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桐庐县水田土壤酸碱度现状。结果表明:桐庐县水田土壤pH为3.8~8.4,平均5.86,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pH平均值(6.00)相比,桐庐县水田土壤pH降低了0.14。造成土壤酸化的本质原因是酸性的成土母质,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化肥。合理施用石灰石粉、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是改良酸化土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胶东苹果主产区10个县的果园进行土样检测,结果显示,该区果园土壤酸化现象比较普遍,有35.66%的果园土壤呈酸性(pH≤5.5)或强酸性(pH≤4.5)。通过施用生石灰等碱性含钙肥料进行酸化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碱性含钙土壤调理剂或生石灰在提升土壤pH、防治苹果苦痘病、提高苹果产量及改善品质方面均表现出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处理对侵蚀性红壤酸性和交换性能的修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侵蚀性红壤的修复效应,研究了施化肥(NPK)、化肥+有机肥(NPKM)、化肥+土壤调理剂2号(NPKR2)与不施肥(CK)处理对不同母质发育的侵蚀性红壤酸性和交换性能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NPKM及NPKR2处理均可明显提高各种酸性土壤的pH缓冲能力,NPK处理效果则不明显;NPKR2可改良和降低土壤酸化程度,NPKM处理则只能增大土壤的pH缓冲容量,对改良土壤酸化的效果不显著;NPKM处理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pH缓冲能力不成正比;各施肥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板页岩红壤、网纹层红壤和均质层红壤铝离子的活性,但只有NPKR2处理能明显降低花岗岩红壤的铝离子活性,其他施肥处理的效果不明显;各施肥处理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均差异不大;NPKR2处理的土壤有效阳离子交换量(ECEC)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施肥处理下网纹层红壤和均质层红壤的ECEC均显著高于对照,而花岗岩红壤和板页岩红壤仅NPKR2处理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我国南方稻油轮作区土壤酸化趋势日趋严重,降低了作物产量。研究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明确土壤速效养分、产量与作物养分吸收量对土壤pH的响应关系,为水田两熟区酸化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8年在江西进贤县选择pH 4.5的水稻土,以熟石灰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通过实验室模拟,计算出获得不同土壤pH情况下的熟石灰用量,试验设6个土壤pH梯度,分别为4.5、5.0、5.6、6.3、6.8、7.3,2015年匀地一年,为保证各处理土壤pH与匀地一年后实测pH基本一致,以一年为周期用熟石灰进行定量调整。【结果】(1)随着石灰用量和土壤pH的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2)随着石灰用量和土壤pH的增加,作物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pH 6.4时(相当于6 145 kg·hm -2熟石灰用量)油菜产量达到最高,较土壤pH 4.5处理增加了202.2%;土壤pH 6.8时(相当于7 474 kg·hm -2熟石灰用量),水稻产量达到最高,较土壤pH 4.5处理增加了61.2%。油菜、水稻产量降低50%时的酸害阈值分别为4.7、4.2;(3)土壤pH显著影响作物养分吸收量。随着熟石灰用量的增加,油菜氮磷钾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16—2018年油菜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9.5%—181.4%、36.2%—188.8%、65.7%—198.9%;水稻氮磷钾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H 6.8左右水稻氮磷钾吸收量最大。2016—2018年水稻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11.1%—88.6%、13.5%—68.5%、9.7%—66.1%。【结论】施用熟石灰的情况下,随着土壤pH升高,土壤速效氮、交换性钙镁等含量增加,提高了产量,促进了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在本试验条件下,稻油轮作区酸性土壤(pH 4.5)施用熟石灰的最佳用量为6 500 kg·hm -2左右,改良土壤的目标为pH 6.5左右,可获得我国南方稻油轮作区的作物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耕地土壤酸化现状与改良措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江西省1979~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提高了7.48个百分点。江西耕地土壤酸化的本质原因是酸性的成土母质,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化肥。合理施用石灰、科学施肥是改良酸化耕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永春县418个茶园耕层土样的调查表明,土壤pH <4.5的酸化型茶园是永春县中低产茶园的主要类型.酸化的成因主要有土壤因素、茶树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等;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化学改良、增施有机肥和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改良酸化茶园.  相似文献   

7.
