部皮肤出现铜钱大小、圆形、灰白色的石棉状痂块为特征的皮肤传染病,经实验室诊断为牛皮肤霉菌病;笔者用15%~18%浓碘酊治疗该病,获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羊痘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皮肤和黏膜发生丘疹,羔羊发病后病死率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1996年7月叠石乡与毗邻乡、镇及浙江省毗邻乡、镇均暴发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羊驼皮肤结构发生和皮肤生理的分子机制,对构建的皮肤cDNA文库进行了大规模的测序,以对羊驼皮肤的结构基因--角蛋白基因家族进行基因水平的表达分析.通过构建羊驼皮肤cDNA文库的基因表达谱,发现了羊驼皮肤结构基因角蛋白的表达具有以下特点:keratin家族有7个家庭成员表达,其中上皮角蛋白类型I keratin10表达丰度最高,而上皮角蛋白类型Ⅱ表达丰度较低;毛干特异性上皮角蛋白以类型I keratin 25低表达为主;毛发角蛋白以类型I keratin 40低表达为主.这些基因的表达对维持羊驼皮肤及其衍生物(毛发)的正常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前者以皮肤(尤其以头部皮肤)的痘疹,继而结痂、脱落为特征;后者可引起口腔和咽喉粘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名鸡白喉。有的病鸡,两者可同时发生。鸡群发生轻度皮肤型鸡痘时死亡率较低,但病鸡生长迟缓,产蛋减少。如发生白喉型鸡痘或并发其他传染病,或在恶劣的环境下,则可引起大批死亡。本病对各品种和各年龄的鸡均易感,锥鸡更易感,特别是大群鸡场危害严重。笔者在实践中曾遇到一起混合型鸡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黄牛皮肤乳头状瘤系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皮肤传染病。所有家畜均可发生,但常见于马、牛、羊等,尤其是群饲的青年乳牛。其特征是患畜全身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由于乳头状瘤损害,不仅影响了生长,而且大大降低皮革质量,造成经济损失。如发生恶变或继发细菌感染,则损失更大。现将江西省新建县菜牛场黄牛群中发生的皮肤乳头状瘤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旨在构建具有毛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官的组织工程皮肤,为人类毛发移植和受损皮肤修复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试验以山羊毛囊干细胞和真皮细胞为种子细胞,以羊膜、Ⅰ型胶原为支架材料,进行组织工程皮肤的体外构建,并将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到山羊体内(试验组,同时以羊膜代替组织工程皮肤进行移植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检测其对受损皮肤的修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经体外培养25 d后,发现有毛囊结构形成;人工皮肤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表皮细胞出现角质化;移植30、60、90 d后的瘢痕面积显示,试验组创面恢复平整,瘢痕面积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移植270 d后,活体组织切片检测发现,试验组真、表皮结构已发生重建,可见分化明显的基底层、毛囊结构,而对照组为致密的结缔组织。综上表明,本研究首次以山羊毛囊干细胞和毛囊真皮细胞为种子细胞,成功构建了具有毛囊器官的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20.
外伤指某种外力作用于猪体躯,而造成体表或皮肤组织发生伤害;有时还伴有皮肤及其组织和粘膜破损的一类疾患。临床上依据外伤部位皮肤是否发生开放性损伤,分为创伤和挫伤两大类。创伤指猪的皮肤、皮下浅层组织等处破损的外伤。常见的有猪群中的相互撕咬争斗,所造成的伤害,以及某些机械性的损伤;而挫伤通常是指由于外力冲击、跌伤、闪伤等,致使皮下软组织造成非开放性的损伤,皮肤仍保持着原有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