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丙烯酰胺(PAM)为试验药剂。对小城镇污水强化一级处理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不同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以对CODCr、浊度、TP为去除对象的小城镇污水,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效果最好;投药量为90mg/L时,对CODCr、浊度、TP的去除率分别为63.7%、91.4%、72.8%。  相似文献   

2.
高氟水在我国广泛分布,为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采用沸石处理高氟水.。研究了接触时间、pH、温度、使用次数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的吸附容量随着接触时间增大而增大,60min后趋于定值;吸附容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pH值4~9之间,随着pH值的增加,除氟效果降低,但在pH值7~9范围内,pH值对除氟效果影响不大;沸石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多有越用越好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沸石用于农村高氟水处理的可行性。沸石廉价易得、再生费用低、出水水质安全、操作管理方便,是一种保障高氟水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丙烯酰胺(PAM)为试验药剂.对小城镇污水强化一级处理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不同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以对CODCr、浊度、TP为去除对象的小城镇污水,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效果最好;投药量为90mg/L时,对CODCr、浊度、TP的去除率分别为63.7%、91.4%、72.8%.  相似文献   

4.
一、联合收割机刚启动就下田作业 有些机手一启动着联合收割机,就立即下田作业。殊不知,这样做对机具是有害的。原因是:(1)发动机的润滑系统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后,润滑油粘度才能满足润滑需要,而冷却系水温也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60~80℃)内,才能使各运动部件(如气缸套与活塞)的配合间隙达到最理想的状态。(2)液压系的液压油也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30~60℃)内,才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及润滑要求。此外。联合收割机各部位的轴承也需要经过空运转,才能达到最佳承载状态。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平流沉淀池对高浊度来流处理效果不理想这一问题,开展了新型双层平流沉淀池在高浊度来水下的沉降效果研究。研究设计三个沉淀池模型:下向流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模型A)、上向流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模型B)以及串联式双层平流沉淀池(模型C),通过对3个沉淀池模型在高浊度来流下开展未添加絮凝剂与添加絮凝剂的对比试验,分析新型双层平流沉淀池与现有的串联式双层平流沉淀池对高浊度来流的沉降效果,对3个沉淀池的沉降效果进行分析发现3个沉淀池中下向流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沉降效果最好。目前关于双层平流沉淀池的模型试验研究资料较少,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为新型双层平流沉淀池在高浊度来流地区的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硅藻土、聚合Fe SO4、K2Fe O4处理生活污水时,添加量、p H值、搅拌时间以及搅拌转速对生活污水中的COD和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8时,添加40 mg/L的絮凝剂,100 r/min搅拌3 min,在此条件下:硅藻土对COD的清除率为49.5%,浊度清除率为91.1%,聚合Fe SO4对COD的清除率为51.2%,浊度清除率为90.2%,K2Fe O4对COD的清除率为51.4%,浊度清除率为89.5%。  相似文献   

7.
