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萃甜618是以自交系Lv甜-001为母本、自交系Lvh43-0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色超甜玉米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东南区鲜食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553.8 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3.3%,表现出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佳、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于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359),2020年10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玉20200034).  相似文献   

2.
萃甜627是以自交系Lv甜-003为母本、自交系Lvh43-0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白双色超甜玉米新品种。2020-2021年参加东南区鲜食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2 a区试平均产量13 399.5 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2.4%,表现出品质佳、产量高、抗病性强的特点,适宜在国家东南鲜食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晶彩甜糯2号系江苏润扬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QN51为母本、J59HT14为父本杂交而成的彩色甜加糯玉米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江苏省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667 m^(2)平均产量为961.8 kg,比苏玉糯5号(CK)增产23.1%;2021年参加江苏省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667 m^(2)平均产量为899.7 kg,比苏玉糯5号(CK)增产18.4%。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抗性强、品质优良,适宜在江苏省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并于2022年申报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超甜4号系浙江省农科院东阳玉米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鲜食型超甜玉米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作者引进9个鲜食玉米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通过比较玉米的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穗棒性状等指标,筛选出适合三明市大面积种植的优质高产鲜食玉米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中农甜488和闽甜6855产量较高,且穗形美观、籽粒排布整齐、籽色鲜艳、商品性优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适宜在三明地区大面积种植;中甜300虽产量较高,但穗棒秃尖较长,商品性较差,推广价值不大。可能受气候条件影响,部分参试鲜食玉米品种未完全表现出该品种性状,建议进一步开展相关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1986-1990年甜(辣)椒专题8个单位育成的15个甜椒、半辛辣椒新品种(系),其抗病性、品质、产量均优于对照品种,并已通过了农业部主持的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7.
萃甜628是以自交系Lv甜-001为母本、自交系Lvh43-0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鲜食果穗上约3/4为黄色籽粒、1/4为白色籽粒;产量高,2 a区试平均产量为15 681 kg/hm~2,具有抗病性强、品质佳等特点,于2019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沪审玉2019008)。  相似文献   

8.
受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委托,我们引进甜玉米新品种粤甜22号、粤甜25号、粤甜27号、粤甜B1、粤甜16号、上品、榕甜1号、榕甜2号、榕甜4号、榕甜5号、99S-7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通过比较产量、经济性状、品种抗性等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的鲜食甜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福建漳平地区种植的高产多抗、商品品质优良的鲜食甜玉米品种,福建省漳平市农业农村局承担了福建省鲜食甜玉米新品种区试漳平试验点的鲜食甜玉米品种筛选项目任务.本试验对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抗性、商品品质及相关的农艺性状作了调查,结果表明:闽甜869、荟甜8号、鲜玉甜7号、闽甜986、双萃191等5个鲜...  相似文献   

