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生产瘫痪是兽医临床上遇到的常见病之一,对奶牛养殖业的影响巨大.2011年,在出诊期间,遇到两例产后卧地不起的发病奶牛,根据临床症状初步怀疑为生产瘫痪.对发病奶牛采集血液,分离血清,测得血钙在0.04~0.06 mg/mL之间,明显低于产后健康牛的血钙浓度(0.08~0.12 mg/mL).并且,患牛对乳房送风疗法有良好反应,进一步确诊是发生了生产瘫痪.根据诊断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两例病牛经过2~3 d的用药都逐渐康复,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生化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奶牛血钙浓度为83~109 mg/L,平均值约为96 mg/L。当血钙浓度为7 mg/L水平时,许多牛能够站立,但有中度鼓胀和厌食;在血钙浓度为5 mg/L水平时,多数牛躺卧,血钙浓度低于4 mg/L时,大多数牛出现昏迷状态。因此,当奶牛产后血钙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就会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轻度缺钙易造成前胃弛缓、产后胎衣不下;重度缺钙导致奶牛生产瘫痪。笔者采用葡萄糖酸钙的治疗由于低钙磷日粮引发的奶牛  相似文献   

3.
正产后瘫痪是发生于高产奶牛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以知觉丧失、全身肌肉无力、瘫痪不能站立或站立不稳为主要临床特征。1奶牛发生生产瘫痪的原因关于该病发生的原因,一种是低血钙学说。认为奶牛产犊后血钙普遍降低,患病牛下降更为显著,已低于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血钙浓度的限度(产后健康牛的血钙平均为0.1mg/m L~([1])左右,病牛下降至0.03~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是令奶农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他们往往在奶牛出现瘫痪症状后才知道去找兽医治疗,而在此之前不知从饲养管理上找原因,或者根本无从下手。有些奶农为防止奶牛产后瘫痪,盲目在产前饲喂高钙日粮,这实际上适得其反地提高和加重了产后瘫痪的发生比例和严重程度。如果从本质上理解了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就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1低血钙与低血钙症成年奶牛正常血钙浓度为9~10mg/dl,奶牛对血钙浓度有很强的调节能力,当日粮中的钙不能满足需要时,奶牛会将储存在骨骼中的钙释放出来以维持正常血钙浓度,故成年奶牛通常不会出现低血…  相似文献   

5.
经测定,奶牛血钙浓度为8.3~10.9mg/dl,平均值约为10mg/dl。当血钙浓度为7mg/dl水平时,许多牛能够站立,但有中度臌胀和厌食;在血钙浓度为5mg/dl水平时,多数牛躺卧,血钙浓度低于4mg/dl时,大多数牛出现昏迷状态。因此,当奶牛产后血钙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就会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轻度缺钙易造成前胃弛缓、产后胎衣不下;重度缺钙导致奶牛生产瘫痪。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葡萄糖酸钙的疗法,收治饲喂低钙磷日粮的奶牛发生的前胃弛缓、胎衣不下、生产瘫痪方面的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生产后突发的代谢紊乱疾病,严重危胁着奶牛养殖工作。此病多发生在膘情好、产奶量高的青壮奶牛,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有的还得淘汰病牛,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养殖者应给予足够重视。笔者从血钙骤降、脑皮质缺氧、产后出血过多、产后消化不良等方面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致病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综合治疗奶牛产前产后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产后瘫痪症,属于家畜产科疾病的范畴,目前在我区奶牛养殖场时有发生,也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淘汰,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笔者自2000年以来在兽医临床上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节省开支,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治疗50例产前产后瘫痪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据临床资料记载,产后瘫痪多于产前瘫痪,特别是高产和体质较差的奶牛多发,多在产后1~6天发病,最急者产后1~3小时即可卧地不起而发病;产前瘫痪多在产前7~26天左右发病较高,有特殊病例在怀孕4~5个月而发病。究其原因是由于母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广大农户致富的有效途径。但奶牛产后瘫痪 ,尤其是高产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的明显增高 ,严重影响着奶牛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十几年的临床实践 ,就该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介绍如下。1 发病原因奶牛产后瘫痪 ,是奶牛产后 1~ 3d ,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多发生于5~ 9岁高产奶牛。病牛大多是由于甲状旁腺机能衰竭 ,引起血钙调节机能失调。在高钙饲养条件下 ,甲状旁腺机能降低 ,分娩后骤然泌乳 ,随着大量钙的流失使血钙低下 ,而不能引起甲状旁腺素的充分分泌 ,使骨钙动员迟缓 ,肠道对钙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从钙代谢机理的角度分析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成因,并指出纠正低血钙和改善血钙负平衡是预防和治疗奶牛产后瘫痪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 过去在临床治疗中,因钙缺乏引起的奶牛产后瘫痪病例居多,往往忽视牛发生产后瘫痪的其他因素,常采用单纯的钙疗法。这样有时会贻误病情,延缓疗程,拖跨了患牛,最后淘汰或以病牛死亡而告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奶牛后产瘫痪病采用分类方法进行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奶年产后瘫痪的分类根据奶牛生产后瘫痪的原因和症状,将其分为单纯型瘫痪和混合型瘫痪。单纯型瘫痪分为单纯缺钙型瘫痪、单纯缺磷型瘫痪和单纯酮症型瘫痪;而混合型瘫痪分为酮钙型和钙磷型瘫痪。病例介绍单纯缺钙型瘫痪此型居临床发病首位,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检查基本可以确诊,但病程较长者,需进行实验室血钙检查。疗程一般在3~18天内。本型共收治65例,治愈率95%。病例:双城市双城镇新利村王某饲养的1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于产后33天发生瘫痪,临床检查可见体温正常,心跳118次/分钟,呼吸46次/分钟,结膜发绀,胃蠕动音消失,肠音极弱,不能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本文统计了伊犁某荷斯坦奶牛场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1 200头分娩奶牛生产瘫痪发病情况,分娩奶牛发生产后瘫痪104头,产后瘫痪平均发病率为8.65%,以1月、12月、2月发病率较高,为11.11%~13.89%;而4月、9月、10月发病率低,为6.61%~6.71%。高产奶牛在5胎以上产后瘫痪发病率达10.30%~11.79%,而第2胎发病率很低,在3.59%。本文着重对1例典型病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进行详细论述,采取补钙、补糖及结合乳房送风治疗效果明显,从而得出了一些治疗预防的方法,为减少养殖场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 ,是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 ,给奶牛生产造成较大威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综合措施防治高产奶牛生产瘫痪 ,收到较好效果。1 发病规律及原因据统计 ,在我们治疗的 358例奶牛生产瘫痪中 ,以 5~ 8岁、3~ 6胎营养状况良好的高产奶牛发病率最高 ,占发病率的 62 % ,并大多在产后 1~ 3日内发病。引起生产瘫痪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 由于母牛产后泌乳 ,大量钙质进入初乳 ,超过了能从胃肠道吸收和能由骨骼中动用的钙数量 ,致使血液中钙…  相似文献   

