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我国玉米品种资源中筛选出6个具有广泛血缘代表性的自交系B73、掖478、Mo17、齐319、黄早四和丹340作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鉴别寄主,确定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生理分化鉴别寄主体系。利用6个抗病性差异明显的鉴别寄主对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生理分化鉴定,结果鉴别出7个生理分化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从农产品中各种物质成分含量预测、分类鉴别、腐烂鉴别、实时监测几个方面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上的应用,并对其在仪器硬件的研究和开发、化学计量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以及快速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类型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利用7个对玉米丝黑穗病菌抗、感差异明显的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将其划分为4个鉴别寄主池。利用4个鉴别寄主池对东北三省的11个地区的玉米丝黑穗病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来源的玉米丝黑穗病原菌对不同材料的致病性不同,可能存在5种玉米丝黑穗病原菌类型,即高致病的哈尔滨丝黑穗病原菌Ⅰ型;绥化和大庆地区的丝黑穗病原菌Ⅱ型;辽宁省农科院和密山地区的丝黑穗病原菌Ⅲ型;吉林省的白城、范家屯和双城的丝黑穗病原菌Ⅳ型;四平、佳木斯和海伦地区的丝黑穗病原菌Ⅴ型。同时,还发现高粱丝黑穗病菌对玉米鉴别寄主自交系具有一定的侵染性。  相似文献   

4.
玉米及其野生近缘材料的分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大刍草形态学性状的显著区别,大刍草可分为5个植物学种。大刍草是玉米亲缘关系最近的野生近缘材料已被众多研究结果证实,玉米的直接祖先是否是大刍草还没有定论。对玉米与大刍草的分类系统作了介绍,同时对5个大刍草植物学种的特征特性、玉米与摩擦禾分类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简论玉米育种的同列单交集优互补法王生,王奎森,刘忠山(辽宁省铁岭市农科所112616)同列单交集优互补法是我们在玉米育种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通过连续10年14个育种世代,大量的试材说明它是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和单交种的短平快方法。把它介绍给玉...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玉米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的短短十几年时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整个里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1988年以前是转化方法的探索阶段:1989—1994年是直接遗产转化方法的研究与发展阶段:1995年以后.基因枪转化玉米愈伤组织方法的进一步系统化.使转基因玉米研制进入商业化阶段。十多年来.已经利用转基因的途径将大量的转基因导入玉米,培育出了一批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盐、抗旱、  相似文献   

7.
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和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单倍体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应用的概况,特别是在玉米育种中,对如何获得单倍体,如何进行单倍体的鉴别和加倍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Stock 6及其衍生的几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评述了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se突变体的遗传表现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秀海  董云州 《玉米科学》1994,2(4):008-011
本文介绍了se突变体基因的遗传特性,着重阐述了se基因对玉米籽粒碳水化合物组分和籽粒脱水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指出如何来鉴别se突变体籽粒。为玉米遗传育种工作者充分利用se突变体基因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常规鉴别寄主鉴定方法对2005年和2006年采自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的48个大斑病菌菌株进行生理分化鉴定。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玉米产区鉴定出0、1、12、13、23N、123共6个生理小种。黑龙江玉米大斑病菌以0号生理小种为主,所占比例为52.08%;但其他小种有上升为优势小种的趋势,如1、12、13号小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2.92%、10.42%和8.33%。说明黑龙江玉米产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组成已发生变化,并且出现了克服多个抗性基因的生理小种,小种毒性组成呈复杂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DNA指纹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及其真伪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从5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0个在玉米上具有较好多态性的RAPD随机引物,并进一步筛选确定了适合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的特异引物,建立了相应的DNA指纹图谱。杂交种的DNA指纹图谱表现为父、母本双亲带型的互补,均未出现互补带型之外的新带型。应用RAPD技术获得DNA指纹图谱的方法可以简便、快捷、经济、准确地鉴别玉米杂交种子纯度及真伪。目前已进行了上百份的检测实践,无一差错。  相似文献   

11.
青贮玉米的育种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贮玉米育种的分类、主要性状、种质资源及当前的育种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青贮玉米的育种目标、原理和方法,并讨论了在青贮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青贮玉米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爱国  张成和 《玉米科学》1995,3(Z1):012-015
1992~1993年从河北省6个地区采集玉米大斑病标样123分,分离出玉米大斑病菌株109份,经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鉴定,1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65.1%,2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28.4%。2号生理小种在河北省已经普遍存在,其中唐山、承德、保定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36.4%、31.6%和30.4%.鉴定结果还可看出,从带Ht’单基因的玉米杂交种所采集的标样上2号小种出现频率较高为58.7%。2号生理小种的出现,已对带Ht’单基因玉米杂交种造成了严重威胁,应加强抗2号小种玉米自交系的鉴定筛选及杂交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宜昌地区玉米品种资源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以穗部性状特征为基础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对宜昌地区77份玉米品种资源进行分类,结果分为9大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资源的2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77%。以前7个主成分为综合指标进行系统聚类,77份品种资源被分成3大类。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4.
玉米二环系选育的基础试材选择实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自交系的选育方法很多,而从单交种选育自交系即选育二环系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方法。在亲本选择上采用高起点的目标性状,重视国外种质的利用,同时对野生整株持绿性等性 加强探索,是选育优良二环系不可忽视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邓思情  吴月莹  郑冉  朱通通  田丰  王杰  邓敏 《作物研究》2023,(3):282-286+311
湖南省玉米种质资源较匮乏,为丰富湖南省的优良种质资源,在湖南省湘潭市采取随机排列的方式进行试验,对来自不同地区的345份玉米自交系籽粒的粒长、粒宽、粒厚、百粒质量和容重5个性状进行分类比较,发现各籽粒性状在各个亚群之间存在广泛遗传差异,总群及各亚群百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容重变异系数最小,其百粒质量可作为湖南省玉米选种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相关数据筛选发现热带玉米各性状表现较好,是湖南省玉米种质资源选择较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玉米制种试验是玉米良种繁育的基础,为大面积玉米杂交制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而决定玉米制种试验成败的关键在于保证试验品种苗全、苗齐。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修正,总结了玉米制种试验地春季保全苗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黔西北山区玉米生态型及生态育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张志国 《玉米科学》1998,6(4):018-022
本文从黔西北的自然地理生态条件及玉米地方种质的特征特性分析入手,对玉米品种的生态类型进行了总结和分类。黔西北山区玉米的生态型可分为3个基本类型:大包谷类型(坝地型)、二季早类型(坡地型)和小包谷类型(高山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山区玉米种质改良及山区玉米生态育种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使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春阳村的黑土土壤进行土壤养分分类的研究,建立分类模型,从而确定土壤肥力水平高低,从宏观上把握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土壤肥力水平的玉米施肥原则,实现玉米增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开发优质专用玉米,促进粮食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专用玉米的概念和分类及其用途 ,分析了湖南省专用玉米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提出了专用玉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选用9个自交系材料作为玉米灰斑病致病性分化的鉴别寄主,对采自吉林省不同地区的14个菌株进行致病性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侵染寄主病斑表现不同的反应型,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发病等级可将吉林省玉米灰斑病菌菌株分为5个致病类群,其中,Ⅰ为强致病类型,包括1号和8号菌株;Ⅱ、Ⅲ为中等致病类群,包括7、9、10、12、13、14号6个菌株;Ⅳ、Ⅴ为弱致病类群,包括2、3、4、5、6、11号菌株。玉米灰斑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