10.
特色鲜食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1个特色鲜食玉米品种的产量、农艺形状、病虫害发生情况、分蘖情况、小穗生长情况以及玉米聚硒能力。结果表明:11个特色鲜食玉米品种均能在安康市种植,并表现高产、抗病和品质优良的特点。从产量上看,水果205、水果204、白糯323、黑糯34和超甜208表现最好,均比对照卡其2000增产12%以上,且穗大、粒多、粒饱,可进一步示范推广。鲜食玉米品种水果204、黑糯34聚硒能力较强,玉米硒含量分别达0.081 mg/kg、0.0475 mg/kg,具有较高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浙甜6号系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鲜食型超甜玉米新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地区推广种植。 1 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2.
晶甜7号(原名晶甜1301)系江苏润扬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403-11为母本、1041-11为父本杂交而成的黄色超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杂种优势明显、长势旺盛,具有果穗大、籽粒饱满、甜度高、风味好、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等特点。江苏省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817.8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95%,品质评分为85.6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02.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3.8%,品质评分82.8。该品种全生育期87 d左右,适合江苏及相似气候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推广贵阳市口感佳、产量高的鲜食玉米新品种,从全国各地引进18个鲜食玉米品种,开展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产量上,密甜糯2号产量最高,其次为中鲜糯808;在品质等方面,沪红糯1号、万彩糯6号、万彩甜糯118达到1等,其他品种达到2等。密甜糯2号、中鲜糯808可作为2023年的主推品种,沪红糯1号、万彩糯6号、万彩甜糯118可作为辅助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4.
孙爽  张宇  邵锋  范春花 《上海蔬菜》2023,(6):21-23+39
为筛选符合崇明区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满足市民口感要求的优质鲜食玉米品种,作者以12个鲜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申科糯191、荆恒1号的果穗品质好、鲜穗产量高(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 338.54 kg、1 369.95 kg),荆彩11和申科甜糯99产量一般,但综合品质评分较高(分别为89分、90分),可作为崇明区鲜食糯玉米主推品种;浙糯玉18、申科糯699产量虽低,但品质较好,从丰富鲜食玉米品种的角度考虑,可适当引进作为特色鲜食玉米品种在崇明区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荆门地区秋季推广种植的甘蓝新品种,对中国农科院新选育的23个结球甘蓝品种(系)进行了观察试种。结果表明:圆球形甘蓝23-4和23-22产量较对照高出20%以上;扁圆形甘蓝23-15和23-8产量较对照高出40%以上;这4个甘蓝品种(系),生长势旺盛、产量高、抗逆性强、78~86 d成熟、采收期长,适宜进一步扩大栽培,可优先推广使用。其他参试甘蓝品种(系)有待进一步观察试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引进粤甜27号、粤甜22号、粤甜25号、粤甜B1、粤甜16号(ck)5个甜玉米新品种在漳平良种场种植,通过对各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产量、品质等性状比较分析,粤甜27号、粤甜22号2个品种表现为产量高,平均667m2产量分别为1147kg和1076kg,明显高于其他3个品种;抗病性、抗倒性强,对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和茎腐病等均有较高抗性;果穗外观和食用品质较优。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建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鲜食甜玉米品种,作者对12个鲜食甜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闽甜986、珍白甜6号、农甜3号和荟甜188的产量较对照粤甜16号增幅较大(18.7%~35.3%),并对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纹枯病、茎腐病、粗缩病、玉米螟等病虫害达到抗或中抗水平;闽甜736小斑病抗性较差,但对其他病虫害抗性较强,且产量较高;以上品种在品质及相关农艺性状方面也表现优良,综合表现突出,建议继续进行大区试验或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1991~1995年番茄专题12个单位育成的9个保护地、露地鲜食和罐藏番茄新品种及10个新组合(品系),这些品种(系)在抗病性、产量、品质方面优于对照品种,达到“八五”合同规定指标,整个专题通过了由国家科委、农业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验收  相似文献   

19.
2020年福建省漳平市农业农村局承担了福建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漳平点试验)。试验点通过对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穗棒性状和商品品质及抗性等相关农艺性状的调查,筛选适宜本区域种植的高产、多抗及商品品质优良的鲜食糯玉米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浙白糯702、荟甜糯2号、闽甜糯5号、焦点糯517等4个品种的产量较苏玉糯5号(ck)增产6.9%~28.6%,居各参试品种的前四,且对福建地区玉米主要病害达到抗或中抗水平,商品品质及相关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综合表现突出,建议继续参试或生产示范,满足当地农民对糯玉米新品种的需求。福恩甜糯2号、闽甜糯4号、京甜糯366等3个品种较苏玉糯5号(ck)减产,田间综合表现较差,不适宜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理科甜5807是以自选系甜H-02为母本,以甜H-804白为父本杂交而成的黄白相间的超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品质优良,穗形美观,苞叶完整且紧实,果穗籽粒饱满紧实、排列整齐,无秃尖,粒色黄白相间。于2013、2014年参加多点试验,2015、2016年参加合肥品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品种杂交优势明显、长势旺、果穗大、口感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2013、2014年平均667 m~2产量分别为1 178.9、1 061.2 k g,比对照(粤甜16)分别增产9.7%、10.1%;2015、2016年平均667 m~2产量分别为1 106.1、993.0 kg,比对照(粤甜16)分别增产8.2%、9.5%;且田间调查结果显示:该品种高抗大、小斑病,纹枯病和茎腐病,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符合当前甜玉米市场的需求,适宜在南京及周边相同生态区域内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