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堡茶是梧州市具有悠久历史的优质名茶,以"红、浓、陈、醇"及独具槟榔香的品质特征长久享誉东南亚,成为我国著名的侨销茶之一。近年来,六堡茶的热销给梧州市发展六堡茶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梧州市委、市政府决心把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本文通过分析几年来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将六堡茶打造成为梧州市农业支柱产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梧州市政府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使六堡茶产业发展迅猛,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六堡茶原料品质不高、管理粗放、缺乏人才和六堡茶普及度低等六堡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六堡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梧州市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六堡茶松烟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平 《中国茶叶》2010,32(8):14-16
近年来,在六堡茶生产和经营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把松烟味、松烟香或烟味、烟香(以下统称松烟味)作为六堡茶的感官特征之一刻意追求,并且在产品宣传中突出强调,以致部分消费者也认为非松烟味不成六堡茶。那么,松烟味对六堡茶而言,究竟是精华还是糟粕?这一问题已经涉及到如何对待六堡茶的历史、文化、生产技术的问题,如不弄清楚,将会影响到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很有探讨和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吴平 《中国茶叶》2010,(9):31-31
有着悠久历史的六堡茶,向以侨销茶而著称。近年,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复兴和推广的深入,六堡茶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不但在国内的知名度迅速提升,而且近来还引起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纷纷以大篇幅报道六堡茶的历史和文化,一时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5.
吴平 《茶叶》2015,(2):86-92
通过对《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与《六堡茶》标准在编写依据和方法、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两标准的异同。结果显示,《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是在《六堡茶》基础上增加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内容制定而成,增加的内容主要有产品保护范围、原料种植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茶树品种、栽培技术、采摘、毛茶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等,产品等级从7个等级缩减至5个等级,前者比后者要求更宽广、更严格。《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对保证六堡茶质量特色、提高质量水平,推动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一、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是我国传统侨销茶,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在清朝嘉庆年间就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2012年,梧州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等权威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了六堡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研究证实六堡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八大功效,为科学品饮六堡茶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六堡茶保健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六堡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需求量不断增  相似文献   

7.
吴平 《茶叶》2017,43(3)
对2003年以来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及其标准化进展进行总结,为产业持续发展探索道路。通过六堡茶生产企业数量、产量和产值、出口量和总值、出口比率、品牌价值等数据的趋势进行分析,以及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体系、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市场体系、地理标志保护、历史文化挖掘、科技进步、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等建设措施进行疏理归纳。分析表明:2003年以来,六堡茶行业从两家企业发展成产业集群,从无文字标准变为标准形成体系,市场格局从出口为主变为内销为主,市场定位从中低档茶变为中高档茶,影响力从历史名茶变为当代名茶。六堡茶产业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六堡茶标准化的推动作用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15,(2):24
<正>郭维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3年7月毕业于广西农业专科学校茶叶专业,至今事茶53年。历任广西桂林茶厂副厂长,梧州茶厂厂长。现任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顾问,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顾问,梧州市六堡茶历史文化研究院顾问。曾在区内外专业期刊发表有关专业论文约30篇。参与编写《香花栽培》、《茶叶生产、加工》、《茶叶生产机械基本知识》等系统内技术培训教材(讲义)。在茉莉花茶、桂花茶、茯砖茶、六堡茶生产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为广西的茶叶事业,特别是六堡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六堡茶业令人敬佩,众口赞扬的茶界前辈。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2007年以来六堡茶产业的市场形势,对六堡茶产业后期市场发展做出研判,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平 《广东茶业》2023,(3):46-55
为相关各方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六堡茶出口规范》团体标准。方法:通过对标准的制定背景、制标过程、内容框架、内容解读、创新点、标准应用等进行说明。结果:该标准是法规要求、标准要求与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六堡茶产品出口的全流程性、系统性解决方案和路径,适用于六堡茶出口产品及其相关企业;对六堡茶出口的种植与加工、证照办理、产品出口申报、风险防控与纠纷应对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相关国内外法规、标准协调一致,具有科学性、合规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结论:标准的实施对六堡茶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协会动态     
《茶世界》2016,(10)
正召开2016北京茉莉花茶节启动仪式9月13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北京商业联合会、北京市茶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6北京茉莉花茶节"在北京马连道京华茶业大世界正式启动。应邀出席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9月13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茶船古道’——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行。中茶协常务副会长王庆出席。  相似文献   

12.
六堡茶作为广西历史名茶,著名的"侨销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素有"红、浓、陈、醇"四绝之称,此外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效。作为后发酵黑茶类,微生物对六堡茶独特的品质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六堡茶微生物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与其他黑茶类相比,六堡茶微生物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本文将综述过去20年,前人对六堡茶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为后人进一步深挖六堡茶微生物作用,改善六堡茶加工工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广西梧州市印发《关于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促进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使六堡茶成为梧州具有特色、永续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市将新建茶园1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0家。为进一步促进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为梧州市特色优势产业,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培育  相似文献   

14.
六堡茶加工工艺及发展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广西悠久的传统历史名茶,长年盛销于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因而成为中国著名的"侨销茶",它是以广西境内生长的群体茶树鲜叶为原料,经初制工序和精致工序两大过程制作而成的,其中的沤堆和陈化工艺是六堡茶特有品质风格形成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六堡茶的历史、加工工艺及其功效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茶世界》2017,(6)
<正>为更好地实施六堡茶品牌建设工程,扩大六堡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由广西梧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梧州市商务局、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  相似文献   

16.
六堡茶为我国传统名茶,属黑茶类,主要产于广西梧州一带。在我国茶文化的历史中有着非常丰厚的底蕴。但由于各种原因,六堡茶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在茶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进一步认识六堡茶,保留特色,加强科技渗透力,同时各方面共同努力,对发展振兴六堡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广西苍梧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制定了《苍梧县六堡茶规模种植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县六堡茶面积发展到6.2万亩的目标。从2012年起,苍梧县建立了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县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扶持六堡茶良种繁育,加工技术研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相似文献   

18.
段红星  杨娜 《茶叶》2011,37(3):150-152
本文随机选取了产自云南的三个普洱熟茶茶样和产自广西的三个六堡茶茶样,分别对其主要内含成分(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进行测定,其后,对六个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旨在分析比较普洱熟茶和六堡茶的品质特点及差异。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普洱熟茶和六堡茶都各具地方特色,品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覃妍 《福建茶叶》2023,(2):149-151
六堡茶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是广西优势特色历史名茶。历史悠久的六堡茶衍生出了丰富的茶文化,并成为了苍梧县的支柱产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六堡茶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着许多新的影响与冲击。本文通过对苍梧县六堡茶保护利用现状和所取得成效的分析,针对六堡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提出改善提升对策,助力推动六堡茶的保护与利用,发挥六堡茶在普及文化遗产知识、提升区域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梧州六堡茶在区域旅游发展理论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的目的,在于了解区域旅游的基本内涵,找到适合六堡茶整合旅游产品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梧州六堡茶茶文化旅游的区域优势,分析了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梧州六堡茶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合开发举措如下:提升"整合"意识,强化管理层引导作用;实现茶文化与养生之旅的深度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