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小鼠实验腹泻模型及小肠推进实验,研究后海穴注射穿心莲和黄连素的抗腹泻作用。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穿心莲和黄连素能显著降低番泻叶、高渗硫酸镁溶液所致小鼠实验性腹泻的发生率和腹泻频率(P〈0.05),后海穴注射黄连素能极显著抑制番泻叶所致小鼠肠蠕动亢进(P〈0.01)。实验结果提示,后海穴注射穿心莲和黄连素具有良好的抗腹泻作用,这与抑制小肠蠕动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2.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不同免疫方法的免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后海穴和常规肌肉免疫注射,对免疫效果进行比较试验。选60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100头,分为4组。A组:后海穴全量注射疫苗2mL/头,30头;B组:后海穴半量注射疫苗1mL/头,30头;C组;肌肉全量注射疫苗2mL/头,30头;D组:不注射疫苗健康对照,10头。免疫后30d测定血凝(HA)效价,结果显示,A组与C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组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  相似文献   

3.
后海穴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C57BL/6J小鼠胸腺^3H-TdR掺入法,观察了后海穴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产季了IL-2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后海穴,后海穴注射8301多糖,腹腔注射8301多糖均能增高脾淋巴细胞产生IL-2的能力。后海穴注糖量,注糖次数,均比腹腔少,而对IL-2活性的影响却二者无显著差异,从而间接地证实了后海穴有正向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在VSV病毒和Wish传代细胞系统上观察针刺小鼠后海穴对其血清干扰素的诱生作用。结果,一次针刺组小鼠血清干扰素效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针刺后海穴有直接诱生小鼠血清干扰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后海穴注射10%Nacl对小白鼠腹腔Mψ吞噬功能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白鼠后海穴,足三里穴注射10%Nacl后,分别在注射后6h,48h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Mψ)的吞噬功能开如上并高达峰,以后又趋于下降水平;对Mψ吞噬功能的能影响,尤其是消论率,“后海”优于“足三里”。并对后海穴在消化疾病,提高疫苗对畜体的保护率,地畜是前产生免疫力以及穴位微量免疫中的作用,从机理上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猪旋毛虫病疫苗后海穴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对猪旋毛虫病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经后海穴免疫注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3或7d剖杀,收集成虫。经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FCA乳化,按0.25mg/头及0.50mg/头的抗原量分别进行后海穴注射(AP)及腹腔注射(IP),免疫猪只,使之经受旋毛虫的实验室攻击感染及自然感染。结果表明,3日龄及7日龄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基本一致。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具有减少抗原用量、增强免疫效果的作用。免疫后猪血清抗体滴度增加,呈暂时的细胞免疫抑制现象。后海穴注射疫苗猪群保护率达100%,增加一倍抗原量经腹腔注射的猪群保护率为75.26%。  相似文献   

7.
后海穴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苗后海穴免疫生长肥育猪600头.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出抗猪瘟病毒抗体的水平.并与传统方法耳根部注射免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后海穴注射2头份猪瘟兔化弱毒苗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维持时间最长。1头份疫苗后海穴注射效果也比2头份的肌肉注射效果明显。表明后海穴注射疫苗能提前坚强免疫产生的时间.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应.是提高疫苗保护率的有效免疫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显示: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注射方式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后海穴注射的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不但没有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病例,而且前者未出现中度应激反应病例,而后者存在。免疫前后每头奶牛平均损失产奶量仅1.7kg,显著低于肌肉注射每头奶牛平均损失奶量5kg的水平。由此可见,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低,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方式。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1次注射(P〈0.05),且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持续期在3个月以上,而1次注射仅能维持1~2个月的高抗体水平。建议奶牛口蹄疫免疫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2mL,15d后加强免疫一次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后海穴注射法促进免疫的作用原理,应用经穴的低阻抗特性对3窝仔猪(共27头)注苗前后其有关经穴的阻抗变化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后海穴所属督脉经-穴、百会穴差异最显著,而膀胱经(取肾俞穴)、任脉经(取中脘穴)及非经点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后海穴的免疫促进作用与其所属的脉经阻抗变化是相关的,且仔猪健康状况的不同影响其经络阻抗变化。这一实验结果将促进穴位免疫试验更快地向实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猪旋毛虫病疫苗后海穴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目对猪旋毛虫病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经后海穴免疫注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3或7d剖杀,收集成虫。经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FCA乳化,按0.25mg/头及0.50mg/头的抗原量分别进行后海穴注射(AP)及腹腔注射(IP),免疫猪只,使之经受旋毛虫的实验室攻击感染及自然感染。结果表明,3日龄及7日龄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基本一致。采用后海穴注射  相似文献   

