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背景及亮点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下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06年4月2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并将于1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内容涵盖了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全过程,明确了各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部门的权责,拟从立法层面解决百姓“菜篮子”质量安全问题,因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农业部早在2001年就开始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等监管制度,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四川果树》2008,(1):18
从2007年12月22—23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农业部要求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13个省(区、市)启动实施“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确保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供应充足,进一步提升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指出,实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将强化四项工作:一是强化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二是加强基地标准化建设;三是摸清产销基本情况;四是建立供求信息平台。高鸿宾副部长强调,此次行动将以供应北京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从生产源头推进农业标准化,从每个生产基地和生产环节开展检查、落实,建立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全程追溯体系,通力合作,以探索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特别是200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武汉市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大大提升,各项监管措施基本到位,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武汉市农检中心在对市场上农产品的多年监测结果表明,合格率基本在98%以上。在农业部近10年对全国大中城市蔬菜、食用菌、猪肉产品、乳品、水产品等的监督抽查结果中,武汉一直是位居前十,一半产品的检测合格率在全国居于前三,已连续5年未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5.
《蔬菜》2004,(4):46-46
农业部根据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和200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部署,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对北京等37个大中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2004年第1次例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依照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判定,今年1月份我国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5.9 %。其中排名前10位的城市有:寿光、拉萨、武汉、南京、杭州、济南、银川、深圳、天津、西宁。2003年以来,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各地普遍加大了立法、监督、检查等工作力度。农业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严重的城市,开展了有针对…  相似文献   

6.
江小东 《浙江柑橘》2009,26(4):19-21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001年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2002年浙江省着手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建设和监测,2003年9月25日浙江省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办法》,2006年4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为增强东海县农产品质量,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对策,供广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伟 《西南园艺》2013,(10):69-72
当前如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各级关注的问题,更是基层农业部门热衷的课题.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1234321”工作方法,即“明确1个目标,强化2项措施,把握3个关键,建设4个体系,健全3项机制,落实2大责任,领导重视”.  相似文献   

9.
对无公害农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推进措施。经过四年多的发展,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带动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促进农业“三增”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一 《吉林蔬菜》2012,(6):57-57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刻不容缓。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管理质量,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西南园艺》2011,5(4):80-80
一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业务培训活动,参培100人;开展宣传活动4次,接受群众咨询36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500份。二是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通过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等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自以农药、化肥为标志的农业革命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了天大的民生工程,上至政府首脑,下到街头平民,莫不对这一问题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近年来农业部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出的重大措施,已得到各地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本文以青岛为例,简述了实施“三品一标”的意义和主要内容,以及“三品一标”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林成 《北方园艺》2007,(2):159-159
随着“优质、安全、生态”农业的发展,蔬菜生产由单纯追求产量、效益型逐步转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并重发展的新阶段。病虫害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保产措施,其内容、任务也发生了新变化:既要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保证农产品产量安全,又要做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为此,将勃利县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1年,农业部提出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这个计划的指引下,2004年3月无公害农产品全国统一认证工作正式启动,认证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通过近三年的认证实践,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运行机制,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应对加入WTO后冲破技术壁垒的迫切需要,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已成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这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成效及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于2003年4月正式启动,至今已四年有余。纵观这四年,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总量规模,在保障消费安全、扩大农产品出口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因此,深刻分析近年来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成效及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蔬菜》2019,(7):62-62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指在特定区域(以县域为单元)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的农产品。2019年5月,经县级名特优新农产品产业主管部门申请,地市级、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技术评审确认,88个产品符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要求,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着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总结了阿拉善左旗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并针对阿拉善左旗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净化产地环境、严格管理农业投入品、推进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领导、加强宣传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村奔小康,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为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带来了新的契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