13.
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奶牛产后瘫痪病采用分类方法进行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奶牛产后瘫痪的分类根据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原因和症状,将其分为单纯型瘫痪和混合型瘫痪。单纯型瘫痪分为单纯缺钙型瘫痪、单纯缺磷型瘫痪和单纯酮症型瘫痪;而混合型瘫痪分为酮钙型瘫痪和钙磷型瘫痪。2病例介绍2.1单纯缺钙型瘫痪此型居临床发病首位,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检查基本可以确诊,但病程较长者,需进行实验室血钙检查,疗程一般在3 ̄18d内。本型共收诊65例,治愈率95%。病例:王某饲养的1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于产后33d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后血钙浓度、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本文统计了伊犁某荷斯坦奶牛场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1 200头分娩奶牛生产瘫痪发病情况,分娩奶牛发生产后瘫痪104头,产后瘫痪平均发病率为8.65%,以1月、12月、2月发病率较高,为11.11%~13.89%;而4月、9月、10月发病率低,为6.61%~6.71%。高产奶牛在5胎以上产后瘫痪发病率达10.30%~11.79%,而第2胎发病率很低,在3.59%。本文着重对1例典型病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进行详细论述,采取补钙、补糖及结合乳房送风治疗效果明显,从而得出了一些治疗预防的方法,为减少养殖场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生产性瘫痪是奶牛产后突发的一种代谢病,发病后以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以3~6胎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发病较多,一般情况下在产后3d左右发病。1病因主要由于奶牛产后钙质随着乳汁大量排出体外,血钙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使机体血钙急剧下降而发病。⑴因为奶牛分娩前后甲状旁腺分泌机能减弱,奶牛自身动用机体骨骼钙的能力降低。⑵奶牛怀孕后期胎儿迅速发育消耗大量的钙质。⑶奶牛分娩前后肠道对钙质的吸收能力也出现减弱。⑷不论什么病因导致的最终结果,发病奶牛血钙含量下降至每100m l血钙3~7.8m g,低于每100m l血钙正常值10m g的水平。2…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后血钙浓度、  相似文献   

18.
正1生产瘫痪生产瘫痪亦称为乳热症或产后麻痹,中兽医称其为产后风。5~9岁的高产奶牛最易发,山羊及猪也可发生。1.1病因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奶牛分娩后急性低钙血症而引起。健康奶牛的血钙为2.15~2.78 mmol/L。当血钙降低到2 mmol/L以下时,就会发病,有些牛降至0.5~1.25 mmol/L。1.2诊断要点典型病例多发于产后的1~3 d。前期表现为精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瘫痪是由于奶牛生产后体内的血钙下降严重而导致的病理现象。奶牛产后瘫痪最常见,通常初产牛和产奶量低的牛很少发生,3~6胎的奶牛和高产奶量的奶牛较多发生。药物治疗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为奶牛补钙和采用乳房送风法治疗,中药治疗对产后瘫痪的奶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生产瘫痪在实际生产中也称为乳热症,临床中可见母牛在产后突然发病,主要表现血钙含量大幅度的降低、丧失知觉、肌肉表现松弛并且出现四肢麻痹的状态、以卧地瘫痪的姿势为病牛的主要患病特征。摄入营养充足的高产奶牛发病的情况比较多,主要以3~7胎年龄段的奶牛为多见的发病群体。生产中应对患牛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手段,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