根据江西省1979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提高了7.48个百分点。江西耕地土壤酸化的本质原因是酸性的成土母质,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化肥。合理施用石灰、科学施肥是改良酸化耕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市常年性菜地土壤酸化日趋严重.据1982年土壤普查结果,适于蔬菜生长的pH值6.0~7.0范围的莱地仅占32.0%;而pH4.5~5.5范围的强酸性菜地占33.6%,pH小于4.5呈极强酸性菜地占2.5%.菜园土壤的酸化是土壤老朽化的特征之一,它影响土壤肥力的发挥,对耐酸性差的蔬菜生长极为不利.为探索强酸性菜地施用石灰对改良土壤和提高蔬菜产量的效果,1982~1983年进行了试验,获得以下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酸化土壤的改良是采取"就地取材、就近生产、就近施用"的原则,根据酸化程度,大面积施用生石灰或土壤调理剂,改革施肥技术,优化施肥结构,减少酸性肥料施用,结合秸秆还田、施用商品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对酸性土壤进行综合改良。一、根据土壤酸化程度科学选择改良产品1.对pH5的强酸性土壤首选氧化钙(CaO)含量80%、汞含量≤2毫克/公斤、砷含量≤10毫克/公斤、镉含量≤3毫克/公斤、铅含量≤50毫克/公斤、铬含量≤50毫克/公斤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缙云县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预防与治理2个层面提出防控耕地土壤酸化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缙云县耕地土壤以酸性和微酸性为主,2012年土壤pH 4.5~<5.5的样本比例占71.7%;耕地土壤pH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加;近30 a土壤pH在<5.5的耕地比例从56.6%增加至85.4%。氮肥施用量增加、种植制度改变及作物高产是引起缙云县耕地酸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科学施肥与水分管理、秸秆还田和施用高质量有机肥、优化种植结构等减缓耕地土壤酸化的途径。对酸化耕地土壤的治理应全方位采取综合措施,在推行石灰等改良剂降低土壤酸度的同时,增施高品质有机肥和生物肥,优化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11.
浙江河网平原水稻土的肥力特点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耕地地力调查数据,分析了浙江省河网平原水稻土的肥力状况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土酸碱度继承了以中性和微酸性为主的河网平原典型水稻土的特征,但因受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影响土壤酸化显著,主要表现在pH<5.5 的土壤比例增加。复种指数和施肥结构的改变对长期植稻水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积累影响不明显,但不科学的土地平整及长期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可导致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显著下降。30 年来,河网平原水稻土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有显著的提高,平均分别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提高了168.02%和12.52%;但仍有较大比例的土壤存在缺磷和缺钾问题。受土壤质地的影响,宁绍平原和温台平原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一般高于杭嘉湖平原;土壤酸化也以宁绍平原和温台平原较为明显。研究认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仍将是维持这一地区土壤养分平衡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雷竹林雷笋产量以及控制土壤障碍因子的发生,经连续3年施荣宝土壤消毒剂对雷竹产量及土壤性状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荣宝土壤消毒剂600kg/hm2结合施45%复合肥3000kg/hm2,比不施荣宝土壤消毒剂对照区(施45%复合肥3000kg/hm2)平均提高雷竹产量30.1%。通过施荣宝土壤消毒剂后的农田pH值比对照区提高,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施荣宝土壤消毒剂后,交换性酸含量比对照区有明显降低,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对照区雷竹林土壤有18种细菌,施荣宝处理之后土壤中未鉴定出细菌。表明施荣宝土壤消毒具有灭菌效果,有效降低了土传病的危害,提高了雷竹成竹率。  相似文献   

13.
对河南主要土类耕层土壤酸缓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酸缓冲性能由强到弱依次为潮土、褐土、砂姜黑土、黄褐土、黄棕壤;土壤酸缓冲性能与有机质含量、基础pH值、粘粒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取措施缓解宜昌市土壤酸化现状,提高烟叶质量。[方法]对宜昌市植烟土壤1 832个土样进行田间调查和土样化验分析,测定其pH值及各种离子含量。[结果]宜昌市植烟土壤徽酸性、强酸性和极强酸性面积已达76.23%,泥质岩土壤与石英质岩土壤下降值相同,土壤pH值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正相关性,土壤酸化早期速效钾增加,后期速效钾含量下降。[结论]降雨量大,施肥不当及土壤中有效态硫的过高含量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施用石灰、施用腐熟有机肥料、施用生理碱性肥料可阻止和减缓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标准农田土壤pH现状。[方法]采取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52个土壤采样单元进行分析。[结果]该镇标准农田土壤pH平均值为4.96,属酸性,中性(6.5~7.5)的样本仅1个,占总调查样本数的1.92%,占总标准农田面积的1.78%;25.01%二等3级、8.27%二等4级田标准农田土壤处于中性或微酸性水平(5.5~7.5),三等田全部为酸性或强酸性(〈5.5)土壤。[结论]建议采取施石灰、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6.