以薯类(红薯、木薯)、豆类(豌豆、绿豆)和谷类(玉米、小麦)淀粉为研究对象,在淀粉糊化温度测定的基础上,通过降低温度和pH值,研究了不同淀粉颗粒外壳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将最高处理温度与淀粉糊化温度差值设置为-16~15℃,在乙酸溶液(pH值1.5、浓度7.1mol/L)中对淀粉颗粒进行处理,糊化程度为19%~56%时,可以得到不同淀粉的颗粒外壳,厚度为50~470nm。除绿豆淀粉外,其他淀粉颗粒外壳的分子量(4.3×107~5.2×107g/mol)均大于原淀粉的分子量(3.8×107~4.7×107g/mol)。不同淀粉外壳的厚度与其粒径、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以及相对结晶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玉米淀粉的颗粒外壳结构相对完整,可作为生物大分子缓释自组装包膜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传统筛选法、DEHP筛选法和吡啶筛选法优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结果表明传统筛选法较其他两种方法的筛出率更高。利用传统筛选法从底泥中筛选出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经过16S r DNA鉴定其属于路德维希肠杆菌。通过改变该菌株处理生活污水中生化需氧量COD不同影响因素如pH、温度、絮凝剂投加量、氯化钙等的参数寻找最适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环境条件pH值为7.0、温度30℃、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1 m L、氯化钙投加量为0.8 m L时,COD去除率可达到最高的72.2%。进一步证明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酰胺(PAM)对土壤水分蓄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在我国正处于试验应用阶段。为了更好地了解其作用效果,掌握其作用机理,探求其使用方法,通过试验,分别对施用不同浓度比例PAM的试验土壤的积水入渗情况、饱和导水率值、保水情况、土壤容重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各种处理土样与对照相比,①积水入渗速率和饱和导水率值都有所降低。②各处理土样的蓄水能力增强,保水能力未见提高。③土壤容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④以上各种趋势随PAM施用量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影响蚕沙沼气发酵的基质浓度、原料配比、pH值、接种物种类等主要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温度及C/N为25/1条件下,原料配比和适当的pH值是确保蚕沙沼气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从中优化出蚕沙沼气发酵的基本条件为:蚕沙与猪粪比为1:1,pH值在中性或微酸性范围(6.5),用沼池底部污泥作接种物(接种量10%),基质浓度为6%-10%范围。在上述条件下,蚕沙与猪粪混合进行沼气发酵启动1d后开始进入正常状态,120d的日均产气量比纯蚕沙增加126%,沼气中的CH4含量达71.2%,比对照提高40.2%。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Citrus orchards (cv. Valencia and cv. Washington Navel Orange) on sandy soils in semi-arid South Australia (evaporation 1,900 mm, rainfall 240 mm) are irrigated with water from the River Murray having a chloride content of less than one to over 10 meq/1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0.35–1.4 dS/m). Field observations and the literature suggest that at irrigation water salinities above 4 meq/1 Cl-, yield losses might be expected due to toxic effects of chloride rather than osmotic effects.To assess these effects irrigations at four salinity levels (range 2 to 5 meq/1 Cl) were applied to mature oranges trees (cv. Washington Navel) grown on Rough Lemon rootstock. Irrigations were carefully scheduled, with a total annual application of about 1,100 mm. The treatments resulted in soil salinities of 0.9 to 1.5 mS/cm (as measured with 4-electrode probes, at a depth of 0–50 cm), leaf chloride content on individual trees of 0.2% to 1.2%, and individual tree yields of 300 to 340 kg of fruit. On this orchard, a yield decrement of about 20% per 1 meq/1 chloride in the irrigation water was calculated, above a threshold level of about 4.3 meq/1 (Fig. 5). Reasons are given to support the view that the yield decrements found were probably due to chloride toxicity rather than osmotic stress.  相似文献   

12.
感潮环境水中氯离子含量及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塘江河口是强潮河口,其水体中的氯离子含量受冲淤和潮差大小的影响,并受上游泄水量的影响而变化较大.根据对钱塘江河口感潮环境表层水体中的氯离子含量及其海塘护坡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的检测,分析了水体中氟离子含量及与距河口距离的关系、护坡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与距河口距离的关系及不同高度表面浓度的关系等.结果表明,钱塘江河口感潮环境下水体中的氯离子含量,离河口距离越小则表层水体中的氯离子含量越高,并和近水面的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同一断面处不同高度的护坡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与近水面处的浓度之间相关性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氯离子示踪技术确定干旱一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对于揭示地下水补给的空间变化规律,完善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天然环境氯离子示踪法评价了河北平原典型区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山前冲洪积平原水位埋深大的淡水区应用效果较好,鹿泉和栾城的补给量分别为44.72mm/a和31.31mm/a,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8.2%和5.8%,以扩散流入渗为主;在中部冲湖积平原和滨海冲积海积平原由于天然环境氯离子浓度背景值高、水位埋深浅以及近海输入氯离子的波动性较大,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松木粉不同添加量和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松木粉/PVC复合材料的短期蠕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松木粉/PVC复合材料蠕变性能与松木粉添加量和应力水平强烈相关;采用Burgers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试验得到的蠕变曲线,并进一步找到了各拟合参数与松木粉添加量和应力水平之间的回归方程式,为开发新的复合材料的配比和使用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羽菲 《农业工程》2014,4(3):58-60
对净水剂氯化铁中氯化铁含量的测定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程序和方法。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不确定度的计算并合成不确定度。找出影响净水剂氯化铁中氯化铁含量测定的主要因素,分析归纳了不确定度分量的主要来源,并对结果予以讨论。评定程序和方法符合规范要求,适用于同类型试验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16.