11.
仔猪后海穴注苗对经穴阻抗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仔猪后海穴注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疫苗,观察了三窝仔猪督胺经百会穴,任脉经中脘穴,膀胱经肾俞穴及非穴点低阻抗的变化。结果,督脉百会穴在注苗后0-3小时间与注苗前生理值比较呈显著下降变化,而中脘,肾俞,非穴点却无显著变化,三窝猪所测各穴低阻抗在注苗后24小时又已基本恢复到注苗前的生理水平。证明后海穴注苗能增强所在经穴阻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后海穴注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析马清德(青海省湟源牧校,812100)近年来,应用后海穴注射药液治疗家畜疾病的报道屡见不鲜。为了证实后海穴临床应用效果,探寻对常见病治愈率高,疗效可靠,而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笔者结合临床实践,试用后海穴注射治疗17种常见...  相似文献   

13.
没学过中兽医的人对后海穴可能不大熟悉,但后海穴在畜禽疫病防治上有很好的妙用.后海穴又名交巢穴,位于肛门与尾根之间的凹陷处,也称"地户穴".后海穴位于督脉之上,为督脉经之始穴,亦是任、督、冲脉三经之交会穴.后海穴常用于畜禽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后海穴又被用于疫苗免疫,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14.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穴位针刺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弱毒疫苗经与胃肠道疾病相关的足阳明胃经6个穴位和督脉经后海穴位共7个穴位的穴位免疫筛选试验,证明后海穴接种为3/3保护,是首选的接种穴位。以后海穴取代TGE苗原鼻内途径的第二次接种,免疫4头妊娠母猪,对所产仔猪的保护数为37/41。以小剂量0.1ml及0.2ml后海穴接种3日龄仔猪,保护率分别为60.53%及100%,而口服0.1ml只保护6.67%。针刺1.5cm及3.  相似文献   

15.
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注射方式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后海穴注射的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没有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病例,免疫前后每头奶牛平均损失产奶量仅1.5kg、1.7kg,显著低于肌肉注射每头奶牛平均损失奶量5.0kg的水平。由此可见,奶牛口蹄疫疫苗的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低,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方式。通过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1次注射(P<0.05),且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持续期在3个月以上,而1次注射仅能维持1~2个月的高抗体水平。建议奶牛口蹄疫免疫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2mL,15d后加强免疫1次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6.
猪瘟是国家一类动物传染病,主要通过疫苗防控,但免疫效果多不尽人意。本研究以某猪场30日龄仔猪为试验动物,通过后海穴注射猪瘟疫苗,免疫前后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通过后海穴注射猪瘟疫苗具有显著增强该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针刺激动物穴位的抗腹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治疗观察了电针刺激动物穴位的抗腹泻作用。结果显示,电针刺激后海穴和百会穴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降低番泻叶,蓖麻油和高渗硫酸镁溶液所致小鼠试验性腹泻的发生率和腹泻次数,电针刺激对仔猪白痢的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0.5%,治愈率为80.1%。  相似文献   

18.
应用离子选择性微电极(ISM)技术检测针刺后海穴前后仔猪大脑(皮层,尾核)及外周血液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含量变化。结果针刺后5分种内大脑皮层和尾核中ACh含量显著增高,非经穴组仅皮层含量增高,尾核含量无显著差异。针刺后海穴后外周血清中ACh含量有下降趋势,针刺后15分种,30分钟还渐恢复上升。提示针刺后海穴对神经一内分泌有重要影响,并可能有增强机体特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针刺仔猪后海穴前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水平变化。结果:针刺后海穴后仔猪血浆中NE、E立即上升(P≤0.05);非经穴针刺后也能引起血浆NE、E的水平变化,但引起变化的时间较针刺穴位组迟。初步证明了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过程是神经兴奋作用下完成的,提示穴位针刺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后海穴注射能刺激猪的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液,发挥针刺的神经刺激及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猪体后海穴注射口蹄疫疫苗,可提高动物细胞免疫反应,取得很好的免疫效果,改善猪体对口蹄疫疫苗感受性差的情况,有效提高猪口蹄疫的免疫抗体水平和质量,对口蹄疫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口蹄疫是世界性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烈性传染病,被国际兽医局(OIE)和联合粮农组织(FAO)列为A类一号烈性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际感染证明,口蹄疫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