谢世友  任伟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2):1856-1860,1864
研究了喀斯特山区耕地、1年弃耕地、灌草地、15年疏林地、25年次生林(侧柏)地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并不是简单的"改善"过程:表层粘粒含量由流失逐渐转为积累;容重先升高后降低,弃耕地和灌草地较耕地增加了6.6%和11.57%,疏林地和林地较耕地减少了5.0%和10.0%;总孔隙度变化趋势与容重刚好相反;土壤有效水含量以灌草地最低;各恢复阶段表层〉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耕地的增幅为5.1%~12.5%,疏林地最高;团聚体破坏率随演替的进行依次降低,较耕地降幅为34.0%~64.7%,且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持水能力以林地和弃耕地最好,灌草地最差,耕地接近于疏林地,土壤供水能力强弱依次为耕地〉疏林地〉林地〉灌草地〉弃耕地,土壤持水和供水能力并不一致,但都与粘粒含量、孔隙状况和团聚体稳定性等土壤结构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钙镁磷肥对元胡种植区土壤酸化的阻控作用,通过连续两年的钙镁磷肥田间定位试验,以上元观镇当地元胡种植户施肥习惯为对照(CK),研究分析了在氮、钾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钙、镁、磷肥750 kg/hm~2、1 500 kg/hm~2和2 250 kg/hm~2,对土壤pH、交换性酸、阳离子交换量(CEC)、交换性盐基离子以及土壤基本肥力水平的影响。通过测算投入、产出效益,结果表明:施用钙镁磷肥能显著提升土壤pH水平,较(CK)处理提升0.27~0.31个单位,T100、T150两个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和交换性氢含量,对降低交换性铝有一定作用。施用钙镁磷肥较(CK)处理能显著提升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是阻控土壤酸化的主要作用机制。但当施用量达到2 250 kg/hm~2时,种植元胡的新增纯收益会有所下降,伴随产生土壤中磷素过量的问题,会有造成磷素流失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因此在汉中元胡种植区土壤酸化改良中推荐钙镁磷肥施用量750~1 500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探索高度集约利用下土壤质量退化的根本原因和机理,为设施菜地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江苏省常熟市由稻麦轮作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种植3 a、6 a和10 a等3个不同年限0-20 cm表层土壤,以周围种植水稻/小麦的农田土壤作为参照,分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由稻麦轮作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种植3 a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较强,养分含量较高;种植6 a后微生物活性明显降低,速效养分含量积累。种植年限从3 a到10 a,速效氮含量升高66.1%,速效磷含量升高97.2%。种植3 a以内pH接近中性,而种植6 a以上pH降低至酸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在种植3 a均最高,种植6 a和10 a后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指纹(BIOLOG)分析表明,种植3 a平均吸光值(AWCD)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均最大,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最强,种植6 a和10 a明显降低,其中AWCD和Shannon指数分别比种植3 a降低了96.1%、15.4%和89.7%、17.6%。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表明,种植3 a PLFA总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PLFA含量均最大,而种植6 a和10 a以上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种植10 a土壤的PLFA总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PLFA含量分别比种植3 a降低27.4%、21.8%、42.7%、49.4%(P<0.05)。【结论】随着设施菜地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设施菜地种植3 a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稳定性明显增强,而种植6 a以上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稳定性明显降低,土壤生物质量显著退化。  相似文献   

19.
建立科学、合理、实用的酸性农田土壤改良效果综合评价体系,为酸性农田改良效果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利用文献分析法筛选酸性农田土壤改良效果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酸性农田土壤改良效果综合评价体系,并以云南省梁河县的酸性农田实验进行验证。本文以酸性土壤改良为关键词查阅文献,根据各指标出现频率筛选出土壤肥力、作物生长与安全和经济效益3个中间层指标,土壤有机质、土壤pH、交换性酸等24个最低层指标,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系数,建立了酸性农田土壤改良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加权法对大田实验改良效果进行排序为复合定性纤维素204(SQC204)>复合定性一纤维素201(SQC201)>复合定性铁铈纤维素(SQFC-00S)  相似文献   

20.
酸化是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土壤酸化问题日渐突出。综述了土壤酸化的现状、土壤酸化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土壤酸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酸化土壤的主要改良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土壤酸化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相关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