氯化钾浸提法测定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土壤铵态氮浸提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讨样品形态、浸提液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土壤铵态氮测定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样品形态和浸提剂浓度对土壤铵态氮测定值有重要影响,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测定值影响不显著;以新鲜土样为测定对象,在室温、浸提液浓度2.0 mol/L、浸提时间30 min的条件下,检测方法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可达到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氯化镧在玉米水分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10%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外源氯化镧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根叶细胞质膜透性、MDA及叶片SOD和CAT活性、根叶POD和APX活性,显著降低了叶绿素、根系活力和生物量;与单独干旱处理相比,外源氯化镧处理使干旱下幼苗根系SOD、POD、APX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43.9%、20.2%、50%和30%,使根系细胞质膜透性和MDA分别降低了20%和21.7%,外源氯化镧使叶片SOD、POD、APX活性和叶绿素分别增加了25.3%、27.2%、16.9%和17%,使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MDA分别降低了17.5%和21.3%;氯化镧使玉米幼苗生物量增加了20.2%。外源氯化镧处理可以明显增强玉米幼苗的抗氧化能力,从而缓解干旱对玉米植株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以聚合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探讨其对小球藻的絮凝效果及其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实际应用的成本进行了评价。向藻液中添加不同剂量PAC,经搅拌后分别于不同时间下测定藻液中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5种不同剂量PAC在8 min内均能高效絮凝小球藻,絮凝效率在86%以上,随着PAC质量浓度的增大,小球藻的絮凝效率也提高,质量浓度为123.5 mg/L时絮凝效率达到了98.6%,铝残留量为132.8 mg/kg。PAC絮凝微藻是电荷中和和卷扫絮凝共同作用结果。絮凝1 kg小球藻生物质,成本为266.04元,比离心法的853.39元降低68.8%。PAC絮凝小球藻数据拟合结果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湿润锋随灌施时间延长不断迁移,含水率分布曲线由比较陡直逐渐变为相对平缓;灌施氯化铵对土壤中原有硝态氮具有明显的淋洗作用,灌施时间越长,淋洗深度越大,浓度峰迁移距离越大,浓度峰值越大;不同灌施时间,铵离子主要吸附在表层,表现出土壤对铵离子有截留作用,当灌施时间足够长后,多余的铵离子再向下运移,表现为铵离子在土壤中以"活塞"方式运移,铵离子随水分运移存在显著的滞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低温低浊水混凝效果差、处理方法复杂的现状,以微山湖的低温低浊水为试验水样,通过烧杯试验初步探讨了用聚合氯化铝铁做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在试验水样中投加不同数量的所选混凝剂溶液,用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充分混合、反应后测其在不同静沉时间时上清液的浊度和色度,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在水温2.4℃,静沉21min时上清液即满足沉后出水浊度的要求;混凝剂中氧化铁的含量未造成出水色度增加;此时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0mg/L。可见,在不投加助凝剂的条件下直接用聚合氯化铝铁作混凝剂处理微山湖低温低浊水,其方法简单,可达到满意的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